隆兴寺

胡世勇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始建于隋代开皇六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了。隆兴寺占地8万多平米,现存大小殿宇十余座,是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被称为京外名刹,中国十大名寺之一,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北宋开宝二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重铸大悲菩萨金身并建大悲宝阁,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现成为中国现存宋代建筑、塑像及石刻保存最多的寺院,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的重要实例。</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现存文物中还有多个全国之最:摩尼殿被称为结构最奇特雄伟的佛殿,梁思成先生称其为世界古建孤例;摩尼殿内槽北壁的五彩悬塑观音像,姿态优雅端庄,形象俊朗秀丽,被称为“东方美神”,“最美观音菩萨”;轮藏阁中直经七米的八角形轮经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是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大悲阁中高达21·3米的大悲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铜铸像,更是世界上在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最具艺术特色的菩萨像;毗卢殿中的明代毗卢佛青铜佛像,其高达6·72米,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鼓形莲座摞置而成的奇特造型,共计有大小佛像1072尊,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品。</p><p class="ql-block"> 此外,戒坛中供奉的铜铸双面佛像;慈氏阁高达7·4米的宋代独木雕刻弥勒佛像;摩尼殿中供奉的宋塑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及明塑文殊、普贤二菩萨像;还有殿中内壁的明代壁画都是十分难得的佛教艺术珍品。在大悲阁内大悲菩萨的须弥座周侧满饰着精美的石雕仙人像,以及殿内外众多的石像、碑刻,也都是宝贵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 隆兴寺确实是宝藏之地,令我开眼界了!中华历史文化之精深,应是今人的骄傲与自豪,而在面对这些古人智慧的创造时,我们是否还应有更多的思考啊。。。</p> <p class="ql-block">  隆兴寺没有山门,寺前一座高大的琉璃照壁,而后是三路单孔石桥,过石桥是寺院第一座建筑天王殿,天王殿既山门了。在天王殿正面,七檀中柱式圆拱形大门上嵌着康熙皇帝亲书“敕建隆兴寺”金字扁额。</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内两侧塑有巨大的佛教护法神四大天王像。左边为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p> <p class="ql-block">  右边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p> <p class="ql-block">  过天王殿,绕过一段殿堂遗址,前面就是摩尼殿前牌楼。</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是隆兴寺主要建筑之一,建于宋仁宗皇祐四年。摩尼是梵语,意为珠、宝,取其去浊存清,脱离尘垢,证得清静之意。</p><p class="ql-block"> 摩尼殿主堂是面阔七间,纵深七间的正方形大殿,与一般重檐建筑不同处,是把外墙砌到副阶檐下,另在四面正中各加一座歇山顶抱厦,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结构奇特,重跌雄伟的殿宇,为世界古建筑中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前如巨大托钵般的石刻香炉是宋代的物品。香炉下面雕刻莲花,上面一周雕刻着精致的佛菩萨和护法金刚像。</p> <p class="ql-block">  进入摩尼殿,高大、古朴的梁柱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雄伟庄严的佛像,令人心生敬仰,而作为精美的佛像雕塑,又令人赞叹不已。如今这里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已不再从事佛教活动,只是作为旅游胜景供人们观赏。</p> <p class="ql-block">  殿内主座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和迦叶、阿难二弟子像,是为宋代的彩塑佛像。</p> <p class="ql-block">  两侧以璎珞宝珠和飞天彩带为饰纹的文殊、普贤菩萨像,是明代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内槽北壁是宋代的泥塑五彩悬山,上面共有佛像30余尊,云彩飞扬,五光十色,令人神往。</p> <p class="ql-block">  最引人注目的是端坐中间的五彩自在观音像。高3·4米,左足踏莲,右腿踞起,两手抱膝,姿态优雅自在,端庄秀美。这尊难得的人性化佛像被鲁迅先生称为“东方美神”。</p> <p class="ql-block">  观赏观音自在之美态,令人心驰佛国之胜景。佛教通过艺术化的形象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无比美妙的天上人间。</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内东西两侧及四周内壁皆绘有明代的壁画,虽历时四百多年了,其斑驳中仍可见其造型之生动精致,色彩之绚丽美妙。</p> <p class="ql-block">  殿内四壁的壁画多画的是释迦牟尼佛降生、出家、苦行、成道、涅槃的故事,但因光线很暗,看不清也拍不出来。</p> <p class="ql-block">  东西两侧抱厦内壁上的壁画,光照较充足,也能拍出基本的放果。</p> <p class="ql-block">  壁画虽有许多损坏,部分的地方已脱落模糊,但仍然色彩鲜明,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仔细观赏这些几百年前的人物形象,比例结构准确,造型生动优雅,线条流畅灵动,设色丰富和谐,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其画面表现的整体效果和意韵情致也是达到了淋漓尽致、尽善尽美。</p> <p class="ql-block">  我震惊于这些优美的壁画,久久地不肯离去。看着这些古朴而又清新的画作,我在激动之余也为今人感到了阵阵的惭愧,这里所展现的不仅仅是绘画技艺,更是那些不知名姓的画工们灵魂的倾诉和朝圣般的心境表达!</p> <p class="ql-block">  出摩尼殿北门,前面有一座门楼,围墙之内就是隆兴寺的戒坛。</p> <p class="ql-block">  戒坛是座亭台式建筑,现存木构部分为清代重建。</p><p class="ql-block"> 戒坛是佛教僧徒受戒时举行宗教仅式的扬所,规模较小的寺院没有资格设戒坛。隆兴寺自宗代奉欶扩建后,历代都由皇帝敕令重修,成为北方著名的寺院,也是北方三大坛场之一,另为北京的戒台寺和五台山的清凉寺。</p> <p class="ql-block">  戒坛亭廊的柱、梁及进入内坛的高高的石台阶。</p> <p class="ql-block">  戒坛内供一尊明代的铜铸双面佛像,端庄而清俊。</p> <p class="ql-block">  二佛像相背而坐,背身相连。面南的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面北为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p> <p class="ql-block">  出戒坛再向北去,在宽阔的广场后,古树丛中矗立着多座楼阁。</p> <p class="ql-block">  正前方的三层楼阁是大悲宝阁</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前,左侧为轮藏阁。</p> <p class="ql-block">  阁内正中安置为直径七米,八角形木制转轮经藏,既转动的藏经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转轮藏,早期木构建筑中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  轮经藏中设有10·8米高的木轴,亭身有经屉,可存放佛经,推之转动,取佛教“法轮常转,自然不息”之意。</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前右侧为慈氏阁。</p> <p class="ql-block">  慈氏阁内供奉着一尊宋代的独木雕刻弥勒佛像,又称慈氏菩萨,慈氏就是梵语弥勒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弥勒雕像高7·4米,立于两米高的须弥座上,头戴天冠,脚踩青莲,身着菩萨装,手作说法印,威严而端庄。弥勒身后立有8·8米高的火焰纹背光,喻佛光普照,法力无边。整体造像金碧辉煌,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  在大悲阁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一座二层的阁楼,楼前立有许多石碑。应为记载隆兴寺历代奉敕修建之史绩吧。</p> <p class="ql-block">  阁楼前的林荫中有成群觅食的鸽子和悠闲聊天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前还建有两座御碑亭,一座为康熙碑亭,一座为乾隆碑亭,亭内矗立着两位清朝皇帝为隆兴寺亲书的御碑。</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作为隆兴寺的主体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高33米,为五重檐三层楼阁,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p> <p class="ql-block">  大悲阁前廊</p> <p class="ql-block">  走进大悲阁就感受到一种强大的气场,大殿中央矗立一尊高大的铜铸菩萨像,身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台石上,周身有42支手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每只手中长有一眼,这就是“大悲菩萨”,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千手表示护持众生,千眼表示观照世间。</p> <p class="ql-block">  大悲菩萨铜像是奉宋太祖敕令而造,而大悲阁则是为安放大悲菩萨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铜像因形体巨大而分为七节铸造,最后添铸四十二臂,手则为木雕而成,其上重重裹布上漆,后用金箔贴成,工艺十分复杂。此像作为一千多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可谓我国古代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大悲菩萨像神态自若,比例均勺,衣纹流畅,颇具宋代风格,是世界上古代铜铸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  须弥台前有两尊石雕佛像,一尊为如来佛祖,一尊为观音菩萨。如来佛祖慈眉善目,观音菩萨悲情满怀。</p> <p class="ql-block">  须弥台外侧石面满饰雕刻,特别是那些力士和神仙的浮雕石像,个个形象鲜明,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人物情景和个性特征,有的深沉,有的灵动,有的庄重,有的悠闲,生动的表现了人性化的佛国生活,也表现了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些石刻雕像,我又一次被深深的感动了。那些千年前没有留下姓名的工匠们,他们的创作应该不是为了什么艺术,而是发自内心的信仰!这些雕像作品,是在表达他们对生命对世界的一种渴望……</p> <p class="ql-block">  绕过大悲阁来到最后面的毗卢殿。</p> <p class="ql-block">  眼前又一座高大而独特的毗卢佛铜像让人心神激荡。</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尊精美绝伦的青铜佛像是明万历皇帝为其母亲祝寿所御制的,由三层坐式毗卢佛和三层圆鼓形莲座摞置而成,整体高达6·72米,共有大小佛造像1072尊,反映了当时最高的铸铜工艺。</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繁复精美到极致的佛像,我惊叹的不是它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而是感慨它的制作者到底需要有何种精神,才能完成如此艰难的巨制?</p> <p class="ql-block">  游完隆兴寺,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突然觉得这个寺院和我以前逛过的许多佛寺又不太一样。这里没有大雄宝殿,看佛像不是礼佛,不用那么心怀敬畏,而更像是在参观博物馆。但也不是,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心灵震撼,好像是,一种来自信仰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