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神话: 芜湖“傻子瓜子”

郑建

<p class="ql-block"><b>4月下旬,在芜湖参观博物馆,意外发现还设有一个“傻子瓜子展厅”,见此立即进去,边看边拍,不胜感慨,这可是我们那个年代的记忆啊。最近,插空将所拍照片整理制作成美篇,留作资料,也分享给感兴趣的朋友。抚今追昔,民企从起步和发展到今天,真不容易,民营经济不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b></p> <p class="ql-block">芜湖博物馆傻子瓜子展厅</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文选》第三卷91页关于“傻子瓜子”的论述。</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p> <p class="ql-block"><b>“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的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城乡改革的基本政策,一定要长期保持稳定。”</b></p><p class="ql-block"><b> ——邓小平</b></p> <p class="ql-block"><b>年广九是芜湖一位小商贩,更是一位传奇人物。他一生从事微不足道的瓜子生意,却以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气概,突破中国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禁锢,雇工炒制深受顾客欢迎的“傻子瓜子”,开启中国民营经济先河,被誉为“中国第一商贩”。</b></p><p class="ql-block"><b>当年国家规定雇工不能超7人,年广九雇工竟超百人。社会反响强烈,引起全国姓“社”姓“资”大争论,也引起国家高层领导关注。邓小平3次谈话与批示,支持其大胆尝试。“傻子瓜子”因此名闻遐迩,年广九也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标志型人物,载入中国改革开放史。</b></p><p class="ql-block"><b>年广九出身贫苦,饱尝磨难,3次入狱,几度沉浮。他迎难而上,创出一嗑三开、回味绵长的“傻子瓜子”,也演绎出许多精彩故事。</b></p> <p class="ql-block"><b>“偷偷摸摸”卖瓜子</b></p><p class="ql-block">1972年,35岁的年广九正式开始炒瓜子。他先后跟随熊、张、王、马等多位师傅学习炒货。年广九看中了芜湖中山路道口巷口的闹市,一辆旧板车,开始摆起自己的瓜子生意。当时还处于“文革”期间,年广九的瓜子事业只能在地下“偷偷摸摸”地发展。由于诚信经营,瓜子生意逐渐红火。</p><p class="ql-block">年广九这样描述“文革”期间卖瓜子:每天晚上七八点钟开始炒瓜子,一炒几百斤,一口气干到第二天早晨五点,洗洗脸,稍微睡一会。7点钟左右又起来,开始把炒好的瓜子分包包好,中午12点左右,人们下班时间到了,就出去偷偷地卖。下午再包,6点钟人们下班时间再卖。每到晚上,当人们聚集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他又穿梭在人群中,一晚上多时能卖20斤瓜子。</p> <p class="ql-block"><b>多抓一把送瓜子</b></p><p class="ql-block">后来转行卖瓜子时,年广九还是这样做。每位来他这里买瓜子的顾客,在买完瓜子之后,斤两都是足克的,在顾客临走的时候,年广九总会抓一把瓜子送给顾客。因为如此大方,邻近摆难的同行经常说他“傻”,时间长了,他们对年广九这个准北人的称呼渐渐由“小侉子”变成了“小傻子”。久而久之,“傻子”的名号就这样越叫越响。</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在了解“傻子瓜子”故事</p> <p class="ql-block">创业之初</p> <p class="ql-block">挺好奇</p> <p class="ql-block">当初,我会不会去吃这份苦,冒那个险?</p> <p class="ql-block"><b>初次炒瓜子与卖瓜子</b></p><p class="ql-block">恰逢水果淡季,摆水果摊度日的年广九整天愁眉苦脸,一起做小生意的熊师傅见状便让年广九第二天起早到他家,要教他一门生意养家糊口。当晚年广九生怕错过时间,一夜未眠,凌晨两点就前往熊师傅家。熊氏父女指导年广九炒瓜子,又教他将1斤瓜子叠成24小包,每个小瓜子包都要叠成有棱有角的三角形。</p><p class="ql-block">见年广九能吃苦,学的又快,当天熊师傅就称了一斤瓜子给年广九让他去卖,下午年广九用小竹篮装上瓜子,拎到热闹的中山路大众电影院门口,在售票处窗口附近,他将随身携带的用细绳扎在一起的3根小竹竿打开,成三角形立在地上,上面放上一块小纸板,立刻就成了一个活动的小摊位。正是电影院下午场电影售票时间,售票处窗口挤满了购票观众。年广九从竹篮里拿出几小包瓜子,刚放到纸板上,就有几个人围上来问:“卖什么?”“卖五香瓜子,一毛钱一包!”话音刚落,有人就拿起一包瓜子付了一毛钱。未等到电影开场放映,竹篮里带来的24包瓜子就已卖光。</p><p class="ql-block">年广九见瓜子这么好卖,就又前往熊师傅家称瓜子再回来卖。这一天,年广九往返熊师傅家4次,卖掉了5斤瓜子,除去本钱净赚10元钱。在熊师傅的帮助下,他一步步地爱上了炒瓜子,并逐渐走上炒瓜子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初,“傻子瓜子”之名享誉全国,订单纷至沓来。至1982年底,年广九已在芜湖市办了4个瓜子加工厂,加上之后在南京、无锡、苏州和昆山陆续办起的加工厂,规模已经相当庞大。</p><p class="ql-block">在大胆创富之余,年广九还积极投身社会建设,曾在1983年将1万元灾款捐给了安徽省,3万元捐给芜湖,另有1万元捐给敬老院,为当时的新闻媒体所关注。</p> <p class="ql-block"><b>年广九赚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b></p><p class="ql-block">到了1984年,傻子瓜子公司纳税金额达到了30多万元,单是芜湖厂的雇工就有一百余人。就这样,年广九靠卖瓜子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这个金额对于当时的普通百姓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p> <p class="ql-block">媒体报道</p> <p class="ql-block">嗑瓜子</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4年3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黄璜,给年广久写的信(草稿)。</p> <p class="ql-block"><b>发展限制</b></p><p class="ql-block">芜湖对傻子瓜子加强了限制与管理,主张国营与其联营。加之雇工风波后的舆论压力、货源困境、家庭矛盾等诸多情况,年广九于1983年3月转战昆山,以商标为合资条件,在当地办了一家瓜子厂,还在上海租了门面,准备大干一场。</p><p class="ql-block">年底,为落实中央领导人的指示,芜湖市请回年广九继续经营“傻子瓜子”,并在厂房和资金上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出于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1984年3月,年广九在顾客的帮助下给安徽省委书记黄璜写了一封信,拟定了第二年的生产计划,表达为安徽建设贡献微薄之力的心愿。</p><p class="ql-block">让年广九大喜过望的是,不久他就收到了黄璜书记的亲笔回信,信中这样写道:“<b>适当发展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这是我党的一条重要政策。我认为你经办的企业,对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就业,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保护你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权益。</b>”</p> <p class="ql-block"><b>流氓罪名</b></p><p class="ql-block">自有奖销售惨败,年广九接二连三地被经济官司缠身,傻子瓜子公司陷入了重重困难之中。因所欠债务一时难以偿还,一些债权人就向检察院举报,新芜区检察院随即开展立案侦查。1989年9月,年广九因贪污、挪用公款和流氓罪被正式逮捕,这是他第三次入狱。1991年5月,经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因证据不足,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不能成立,而流氓罪成立,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p> <p class="ql-block">设立销售点</p> <p class="ql-block">“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p> <p class="ql-block">南方讲话: 傻子瓜子不能动</p> <p class="ql-block">年广久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风云人物</p> <p class="ql-block">建成傻子瓜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芜湖市傻子瓜子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招牌被国家博物馆收藏</p> <p class="ql-block">傻子瓜子出书</p> <p class="ql-block">最初生产机器</p> <p class="ql-block">制度突破</p> <p class="ql-block">今日发展</p> <p class="ql-block">年强现任芜湖市傻子瓜子有限总公司董事长、市总商会副会长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兼职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傻子瓜子”</p> <p class="ql-block">在“傻子瓜子”年广久当年创业时那口大锅前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