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之行(德州之南)

月涌大江

<p class="ql-block">春风有信年年来,桃花无言灼灼开。</p><p class="ql-block">一河碧波时南北,千载功德任君裁。</p><p class="ql-block"> 春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大地一派新气系。在此美好的时光,驾车与老伴实施一次心想已久的旅行——运河之行。</p><p class="ql-block"> 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在大运河入遗10年之季,两位年届古稀之人要亲身感受感受大运风华,了解了解中华先民的智慧与创举。总体来说,人是老了,但身体还好,时间比较宽裕,原则上不急不赶,随遇而安;大体规划,适时而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肇始于春秋,开凿于隋朝,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全长1794公里。</p><p class="ql-block"> 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几历兴衰。漕运之便,泽被沿运河两岸,不少城市因之而兴,积淀了深厚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它的存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卓越的智慧。它与万里长城交相辉映,在中华大地上烙了一个巨大的“人〞字,并称为中国古代两项伟大工程而享誉全球。</p> <p class="ql-block">  此行第一站定为德州。路上顺便看了一下赵州桥,一座现代彻底翻修的古桥,桥面上煞有其势地造有柴王爷的车辙印与张果老的驴蹄印。</p><p class="ql-block"> 德州地处冀鲁边界,南运河的南段。大运河再往南到临清往南则称之为鲁运河,会通河。</p><p class="ql-block"> 运河德州段是隋朝开凿的“永济渠〞的一部分,称之为“隋运河〞,自运河南北贯通后,德州便处于“九达天衢〞之要道,成了沿河的四大漕运码头之一,当时人称德州城内是“车舟所会,食货集教”,运河码头上“漕粮船济,游人如织”。</p><p class="ql-block"> 而今的德州运河虽有河水北流,但无舟船之运。运河公园风景区新建的商铺非常冷清,“九达天衢〞的牌楼是那么的孤独!</p> <p class="ql-block">  离开德州到四女寺枢纽。这个地方不算很大,但是所见最为交错的水道。卫运河由西而来,在此向东一分为三,东偏南为减河,建有12个水闸控制流量;正东为漳卫新河(也称岔河),也建有12个水闸,东北向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南运河了,建有两个闸门。在这往西的上游几百米处还建有一条连通卫运河与南运河的船闸河道,用以实现运河的通航。遗憾的是现在船闸、河道还在,但下闸已是长开状态,两边闸房里已无任何设施,完全弃用;上闸长闭,只起挡水作用,失去了原有的功能;再看河道的入口处已严重淤塞。</p> <p class="ql-block">  中国大运河,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组成,全长3200多么里,跨越2500余年,流经30多个城市。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再经浙东运河到宁波出海,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是中国古代王权的生命线,也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中国大运河浓黑重彩,气势恢宏,书写着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历史过往,诉说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明。</p><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在不同河段又有不同的小称呼,且各朝各代的名称也不同。清代则分成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钱塘江以南则称浙东运河。在这些称呼中还分有很多更具体的河名。</p> <p class="ql-block">  沿着运河下行就到了河北的故城,运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大的湾,是少有的一段东西向的运河。由于拐湾使河道变长,水流也就平缓了。然而一路走来河上只见了两只空船,就连运河风情公园,大运河历史文化街也仅见仿古建筑,难觅人气景色。</p><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前到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新载的树是有的,广场也建的不小,黄土也有,就是看不见要看的“故道〞。再走就到一个4A景区——椹仙村德百旅游小镇,进去参观参观。景区不小,完全是近几年巨资打造的,还不要门票。做为4A景区免门票,应该人不少,进去转了转,游人确实不少,只看见的就有十来个,没看到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商铺百分之九十几关闭,中午时分想喂肚子,竞无一家餐馆。巨量的资金被浪费掉,全国这样的事有多少啊?真造蘖啊!不过有一点可谓好,如早晚时间拍片还是能出几张像样的。</p> <p class="ql-block">  没有餐馆那就吃干粮吧,带着的食物不吃不是发挥不了它的作用,白带多不好。继续前行就是运河上赫赫有名的临清城了。别看临清现在只是个排不上名的县级市,经济在山东也挂不上号,但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运河漕运之发达,经济社会繁荣达500余年,是当时全国重要的流通枢纽城市和闻名全国的商业都会,曾被清乾隆皇帝誉为“富庶甲齐郡”。临清钞关税收,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四分之一,山东全省税收不及它的十分之一,享有独占鳌头的风韵。</p><p class="ql-block"> 鳌头矶、临清闸、运河钞关,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游人必去之景点。</p> <p class="ql-block">  临清是大运河海河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点,也是会通河、鲁运河的起点。在临清花了较长的时间寻找这些遗迹,其结果是临清闸依旧,而闸板与操控系统全无,河道也埋没的只留下一点,站在闸前也根本无法想象当年的场景。钞关是过去的收税机关,鳌头矶是原来的古建,与河道不是一码事。临清的运河还在,临清闸西边的土堰就是现在运河的东岸坝,成为卫河的一部分,叫卫运河,也叫漳卫运河。</p><p class="ql-block"> 旧运河在临清市运河文化广场南边,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一部分河道,两河相交处建有引黄入卫闸控制流入卫河的水量,完全断航!所谓的海河黄河的分界就是“引黄入卫闸”了。旧运河与卫运河的联系还有两处,一是文化广场南边的很小的水闸,用来控制临清城内的水系水位;二是在引黄入卫闸北约1.5公里处建有抽水扬程站,抽取卫运河水䃼充市内的水系。除此外环绕临清两城(一座砖城、一座土城)的古运河与现运河再无联通。</p> <p class="ql-block">图中“O”处为引黄入卫闸,“囗”处为控制水位的小闸,“♡”处为扬水站点,“←”处为临清闸,“→”处为钞关。</p> <p class="ql-block">  运河在临清之北一直是冀鲁的分界线,而后运河离开冀,完全投入鲁地的怀抱,为全河最艰难的“闸漕〞河段。京杭大运河的会通河段是运河最关健的一段,一般是指山东境内从临清到台儿庄的这一段,故会通河又称鲁运河。元朝初年的漕运基本上是利用隋炀帝时所开凿的那条南北大运河。它由杭州至镇江,过江北上入淮,西逆黄河到河南封丘,然后陆运至河南淇县,入卫河,经天津转入白河,达通州,再陆运至大都。</p><p class="ql-block">这条路线,不仅河道迂回曲折,而且水陆并用,很不方便。1289年,元世祖怱必烈下令开凿会通河,起自山东东平安山西南,至临清抵达卫河,全长二百五十多里,建闸门31道。</p><p class="ql-block">1291年,元世祖又下令开凿了从大都到通州的通惠河,全长一百六十多里。</p><p class="ql-block">这样,南北大运河全线开通,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京师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的联系。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p> <p class="ql-block">  顺临清运河再走就是聊城东昌府,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水上之城,还可通行机动车,非常美。东昌湖是北方少有的大湖,府城就建在湖上,全城均为仿古建筑,面积约1平方公里,游人不算多。运河博物馆就建在湖北岸边,这是此行必须到的地方,也是详细介绍大运河的第一个场馆。</p> <p class="ql-block">  东昌府东南边建有最有古韵的山陕会馆,其中的木雕最为精湛。离开会馆过井阳岗后上了金堤河,旧时是运河的一部分,河上桥很多,河也很宽,但流动很缓,河底高出地面很多,是真正悬在张秋头顶的悬河。张秋闸是会通河上重要的船闸,遗迹没找到,即使找到感觉也没多大意思,故也没再去专门找寻。而现实的张秋闸就立在金堤河上,是控制灌溉用水的重要设施。</p><p class="ql-block"> 过张秋后在金堤河坝上行不多时就一会河南一会山东,过村穿寨,全是小路,破破烂烂的,来到一浮桥,河还没有金堤河宽,可流速还是可以的。过桥收了8元的买路钱,一问才知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这样在导航的指引下,糊里糊涂的在东平县的银河浮桥上过了黄河,到了东平湖,看了梁山泊,进了祝家庄。</p><p class="ql-block"> 从德州走到鿄山,由于运河河运的衰落,沿河两岸已失去往昔的风彩,村庄里基本上都是低矮的民房,很少能看到两层及以上的民居,也看不见厂房。</p> <p class="ql-block">  离开水浒寨后,就去运河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工程点,素有“大运河之心”之称的戴村坝。</p><p class="ql-block"> 戴村坝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需要江南粮米北运,“漕运之利钝,全局所系也”,决定开掘、疏通大运河。元代开凿的京杭运河,“水脊”在济宁。后因黄河泛滥、淤积,济宁以北45公里的南旺地面升高,比运河北段的临清高出约30米,比江苏运河段高出近40米,成为大运河的制高点和分水岭。聘请民间船工头白英为顾问,设立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破元代堽城坝,使汶水西流,在汶水下游东平县戴村拦河筑坝,遏汶水入新开小汶河南流,“使趋南旺,以济运道”。在水流湍急、水面宽广的戴村拦河筑坝十分艰难,征调民夫和能工巧匠,克服重重难关,终于修成一条长约2800米的全桩型大坝,百余年未有大动。</p><p class="ql-block">戴村坝的修成,拦大汶河水,顺小汶河流向南旺运河最高处,再分水南北,彻底解决了运河水源难题。其功能相当于人的心脏,因此戴村坝被誉为“运河之心”。它不仅使漕船畅通无阻,明成祖时每年从江南运粮米数百万石,接济京师,而且保障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漕运畅通,对南北经济交流、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戴村坝设计精巧,建造精工,运作精当,开创了世界科学治水历史的先河。它是京杭大运河历史的符号、繁荣的象征、文化的缩影,像一座丰碑,镌刻着中华民族战胜自然的无比智慧与胆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坝顶看着滚滚而下的河水,顿时觉得天旋地转,脚站不稳!立即离开目光,恢复了正常。当把目光再移回来时,情景重现。大江大河、飞瀑急流见过老多了,从没有这个感觉。为何在戴村坝会如此?可能是飞流太整齐划一又气势宏大之因,以前见过自然的宏大而不整齐,人工的整齐却少气势吧。这还只是枯水期的一坝飞流而已,丰水期“戴坝虎啸”何期盼也!</p> <p class="ql-block">  戴村坝拦截之水通过小汶河就流到了京杭大运河的制高点——南旺枢纽。小汶河之水流到南旺龙王庙前南北分流,通过5个水柜的调节与31个船闸的复杂工程,实现了“跨越水脊”,保证了大运河的顺利通航。</p><p class="ql-block"> 水柜这个词以前没见过,南旺的这水柜实际上与水库差不多。它是在冬春季节水量少的时候,将汶河来水全部存入其中,控干河道用以清於,开春以后放水与汶河之水共同担负起“跨越水脊”的运河之运。</p><p class="ql-block"> 南旺南北分流的分配,有三分北七分南与七分北三分南两种说法,称之为“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与“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这里只可能是一个对一个错,但是究竞那个对呢?聊城大运河博物馆、杭州大运河博物馆均为“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我也认为这个正确),这都是国家级的博物馆,而戴村坝博物馆级别低点,可分流是发生在他家的事,他却说是“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博物馆尚如此,让我们小老百姓如何适从为好。</p><p class="ql-block"> 戴村坝完好,3月份枯水期不太壮观,如七、八月份去三坝齐流,“戴坝虎啸〞可谓壮观!但小汶河已没了,南旺枢纽也只是往日黄花,5个水柜、31道船闸难觅其迹。那谁七谁三随便吧,只是想博物馆的专家们不要尽吃干饭为好。</p> <p class="ql-block">  离开南旺到运河长沟船闸眊了一眼南水北调的工程,船闸正在建设中,不知建好后对航运起多大作用。下午到济宁,济宁是孔孟之乡,圣人之地。既来了当拜访。</p><p class="ql-block"> 目前看济宁之北航运几乎为零。而济宁之南就是大名鼎鼎的南四湖了,运河在这里活跃起来了,一直到钱塘江全线通航!</p><p class="ql-block"> 剩船上微山湖岛上看了看“铁道游击队〞,岛还真不小,有十几个村庄,渡船不仅渡人,还可渡车。渡船的航道与运河航道可谓“十”字交叉,过往的船只十几艘一组,日夜不停。</p><p class="ql-block"> 出岛后到古城台儿庄住宿。晚饭后去古运河乘船,一艘满载40多人的船上乘客就只有我俩,加上一个驾驶员,一名解说员,可以说包船了哈。夜晚的台儿庄确实美。</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p><p class="ql-block"> 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之一。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p><p class="ql-block"> 台儿庄古城,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历史上,台儿庄段运河下游水位比微山湖湖口水位低21米,落差大,水流急,水源主要来自微山湖,泇河开通时即设有八座船闸以节制水流。其中台庄闸位于台儿庄南运河上,是北上进京漕船由江苏驶往山东时通过的第一道船闸。台庄闸的设立,聚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为商贸交易提供了机遇,促使台儿庄的社会经济迅速崛起,发展成为镇守鲁南、拱卫徐州的战略要地和汇通南北、商贾辐辏的水旱码头。</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人们所以能知道台儿庄,不仅是因为他的历史地位,最主要是抗日战争中的大捷之战。2008年4月8日,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七十周年的活动上,枣庄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作。2010年5月1日,台儿庄正式开城。</p> <p class="ql-block">  台儿庄现在的运河已移到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南,向东南通往邳州市西北大王庙。大运河在南四湖的邵阳湖已分为两条,一条到微山湖后,到台儿庄;另一条则从西侧通到徐州,而后向东在邳州市西北大王庙两运汇合后,流向骆<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湖后进入淮安。</span></p><p class="ql-block"> 徐州是苏北重镇,京浦铁路、陇海铁路十字相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徐州还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留有众多的汉代古迹。其中龟山汉墓、狮子山汉墓非常振撼,汉代兵马俑更是刷新了认知。</p> <p class="ql-block">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时逢春暖花开清明将至,又遇周末,到总理故居的人很多,学生团队络绎不绝。</p><p class="ql-block"> 在总理故居旁就是昔日的江苏第一大府——淮安府署,是漕运总督府,有650余年的历史。淮安府署的历史地位非常重要,在明朝时期,其管辖范围包括两州九县,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署。淮安府署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曾审理过多起著名的案件,包括《窦娥冤》等,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淮安府城有着2200年的建城史,长期以来,淮安一直是“南必得而后进取有资,北必得而后饷运无阻”的军事重镇。有“铁打的淮城”之美誉,曾并称淮扬苏杭为“运河沿线四大都市”。淮安自古人文荟萃,城内名胜古迹星罗密布,淮安府署作为全国仅存之一的古代府级官衙,更是显其历史地位。明清时期的淮安府城,为漕运咽喉,商业十分兴盛。</p> <p class="ql-block">  淮安故黄河淮河湿地公园,下河古镇也都不错,可去一游。淮安南边不远就是一个重要的水利枢纽,这里汇聚了黄河古道、淮河入海通道、苏北总干渠、南水北调、大运河等一众河渠、船闸、桥梁,尤以运河与淮河的水上立交工程为要。</p><p class="ql-block"> 之后去兴化垛田,那油菜花美的不要不要的,荡漾其中恰意满满!</p><p class="ql-block"> 离开垛田去运河边上的邵伯古镇,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达。这里运河上的船闸还在使用,水位落差看着有一米三、四。</p><p class="ql-block"> 烟花三月的傍晚时分,我俩终于来到江北运河的终点——扬州。扬州的旅店昨天已定好,在三湾附近,但是不让车通行,车开不过去就换一家吧,在城里转了半天才入住了,最主要是位置差多了。</p> <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出差来过一次扬州,也算故地重游,但是有一个没来过,且久有来之意,今日始如愿。</p><p class="ql-block"> 扬州是运河的发源地,公元前486年,临近扬州的吴国欲攻打北方的齐国,为了方便水路运输兵马、物资的战略目的,于是吴王夫差下令开凿运河,从扬州北上挖掘至淮安,这条称邗沟的运河连通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肇启了运河之头。</p><p class="ql-block"> 瘦西湖的景色在亭台楼阁花草树木的园林中绝对是最美的,个人认为远胜杭州西湖。</p><p class="ql-block"> 扬州不仅有园林,还有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下午下雨又非周一,正好去博物馆。停车场离馆还老远了,打着雨伞费老劲走到了,结果不让进。原因是需要预约,虽然不要门票,但最少要一周前预约。这也是此行中最失败的一个地方,惟一一个去了而进不去的展馆。拍了张外观算到此一游了。留点遗憾,也许他年会再来。</p> <p class="ql-block">  离开扬州驶过润扬长江大桥就进入江南的镇江了,镇江是唯一长江与运河两条黄金水道交汇的城市,除游览三山景区外,西津渡老街,江河交汇处也是必打卡之地。</p><p class="ql-block"> 焦山古炮台,在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均有不俗的战绩,过去一无所知。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攻下镇江后,掐断了运河南北通道,道光皇帝无奈同意谈判,签定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p><p class="ql-block"> 西津古渡始建于三国时期,隋唐时期大运河开凿以后,这里成为东西南北水上交通咽喉和漕运枢纽。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青砖黛瓦,诉说着曾经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由于江岸北移,江滩淤塞,西津古渡已渐渐的远离了江岸,成为一条吸引游人到此驻足的古街。</p><p class="ql-block"> 江河交汇处的运河上赫然立着“江南古运河第一闸”的牌子,而此闸只是起着防洪排涝的作用,此处的运河也加了“古”字。交汇处的长江也是淤滩上的一条很平静的小水道而已,主道要靠北许多。现在的运河要在下游五、六公里的谏壁。谏壁的现代船闸才是名符其实的“江南运河第一闸〞。</p> <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无锡、苏州、杭州以往来过几次,此行主要看昔日未去之处。从镇江直接去灵山景区游览后到无锡,第二天去鼋头渚看樱花。三株“国宝级”绿樱花正盛开之时,重瓣的绿樱花层次丰满、硕大烂漫,在缤纷的各色花海中,颇有几分别样的雅致。而樱花谷、长春桥的绝大多数单层樱花已到了衰残期,迟到了两三天!</p><p class="ql-block"> 苏州主要去留园、沧浪亭、太湖西山风景区、寒山寺、盘门景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游览,澹台湖公园与金鸡湖景区草草一走了之。苏州变化最大的是节奏特别快,汽车、电动车、行人全是急匆匆的,争分夺秒,非机动车与行人闯红灯太平常了,好在人机灵,不见交通事故。再就苏州经济搞的好,很会赚钱,景区70以上才免票,在平江街区的一停车场,牌子上写的5元/小时,停了一个半小时,在出口处显示收24元,在中国没有遇见再贵的停车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是全晋会馆,不收门票,但不开,要提前预约才能参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寒山寺座落于古运河边,现今枫桥依旧,寺庙更新。紧依古运河西边就是现在的运河,行舟不断。</p><p class="ql-block"> 盘门为吴都八门之一,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得名。盘门水陆两门南北交错并列,是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的遗构,是中国唯一保留完整的水陆并列古城门。有“北看长城之雄,南看盘门之秀”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盘门水门由相距内外两重城门组成,陆门也有内外两重,其间为平面略成方形的瓮城。盘门位于护城河的西南角,与运河相通,运河再往南到澹台湖分为向东与向南的两路。向东与独墅湖等水网相通;向南到莺脰湖后分为向乌镇与嘉兴南湖的两路。两路在西塘古镇汇合后一路向南进入杭州市区。</p> <p class="ql-block">  苏南浙北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水运自古就十分发达,因河运而生的古镇数不胜数。离开苏州经阳澄湖到沙家浜一游,而后到嘉兴。</p><p class="ql-block"> 嘉兴南湖在江浙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可就在这一个普通湖上一条普通的船上召开了一次意义非凡的重要会议,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多少人为红船专程来嘉兴,多少会议因红船而在嘉兴召开。庆贺建党百年时我曾以红船为题写小令歌颂祖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党建百年</p><p class="ql-block"> 十六字令 三首 船(通韵)</p><p class="ql-block">船,启五千年未有帆。城楼上,大吕振河山。</p><p class="ql-block">船,万岁人民跨巨澜。神州看,谁见苦贫男。</p><p class="ql-block">船,永往直前不打弯。寰球镇,命运共同酣。 </p><p class="ql-block"> 红船的后也还拖着一只小舟,问工作人员才知这只小舟是系在红船尾的后勤船,接送人员,购买食物用品。</p> <p class="ql-block">  离开嘉兴后暂时告别运河直接到杭州湾跨海大桥,过桥到河姆渡遗址(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最后到达此行的折返点——普陀山。</p><p class="ql-block"> 离开舟山过宁波、溪口、绍兴,到达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杭州。一路走来,在鲁迅故居前的一个“百年面馆”有一件小事,略作叙述:参观完故居该吃午饭了,这块牌子把北方的我俩吸引了进去,见旁桌人吃的面不错,就也每人要了一碗。又见菜单上的菜也物美价廉,也想着再点两个吧,免得老板觉的挣不到钱。饭店老板看年龄象七十岁的老人,给我俩说“你们吃面还点什么菜,点菜不是浪费么”。在饭店第一次遇到怕顾客浪费而不让点菜的,这种真心为顾客着想的老板确应为他大大的点赞!饭后闲聊,老板虑岁已八十了,真是仁者长寿。</p> <p class="ql-block">  杭州一个多次来过的地方,不需要多说,可是需旅游的地方却很多。首先去的是瑶琳仙境,瑶琳仙境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洞穴景区,是华东地区最受游客欢迎的景区之一。瑶琳仙境现为AAAA级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享有“全国诸洞之冠”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良渚文化遗址,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和人类的珍贵历史遗产,具有十分突出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良渚古城存在的时间大约为5300年至4300年间,研究结论应该是继承于浙江嘉兴的马家浜文化(6800∽5700年)及上海青浦的崧泽文化(5900∽5200年),而与隔着钱塘江的河姆渡文化(7000∽6000)没有明显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新发现初步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人工规划水利系统和建造莫角山、反山等大型营建,构筑带有城墙、外郭的良渚古城的三个发展阶段;反映了良渚人群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的演进过程,显示出良渚文化在我国新石器时代文明起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走在反山墓葬的台基上,看着墓葬坑中堆集的各种玉器,特别是12号墓中的玉琮王、玉钺王及其它600多件的玉器,想像着五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制作出如此精美绝伦的神器,用了多少工时,是多少人的心血汗水,它们在社会统治中又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而为何要埋葬这么多的玉器?墓主人生前有再大的权力在死后已一无所有,是谁为何要给他陪葬如此之多的神器?用暴殄天物只能表达百分之一、二,………心情久难平静,每每想起,挥之不去。然而陪葬再多,在考古挖掘时,除一、两颗牙齿外连尸骨都没有了。但反过来想,如不埋葬,我们何以能见能知五千年前之神物!反山之地就反着想吧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现在该游览运河了。运河杭州段北起北星桥,经拱宸桥一直向南到武林门,然后向东90度大转弯,一直到三堡船闸与钱塘江握手,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最后一段。</p><p class="ql-block"> 从运河天地公园到武林门有公交船通行,票价最多3元,就是人太多需排队等很长时间。其拱宸桥段最为繁华,西边是历史文化街区,东边是运河文化广场,广场北面为市政府,南面为大运河博物馆,这里的博物馆不要票也无须预约。</p><p class="ql-block"> 武林门是杭州十大古城门之一,一直是商贾云集之地。从隋代以来,武林门外一直是沟通我国南北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城北运河和城内运河的枢纽地带,运河在此调头向东。现在隔运河与西湖文化广场相望,周边全是重要的文化、商业中心,游人如织,舟船繁忙。</p><p class="ql-block"> 三堡船闸主要使运河航运免受钱江潮的影响,保证运河与钱江的顺利通杭。</p> <p class="ql-block">  运河最初为军事而生,从伍子胥坚毅于春秋争霸的目光,到秦始皇开灵渠伐南越的气魄;从两汉修阳渠凿三门陕水道的壮举,到隋唐残月晓风吹拂遍载杨柳的河堤两岸,在中华大地上以洛阳为中心,重重的刻出了一个巨大的“人”字;从元大一统的万千气象中,开凿山东境内的济州河与会通河,把隋唐时期的南北大运河截弯取直,北起京都,向南直抵余杭,到明清对运河重要河段实施技术含量极高的治理工程,改善漕运条件。通贯2500余年,浩浩荡荡波澜壮阔,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涵盖了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富遮的地区。在王朝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国家的强盛中起到了难以言述的巨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大运河因时因势而生,也将因时因势而衰。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铁路的建设,海运的繁盛,以及黄河改道,水源衰减,淤塞严重,大运河的重要性已退去了昔日光环,闸漕失去了生存的经济基础,在光绪忧郁呆滞的眼神中,1901年,运河最重要的漕运画上了句号。似乎白居易的《长相思》能实现我们和那段不曾走远历史的对话:</p><p class="ql-block">汴水流,泗水流,</p><p class="ql-block">流到瓜洲古渡头。</p><p class="ql-block">吴山点点愁。</p><p class="ql-block">思悠悠,恨悠悠,</p><p class="ql-block">恨到归时方始休。</p><p class="ql-block">月明人倚楼。</p><p class="ql-block"> 虽然大运河所承载的漕运时代终结,但作为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唯一),至今依然流淌、发挥作用,时南时北,舟船不断,依然闪烁着历久弥新的文明之光。</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