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寻找修炼治愈我们自身的魔法

上海市商务委陳海蓉🦋蝴蝶妈妈

<h3><br> 我活得越久,经历得越多,才能不在乎人类。——题记<br><br> 今天晴。上午没有什么会,下午两个会,回到家已很晩了。我让先生去喂猫,再让他帮我喂一下蝈蝈,并告诉他新鲜毛豆在冰箱里。也许,在养的宠物中,我一直比较喜欢养鱼、养鹅、养猫,直到今年上半年锦鲤被貉叼走一些,养了三年的两只大白鹅莫名其妙地走失,家里只剩圈养的猫了,心里空空落落的,直到买回来两只蝈蝈。蝈蝈娇小可爱,绮丽动人,鸣叫独特,让人有种安详、安逸、安全、安稳的感觉,说得更贴切些有家的感觉,或许就是图那种烟火气吧。在我国,养蝈蝈的历史比较悠久。蝈蝈自古就被称为鸣虫之王,在古代,大禹最先崇拜蝈蝈,开了蝈蝈当宠物先河,此后中国人就一直把蝈蝈作为宠物。宋代养蝈蝈变得热门起来,从皇宫到民间养蝈蝈变得较为普遍了。很多皇帝都喜欢养蝈蝈。据说乾隆在出游西山的时候,听到满山蝈蝈的叫声,即兴赋诗一首:“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我家蝈蝈很敬业,每天只需喂点毛豆,其它啥都不用管,它就只管叫,虽然叫的有时有些烦人,但还是喜欢听它叫。蝈蝈是鸣虫第一名,只要它吃饱了,温度还可以,有点太阳更好,它就叫个不停,刚开始有些怕人,熟悉了,就无所顾忌了,想叫就叫,不想叫就不行。蝈蝈叫的时候,要支起腿,弓起腰,摩擦背上两个翼片,它们工作的很卖力,仿佛要把身上最后一点力气都要用完!看着蝈蝈的鸣叫,自己也深受感动!虫蚁尚且如此?人呢?不努力行吗?<br><br> 人生是要有些乐趣的,不管大乐趣小乐趣,总是要有些的。我的蝈蝈,叫声棒极了,此起彼伏,嘹亮动听,让人有些陶醉,有些怀旧,泛起了阵阵乡愁。记得小时候,弄堂里每到夏天,都会有乡下人挑着蝈蝈担子来叫卖,蝈蝈装在用竹篾编的小笼子里。我的外婆在厨房里烧饭,听见有叫卖声,就会买一只挂在厨房窗前,听听虫鸣声,增添了家庭生活情趣。蝈蝈浑身青绿色,很漂亮,我十分喜欢,每天用新鲜毛豆喂它。<br><br> 上个周末我在阳台晒太阳的时候,一只蝈蝈“越狱”了,后被“缉拿归案”,又欢实了一段时间,突然有一天,这只“越狱”的蝈蝈,悄然离去了。剩下的一只,沉寂了几天,后来又开始鸣叫了,依旧是叫声明亮,依旧是不知疲倦,依旧是殚精竭虑,只是缺了一些回应,缺了一些共鸣,缺了一些嬉闹……我是喜欢蝈蝈的,它的须,它的翅,它的形,它的鸣,如此的一个虫儿,竟有如此的执着,如此的坚韧,如此的拼命,着实让人感动。小蝈蝈养的时间久了,是有灵性的,它吃饱了就可着劲的鸣叫,唯恐主人不知道它的存在。再有,你把它放到阳台上晒太阳,太阳落山了,没有阳光了,它就不叫了,等你再把它拿到室内,放在暖气片附近,它就又欢快地叫了。还有,如果喂的毛豆粒,一蔫它就不吃了,叫的劲头也不高了,因此要注意换新鲜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养蝈蝈亦然,其中的乐趣,养着自知,听着自明。<br> <br> 小小的蝈蝈,身上也具有神奇的力量,它本是冬天的虫子,春天生发,夏秋驰骋,生于蓬蒿,却无惧环境之优劣,仍无所畏惧地奔腾、跳跃、斗争、鸣叫,丝毫不隐瞒自己的身影、自己的声音,大自然中它很渺小,但也很伟大,这可能就是生命的力量、生命的倔强。以前曾经养过蝈蝈,但也只是随便养养,也没有认真观察、深入体悟。这次无意中养的蝈蝈,让我看到了小虫蚁身上许多可爱、可敬的地方。如蝈蝈确实平凡,平凡的在小虫蚁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应为它在大自然中太多了,每年自灭自生,生生不息,基本不被人们重视,只不过是人们高兴时捉几只来玩,一般的玩家夏秋时玩玩而已,入冬了就随它去吧。高级一点的玩家,要搞个“袖笼”,放在身上暖养,能够过冬,就是不得了的事啦,成就感满满。<br><br> 蝈蝈平凡,也造就了它的伟大。蝈蝈是有封号的,“鸣叫之王”,据说还是“御封”。实际上蝈蝈还有个封号,就是“战斗者”,古人为何崇拜蝈蝈,应为它有个性、有血性,遇到了对手,毫不退却,宁肯打得肢体残缺,粉身碎骨,也要战斗下去,别看蝈蝈个头小,但是在战斗中毫不退却,敢于拼个你死我活。蝈蝈是以鸣叫出名的,蝈蝈的鸣叫之声夏秋天与冬天是有所不同的。夏秋的叫声,气候适宜,蝈蝈的叫声高亢有力,深沉悠长,如果有两只以上蝈蝈在一起,会彼此呼应,此起彼伏,络绎不绝,仿佛在比赛似的,你方叫吧我登场,气势上一个比一个强,更难得的是多只蝈蝈聚在一起,有合奏之气象,尽管没有指挥者,也能奏出美丽和谐的乐章,这种鸣叫之美,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小动物的本能,更是先天音乐对后人音乐的有益启示。这种精神正是人类斗争精神的榜样,人类先祖把蝈蝈螽斯视为自己的图腾,其内在含义可能如此吧。<br><br> 听蝈蝈的吟唱,应该说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对久居闹市的人们来说,更是如此。比如在工作学习之余,靠在居室的沙发上闭目养神,听听蝈蝈叫,能品味出一种竹篱茅舍、田间地头的山野气息,对于调节神经、修养身心应该说是很有好处的。养蝈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它对人的睡眠很有帮助,晚上听着蝈蝈声,会感到身心放松,好像身处田园、乡间,很快就进入梦乡了。尤其是炎炎仲夏之夜,人们大都手摇蒲扇在院中纳凉,众多昆虫的鸣叫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蝉在高高的树上自鸣得意地吟唱,“居高声自远”,而庭院墙角一隅的蟋蟀亦不甘寂寞,低吟浅唱,蝈蝈更是不甘示弱,叫声清脆嘹亮,一浪高过一浪,声声不息。众多昆虫的鸣叫声不约而同,演绎出铿锵有力的大合唱,打破夜的宁静,给人们增添了无尽的欢乐。蝈蝈动听的叫声,仿佛永远不会停歇似的,生命不息则叫声不止,叫起来总是没完没了,一声声的鸣叫声冗长而又间隔时间短。难怪蝈蝈被人们视为勤劳的象征。人们常常用其形容不停劳作,闲不住的勤快人,用蝈蝈比喻勤劳的人似乎再恰当不过。夸赞勤劳的人当会说:“就是蚰子也得歇歇鞍”,当是对人最好最高的褒奖。<br><br>  今天的微信日历上说:“我活得越久,经历得越多,才能不在乎人类。”听起来好像是蝈蝈的心里话。一如每当听到蝈蝈的叫声,我的内心,就会被某种柔美的光芒照亮。生而为人,我们何尝没有有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孤独呢?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读一本最孤独的书,那便是我们自己。而每个人的孤独世界如万花筒,变化万千又绚丽多彩。人类在本质上都是流浪者,我们永远不会拥有任何东西。尼采说:“一个人要发现他的孤独,慢慢的他会忘掉这个世界,他所有的觉知都会专注于自己,然后就会有一种光明的爆发。他第一次了解到属于孤独的美与祝福、属于孤独的自由与智慧。”愿我们都能在孤独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去寻找修炼治愈我们自身的魔法。<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