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武汉两日游</h3> <h3> 如果说黄河文明以中原文化为代表,那么,楚文化当之无愧是长江文明的代表。千百年来,楚辞的浪漫优雅、青铜器的庄严厚重、漆器的神秘艳丽……这些极具标志性的楚文化遗存早已溶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br> 武汉游第一站——湖北省博物馆<br> 带小灿感受楚风楚韵,触碰楚国八百年的历史痕迹</h3> <h3>因为灿灿了解"卧薪尝胆”的故事,所以进门我们直奔二楼被誉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展厅,作为省博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被陈展于独立展厅中,历经两千多年岁月洗礼,光彩依然耀目,走近依然觉得寒光逼人。剑的菱形网纹、同心圆剑柄、镶嵌绿松石无不彰显匠人的高超技艺。</h3> <h3>小灿拍的,还不错呢</h3> <h3>这把锋利的剑,每个部位的材质都不一样,要么董宇辉说这把铸剑师不仅是个好工匠,更是一名材料学家,一位化学老师✺◟(∗❛ัᴗ❛ั∗)◞✺</h3> <h3>接着下一楼开始环游,正对入口的是曾侯乙的九鼎八簋,从没见过这么精美且形制如此统一的九鼎八簋,周王朝的礼崩乐坏在曾侯乙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走近一点再细看,周身镶嵌的绿松石还有部分残留痕迹,试想一下他们入土之时,是怎样的瑰丽夺目啊。曾侯乙墓室里的液体保护了这座盛产镇国之宝的墓葬,但也泡掉了青铜器上大部分的绿松石。</h3> <h3>这个镶绿松石青铜豆保留较多,尤其是豆盖和豆足部位,可以一睹风姿。</h3> <h3>这个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击缶的原型——铜鉴缶。出土时有一对,一件收藏在湖北省博,另一个在北京国博。虽然看上去是一件,它实际上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外面的鉴,另一部分就是里面的尊缶。尽管看上去两器是严丝合缝融为一体的,但其实有了较大的空间,夏天的时候可以在空间中放冰块,冬天的时候则倒入温水,里面的尊缶盛酒,就可以期待“冬暖夏冰”的效果,铜鉴缶不仅实用,而且美观,雕刻的花纹没记住叫啥,反正看起来挺复杂,应该也颇具内涵,感慨楚匠人炉火纯青的铸造技艺,佩服他们实用主义与浪漫主义共存的艺术创作。</h3> <h3>我们知道的《将相和》,一直误把“缶”当作和“瑟”一类的乐器。其实,缶只是一件盛酒器,蔺相如让秦王击缶而歌,比赵王鼓瑟更具侮辱,好比说我们赵王懂得乐器音律,而你秦王只配敲着酒瓶子唱歌。敬佩蔺相如的智慧和勇气又多了几分!</h3> <h3>这件就是电影《封神》里袁泉演奏的十弦琴原型。当然弦已不在,但漆工艺依然让它葆有光泽。</h3> <h3>这个展厅简直就是一步一国宝,真的很难走出来。很多成对出土的都在国博出差,在那里也是明星文物担当。曾侯乙尊盘,让人想起在豫博看到的云纹铜禁,这里也用了相同的失蜡工艺,且只会更加复杂。从俯视图看下去,讲解老师说双层的嵌套工艺即使放在现代也很难复原。</h3> <h3>曾侯乙编钟,也是镇馆之宝,我唯一了解的国宝,还能给小灿讲讲,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是中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站在他的面前,才真的被数量和重量的视觉感官震撼!每每件钟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列是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乐曲。他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h3> <h3>曾侯乙的衣箱,造型天圆地方,箱盖绘制了他亡时当天的星象,正是这些星象,今天的人们推算出曾侯乙的死亡日期公元前433年农历五月初三。仔细看,上面绘制了曾经演奏编钟的景象。</h3> <h3>曾侯乙的镇墓兽。后面看到了很多类似形象的镇墓兽,鹿角象征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与乘鹤飞升寄托了他重生的愿望。鹤鸟永远昂扬向上的头,是以凤为图腾的楚人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内核。</h3> <h3>这里简直就是曾侯乙的乐器库。编磬、鼓座、钟槌、钟梁</h3> <h3>昂扬的凤鸟,与之相对的是蠢萌的虎座驾。凤鸟是楚国图腾,被虎踩在脚下的蛇则是巴蜀图腾。精美的鼓面只留有漆器的装饰,却依然诉说着楚文化的瑰丽、神奇。楚人的梳妆盒、假发、权杖、食物、衣物、出行图…从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致、享乐、丰富的楚人生活。</h3> <h3>两千年前的武昌鱼✺◟(∗❛ัᴗ❛ั∗)◞✺</h3> <h3>吴王夫差矛原来放在了这个展厅。夫差一定没想到,败死勾践2000多年后,自己的矛也要比勾践的剑low一个咖位。</h3> <h3>一二楼全是他,曾侯乙一个人足以撑起湖北博物馆的江湖地位</h3> <h3>楚国八百年展厅,是楚文化浓缩多面体的集中展现,衣食住行,无不体现了楚国的强大、楚人的博采众长。</h3> <h3>地图上的新洲就是我的老家✪ω✪</h3> <h3>三楼就是梁庄王的宝贝,简直闪瞎眼,这些奢侈的珍宝,用金量高达16公斤、用玉量14公斤!是真真正正的“金玉大明”。</h3> <h3>过过瘾(⑉°з°)-♡</h3> <h3>让小灿端个金饭碗✺◟(∗❛ัᴗ❛ั∗)◞✺</h3> <h3>看完这些金银珠宝,我们的省博之旅也到此结束,由于时间关系,编钟表演和沉浸式体验楚庄王都没有看,下次有机会再来😀</h3> <h3>接着带小灿坐渡轮,看长江大桥,横跨长江</h3> <h3>飞机上✈️看到的黄河长江</h3> <h3>过江时下起雨来,雾蒙蒙的</h3> <h3>夜幕下的长江大桥</h3> <h3>过了江,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黄鹤楼。武汉本地人总会说:“莫克,冇得莫斯好玩的!😜但是作为名胜古迹还是要带小灿看一看<br></h3> <h3>我们现在见的黄鹤楼不是原楼,所以当然也不是几代名人聚会作诗之地。书中的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筑城为守,建楼以瞭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h3> <h3>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毁于光绪十年,我们现在看到的楼是1985年复修的<br></h3> <h3>曾经的黄鹤楼只有三层</h3> <h3>黄鹤楼见证了朝代更替兴衰的,经历诸多坎坷,今天仍以伟岸身姿、包容心态、巍然屹立、广迎八方来客登高望远,俯瞰全城美景。<br><br><br><br></h3> <h3>上至顶楼,从不同角度远眺,不觉眼前浮现一代代名人雅士、伟人登楼的画面,犹如与他们同游。看着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和小灿讲黄鹤楼飞金的故事。</h3> <h3>下楼经过清代黄鹤楼的古铜顶和千年吉祥钟,传说在此撞钟,撞9下便能收获平安健康</h3> <h3><br>游客的执念不就是是登个楼拍张到此一游,撞过满堂红才算不虚此行嘛</h3> <h3>小灿把硬币还投进香炉。寓意学习进步,日后金榜题名🥰开心</h3> <h3>后面还有一个很大的园子,有岳飞的训练营,几百年的紫薇树,只可惜五点闭园,就没有溜达过去,夜场有灯光秀,还要两小时的时间我们就不等了,地铁站口的红墙打卡,打到回府,等表妹一家从深圳来</h3> <h3>上一次和表妹见面还是2016年</h3> <h3>小灿和博轩弟弟一晚上就从陌生拘谨到形影不离,并相约暑假同游😄</h3> <h3>航仔是我们这辈最小的弟弟,家人们相聚美丽的东湖一起见证他的幸福</h3> <h3>我们这一辈有十个兄弟姐妹,我排老七,四个表哥都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相聚</h3> <h3>小灿这一辈,论资排辈他当了叔叔,我是姨奶奶,他觉得好神奇😆</h3> <h3>在母亲节这个美好的日子,我们感受亲情,见证幸福,短暂的武汉之旅告一段落❣️愿我们都平安幸福</h3> <h3>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在小灿心里埋下理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