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昆明翠湖公园周边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九巷十三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05-12</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翠湖公园位于昆明市区中心的西北方,是昆明市城区内最漂亮的公园,也是很多游客在昆明市内游玩的首选。公园以翠湖为中心,纵贯南北的阮堤和直通东西的唐堤,将翠湖分成五片景区;湖心岛景区以湖心亭和观鱼楼等清代建筑为主。湖心亭又叫“碧漪亭”,飞檐黄瓦造型美观,亭内有前后两个内院,平日里为各种展览举办之地;东南面是水月轩和金鱼岛,东北面是竹林岛、九龙池和知春亭,逢节便有人聚此对唱山歌,别有一番情趣;南边是葫芦岛和九曲桥,西边是海心亭,堤畔垂柳拂面,湖内藕荷飘香,岛上亭台楼阁,将翠湖点缀的秀丽清新。</p> <p class="ql-block"> 每年冬季,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从北方飞来在昆明翠湖公园越冬,这个时候是翠湖公园最热闹的时候,市民、游客集中在此,投食喂鸟,与红嘴鸥互动,其乐融融,和谐的场面为翠湖公园增添了无穷乐趣。</p><p class="ql-block"> 其次还有翠湖公园外环绕的四条街(翠湖东路、翠湖南路、翠湖西路、翠湖北路),街上有许多特色小店、咖啡馆和酒吧。你既可以环湖走走,度过一段悠闲的时光,也可以在夜幕降临时,融入到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中。如果吃饭的话,也有一些口味好和环境都挺不错的的餐厅”。</p><p class="ql-block"> 翠湖被誉为镶嵌在昆明的绿宝石,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悠久的历史、主题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自元代形成以来,翠湖及其周边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人文遗迹,柳营洗马的故事、湖内的阮堤和唐堤、湖心亭等,翠湖周边也曾是五华书院、经正书院、史语研究所等机构的旧址,在近现代史集聚了朱德、卢汉、周钟岳等名人旧居和云南陆军讲武堂、石屏会馆等重要历史史迹。</p> <p class="ql-block"> 通往翠湖公园的道路四通八达,在翠湖公园周边最近的街道就有翠湖东路、翠湖西路、翠湖南路、翠湖北路、圆通街、文林街、钱局街、府甬道、白云巷、染布巷、北门街、青云街、华山西路、大小梅园巷、洪化桥、景虹街、黄公东街、登华街、仓园巷等等。</p><p class="ql-block"> 旧时,对翠湖公园周边最近的街巷中,还有“九巷十三坡”之说。可见,翠湖公园是一个大盆地,这些“坡”以地势低的翠湖为中心,向四周散布,周边才有了好多的坡。</p><p class="ql-block"> 翠湖周边的“九巷十三坡”,是昆明历史上的一个独特地理和文化现象,更是昆明历史、文化和生活的缩影,每个坡和巷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文化价值,其由来和历史背景非常丰富。</p><p class="ql-block"> 十三坡的名称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九年,当时云南镇国公沐英筑昆明砖城,城墙开六门,城内包括翠湖在内的地区被圈入城中,形成了昆明特有的山水城市景观。</p><p class="ql-block"> 每个坡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例如,沈官坡因历史名人沈万三而得名,逼死坡则因明永历帝在此被逼自杀而知名。</p><p class="ql-block"> “九巷”的称呼可以追溯到清朝及民国时期。这些巷子包括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和仓园巷、桑梓巷。每个巷子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故事。</p><p class="ql-block"> “十三坡”则包括“九巷”中的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等7个坡,以及学院坡(大兴坡)、北仓坡、逼死坡、牛角坡、永宁宫坡、熟皮坡等6个坡。</p><p class="ql-block"> 经过600多年的历史变迁,一些地名已经不再使用了,一些则因为城市发展而改名并入其他街巷。例如,荩忠寺坡、逼死坡、熟皮坡等已经不再作为独立的地名存在。</p><p class="ql-block"> “九巷十三坡”不仅是地理名称的集合,更是昆明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们见证了昆明城市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老昆明人的生活记忆。</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跟随“十三坡”的名字,走进每一条内涵丰富的坡道。</p><p class="ql-block"><b> 1.大兴坡。</b></p><p class="ql-block"> 也叫学院坡。位于翠湖公园东面圆通街上青云街路口与北门街路口的这一段,因坡道南侧康熙时曾建云南提学使署而得名。民国时期靠近坡的旁积善街被改称为“大兴街”,故而也叫做大兴坡。学院坡如今已扩建为四车道,车辆川流不息,是现在圆通山下到翠湖公园最宽的坡道。学院坡亦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公朴先生殉难处。</p> <p class="ql-block"><b> 2.沈官坡。</b></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公园南面通往石屏会馆、武成小学的中和巷,是为了纪念一位明朝故人。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触怒朱元璋,被发配云南充军。沈万三旧时与镇守云南的沐英交好,因此来到昆明后生活还不错,一家人被安置在了现今武成路中和巷北段。沈万三曾经富甲一方,故周围人都称他“沈大官人”。沈万三平日对邻里很好,在他死后昆明百姓为了纪念他,便将其寓所前的这条坡道称作“沈官坡”。</p> <p class="ql-block"><b> 3.荩忠寺。</b></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公园南面通往五一路的黄公东街,是黄公东街的一段。与黄公东街交叉还有一条登华街,在老登华街还有一段文物保护的老青石板路,路边还有一座旧时的私人宅院。旧时在黄公东街上有一座荩忠寺,是清朝统治者供奉关羽并祭祀阵亡官兵的场所,而门前坡道便被称为“荩忠寺坡”。如今荩忠寺早已不见踪迹,但是,坡道旁边的老青石板路和老宅院仿佛还在提醒着昆明人,这里曾经灯火辉煌过。</p> <p class="ql-block"><b> 4.丁字坡。</b></p><p class="ql-block"> 在翠湖北面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正门的东边,有一条向东北的上坡道便是丁字坡。丁字坡连接青云街与北门街,成就了这块繁华之地。早在清代这里就热闹非凡,秀才们从北城门沿丁字坡而下到贡院考试,亦或者到翠湖吟诗作对。如今丁字坡连接的这两条街道繁忙依旧。不过奉劝各位不要骑车上此坡,丁字坡在昆明十三坡中应该是最陡的一条了吧。</p> <p class="ql-block"><b> 5.北仓坡。</b></p><p class="ql-block"> 从丁字坡上到坡头左转,顺北门街走一百多米,在昆明市第30中学和云南省歌舞剧院之间,会看到一个双向坡的坡头,向北下坡到一二一大街,向南下坡到圆通街,这就是北仓坡。这个坡在旧时因靠近昆明老城的北城门,北段又靠近雍正时建的小惠仓粮仓,故而命名北仓坡。那时,北仓坡两旁有易门会馆、小惠仓、延庆禅院等,如今已被单位和小区代替,但其坡道还在,成为宽敞的北门街中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b> 6.贡院坡。</b></p><p class="ql-block"> 在翠湖公园北面云南大学东陆校区正门的西边,有一条向西北的上坡道便是贡院坡,这个坡道一直延伸到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小学对面的府甬道口,这个坡道也是文林街一段,在翠湖周边十三坡中应该算是最长的一段。这个坡道不用想一定是古代贡院旁的坡道。没错,贡院坡坡底就在昆明贡院,即今天的云南大学正门。今天的云南大学就是民国时期在昆明贡院的旧址上兴建的。贡院坡是到云大会泽院游玩后消遣的上佳去处,商铺小吃店,酒吧咖啡厅,从下午到深夜都可以一直待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 7.小吉坡。</b></p><p class="ql-block"> 小吉坡的坡脚在翠湖北路袁嘉谷旧居的斜对面,坡头在文林街,距离云南省师大附属小学不远,街道两旁有许多咖啡店,看来文化气息很浓。小吉坡这条小巷子虽然不宽,但是还挺长,有78米长的坡道,现在的巷子两侧基本是居民楼,还有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巷子如同拥挤城市里的一缕缝隙。小吉二字取自“佳言吉语”一词,清朝不少官员绅士在这里居住,他们希望生活安定,事业昌盛,因而用吉字来命名寓所旁的巷道。</p> <p class="ql-block"><b> 8.先生坡</b></p><p class="ql-block"> 巷口(坡脚)位于翠湖公园西北面翠湖西路与翠湖北路的交界处,另一个巷口(坡头)位于文林街,是沿坡上行至文林街的一条小道。在昆明相关史籍《昆明地名博览辞典》里说到:清末以地近贡院(今云南大学内),属坡地,内多驿馆,每逢乡试各地应考秀才(俗称先生)多居于此得名,或谓乡试时改考卷的先生居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期间,因为西南联大的缘故,许多作家、诗人和名教授云集昆明,李公朴、闻一多、朱自清、陈寅恪、钱锺书、沈从文等,都可能谈论着战局、国家命运走过这条小巷,有的还曾住过这里。</p><p class="ql-block"> 久而久之老百姓就把这里称作先生坡。</p> <p class="ql-block"><b> 9.西仓坡</b></p><p class="ql-block"> 巷口(坡脚)位于翠湖公园西面的翠湖西路,另一个巷口(坡头)与府甬道接壤。西仓坡得名于清道光钱局街中段和府甬道南头下至翠湖西路建的大西仓粮仓。坡上曾有西南联大的宿舍,这里是闻一多先生的殉难处。他不惧危险,登上云大至公堂发表“最后的演说”,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却不幸在此罹难。</p> <p class="ql-block"><b> 10.逼死坡。</b></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公园东面的华山西路上,应该是“十三坡”中昆明人最熟悉的了。1662年4月,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从缅甸押解回昆,并在五华山西麓篦子坡旁的金蝉寺内将朱由榔及其子勒死,至此南明政权灭亡。出于对永历帝的同情,昆明老百姓便把篦子坡按谐音改成了如今的“逼死坡”。虽然晚清时政府又将此地改成“升平坡”,但民心并不认可,仍然唤作“逼死坡”,也因此这个称呼一直保留到了现在。如今,华山西路已扩建为四车道,车辆川流不息,但是这个较长的坡道还在。</p> <p class="ql-block"><b> 11.牛角坡。</b></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东面,是连接华山南路到青年路的坡道。因其构造从坡顶向下看形似牛角而得名。这里有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建党旧址。意大利驻云南领事馆也曾在此。牛角坡如今看起来应该是十三坡中相对较老旧的街巷,周围老房子林立,虽显破旧,但依稀还呈现着昆明老街的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2.永宁宫坡。</b></p><p class="ql-block"> 位于翠湖东面华山东路上段坡,此坡因靠近古昆明城供奉岳飞的永宁宫而得名,当然更让它闻名的是如今依旧伫立的明代大德寺双塔。若要寻访昆明的遗迹,华山东路上段的永宁宫坡不可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13.熟皮坡。</b></p><p class="ql-block"> 一不小心会读成树皮坡,没错,确实也叫树皮坡。是一条长满了杉树的坡道,人们砍树做材料,剥下的树皮堆积坡道,便称它作树皮坡。后来这一带有许多手工制皮作坊把剥下来的生兽皮硝制成熟皮,于是又演变成了熟皮坡。几经城市建设,熟皮坡已被岁月淹没,如今再找不到它,但想必它业已顺利完成了昆明发展建设的历史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翠湖周边的“九巷十三坡”中存在重合的现象。具体来说:沈官坡、荩忠寺坡、先生坡、西仓坡、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这七条坡巷既属于“九巷”又属于“十三坡”。</p><p class="ql-block"> 这意味着,在翠湖周边,“九巷”和“十三坡”的划分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是重叠的。这种重叠现象表明,某些街巷在历史上同时被归类为“九巷”和“十三坡”,反映了这些街巷在当地社区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p><p class="ql-block"> 另外,距离翠湖公园最近或者比较近的地方,除了“九巷十三坡”之外,还有好些“巷”和“坡”,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在旧时没有被列入翠湖周边“九巷十三坡”的范畴中,那么,现代的昆明人会不会列出一个新的翠湖周边“N巷N坡”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本文的大部分文字主要来源于网络的百度百科和其它网络文章,所有照片则是笔者亲自拍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