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苦简单疏通:调胆经上的穴位:侠溪、丘墟及阳陵泉

锦鲤

<p class="ql-block">“胆热口苦、善太息” 口苦是胆经热的一个典型的症状。胆经的气为什么会由热变成口苦了?它的热来源于气郁,气郁化火就生热。热往上走到口上就口苦。 胆经的气疏布于胁肋。这些气是纠结的气。当心里想不开,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心里不满足了,这些气就纠结在胸胁。气郁化火就往上走,口苦、气往上走,经常唉声叹气,口苦善太息。 《黄帝内经》灵枢经明确指出,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气压抑在心中,就会变成心、胁肋都痛,甚至动都动不了。“心胁痛,不能转侧”。《黄帝内经》原文非常形象的描述了胆经郁热的、气郁化热的典型症状---口苦,善太息。 关于胆热,有2个穴位比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是胆经非常热的话就取胆经的水穴---侠溪穴,第四、第五趾缝隙间脚丫上,短时间,强刺激。侠溪穴是水穴,水克火。热非常厉害的、心胁非常痛的、口非常苦的找侠溪穴,强刺激。 如果是胆经痛,一旦痛起来不仅是胁肋痛,整个骨关节都痛,因为胆主骨所生病者,可以取胆经的土穴---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 阳陵泉可以泻胆火,因为火生土;侠溪穴可以清胆热,因为水克火。这两个穴位多疏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