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往事】苏善旺:《回望人生》诗文选载

杨镜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 25, 25);">【思源.甲子之忆——纪念进交大60周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回望人生》诗文选载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230苏善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编者按:苏善旺,江苏建湖人,23041班同学。交大毕业后分配在沪东造船厂从事船舶柴油机设计及制造工作直至退休。爱好以诗抒怀,展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心路历程和社会的沧桑巨变,“诗人挥笔风流千种,志士放歌豪情满怀”。2014年4月苏善旺同学返校参加2069进交大50周年纪念活动。很遗憾2015年元月24日不幸因心脏病离世。选载苏善旺同学诗文作品《退休感怀》《50年,再相见》《老有所为 壮“心”不已》,字里行间,无不显现出老同学为造机事业壮“心”不已,奋斗为圆强国梦的不懈追求和理想。</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进交大50周年23041班合影(苏善旺前排右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退休感怀诗三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010年8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年我等立赶超之志、揣强国之梦,投身柴油机行业;而今,以我们柴油机为动力的商船、战舰正乘风破浪航行于江、海、大洋,发展经济,守卫祖国海疆,捍卫世界和平。然而,光阴荏苒,时间易逝,正当事业初成之时,不觉已到退休之年,不得不忍痛离开奋斗数十年的柴油机工作岗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一)离岗之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弹指一瞬到退休,时光何以似水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事业初成难割舍,宏图半展怎忍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二)回望人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寒窗苦读十七载,工厂拼博四十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奋斗为圆强国梦,落后更需苦当先。</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挥汗造出好机器,勤思赢得凯歌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商船赖其走天下,战舰借以显威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回望不言时虚度,一片忠心可对天。</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三)梦返疆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披坚执锐又造机,再与老外争高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病魔痛醒南柯梦,更觉放翁有好诗。①</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① 陆放翁(陆游)《十一月十四日风雨大作》诗云: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50年,再相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纪念进交大50周年</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0年前,1964,我们或是二十左右的小伙子,朝气蓬勃;或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如花似玉。我们怀揣强国之志,报国理想,从天南地北,五湖四海来到黄浦江畔,踏进了交大校门,成为同窗密友,兄弟姐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上院里,我们静听老师的教诲。教一楼中,我们刻苦学习各门课程。运动场上,我们顽强锻炼身体,准备为国效力的资本。</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国家一穷二白,更激起我们改天换地的斗志,人民贫困,更增添我们攀登科学高峰的决心。我们没想过当官,没想过发财,我们有一颗纯洁的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曾学习苏联,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名言当成座右铭:“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是应该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曾把中国历代先贤当作自己的榜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横眉冷对千天指,俯首甘为孺子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们崇尚英雄,学习雷锋,学习王杰,学习焦裕禄,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1970年,我们牢记母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离开交大,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去偏僻的山沟,有的去遥远的边疆,有的去工厂,有的去学校,有的去研究所,有的去军营。虽然我们没有像钱学森那样成为科学巨匠,为母校增光添彩;没有像江泽民那样成为政治强人,为母校谱写华章,但我们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了四十余年,为国家建设,为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为中国海军的强大,贡献了我们青春年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可以自豪的历史,都有一份值得骄傲的业绩。我们设计、建造的商船、战舰正乘风破浪,航行于五大洲,四大洋,发展经济,守卫祖国海疆,捍卫世界和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当下,在领土、海权、资源的激烈博弈中,凝聚着我们的智慧、汗水和辛劳的052,053,054,056,071成为中国海军的定海神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愧于母校的培养,我们没有虚度此生。</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0年,再相见,重聚交大校园。我们感谢母校,感谢基础课和专业课各位老师,感谢教育、培养我们的校、系、教研室领导,感谢政治指导员王明武、王文珍、朱士逖、张定海、黄大郎、阙雄才、李国浩、徐大中!他们不仅传授给我们知识,而且教给我们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做人的基本准则。我衷心祝愿他们健康长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0年,再相见,重聚交大校园。我们已永远不可能见到王辉煌、薛雅琴、孟辉、陆永彬、薛海青、吴兴林等老同学,他们过早地耗尽了毕生的精力,走到了人生的终点。尽管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无法逾越,但每想至此,我们心里就非常难过。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栩栩如生,活跃在我们的脑海中,铭记在我们的心坎里。我再次向他们及其家人,表示深切的怀念和哀悼! </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50年,再相见,重聚交大校园。我们两鬈斑白,成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骥有志难千里,夕阳西照近黄昏。国家大事,民族大业,我们已无能为力了,我们已为祖国培养了第二代,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为祖国培养第三代,“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尽最后的义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据我统计,世界通史和中国通史上提及的名人,大概二百多位,他们威震天下,富有四海,文治武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但其平均寿命仅66岁。今天, 我们参加纪念进交大50周年的同学,均年近古稀,上海人期望寿命已达82.5岁。我们都是幸运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今天, 我们纪念进交大50周年,重聚交大校园,一不讲财富多寡,二不讲职称如何,三不讲名声高低,只讲健康是福。希望我们在纪念进交大60周年,70周年,80周年(届时我们都是100岁)还能再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14-2-12)</b></p> 老有所为 壮“心”不已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动力是舰船的心脏。在交大读书时,内燃机教研室主任李渤仲教授曾给我们讲过他们在大跃进年代,为改变中国造机事业落后面貌,在沪东造船厂夜以继日设计12000马力柴油机的情景,当时他神采飞扬,充满自豪。为了说明工作量的巨大,他举例说,签字,手都签酸了。我暗下决心,要继承老师的事业,把中国柴油机搞上去。</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柴油机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仅沪东造船厂生产的国产柴油机就有三种, 6ESDZ75/160,用于散装货轮主机,9ESDZ43/82用于客货两用轮主机,E390V为舰用主机。这些柴油机,从技术上看,与当时世界选进水平相比并不逊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毕业后,我分配到沪东造船厂从事柴油机设计工作,本想继承老师们的志向,把国产机搞得更好,把造机工业落后的帽子扔进太平洋。但后来,文革整整耽误了十年,文革后不久,又造出口船刮起了一股杀“机”风,引进风,国产柴油机遭受沉重打击,前辈们历尽千辛万苦发展起来的多种型号的国产柴油机惨遭劫难,几乎全部停产,当权者花巨资买回了一批洋机专利,其中有Pilstick ,B&W,SUIZER,MAN等,自此我国进人洋机时代。我无奈从事引进机工作四十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目前我国动力工程仍非常落后,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走的汽车,水中开的轮船,都患上心脏病,发动机绝大多数都是外国货,自主品牌的发动机几乎为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引进洋机器,可解燃眉之急,但拄着别人的拐仗,能走得快吗?当年李鸿章花大把真金白银买来洋枪洋炮,甲午一战,顿成废铜烂铁,全军覆没。英阿马岛战争,阿用飞鱼导弹击沉英舰后,英国的小兄弟法国立即停止向阿出售该型导弹,阿不得不停战求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历史和现实说明,只有依靠自己,才是真正的强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值得庆幸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造专洋沉重的经济负担,受制于人和裹足不前,迫使高层领导终于醒悟,沪东重机抓住机遇,从2004年开始,联合中国船舶动力研究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中速发动机、低速发动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有幸在退休之后被邀参加新中速发动机HHM390柴油机的设计工作。新390柴油机的技术指标一流,可与当代最先进的柴油机媲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我年愈古稀,身体欠佳.但在垂暮之年,仍能为发展中国造机事业贡献微薄之力,实现几代造机人富国强军的愿望做一点实事,把我国动力行业向前推进一步,感到非常荣幸。“为国争光,为民造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我们老一代造机人的理想和追求。</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沪东重机的年轻的工程师们,你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习总书记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为你们创造了大现身手,实现人身价值的广阔大空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新390柴油机设计工作虽已全面完成,正式投产,但真正要投入使用,还要经过装配、性能、可靠性振动、噪音等检验,还要经过动力装置配套、试车、试航的证实,还有很多艰苦繁重细致工的作要做,希望你们继续努力,愚公移山,精益求精,使我国海陆空的各型装备都有一颗属于我们自己的强健的“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苏善旺 2015元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编后语:</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读苏善旺同学诗文,使人深感动“心”。诗文中有他人生历程的记叙,有他奋发图强的经历。有他强国报国的理想,有他思挂同学的情谊。《老有所为,壮“心”不已》是他用“心”写成的遗愿。</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苏善旺同学在校就读船舶柴油机专业,毕业后从事船舶柴油机的设计工作,从这一点来说,他专业对口,在我们那个特定年代毕业的同学中是比较幸运的。沪东重机(HHM)引进SEMT Pielstick专利生产PA6、PC2柴油机,从1979年PA6、PC2柴油机图纸到厂时开始, 苏善旺同学便参与其中。2010年退休之际,他根据30年工作经历撰写成专业文献“HHM-PA6、PC2柴油机的制造和改进”,介绍了专利的引进过程和生产概况,列举了对专利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总结了经验教训,以供后来者能有所裨益,体现了一个老科技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性和对事业的忠诚。退休之后又应邀参加新中速发动机HHM390柴油机的设计工作。在船舶柴油机这个岗位上,他勤勤恳恳为热爱的事业尽职尽力作出了贡献。“奋斗为圆强国梦,勤思赢得凯歌旋。回望不言时虚度,一片忠心可对天!” </b></p>   杨镜明2024.05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船用柴油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