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一个小小篇章,竟埋藏了8张治疗肺癌的经方

加木

<p class="ql-block">《金匮要略》一个小小篇章,竟埋藏了8张治疗肺癌的经方</p><p class="ql-block">肺癌,这一恶性疾病,长久以来困扰着人类的健康。其高发病率令人瞩目,然而,在千年之前的古代,仲景便已经对其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他厘清了肺癌的病名、病位、病因、病机、鉴别诊断与预后,为我们后世的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然而,时光流转,许多人在现代医学的浪潮中,被西医的病名所误导,使得仲景的智慧如明珠蒙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光芒。</p><p class="ql-block">在教材的描述中,肿瘤似乎被简化为了一个单一的疾病。但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大内科中医转变为专注于肿瘤科的医生,这是从事肿瘤研究初期所面临的挑战。我们的经验不仅来自于对经方的深入研究,更在于对经方的活用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了中医肿瘤界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p><p class="ql-block">在初期,我们以毒攻毒、破血活血、清热解毒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总是觉得不够满意。当我们转向扶正健脾益气的方法,又取得了一定疗效时,中医肿瘤的疗效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肿瘤病的本质了解尚浅,受西医影响过深。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不必完全跟随西医的步伐。当西医化疗已经达到极致时,我们再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还有必要吗?这值得我们深思。</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中医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仲景等古代医家的智慧,以期找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中医在肿瘤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p><p class="ql-block">肿瘤的治疗如同探索一片迷雾重重的森林,其病机的复杂性使得我们必须以同样复杂而细致的方法来应对。我们不能以简单对复杂,否则就如同以卵击石,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在寻找解决之道的过程中,深感众多治疗方法的纷繁复杂,如何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方法呢?这时,应该不断地回溯古籍,希望能从中寻找到指引。</p><p class="ql-block">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方再次成为救命稻草。首先选择从治疗肺癌入手,因为它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然而,在历代中医文献中,肺癌被归纳为肺积、息贲,或是简单的咳嗽、喘气、胸痛、痰饮等症状。这种归纳法虽然普遍,但在真正意义上的辨病上却显得力不从心。我们注意到,中医内科教材中列出的四五十个病种中,唯独肺痿没有与现代医学形成明确的对应关系。这恰恰是我们寻求突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面对肺癌这一难题我深知不能仅凭表面的症状进行治疗,必须深入挖掘其背后的病机。于是,再次深入研究经方,寻找能够针对肺癌本质的治疗方法。在古籍的海洋中,必定蕴藏着解决这一难题的智慧和启示。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康复。</p><p class="ql-block">经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让我们得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结论:肺痿与肺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肺痿这一病名,最早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我们习惯于从字面上理解积聚与肿瘤的关系,然而对于痿与肿瘤的联系,却常常感到困惑。将肺的肿瘤称作肺痿,其实有着深刻的病理基础。这可能与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导致广泛狭窄,进而引发肺不张和通气不良有关。</p><p class="ql-block">令人惊讶的是,张仲景对肺痿病例实质的了解,与现今CT扫描所揭示的胸膜凹陷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因为胸腔肿块是难以触摸的,与腹部肿瘤和直肠肿瘤相比,其诊断更具挑战性。因此,在《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张仲景提出了“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闭不通”的观点,从病因病机上进行了深入剖析。</p><p class="ql-block">张仲景进一步解释了肺痿的成因,他说:“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这为我们理解肺痿与肺癌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扩写这些内容,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医学的智慧,还能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p><p class="ql-block">众所周知,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一大风险因素,然而,我们也观察到,有些吸烟者并未罹患肺癌,而一些不吸烟的人却不幸患病。这引发了我们对肺癌成因的深入思考。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中提及的肺痿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现代医学可能忽视的一些关键问题。他提出,“重亡津液故得之”,这与我们现代所说的阴虚、阴液亏虚相似。想象一下,当人体经常出汗、呕吐,或是频繁使用某些药物,都可能导致津液耗损,使得肺部失去滋润,从而更易受到邪气的侵袭。</p><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张仲景还特别提到了“或从消渴”,意味着早在1800年前,他就已经认识到消渴(即现代的糖尿病)与肺癌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这种前瞻性的观点令人叹为观止。现代医学已经证实,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与恶性肿瘤的形成和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与肺癌确实有着某种“姊妹”关系。</p><p class="ql-block">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会导致肺癌呢?经过分析后认为,这与它们共同的病机有关。肺癌是因为津液严重耗损,导致阴液亏虚,肺部失去滋润;而糖尿病也是以阴虚为本。更为复杂的是,无论是糖尿病还是肺癌,阴虚的同时往往伴随着痰浊中阻或痰浊上犯。张仲景认识到消渴是肺癌的一个原因,这也进一步证明了肺癌与肺痿之间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从临床表现来看,肺痿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咽喉不适、吐出浑浊的唾液、气急以及喉中发出水鸡般的鸣声。这些症状都是由于肺部失去宣降功能,气机逆上所致。尤其是喉中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证,虽然大家对此并不陌生,但由于对肺痿的认识不足,使得这个方子在哮喘、咳嗽等常见病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这无疑是对良药的浪费。</p><p class="ql-block">在西医的语境中,“喉中有水鸡声”通常被描述为肺癌患者的一种典型症状。据统计,约54.7%的肺癌患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而这种咳嗽常常是阵发性的、刺激性的呛咳。患者常常会有咳不尽的感觉,且咳嗽时可能无痰或仅有少量白腻痰,甚至在咳嗽过程中会伴随气管鸣响。</p><p class="ql-block">在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喉中有水鸡声”是张仲景对某种病症的形象描述。水鸡,即青蛙,其鸣声连续而清脆。张仲景用“水鸡声”来形容因喉中有痰,且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当气流通过时,所产生的连续声响。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气急、气短的症状,张仲景称之为“上气”。个人的理解是,“上气”实际上与西医中的“哮”相似。哮与喘虽然都是呼吸系统的症状,但哮在发作时,喉中常有哮鸣音,而喘则没有。因此,张仲景在描述肺痿时,多次提及“上气”而非“哮”,可能是用“上气”来代指喘的症状。</p><p class="ql-block">哮喘、气短等症状,在肺痿中较为常见。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肿瘤沿气管、支气管壁浸润生长,导致气管、支气管狭窄,进而影响通气功能有关。此外,晚期肺癌患者可能因淋巴结转移压迫大气管,或弥漫性肺泡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导致肺脏萎缩,从而加重气短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也是肺癌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咳血或血痰,这在肺癌中可谓屡见不鲜,犹如暗夜中的闪电,预示着身体的风雨欲来。据统计,以咳血为首发症状的肺癌患者约占18.9%,这一比例不容忽视。在我们古人的智慧中,有一剂名为“千金苇茎汤”的方剂,它恰似照亮迷雾的明灯,为肺痿的治疗指明了方向。尽管张仲景并未直接指明肺痿与咳血或血痰的关系,但从他将肺痿、肺痈相提并论的方式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二。按照张仲景省略互见的语言风格,咳血或血痰在肺痿中的存在犹如水中之月,虽未直言,但已在不言之中。</p><p class="ql-block">肺痿与肺痈,二者虽一字之差,却各有千秋。肺痿以血为主,无脓可寻;而肺痈则以脓为要,血影难觅。当我们提及肺癌,除了咳血或血痰,胸痛也是其常见的症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明确指出:“咳则胸中隐隐痛,若咳则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自为肺痈,咳唾脓血。”这是对于肺痿与肺痈的鉴别诊断。当胸痛伴随着肺痿的症状时,脉象却不应呈现滑数之态。若脉象滑数,那便应考虑是肺痈。这里,“脉反滑数”不仅揭示了张仲景在这一章节中对肺痿的深入探讨,也让我们对肺癌的认识更加深入。</p><p class="ql-block">至于肺痈,我们过去多理解为肺脓疡,但在临床上却并不多见。反观张仲景所描述的肺痈,更多的是指肺癌伴有感染的情况。这也许是张仲景将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并列提出的重要原因。他的智慧,跨越了时空,仍为我们今天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启示。</p><p class="ql-block">肺癌,这一现代医学名词,其实在古代中医的文献中早有记载。据历史记载,张仲景在他的著作《金匮要略》中,对肺痿的描述与现代的肺癌症状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他提到,肺痿的患者常常伴有发热的症状,大约三分之一的肺痿患者以发热为首要症状。这与现代医学对肺癌的描述不谋而合。张仲景曾言:“脉数虚者为肺痿”,又言:“数则为热”。这两句话,明确指出了肺痿患者会有发热的现象,进一步印证了肺痿与肺癌之间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张仲景对于肺痿的描述,远不止于此。他还提到,肺痿患者可能会出现遗尿、小便频繁,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描述的肺癌脑转移症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从临床症状的角度分析,我们有理由认为肺癌就是古代的肺痿。</p><p class="ql-block">那么,从肺痿的角度来探讨肺癌的治疗,是否有必要呢?答案是肯定的。肺痿作为张仲景重点关注的疾病,他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他不仅明确了肺痿的病名、病位、病因、病机、鉴别诊断和预后判断,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了六个证型,以及与之对应的六个代表方剂。这在中医的辨病论治体系中,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在现代中医界,我们往往过于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辨病论治的价值。然而,张仲景的六病辨证和《金匮要略》中的几十个病的辨病,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不能因为追求新的理论和方法,而忘记了这些古老而智慧的诊疗方式。</p><p class="ql-block">通过深入研究肺癌与肺痿的关系,以及张仲景在肺痿辨病前提下的辨证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医的诊疗体系。</p> <p class="ql-block">1.麦门冬汤</p><p class="ql-block">麦门冬汤是经方中的经方,历代医家用麦门冬汤的很多,赞不绝口的也很多,用麦门冬汤治肺痿的很少,用麦门冬汤治疗肺癌的据我所知很少,张仲景的原话非常简单“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p><p class="ql-block">按我们的说法它有滋阴清肺,化痰降气之功,其中最出彩的对药是麦冬和半夏,我们平时讲麦门冬汤总讲这是肺胃阴虚的,那为什么要用半夏呢?大学教材二版《金匮要略释义》说“半夏下气化痰,用量很轻,且与大剂清润之药配伍,既不嫌其燥。”可以发现他没有燥湿相混的概念,所以解释不了滋阴的麦门冬汤中为什么要用半夏这个燥湿药,干脆就说用量很轻,实际意思是相恶的。</p><p class="ql-block">实际上麦门冬汤中张仲景用麦门冬七升,用半夏一升,一升是用量很轻吗?恰恰相反。我们用以经解经的方法来看,张仲景用半夏的方中,大量如大半夏汤中用二升,小量如半夏泻心汤、小青龙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泽漆汤等等都是用的半升,中量如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以及我们所讲的麦门冬汤都是用一升的,试问这里用一升的半夏何少之有?</p><p class="ql-block">从临床实践来看,麦门冬汤理法精当,用药精炼,作为古人治疗肺痿已经是难能可贵,登峰造极,但是从我们现代认为肺痿就是肺癌来比,麦门冬汤的配伍固然有高妙之处,但是从肺癌的实际需求来看还是不够的,所以我师麦门冬汤之意,在其基础上拟定了自己的新方,叫海白冬合汤。</p><p class="ql-block">具体组成:海浮石30g,麦门冬15g,百合12g,白英30g,人参10g,生地20g,瓜蒌15g,半夏12g,元参12g,鳖甲20g,穿山甲10g,灵芝10g,炙甘草10g。</p><p class="ql-block">其中海浮石化痰散结和人参气阴双补同为君药,麦冬、百合、生地助人参滋阴润肺,瓜蒌、半夏助海浮石化痰散结,同为臣药,穿山甲、鳖甲软坚散结,白英清肺解毒,灵芝止咳平喘同为佐药,甘草既止咳化痰、调和诸药为使,组成了益气养阴、化痰散结的海白冬合汤,符合肺癌气阴两虚、痰浊犯肺的基本病机。</p><p class="ql-block">据临床观察,痰浊犯肺、气阴两虚型占到肺癌的三分之一,所以基本方剂的创立可以说是我发扬经方的标志。海白冬合汤(也叫润肺散结汤)自文章发表以后,业内许多同行给予了肯定,代表人物是黄金昶教授,他在著作中明确提出王三虎教授的海白冬合汤效果好。河南省中医院有个博士也在网上发表过类似文章,当然用海白冬合汤第三方验证也是有据可查的。</p><p class="ql-block">把它作为新的剂型改名为润肺散结汤,是广西自治区的新药科研课题,现在这个课题就其药剂学研究已经发表了三篇文章,也作为广西十二五肿瘤专科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出的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方剂之一,被广西十七家中医院肿瘤科推广使用。</p><p class="ql-block">2.射干麻黄汤</p><p class="ql-block">射干麻黄汤是典型的治疗肺癌的方剂,一般来说是用于初期喘比较明显,或者说手术以后胸闷、气喘、气短的症状,“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p><p class="ql-block">在以前讲过,外感引起的咳嗽、气喘,属寒的话用小青龙汤,属热的话用麻杏石甘汤,介于寒热之间用射干麻黄汤。</p><p class="ql-block">射干麻黄汤在临床上非常常用,但是作为肺癌的专方在临床上用的就很少了。如果确立了肺癌和肺痿的关系,射干麻黄汤是非常好用的,它和小青龙汤比没有干姜,所以不那么热,和麻杏石甘汤必没有石膏所以不那么寒。</p><p class="ql-block">3.厚朴麻黄汤、泽漆汤、葶苈大枣泻肺汤</p><p class="ql-block">“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脉沉者,泽漆汤主之。”如果没有辨病的条件,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都将被我们忽略,因为仅一个脉浮、脉沉并不能说明问题,只有当我们知道它是肺痿这个前提,也就是肺癌的话,脉浮说明有表邪,就用厚朴麻黄汤。</p><p class="ql-block">厚朴麻黄汤实际上是以小青龙加石膏汤化裁而来的,把厚朴放在前面以往医家、教材、书籍都没有揭示这个问题。厚朴善化凝结之气,所以梅核气用的半夏厚朴汤、达原饮用厚朴,在肺痿伴有表邪的情况下,以厚朴作为君药,非常有道理,也就是使表邪不至于和里证相胶结。</p><p class="ql-block">更妙的是他用了小麦,养心除烦,非常适合肺癌患者,大病当头心烦气躁,抵抗力降低,也容易引起外感,肺气不宣,在这种情况下,宣发肺气是必要的,化凝结之气也是必要的,养心除烦更重要,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张仲景的高明之处。</p><p class="ql-block">“脉沉者,泽漆汤主之。”刘渡舟教授专门讲伤寒论条文排列法的意义,非常有道理,那张仲景《金匮要略》条文排列法有没有意义?从厚朴麻黄汤和泽漆汤就可以看出有意义的。放在一起讲言外之意就是肺癌感受外邪的情况下用厚朴麻黄汤防止外邪和内在的痰浊凝结使病情进一步加重。脉沉正好是胸水或肺癌引起恶性胸水的特征性表现,当然我们主要还是从以方测证得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对经方研究的已经到了非常熟悉的地步了,泽漆汤作为张仲景二百多个经方中的一个,我们却对它置若罔闻,用的人非常少。首先,肺痿和肺癌的关系没有确立,再次,它的条文过于简略,“脉沉”,脉沉的病多了,“脉沉主里”,只有在辨病条件下结合以方测证我们才知道它是肺癌引起的胸水。</p><p class="ql-block">更主要的是,泽漆是什么,被一般中医所忽略,知之不详,因而避之不谈。泽漆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治疗大腹水气,四肢面目浮肿,丈夫阴气不足,这恰恰就提示了在肺癌胸水,正虚邪实的情况下,泽漆是一味既能有强烈利水作用,又略具补性的利水药,在这种情况下,张仲景没有用大戟、甘遂、芫花,而是选了泽漆,非常有深意。</p><p class="ql-block">泽漆是张仲景用量最大的中药,三斤,因为古今度量衡不同,究竟折算现在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张仲景用量最大的药,张仲景知道这么大的量煎法上肯定有不同的地方,所以他是用水把泽漆先煎,再用泽漆的汤熬其他药。</p><p class="ql-block">泽漆张仲景用这么大量行吗?据现代研究,有人在杂志发表文章,30克、60克,90克、120克、150克,越大越好,没有副作用。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正如中医不传之秘在于用量,泽漆用量宜大,虽然有毒性,但是毒性不大,一般从30克开始,体弱的话用20克,最大用到50-60克,虽然看到文献上用到多少多少没有副作用,但还是谨慎为好。</p><p class="ql-block">因为作为胸水的控制,虽然泽漆是有效的药,靶向性很强的一味药,但我们还是要整体考虑,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谨慎为好。</p><p class="ql-block">泽漆汤中紫参是臣药,紫参究竟是什么植物,据《中华本草》讲,紫参有五种异名,根据对古籍文献考证和实际探讨,我们认为紫参就是拳参。</p><p class="ql-block">拳参的主要作用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散结,更重要的是拳参是治疗胸痛的靶向药,在临床上对于胸痛我用拳参20g往往能起到其他药起不到的效果,这是泽漆汤中值得我们重视的两味药。</p><p class="ql-block">在泽漆汤中,紫参和人参共为臣药,还用了半夏、白前止咳化痰,桂枝、黄芩寒热并用,提示了肺癌患者的复杂性,不是简单的寒,也不是简单的热,再以甘草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利水力强,寒热并用,是治疗肺癌胸水的有效经方。</p><p class="ql-block">还有葶苈大枣泻肺汤,他也是在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讲的,“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痈大家说是肺脓疡,临床上虽然有,但是肺脓疡和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利水似乎还是有点区别,一般把葶苈大枣泻肺汤作为治疗恶性胸水的药。</p> <p class="ql-block">在临床上在泽漆汤和葶苈大枣泻肺汤的基础上自拟了葶苈泽漆汤,具体有:葶苈15g,泽漆20g,猪苓20g,茯苓60g,泽泻12g,车前子15g,黄芪40g,人参10g,白英30g,夏枯草20g,生牡蛎30g,麦冬15g,生地15g,百合12g,麻黄4-9g。</p><p class="ql-block">这个实际上是为肺癌胸水打造的,有润燥并用的意思,因为我们经常见到肺癌引起的胸水不仅仅是单纯的利水药能利下去的,常常表现的是阴虚,所以在这里我用的麦冬、生地、百合都有辨病的意义。</p><p class="ql-block">4.甘草干姜汤</p><p class="ql-block">张仲景在讲肺痿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甘草干姜汤,非常特殊,原话是“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p><p class="ql-block">据临床观察,甘草干姜汤是肺癌极不常见的证型,大约占到2-3%,它属于肺中虚寒,常伴有遗尿、小便数、脑转移。</p><p class="ql-block">在西安的时候看过这样一个病例,老头怕冷比较明显,一派寒象,当时用的是甘草干姜汤,用的是炮姜,考虑到体质弱、咯血,就用的原方,结果效果非常明显,这个人在这里服用了几个月甘草干姜汤。</p><p class="ql-block">一个从宁夏来的病人,看他是甘草干姜汤证,因为这种证型比较少见,如果开海白冬合汤、射干麻黄汤都好办,开甘草干姜汤可是要斟酌再三,反复用排除法证明纯寒无热,甘草干姜汤无疑,就大胆地用了甘草干姜汤,加减非常少,大约是加了人参、半夏,开了四副药。</p><p class="ql-block">到了第八天,病人她说吃了四副,效果比较明显感觉很好,再吃四副,效果也很好,问: 那你现在渴吗,他说不渴。</p><p class="ql-block">张仲景说了“渴者属消渴”,为什么呢?因为糖尿病和肺癌常常出现在一起,消渴是阴虚和阳虚同时并见的,所以服了以后就渴,而肺痿的甘草干姜汤证是痼冷沉寒,纯阳无阴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大量的用甘草干姜汤,在一定程度上化热不会那么快,还未伤津,所以不渴。</p><p class="ql-block">上述讲那个老头就是这个例子,服了几个月只感觉到效果好,但是证型变化不大,说明张仲景当时真是经验太丰富了,这就有了鉴别诊断的意思。</p><p class="ql-block">5.皂荚丸</p><p class="ql-block">皂荚丸证也是张仲景在这一篇讲的,“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实质上是用皂荚来治疗粘痰的。对于肺癌病人,有的痰非常粘,自己就讲“能拉成丝,常常影响睡眠”,这种情况下皂荚非常有效,但是单纯用皂荚皂性太强,所以张仲景用的是皂荚丸,和大枣肉同时并用,这个配伍也是非常地道,值得我们学习。</p><p class="ql-block">6.炙甘草汤</p><p class="ql-block">《金匮要略》是宋代林亿等把散失的整理起来的,宋代的大医家已经看到肺痿这个大病尽管张仲景已经有六个方剂了,这在其他病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和肺痿的临床需要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补充了几个方子,其中最有意思的一个方子叫炙甘草汤,实际上是《外台秘要》中的,当时已经发现肺痿可以用炙甘草汤来治。</p><p class="ql-block">原话是“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看来我们用炙甘草汤不能因为“脉结代”限定眼目,在治疗肺癌的时候也不能因为“抗癌”限定眼目。肺和心同居上焦,肺主一身之气,心主一身之血,当肺痿的时候,肺气不足,宗气不足,心气自然不足,心气不足,心血推动无力,对于老年人来说,出现心供血不足,出现胸痹,出现炙甘草汤的机会非常大。</p><p class="ql-block">换句话说,用炙甘草汤养心益气,养阴活血,本来就有助于肺癌患者的恢复。我提出的一个观点叫“肺癌五脏相关论”是以炙甘草汤治疗肺癌作为开头的,炙甘草汤太有名气了,凡是学中医的人哪个背不过“炙甘草汤参桂姜,麦冬生地大麻仁,大枣阿胶加酒服,虚劳肺痿效若神。”我们整天背口歌时有多少人想过肺痿是什么?为什么要用炙甘草汤治肺痿?有多少人用炙甘草汤治肺痿?</p><p class="ql-block">唐代医家、宋代医家都能看到这一点,能看到在肺癌面前,我们中医尽管方药这么齐全还是很不够的。不仅如此,到了元代,罗天益的《卫生宝鉴》提出肺肾两虚型肺痿的代表方剂人参蛤蚧散,它太有名气了,我们经常用,我也是从事了肿瘤学科工作以后,研究肿瘤和肺痿的关系以后,才发现原来我们这么熟悉的人参蛤蚧散就是治疗肺痿的。</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对蛤蚧是情有独钟的,我们用人参抗癌早年就有发表“人参抗癌论”也得到了广泛的临床验证。肺痿的肺肾两虚、肾失摄纳型虚喘非常有见的,所以大家要记住人参蛤蚧散也是治疗肺癌的有效方剂。</p><p class="ql-block">这实际上牵扯到我们现在整天讲经方,怎么对待经方?王焘、林亿、罗天益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不离经方,不泥经方。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疗效,而不仅仅是为了研究经方。</p><p class="ql-block">人参蛤蚧散用人参大补元气,蛤蚧补肺肾、定喘嗽为君药,茯苓、甘草和中健脾为臣药,杏仁、贝母化痰下气,知母、桑皮滋阴清热共为佐药,可谓千古名方。</p><p class="ql-block">在用人参的时候碰到好多人问,人参热啊,可不可以用西洋参、太子参、党参代替?绝对是错误的,人参是非常好的祛邪药,抗癌药,人参的一个成分HR3提出来,制成参一胶囊,是我们国家少有的一类抗癌新药。</p><p class="ql-block">肺痿出现的虚喘、上气不接下气,除过人参只有蛤蚧,蛤蚧的作用非常强,在肺癌病人大势已去的情况下,我们虽然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一天一对蛤蚧,有改善体质,改善通气功能,病人气喘、气短恢复的非常快,我们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赖,不能不有这些有效的将军级大药。</p><p class="ql-block">人参一般用12克、15克、18克,生晒参、红参都可以,现在人参已不像以前那么价值连城,用我的话说就是“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不要以为人参有多贵,和好多药相比,人参不贵,但是效价比是非常高的药。</p><p class="ql-block">蛤蚧也一样,一次用一对水煎服,有的人用3克研末,怎么能研末?一看蛤蚧就知道研末真是强人所难,而且量也不够。还有一个关于蛤蚧去头足的问题,我们从来用蛤蚧不去头足,现在想来我40年来用过的蛤蚧夸张地说有一卡车,没有一个因为没去头足发生问题,甚至应该.认为头足更贵,没有去的必要,我们不管文献怎么说,实践就是这么证明的。</p><p class="ql-block">人参蛤蚧散就是肺肾相关,炙甘草汤是心肺相关,肺癌的咯血我用黛蛤散是肝肺相关,肺癌的咯血是急重症,需要我们中医拿出有效的方药,人都说中医慢,不见得慢,黛蛤散就是治疗肝火犯肺型肺癌咯血的效方。</p><p class="ql-block">黛蛤散里青黛一般我是用6克冲服,蛤是海蛤壳,具有清利分化的作用,黛蛤散里解释海蛤壳是具有清肝火,清痰热的作用,并不准确,海蛤壳具有分利痰热的作用,使痰和热、邪和热分开,就像厚朴麻黄汤中的麻黄,海蛤壳的分利作用。是从张仲景《伤寒论》141条文蛤散得出的。</p><p class="ql-block">肺痿还和脾经有关,脾为后天之本,肺属金,脾属土,土生金,肺痿的肺脾两虚型我们用六君子汤作为基础,这样可以看出我所谓的“肺癌五脏相关论”是有一定临床基础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