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人生之路》一一故事集(二十六)(副本)

福兴

<p class="ql-block"> 上部</p><p class="ql-block"> 《少儿记忆及青春往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十五集〈婚姻记实〉(1)</p><p class="ql-block">人生中都要经历几件大事,这些大事莫过于“修房盖屋”、“成家立业”和“娶妻生子”。天底下的人不出意外都要经历的。</p><p class="ql-block">一一初次相亲</p><p class="ql-block">1962年我十五岁那年,有些人就来家中给我提亲。长治乡村那时有个习惯,十四五岁时一般就把亲事定了下来。过了这个年龄段,往后找亲就比较困难了。</p><p class="ql-block">我的父母自认家中比较贫困,条件不是很好,很希望早些把我的亲事定下来。我又是家中的长子,定下来就能了却一桩心事。</p><p class="ql-block">有几个提亲的到家中来,我对人家都没有好脸色,把媒人都给气走了。为什么我对说媒的人反感呢?主要是他们介绍的女孩,我没有一个中意的。</p><p class="ql-block">所以,就以年龄还小、还不到谈婚事的时候,就把人家一个个拒绝了。自己心中有一二个中意和好感的,又不好意思、也不敢说出来,这样就把说亲之事搁置了下来。</p><p class="ql-block">父母亲有些不高兴,老对我说:“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娶亲。看你得罪了媒人,就无人来提亲了。如果再有媒人来,一定得对人家态度要好些,不然找不到媳妇的。”</p><p class="ql-block">到了十七岁那年,给我治过肩膀的张小毛又来给我说媒,谈的是他亲侄女,临村南张村人。这一次,一是其女比我小三岁,年龄上我较满意;二是说她人品好,很能干、在村里名声很好。但也只是心动了一下,依然不甚满意。</p><p class="ql-block">再加上父亲动怒,拿着棍子追赶我逼我去相亲,我只好硬着头皮答应见见面,这样就有了第一次相亲的经历。</p><p class="ql-block">记得相亲在“小毛大爹”家举行,我很不情愿地圪遛上去了,既无心梳洗、也未换件衣服、汗流满面地就去相见。心想,“你看上我咱就处处,看不上时正好随我心意。”</p><p class="ql-block">去了以后让我俩单独在一个房间里见面,只见那女子个子高高的,面部有些黑黝、也不爱说话,双方只问了几句“多大了、弟兄几人、现在干什么事”等一般问话,吃了一顿烙饼就把亲事定了下来。</p><p class="ql-block">定亲信物,我是六尺花布,她是一支钢笔。</p> <p class="ql-block">丨爱人22岁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爱人(右)同其大姐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爱人婚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一一恋爱近十年</p><p class="ql-block">那些年村里有个习惯,定亲后一般村里过年、过节、赶会过会的时候,都要接女方到男方家住几天,以示对女方的尊重。一方面相亲了借机开始走动走动,另外也是为了加深双方的感情。</p><p class="ql-block">可我俩定亲后,叫她来人家不来。从定亲到我当兵走,期间三年时间只在七月十八会上来过一次。早上来、下午就走了。所以说,我俩定亲后很少交往和交流。</p><p class="ql-block">1965年12月我要当兵走,我才去她家说明来意,她才痛快地说了几句支持我去当兵的话,我邀请她来我家住了几天。</p><p class="ql-block">从这个过程看,男女双方并不十分情愿和满意。只是双方大人压的紧,才使这桩婚事保持下来没有流产。后来我也听说,女方也是不情愿不满意的。</p><p class="ql-block">还是我当电工时,一次南张村电工王双宝来北张办事,电工与电工在一起同行很亲切,说起我和小英定亲之事,双宝说:“王小英是个好姑娘,特别能干,在南张村人人夸奖,名声非常好,小小年龄就当队长。你找这门亲事真的找对了。”</p><p class="ql-block">我是从双宝的口中第一次比较全面地知道了她的情况。通过这个介绍我内心对其有了一絲絲的好感。过了些年才知道,王双宝也对她有好感、很中意她,是心目中倾心的姑娘。</p><p class="ql-block">在我服兵役的五年间,我俩很少通信。因她没有念过书,写信不方便。写封信还得靠别人代写,有时自己写一封,文字很短、是自学识的少许些字,而且错别字很多。</p><p class="ql-block">再说那个年代人们不会谈恋爱,思想保守、总是羞羞答答的。因而信写的很少、缺少交流、导致双方没有太深的认知和感情。一些好友曾劝我,结束这门亲事。</p><p class="ql-block">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家里人的牵动和努力,没有双方父母的压制和劝解,以及我两个诚实的人品,这个婚事恐怕是难有结果的。</p><p class="ql-block">1969年底,部队批准我第一次探亲,我才有机会和她进行接触,双方才较深入地进行了思想交流,并互相将一些疑问和事情谈开说清楚。</p><p class="ql-block">在她家中墙上,我看到了挂着很多奖状,有“模范民兵”、“优秀民兵排长”、“五好社员”、“先进妇女队长”、“民兵拉练先进个人”等等。我注目认真看了一下,年年都是先进。我心想,确实名不虚传,大家反映和传说的都是事实。</p><p class="ql-block">我心中暗暗想,我们缺失了十年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女民兵排长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铁姑娘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妇女队长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女青年生产队劳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一一成亲经过</p><p class="ql-block">我也从父母、朋友及乡亲们口中更多地知道了她的许多事情,逐步对其有了全面的了解。归纳起来,我理清了这么几条思路:</p><p class="ql-block">第一,她人品好、心眼好、家庭教育好。其家庭也是贫苦人家,父母大人都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地做人。</p><p class="ql-block">第二,其思想好、觉悟高、有上进心。在同期的青年女孩子中是佼佼者,村乡当地政府都号召向其学习。</p><p class="ql-block">第三,她质朴纯真、忠厚老实、心地善良。乡亲们一致赞颂其的品质,是个少有的好姑娘。</p><p class="ql-block">第四,人特别能干、特别能吃苦。在生产队劳动中赛过男同志,别人挑两桶水浇地,她却能挑三桶,有些男社员都赶不上她。</p><p class="ql-block">第五,在村里名声响亮,人称铁姑娘,在民兵和妇女中威信高。参加民兵拉练,参加四清工作队,到哪里都受表扬得到赏识。公社领导、公社武装部、四清工作队,对其有很高的评价。</p><p class="ql-block">直到此刻,我才真正认识了她,坚定了我们之间的亲事,互相有了好感、彼此才真正释怀。部队一位军级首长,曾是我的老上级,亲自给我介绍对象,战友们也帮我介绍部队女军人,我都未曾动摇过。</p><p class="ql-block">1973年秋,我已成为一名中队指导员。组织上批准了我的婚事,给了一个月探亲假结婚。</p><p class="ql-block">那时结婚非常简朴,村里八音会吹奏迎亲,男女双方和迎亲者各推一辆自行车,在南张和北张村中转了一圈,到家举行了简单的仪式,拜过天地向父母磕过头,亲戚朋友吃了一顿大锅面,就完成了终身大事。</p><p class="ql-block">我们那个年代的婚姻,大多是别人介绍和父母包办的,很少有自主恋爱的。婚前交往少、几乎没有沟通,再加上人老实、思想保守、传统观念深,缺少真正的恋爱经历。</p><p class="ql-block">我俩之间定亲十多年,没有拉过手,设有说过“我爱你”等亲蜜语言。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恋爱方式,婚前没有恋爱基础不知道什么是恋爱,结婚后再谈恋爱。</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真实的恋爱经历。</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俩结婚一年后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本集中部分照片取自网络,特作说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