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梯山石窟、鸠摩羅什寺和雷台景区

月影紫冰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8日早餐冲着"三套车"好听的名字每人来了一套,原来是一碗行面加一盘卤肉再加一杯红枣水。18元一套挺实惠的,卤肉味道也不错。餐后继续我们的旅行计划。</p><p class="ql-block">一、天梯山石窟</p><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石窟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城南50公里处的天梯山北麓,地处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晚期的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距今有16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被史学界尊誉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p> <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第13窟修复过的主尊释迦牟尼造像高28米,大佛巍然端坐,有气吞烟霞、挥斥乾坤之势,大佛左右两侧有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和多闻、广目天王6尊造像,神态逼真,形象各异,塑造精致。窟前碧波荡漾,薄云缠绕其身,构成一幅浑然一体的自然人文景观。</p> <p class="ql-block">  石窟左边有一块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1958年为解决缺水问题而在这里修建了黄羊河水库。为避免洞窟受水淹之患,在修建水库前将窟内所存各代壁画、塑像进行剥离加固,并搬运到甘肃省博物馆内存放保管至今,现在就只剩13号窟仅供游客观赏。我们带着遗憾离开去往下一个景点。</p> <p class="ql-block">二、鸠摩羅什寺</p><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寺位于武威市北大街,始建于后凉,是后凉麟嘉元年(公元389年)后凉皇帝吕光为安顿鸠摩罗什的身心,召募各地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而建的,也是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安身弘法演教之处。</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地宫香火萦绕,今日正好是初一。</p> <p class="ql-block">  三、雷台景区</p><p class="ql-block"> 雷台景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北关中路,为国家旅游4A景区。雷台是一座高大的长方形人工夯筑土台,台高约8.5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因台上建有雷祖殿被称为雷台。现存的雷台观为民国时期(1933年)重建,保留了明清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门远远的就看到铜奔马——马踏飞燕标志。</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雷台汉墓出土了汉代的珍贵文物231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铜车马仪仗俑,共计99件,领头的奔马就是闻名于世的“马踏飞燕”。“马踏飞燕”出土后被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定名为“马踏飞燕”。1983年铜奔马——马踏飞燕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雷台汉墓也因此而名扬中外。</p> <p class="ql-block">  雷台前广场上有放大6倍的铜车马仪仗俑仿制品,气魄宏大,刚健优美,不愧“地下千年雄师”。</p> <p class="ql-block">  雷台上现存建筑有三星殿、雷祖殿、北斗七星殿、南斗六星殿、过殿、东西陪殿、廊房等。</p> <p class="ql-block">  雷台汉墓在雷台观内。墓道、墓门、墓穴都是青砖砌筑,墙壁上有菱形图案,顶部有莲花图案,十分精制。为了保护古墓用钢管加固。里面的铜马为仿制品,真品全部移至甘肃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汉墓中有一口深12米、直径1米的汉井,用汉砖垒砌而成。这样保持原貌的汉井,全国仅此一眼。更奇怪的是,落入此井底部的东西会比原物放大一倍,因而常有人抛入钱币,意为“前(钱)程(沉)远大”。</p> <p class="ql-block">  雷台景区设有雷台汉文化陈列馆,详细介绍武威的历史文化、展示雷台出土文物,有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如国家一级文物“彩陶碉楼院”和“铜连枝灯”等展出。</p> <p class="ql-block">  凉州词陈列馆以武威的历史文化背景,围绕盛唐时期《凉州词》的繁荣过程,以史讲词,以词说史,词史互映,采取单元、组、展品三个层级的叙事方法展示《凉州词》的艺术魅力和发展脉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