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成都市井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之三百一十二)

阳光客

<p class="ql-block">没有预谋,只有进入。进入街头,一切都是未知,就需要镜头的随机调度,敏锐去捕捉转瞬即逝的影像。街头的市井,就在碎片似的记录里有了氤氲的烟火气 ,带有温度与态度。</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推老母在娇子公园游玩。尽孝不是靠嘴巴说,而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p> <p class="ql-block">狗狗很听主人话,端坐在那里,让大家透过框架拍照 。我想,高冷的宠物猫做不到,机警的野猫更做不到。</p> <p class="ql-block">母亲节,应景卖花。</p> <p class="ql-block">一大丛三角梅,引来打卡拍照者。</p> <p class="ql-block">女摄影师,自信从容,蹲马步动作十分老练娴熟,像老司机。</p> <p class="ql-block">遛遛嗓子,我在玉林唱民谣。每晚19:00—20:00。热爱者,可上台一展歌喉。</p> <p class="ql-block">新奇,双机录像。</p> <p class="ql-block">竹椅且当跷跷板,哄宝贝女儿开心。</p> <p class="ql-block">墙画熊猫原稿,小男孩驻足观看。</p> <p class="ql-block">83岁大爷候台,还在抓紧时间对“镜”练习动作。上台表演蒙古舞,受到欢迎。他说年轻时就是舞蹈爱好者,退休后组织有舞蹈队。虽然已是耄耋之年,他仍在不断学习新舞。</p> <p class="ql-block">作品概述]</p><p class="ql-block"> WORK </p><p class="ql-block">这辆龙头车是由一辆二手三轮电动车改造而成,不同形态的废弃旧渔网组成他的"须发",海边拾来的海蛎壳组成他的"瞳孔",报废的旧渔船上拆下的船板作"龙角",废旧救生圈是车身舷窗作他的"耳朵"……加之各种车轮、电扇、表盘、齿轮、安全帽等废旧物件的补充组合。</p><p class="ql-block"> OVERVIEW </p><p class="ql-block">这件移动式装置作品,延续作者"废物利用、环保再生"的创作理念,以其过往作品﹣-《大尾灯龙》龙头的"海洋元素、赛博机械"风格为基础升级优化。</p><p class="ql-block">"旧车改造"是装置的创作核心,以移动的形式展出和互动。跨越两千公里,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来到陆地丝绸之路终点成都,带着浓郁的海洋气息和闽南文化,与芙蓉锦绣的雪山下的公园城市交汇。环游成都玉林街区,游走欢声笑语里,穿行市井烟火中。</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THE </p><p class="ql-block">宝小格﹣﹣环保装置艺术家,变废厂主理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在沪、杭从事商业设计、艺术创作十余年。2022年回到家乡泉州,潜心钻研"变废",并创立"变废厂"。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环保再生理念在当代艺术文化的表达与呈现,将个人创作灵感熔铸在生活中,以环保的视角赋予作品独特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ABOUT </p><p class="ql-block"> ARTIST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有《大尾灯龙》、《红羽礁龙》、《再生树》(第19届杭州亚运会特邀环保装置)、《船不垃圾》(泉州海上交通史博物馆收藏)、《阿海的女人》等。</p> <p class="ql-block">佩服作者醉心于变废为宝的装置艺术。淘神费力从泉州辗转弄到成都街头展览,但过往路人真停下来欣赏的不多。</p> <p class="ql-block">一老人在滚铁环,而今眼目下,太稀罕了,引来聚在一起聊天老人的好奇与询问,也唤起了大家童年的回忆。滚铁环的老人说,他每天就在住家附近小巷子滚滚铁环,算是散步锻炼身体。</p> <p class="ql-block">买的黄瓜挂在树上,先打打牌再回家。</p> <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均为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