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琼的美篇

秀琼

<p class="ql-block">福在天地间</p><p class="ql-block"> “爷爷,什么字要倒着贴?”“当然是‘福‘字喽!”这是五年前二叔临出国的前几天,和他刚上三年级的孙女在老家贴春联时的情景。时光荏苒,转眼二叔已出国五年多了,往事一幕幕犹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丰年 ” 。 无论哪个朝代,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是最苦最累的,二叔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赤贫的农民家庭里。他三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父亲又懦弱无能,幸好他还有个铁肩担大任的大哥。他的学霸大哥小学一毕业就被迫辍学委以家庭重任了,他大哥用勤劳的双手和宽阔的肩膀托起了整个大家庭的天。他在大哥大嫂的庇护下得以正常地成长,他哥嫂不但养育他成人,培养他读到高中毕业,还帮他盖房娶妻。</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年代,有不少来自外地的女子以为福建遍地是黄金,到了福建一些偏远的地方之后,她们基本上都是身不由己半推半就地嫁给当地一些家庭极度贫困的单身汉,二叔娶的就是这样一位来自东北的姑娘。二婶年轻时像一朵人见人爱开得正艳的花,一张红扑扑的瓜子脸配上婀娜的柳枝腰,二叔对她是一见钟情百般呵护,把她宠成了一个除了生儿育女什么都舍不得让她干的小女人。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必定要“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如果光一方付出一方躺平,那家庭经济很难搞上去。 </p><p class="ql-block"> 打我记事起,二叔就像陀螺一样每天争分夺秒地转个不停,他除了要侍弄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得空了他还得去自家山上砍毛竹编竹篮卖钱。那时正是我镇大兴食用菌产业的时候,他在村里的田间地头开了一家专为菇农服务的“田头店”,那几年他自家也跟风种了一些香菇。有一年香菇亏本了,他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之后,凡是能增加家庭收入的,不管什么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但即使这样没日没夜地拼死累活,仍然无法满足他一家四口的基本生活需求。因为穷,因为娶的是“客婆“(即老婆是外地人),他没少受街坊邻居的冷嘲热讽,每次他都是隐忍着一声不吭。</p><p class="ql-block">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不遗余力地吹到了华夏的许多旮旯地,二叔第一次随大流去了城里刨食。他先是去工厂打工,但光靠微薄的铁工资生活仍然是捉襟见肘。于是,他又拖家带口去武汉做小本生意,在一个大专院校里承包学校食堂的一个窗口。这种生意赚的是起早摸黑的钱,一年忙到头也很难赚到大钱,我们镇里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做这个。此时二叔手头上也稍微宽绰了一些,不久他就给儿子娶上了一个精明能干的武汉媳妇,儿子大婚的那一天,他脸上总算露出了久违的舒心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人无论身在何处,首先要解决的肯定是衣食住行的问题。面对老家老破旧的土危房,二叔更卖力地攒钱买房了,不久,他就东挪西凑在我们县城里买了一套三居室的安置房。我依稀记得他家喜迁新居的那一天,他一个人背过脸去偷偷地抹泪,这热泪的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懂。</p><p class="ql-block"> 一个农村出身的赤字农民,往上倒数祖宗十八代都很难找出一丁点背景来,要想跟有钱沾边,每天一睁眼自己就得盘算好当天要怎么赚钱。经过娶儿媳买房子这两件大喜事,二叔家的生活水平又回到了解放前。这个时候恰好我们镇里有一些人早期出国发了财,二叔听说后也开始蠢蠢欲动了。记得临出国的前两个月,他跟我聊起了这事,我对他说:“你都快六十的人了,去那么远的国家,你要考虑清楚。”他心事重重,但最后还是铁定了心要去。那天他拖着一个大行李箱要去机场登机时,叫人拍了好几张照片发到我们的家族群里,看着他疲惫落寞的身影,我感到一阵莫名的心酸。</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年近花甲的二叔竟然出国去谋生了,他去的是一个总人口只有二十多万的国家,当地有很多华人(其中有不少是我们市内的人)。刚到那的前一段时间,由于水土不服、语言不通,他肠子都悔青了,每次视频我都能感受到他的辛酸与无奈,特别是三年疫情期间,那更是人人自危。一开始他是给我们隔壁村的一个超市老板打工,辛苦赚着比在国内稍微高一点的工资。不久,他也嗅到了无限商机不安于现状了。大概两年多之后,他与老家邻村的一个人合伙在那里的中心地段开起了一家中小型超市,卖的是当地的日常生活用品。又过了两三年,他把儿子也办理出国了。现在每次视频,从他的言行举止当中,我就可以猜测出他目前的经济状况,他还多次向我透露了他为未来构建的宏伟蓝图。</p><p class="ql-block">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先后走出了一大批“包围”城市走出国门的弄潮儿,他们早已在世界各个角落绽放光芒安家落户了。几十年来,我们这个人口仅三万四千多的山区重镇出国人数已达五千多人了。在国外我镇商人开设的超市遍布南美洲、非洲各国,并带动中外的贸易,现我镇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侨乡。在农村类似我二叔这样的农民成千上万,他们的经历如出一辙,他们的奋斗史均可圈可点,他们用长期不懈的努力书写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用实际行动讲述了在偌大的天地里如何追福、造福、惜福的艰辛历程。</p><p class="ql-block">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从这些令人景仰的励志者身上,我明白了“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自有人评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