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与皇城相府

玲珑剔透

<p class="ql-block">  2023年11月4日,我们依然选择了皇城相府一日游,开启了此次行程的第十三站,乘坐大巴前往山西阳城的皇城相府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位于山西省阳城县皇城村,是清代名相陈廷敬的故居。康熙皇帝曾两次在此下榻,因此得名“皇城”,俗称“皇城相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座国家5A级景区,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集官宅民居、宗祠庙宇、园林书院、纪念性建筑、防御工事于一体,体现了明清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p><p class="ql-block">建筑群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建于明代,外城建于清代。内城原名“斗筑居”,是陈廷敬伯父陈昌言为避战乱而建的不规则长方形建筑,主要建有御史府、世德居、树德院等。</p><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大院中的天花板。它历经明清两代,耗时71年,号称东方古堡,这里有640多间房,每天住一间得近两年才能住完,乔家大院和王家大院在它的面前也只能俯首称臣。这里还有三样稀世珍宝,迄今为止,保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康熙字典》,距今300多年的一套紫檀桌椅和白檀屏风,更有古建筑一大奇观的河山楼。</p> <p class="ql-block">陈廷敬故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陈廷敬:一代名相“清慎勤”和《康熙字典》总阅官</p><p class="ql-block">  陈廷敬(1638年12月31日-1712年5月23日),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他原名陈敬,21岁中了进士,因同科进士中有两个陈敬,顺治便赐名陈廷敬。康乾时期,先后任职于礼部、吏部、户部、刑部等重要部门,长期担任侍读、侍讲学士,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任《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在位61年,陈廷敬从政53年间,历经28次升迁,辅佐康熙长达半个多世纪,成为康熙朝的一代重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府》牌匾为康熙帝御赐。</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陈廷敬家的大门,院墙高达12米,比许多州县的城墙都高。门楼上挂有两块牌匾,一块是“相府”,表示陈廷敬为官53年,升迁28次,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一块是“中道庄”,取自于中庸之道,意思是不上不下在中间。也是教导陈氏子孙后代为人处世能够不偏不倚,越来越好的之意。</p> <p class="ql-block">  这个院子被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文化建筑,是山西大院中天花板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穿上清代贵族妇女装游相府。</p> <p class="ql-block">  旌表牌楼:上面所有的文字记载表示陈府上下曾经考取的功名和做过的官职。如果你想出人头地就不要和它拍照,以免被它压的死死的,挺起腰杆超越他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不怕被它压死,所以还是和它合影了。</p> <p class="ql-block">  河山楼建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是陈氏家族为避战乱而建。共7层,里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仍巍然屹立,雄姿依旧,可谓明清建筑史上一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的河山楼在当年有个顺口溜:皇城有个河山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挡着风儿过不去、伴着月亮不能走。</p> <p class="ql-block">  就在我身后这个院子里,走出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9位进士和6位翰林,真不愧是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在皇城相府到处可以看见石狮子。因为师和狮是谐音,陈廷敬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早就引起了康熙的注意,23岁时陈廷敬就成为了康熙的老师,所以皇城相府也被称做帝师故里。</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摸摸狮子头万事不发愁</p><p class="ql-block"> 摸摸狮子背平安又富贵</p><p class="ql-block"> 摸摸狮子尾长命又百岁</p><p class="ql-block"> 如果您来到这里一定要摸摸它,沾沾它的富贵之气。</p> <p class="ql-block">  陈廷敬居住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  陈廷敬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点翰堂”,这是陈廷敬家的会客厅。“点翰堂”这三个字是康熙皇帝亲笔题词并赐给陈廷敬的。康熙曾两次居住在这里。下面这套桌椅非常有名这把椅子是用紫檀雕刻的,后面的屏风是用白檀雕刻,都是价值不菲的宝贵财富。距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完好无损,是皇城相府的三件宝贝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相府的后院,也是康熙皇帝两次在陈府入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康熙两次在陈府居住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  御史府因其官居都察院御史而得名,其主体建筑被建成并列两院,左为庭堂,右为内宅。外城为清代所建,城墙总长780余米,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p> <p class="ql-block">  这是陈廷敬家的大门,上边写有四个大字“大学士第”,因为陈廷敬曾官拜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p> <p class="ql-block">  这是相府的花园,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幽雅别致。</p> <p class="ql-block">  “ 文昌阁”供奉着文昌帝,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中主宰文运功名之神。陈氏修建内城时,在城墙险要位置修建了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意在期望陈家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  远处是皇城相府的文昌塔,寓意文运昌盛。</p> <p class="ql-block">  外城“中道庄”,修建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紧依内城西墙而筑,基本呈正方形,建筑布局严整,中轴对称,以陈廷敬府第冢宰第即大学士第为核心,配套建筑有书房、花园、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门外有一大一小两座功德牌楼,城墙以南有“南书院”“状元桥”“飞鱼阁”“八卦亭”“祖师庙”等。</p> <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上一览相府美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相府的城墙,有内城和外城。内城最早是明末时就建好了,外城是清朝时期建的。</p> <p class="ql-block">  藏兵洞,也是皇城相府的一个特色,主要用于战乱时期驻藏家丁或垛夫的隧道,共计五层125间,层间有暗道相通,可直达城头。最高一层筑于城墙之内,并设炮眼对着城外,既可发射火器,又可观察敌情。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最喜爱的去处和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这一排洞口就是藏兵洞,平时可以用来置放杂物,战时可以用来藏兵。</p> <p class="ql-block">  “午亭山村”牌匾是康熙为了安抚陈廷敬而赐予的牌匾。 </p><p class="ql-block"> 整个中道庄,也叫叫午亭山村,现在流行的叫法是皇城相府,依山而建,随坡就势,楼台亭阁乌压压一片,建筑的面积有3.6万平米。</p> <p class="ql-block">  在巨大的《康熙字典》照壁前留个影。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皇帝圣旨编撰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该书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历时6年,共收录汉字470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康熙字典》的版本非常多,目前,中华字典博物馆收藏的《康熙字典》各种版本数目已经达到128种。</p> <p class="ql-block">  到达相府庄园的霓虹通道</p> <p class="ql-block">万福图</p> <p class="ql-block">  陈氏家族一门九进士六翰林,在明清两代共有38人走上了仕途,皇城相府的礼制建筑,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而值得研究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p> <p class="ql-block">  康熙皇帝御赐楹联演出片段</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大型演出现场</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相府庄园后我们就结束了皇城相府的一日游,在这里正真感受到皇城相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