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

力木树

<p class="ql-block">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民国十九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的一场新军阀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战争由中国国民党内北伐战争后各派系因军力编遣肇生不满,失势的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汪精卫联合反共右倾西山会议派和国民党军阀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发起,意图夺权挑战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最终以蒋介石的胜利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参战方</p><p class="ql-block">中央军、晋绥军、西北军、桂军、东北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战方兵力</p><p class="ql-block">蒋军 600,000人、反蒋军 800,000人</p><p class="ql-block">伤亡情况</p><p class="ql-block">蒋军 95,000以上反蒋军200,000以上</p><p class="ql-block">地点</p><p class="ql-block">河南、山东、安徽、河北、湖北等地</p><p class="ql-block">主要指挥官</p><p class="ql-block">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p><p class="ql-block">1930年,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史称中原大战事件背景</p><p class="ql-block">镇守西安北伐战争期间,“蒋李冯阎”冯玉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派遣的刘镇华,主要战场就在西安。刘镇华是当时国民政府任命的陕西省长,带领“镇嵩军”与西北军冯玉祥展开了著名的“二虎守西安”战役。最终以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刘镇华退军而宣告结束。</p><p class="ql-block">此后,陕西地区即由西北军冯玉祥主政。</p><p class="ql-block">二期北伐</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冯、阎、李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四大军事集团联合伐奉,迫使张作霖退回东北。“二期北伐”完成。</p><p class="ql-block">1928年6月,国民革命军攻克平、津。1928年底,东三省易帜,其与南京中央维持着“分治合作”的关系,在政治、军事、财政上,均保有自主地位。[3]北伐后的中国,大致形成南京、广州、武汉、开封、太原、沈阳等6个军权中心。</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1日至25日,国民政府于南京成立国军编遣委员会,举行国军编遣会议,将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部列入第一期整编,东北军列入第二期整编;规定每个军事集团最多保留11个师,李宗仁部、冯玉祥部先后举兵反抗,均告失败。同年8月,全国编遣实施会议召开,规定各编遣区以团为单位实施编遣,军队数量一律压缩到7-9个师。东北军并未参与其中,张学良且与阎锡山等人联名通电“拥护中央统一”。但因“中东路事件”及与苏联交涉问题 ,奉张与南京中央有所矛盾。[3]张学良既未出席历次编遣会议,也未执行会议决议,财政方面依然自收自支。</p><p class="ql-block">军队编遣和取缔政治分会。使蒋介石操纵了全国的军政大权。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虽然取得了“正统”地位,却未真正统一国民党,国民党内四分五裂、派系林立。面对这种形势,蒋介石希望通过召开三全大会来稳固自己的地位,1929年3月15至27日召开了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除通过“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为“最高之根本法”,《训政时期党、政府、人民行使政权、治权之分际及方略案》、《外交决议案》外,还决定:</p><p class="ql-block">追认编遣方案,从法律上肯定了蒋介石消灭地方实力派为合法。</p><p class="ql-block">开除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陈公博、甘乃光等人的党籍,汪精卫予以书面警告,桂系及改组派势力被完全排除于三大中央之外。</p><p class="ql-block">开除国民党二届中央中共党人的国民党籍,并对邓演达、彭泽民、路友一尹等人以开除党籍或停止职权的处分。[5]</p><p class="ql-block">民国年馑</p><p class="ql-block">冯玉祥所主政的陕西关中地区,一场大灾荒对“中原大战”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p><p class="ql-block">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而民国十八年年馑是三年六料基本未有收成。有人说是百年一遇,也有人说是三百年一遇。</p><p class="ql-block">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p><p class="ql-block">据当年9月5日陕西救灾委员会统计,在全省92个县中,发生旱灾的县达91个,除滨渭河各县略见青苗外,余均满目荒凉,尽成不毛之地。在91个灾县中,有特重灾县24个,重灾县27个,一般灾县15个,轻灾县25个。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p><p class="ql-block">冯蒋矛盾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合影</p><p class="ql-block">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6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通过徐州会议,实现了国民党两派新军阀的合作。1928年2月,蒋冯结拜“换谱兄弟”。4月,在北伐奉系张作霖的战争中,四派新军阀组成的“二期北伐”军迫使奉张军退回东北。其后蒋、桂、冯、阎四派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明显突出。“二期北伐”开始之前,蒋介石控制国民党中央政权,据有沪、宁、杭等富庶地区,需要借助冯玉祥的军事力量,北伐奉张,占领北方地盘,进而“统一”中国。冯玉样控制西北,地瘠民贫,且交通不便,需要乘北伐奉张之机到北方争夺自己的地盘。尤其对财源充裕和交通便利的北京、天津等,甚为看重。“二期北伐”结束以后,蒋介石担心冯势力发展过快,利用阎锡山与冯玉祥的矛盾,把河北、京津等地划给阎锡山。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司命,允许阎的第3集团军开进北京。而冯的第二集团军只允许留驻南苑,不准进入北京城。为此,冯玉祥对蒋介石极为不满,他命令所属撤兵,退回山东与河南,本人托病在河南新乡,不肯前往北京。[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政治上冯玉祥强调“平民政治”,反对独裁。在国民党建设上反对蒋介石的主张,要求建立廉洁政府,提倡共办实业,救济灾民,反对贪污腐化,反对中决政府委员加薪,以各派的实力大小分配中央领导权,反对蒋介石包办党务与南京政府、这与蒋介石的主张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国民党军阀势力范围</p><p class="ql-block">“北伐”胜利后,蒋介石提出要编遣军队。在编遣军队的问题上,蒋冯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28年7月6日,蒋介石在北平邀请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召开座谈会,在会上,冯玉祥和其他派系首领大力反对蒋介石的裁兵计划,座谈会不欢而散。1928年8月8日,蒋介石在南京主持召开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企图压服各派系裁兵。在会上,蒋介石重提《军事整理案》。由于粤籍中委的支持,议案得到通过。致使蒋介石的裁兵计划列入了国民党中央的决议。受到《军事整理案》的威胁,冯玉祥往返于陇海道,开始巡视西北军。在西北军五原誓师2周年召开纪念大会,举行阅兵式。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后,蒋介石委任冯玉祥为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并要冯玉祥立即到南京供职。冯玉祥托辞不肯“进京入职”。随后在舆论的压力下,冯玉祥和其他派系首领被迫到南京参加编遣会议。1928年12月26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预备会,实行以派制派的方针,在各派之间进行挑拔和拉拢。冯提出了“三有三遣”的编遣方案,这一方案首先遭到阎锡山和李宗仁的反对,蒋介石暗中拉拢阎锡山,授意阎炮制了一个抬蒋压冯的提案。1929年1月1日,全国编遣会议在南京召开,议讨论冯、阎两个裁兵方案时,多数人赞阎案,反对冯案,后通过了有利于蒋介石的《国军编遣委员进行程序大纲》。冯、阎、李很快从相互攻讦转为相互同情,表示要共同设法抵制编遣会议。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为集中兵力,消灭桂系,蒋介石派邵力子等人到华山拉拢冯玉祥,以行政院院长及鄂、湘两省地盘为条件,要冯继续与蒋合作,并请冯出兵助蒋讨桂。冯表面答应了蒋的要求。随即在豫鄂边界频繁调兵,希望待蒋、桂两败俱伤之时,乘机出兵占领武汉。但蒋很快打败了桂系,增加了蒋介石的怨恨,使蒋、冯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了”。[7]蒋介石随后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冯玉祥,大举向山东、河南调兵,造成对冯系大兵压境之势。接收济南事件则成了蒋冯矛盾爆发的导火线。蒋介石以武力把孙良诚挤出山东;;冯玉祥看到蒋介石消灭西北军的主意已定,便采取防御策略,命令山东、河南的守军西撤,以便集中兵力缩短战线,巩固西北,同时,冯系在南京供职的鹿仲鳞、熊斌也同时辞职,返回了西北。冯玉祥完成了一系列的军事调动之后,于5月中旬在华阴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武装反蒋。5月16日,西北军将领孙良诚等人发表反蒋通电,推举冯玉祥为护党救国军北路总司令。蒋介石调兵遣将,设作战总部于徐州在湖北和山东,随后用金钱收买了冯系将领韩复榘和石友三倒戈,致使西北军受到很大削弱。[8]在政治上蒋挟国民党中央的名义,指责冯破坏革命”、“大逆不道”、“统一之梗”和“反叛中央”。5月23日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革除冯的一切职务,并永远开除出党。5月25日蒋致电冯,要冯下野出洋,交出兵权。冯玉祥在政治上陷入极端孤立的境地。面对蒋介石强大的军事和政治压力。为了在政治上争取主动。冯玉祥于5月27日通电全国表示下野。为了缓和蒋介石的进逼,并争取同阎锡山合作,冯携夫人及女儿于6月21日离陕赴晋,对外声称赴晋转道“出洋”。阎先后软禁于晋祠和建安村。在冯被软禁期间,阎鼓动冯以电报指挥驻陕西的冯部将领于1929年10至11月间,发动了第二期反蒋战争,又因阎的出卖而失败,冯玉祥设法由鹿钟麟带到陕,指示部属派人与蒋联络,“摆出秘密联蒋的姿态净并故意让阎侦知”,使阎产生蒋冯勾结的错觉,同时公开致阎电,‘“要求放回冯,共同反蒋”。此时,正值蒋、阎矛盾尖锐化,蒋已派人向西北军表示,希望“合力倒阎“。鹿秘密派往南京的代表与蒋介石的代表何应钦谈判,鹿同时又派闻承烈、李忻赴河南与韩复榘、石友三联系。韩、石表示坚决打倒阎锡山。阎得悉冯部联蒋讨阎的消息,为摆脱危局,立即向冯表示坚决联冯倒蒋。汇集于太原的各反蒋派别的代表拟订了倒蒋的军事组织方案,以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冯与李宗仁、张学良为副司令。刘骥为总参谋长。1930年2月27日,阎亲临建安村看望冯,抱头痛哭一番,彼此表示:“同生死,共患难,反蒋到底”并歃血为盟。次日上午,阎宴请冯夫妇。即日各方反蒋实力派代表34人召开军事会议,即所谓太原倒蒋会议,议决了8项关于联合反蒋的决策。冯玉祥由此参加了反蒋联盟。</p><p class="ql-block">蒋阎矛盾</p><p class="ql-block">1929年初,蒋介石以划分“国税”和“地方税”为名,迫使阎锡山将平津税收划归中央;阎锡山却申请发行省公债3000万元,但未获结果。[5]北伐后期,阎锡山从蒋冯相争中获利,开府北平,蒋介石虽委任阎锡山为京津卫戍司令,但却派遣何成浚为北平行营主任兼市长。上下左右的人事布局,使阎锡山惴惴不安。1930年1月13日,前往郑州参加军事会议并准备履行国民党军副总司令就职仪式的阎锡山在得知蒋介石命令河南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逮捕自己的密令后,连夜逃回山西太原,并决定倒蒋。阎锡山回太原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吴铁城奉蒋介石之命赶到太原,请阎锡山补行国民党军副总司令就职仪式。阎锡山在就职仪式上发表公开演说,提出要建立“整个的党,统一的国”,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武力政策,并公开指责蒋介石是引发内战的根源。</p><p class="ql-block">蒋桂矛盾</p><p class="ql-block">李宗仁参加“北伐”想发展实力,夺取国民党中央统治权。“北伐”前的宁汉分裂时期,桂系逼宫使蒋下野(1927年8月13日),企图取而代之。北伐前后,桂系兵力极度扩张,李宗仁统率大军,坐镇武汉,统辖两湖,居长江上游的腹地。武汉政治分会名义上服从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实际上财政、军事均自成系统。1929年2月,蒋桂之战中,由于桂系将领李明瑞倒戈,桂系迅即失败。两湖被蒋占领,李宗仁败逃香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