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远浚传略 【胡庆禧著】

讓泉

<p class="ql-block">胡远浚(1869-1933),字渊如,别号天放散人,安徽省安庆市人(清朝属安庆府,民国属怀宁县)。清朝同治八年己巳(1869)生,光绪十九年丁亥(1887)江南乡试举人,民国二十二年癸酉(1933)病逝于南京,享年六十五岁。葬于安庆市北郊肖坑乡丫枫树山畈,1960年迁茔于西郊人民公墓第五墓园。</p><p class="ql-block"> 陶朱门第,诗书世家</p><p class="ql-block">家庭世居安庆,父胡云门为安徽省著名企业“胡玉美”酱园早期奠基人,叔胡竹芗为书法家和诗人①。他自幼从叔父读书,承家学渊源②。自署书斋为“劳谦室”及“古槐市隐”。中举后,以“劳以持已,谦以接物”,不求宦名,隐居市廛自许。弱冠之年,广会师友,博览群籍③,兼事诗词吟咏、佛学、书法、绘画,著述颇丰④。晚年致力老庄,涉猎黑格尔、马克思哲学,多能阐发精微,创新义;并探讨中外数学及多种科学,运用于解释哲理⑤。他思想开朗,洞察事物,时人赞为有得于《逍遥》、《齐物》旨意⑥。为人朴质、诚恳,从游者均以亲聆教益为幸。因列昆中行五,乡里多以“胡五先生”称之。三十年代,受业生杨次道因涉嫌进步活动,被拘于南京监狱,经营救获释。</p><p class="ql-block"> 献力史志,精究老庄</p><p class="ql-block">清末曾任怀宁县教谕,民国四年(1915)致力编纂《怀宁县志》备受成书跋誉:“胡君既领分纂事,删并道光,同治两志,独任其劳,功亦多矣”⑧。民国三十三年《安徽通志稿》选用所撰《老子述义》、《庄子诠诂》,列入《文艺考·子部》,评赞他“学问渊博,为世所宗,尤深于老庄之学”、“议论至为精警”⑨。光绪三十二年乙已(1905)应严复之聘,执教安徽高等学堂;民国三年甲寅(1914)应姚永概之聘转教安庆第一师范;民国十六年丁卯(1927)应宗白华之约,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原江苏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先后传授国学及哲学三十余年,培育英才,桃李满园⑩。曾与当时名流严复、谭嗣同、葛温仲、邓绳侯、江时雨、姚永朴、姚永概、方守敦、徐铁华、陈际唐、陈同礼、徐天悯、沈用煦、陈独秀、高一涵、朱光潜、冯友兰等共事,有诗文酬答。现代文史名流宗白华、徐中舒、王甸平、马轶尘等曾在安徽高等学堂,躬受教益,今仍钦佩乃师治学精神和风采,每称先生为大儒。</p><p class="ql-block"> 著书立说,蜚声哲坛</p><p class="ql-block">胡远浚著述以哲学为主,诗文书画也富有哲理色采,多属高雅致远篇章,于诗则曾就问石埭徐铁华、同邑徐天悯,所赋谨严、音韵铿锵,从游习诗者乐求删改;于书法就炙考究于合肥沈用熙、包世臣,功力精邃,练字积劳,尝臂腕不举,仍不辍止。现遗有清·宣统二年为美国基督教安庆圣保罗中学校门题额一方(魏碑体)。民国四年乙卯(1915)为《怀宁县志》题签行、棣两种。民国十七年戊辰(1927)为西周《季子白盘铭文》拓片写的释文和跋,是他的小楷珍品,也是我国早期研究、考证盘铭的记录,原件现珍藏安庆市博物馆⑩。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安庆古刹大士阁新址落成,迎江寺主持竹庵和尚设素宴阁上,邀他挥毫,即席题横条及中堂诗各一幅,每字大楷20厘米见方,极为浑厚雄健,传览一时。暇日兼事丹青,时兴摺扇之风,应求题画扇面很多。</p><p class="ql-block">平生著作见资料记载的,有《庄子诠诂》、《老子述义》、《劳谦室易四种》(《读易通释》、《易述》、《周易识》、《周易偶释》)、《劳谦室论道书》、《劳谦室文集》、《劳谦室诗集》(初集、二集)、《劳谦室札记》、《劳谦室书牍》、《劳谦室时人评记》、《厂微言评记》、《到汉微言评记》、《古槐市隐对数理论》、《老孔哲学与黑格尔、马克思学术之比较》、《谭嗣同仁学之批判》、《天放散人词稿》、《天放散人画稿》。先后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南京钟山书局、安庆东方印书馆出版;学术论文散见原南京《中央大学半月刊》及《东方杂志》等报章杂志。借多数作品毁于1937年抗日战争及1966年文革浩劫。现安庆市图书馆及民间仍保存有部分藏本。</p><p class="ql-block">附注:</p><p class="ql-block">①胡云门(胡椿)、胡竹芗事略载民国四年《怀宁县志·笃行篇》。</p><p class="ql-block">②《劳谦室文集》(安庆市图书馆古籍部藏本)有关篇章,记述胡竹芗家馆课读子侄情况。</p><p class="ql-block">③《劳谦室文集》卷中三页《复韦铁仙书》,自述“此仆勉学入手处也。因取《易》劳谦二字,以自名其室。以为劳以持已,谦以接物”。“市隐”见《晋书·邓粲传》,“天放”见《庄子·马蹄》、“散人”见《墨子·非儒下》及《庄子·人间世》,均是寄意自勉和力行语。</p><p class="ql-block">④《老子述义》附《胡渊如先生小传》(民国廿二年南京锺山书局版),详记他的平生著述已刊和未刊者。</p><p class="ql-block">⑤《胡渊如先生小传》记述:“除精研哲学外,于其他学科,未尝不津津探讨,以求与哲学中诸问题互参解答也”。⑥《胡渊如传略》(安徽省档案馆收藏),民国三十三年四月十日赵纶士撰:“行己为文并有得于《逍遥》、《齐物》之旨。”</p><p class="ql-block">⑦杨次道二十年代在安庆女中任教,后在沪供职,有进步思想,涉嫌被捕,其寡姊住安庆“清洁堂”(地方救济机构),求师奔走营救。三十年代,杨在四川江津国立九中任语文教师,尝述及与乃师过从情况。</p><p class="ql-block">⑧《怀宁县志补·跋》(民国七年六月版,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藏本)。</p><p class="ql-block">⑨《安徽通志稿·艺文考·子部》(民国二十三年版,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藏本)评介胡远浚著作和学术思想,结语是“学问渊深为世所宗,尤深于老庄之学”。</p><p class="ql-block">⑩《胡渊如先生小传》、《胡渊如传略》中的介绍。先生虚怀择善,于诗曾就问石棣徐铁华、同邑徐天悯;于书法就炙考究于合肥沈用熙、包世臣。</p><p class="ql-block">①“虢季子白盘”为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于陕西出土。建国后,合肥刘氏捐献国家,郭沫若曾为盘铭作现代释文。生平著作参见《老子述义》所附《胡渊如先生小传》(民国二十二年南京钟山书局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