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奇人:从总理当到县长的唐绍仪

田泮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1862-1938)又名绍怡,字少川,珠海唐家人。</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外交家,山东大学首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国务总理,晚年任中山县县长。1938年9月30日,在上海被国民政府军统局特务暗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1任总统赫伯特·胡佛(Herbert Clark Hoover)曾给自己起过一个中文名字“胡华”,他是美国历任总统中,唯一在中国工作过并且通晓中文的总统,据说他担任总统后时常在白宫与妻子用中文交谈,为的是避免他人了解谈话内容;他也是第一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以西的美国总统。</p><p class="ql-block"> 不少读者常常将他与另外一位现代美国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约翰·胡佛(John Edgar Hoover)误为一人,约翰·胡佛曾担任联邦调查局局长47年。</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历史上,胡佛总统属于评价较低的总统之一,他上任后经历了1929年的大萧条,成为大萧条的替罪羊,大大拉低了对他的评价。其实,在他担任总统之前,他因为参与及领导了美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灾民的救济工作,尤其是在比利时的灾民救济,在国际社会赢得“出色的人道主义者”美誉。</p><p class="ql-block"> 二战后他老将出马,参与了欧洲的重建工作。</p><p class="ql-block"> 1874年8月10日胡佛出生在艾奥瓦州,他的父母都是贵格会成员,对他的信仰影响很大,他后来也成为贵格会的一员。</p><p class="ql-block"> 胡佛父母在他儿童时代先后去世,9岁时胡佛就成了孤儿,先后跟着祖母、叔叔、舅舅生活,生活虽然不易,但他刻苦好学,1891年成为斯坦福大学的首批学生,学习地质专业,并于1895年毕业。</p><p class="ql-block"> 1897年胡佛应聘到墨林公司(Bewick, Moreing & Co.)在西澳大利亚的金矿工作,担任工程师及经理。</p><p class="ql-block"> 1899年他被墨林公司提拔并派到中国工作,行前胡佛回到加州与在斯坦福读书期间认识的女友卢·亨利结婚,婚后第二天他们就一起从旧金山坐船来到上海,开始在中国的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 胡佛到中国后定居天津,曾任直隶、热河两省矿务督办张翼的技术顾问,并兼任墨林公司驻天津的代理人。张翼当时还兼任开平矿务局的督办,胡佛以他的专业知识及在澳大利亚的工作经验,成为在华首屈一指的地质学家,深得张翼信任,但张翼的兴趣更多的是在发现金矿方面,他派胡佛率领勘察队四处查找金矿,足迹遍及中国。</p><p class="ql-block"> 胡佛在他的回忆录中说:</p><p class="ql-block">“由于张先生不断搜集有关金矿的谣传,我一次又一次踏上类似的征途,走遍山东、戈壁滩、满洲、山西和陕西等省,每次均是徒劳往返。”</p><p class="ql-block"> 胡佛在多次勘察中,发现开平煤矿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做出详细分析,写成“开平矿务局报告”,成为后来墨林公司收购开平煤矿的主要参考依据。</p><p class="ql-block">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胡佛夫妻被困在天津外国侨民区月余,张翼和唐绍仪也因避难躲进侨民区,并差点丧命,胡佛曾出手相救,因此建立了更深的友谊。</p><p class="ql-block"> 义和团运动期间,开平煤矿被俄军占领,张翼曾委托好友、天津海关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协助拿回煤矿并希望置于英军保护之下。</p><p class="ql-block"> 义和团运动平息后,德璀琳以开平煤矿全权代理人的身份,与胡佛代表的墨林公司签订收购合同,由墨林公司买下开平煤矿。事后清廷认为开平煤矿的卖价过低,属于贱卖,此一收购过程后来被中方称为“骗卖”,胡佛也被指为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p><p class="ql-block"> 开平煤矿转由英国公司经营后,胡佛被任命为新的开平矿务有限公司总办。1901年7月胡佛辞去总办一职,回到墨林公司,其后他一直在采矿行业工作,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人物及专家,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财富。他和威廉·贝鲁(William Baillieu)等人合伙创建的“锌公司”(Zinc Corporation)是当今矿业巨头力拓集团的前身之一。</p><p class="ql-block"> 1913年胡佛夫妇翻译出版了拉丁文巨著《论矿冶》(De Re Metallica),这是《论矿冶》的第一个英文版著作,成为英美大学的标准教材参考书。</p><p class="ql-block">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胡佛协助在法国的12万美国人回到美国,又参与救济灾民行动,成效显著,他在1919年领导美国救济署,在战后共接济了21个国家的约1700万饥民。此后他投身公共事务,在联邦政府担任商务部长。</p><p class="ql-block"> 胡佛在1928年的大选中代表共和党竞选总统并当选,1929年3月4日宣誓就任第31任总统。</p><p class="ql-block"> 胡佛上任不久就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步入大萧条,4年后在连任竞选中败给富兰克林·罗斯福。</p><p class="ql-block"> 退出政坛后,胡佛过着远离政治、游山玩水、著书立说的生活,他一生出版过16本书。二战后,他参与了联邦政府的重整,但没有什么成效。1964年10月20日在纽约去世,终年90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佛夫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世纪末期,任津海关监督的唐绍仪协助堂叔唐景星在唐山开煤矿,并聘请美国人赫伯特·胡佛为技师。</p><p class="ql-block"> 唐与胡常在唐山和天津会晤,过从甚密。</p><p class="ql-block"> 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唐绍仪全家居住在天津租界,与美国矿业公司驻华代表胡佛家相邻。一天,几枚炮弹击中了唐绍仪的住所,他的大夫人张氏及年幼的四女儿被当场炸死。胡佛闻讯赶到,与唐绍仪各抱一个孩子夺门而出,避居在胡佛家里。</p><p class="ql-block"> 张夫人并四女儿殉难后,袁世凯将她们的事迹上奏清廷,请求嘉奖。光绪皇帝同意并下旨旌表,追赐张夫人为一品诰命夫人。</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把母女俩的骸骨运回家乡安葬,并奉旨建成“旌表节烈”牌坊。</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与胡佛结为好友。28年后,胡佛当选美国总统。</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性轻财,而胡佛喜挥霍,两人气味相投,常一起饮酒游乐。当光绪二十八年(1902),胡佛交卸青岛税务司职时,耗亏公款三十万两,唐绍仪慨然应诺代还,胡佛遂释怀返国。</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七年(1928),胡佛参加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竞选。候选人互相攻讦,胡佛被指控在中国华北有贪污行为。美当局通过外交部照会中国政府调查此事,唐绍仪应求作证,为胡佛辩解,并电复美国。美共和党即将电文以赫然标题刊出,示胡佛无罪,终使胡佛当选总统,胡佛对唐绍仪的竭诚相助不胜感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绍仪和大夫人张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佛在垂幕之年,对已故的唐绍仪仍怀念不忘,曾将他写的一本回忆录馈赠给唐绍仪的嫡侄唐荣祚留念。胡佛在扉页上亲笔签名,书中记述他与唐绍仪来往的文字,均用钢笔画上横线,以示故人情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8年,溥仪继位,时年46岁的唐绍仪为避讳,改名绍怡,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才恢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08年10月,唐绍仪作为清政府特使,从上海经日本到美国,再从美国到欧洲,推动中德美联盟和裁厘加税事。访问美国期间,唐绍仪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p><p class="ql-block"> 其中之一是顾维钧,唐绍仪对他非常欣赏。后来,唐绍仪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立刻提拔举荐了顾维钧,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p><p class="ql-block">【顾维钧和唐绍仪的女儿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南北议和”,唐绍仪担任清政府代表,与伍廷芳在上海进行谈判。</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提出“拥袁共和”的方针,双方达成一致。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p><p class="ql-block"> 2月12日,清帝退位。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29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成立北洋政府。3月13日,50岁的唐绍仪任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国务总理。</p><p class="ql-block">【清朝访美使团,左起:伍廷芳、唐绍仪、爱新觉罗·载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 1927年(65岁),在唐绍仪的提议下,香山县改名中山县,作为对孙中山的永久纪念。</p><p class="ql-block"> 1929年(67岁),唐绍仪主动请缨,任中山县县长。他表示要用25年的时间,“将中山县建设成为全国各县的模范”。</p><p class="ql-block"> 从此,唐绍仪致力于家乡建设,最主要的政绩就是建设中山港。“兹指定广东省中山县唐家湾开辟为无税口岸,以六十年为期,定称为中山港。”</p><p class="ql-block"> 1934年10月(72岁),陈济棠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唐绍仪被挟持,中山港工程也因此半途夭折。</p><p class="ql-block"> 1936年,陈济棠联合新桂系发动两广事变失败,获得自由的唐绍仪举家寓居上海,不再参与政治。</p><p class="ql-block">【唐绍仪与孙中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8年9月,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来到上海,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子)带领下,会见了唐绍仪。</p><p class="ql-block"> 当时传闻日本制定了“南唐北吴计划”,打算请唐绍仪、吴佩孚出山,作为中国南北方的傀儡。</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军统特务十分担忧唐绍仪被日本所利用。戴笠曾叫杜月笙写信给他,劝他去香港居住。唐绍仪回信说:“我唐某宁做亡国奴,不去当汉奸。若有机会,一定去港……等把上海一些家务事料理完毕后便动身。”然而话虽如此,却迟迟未见动静。</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住在上海法租界,即便是军统特工,也不可以带枪进入。而且唐绍仪雇用了大量保镖护住了自己的府邸,除此之外,法国包括日本方面都派出了相当的守卫力量,去保护唐绍仪。</p><p class="ql-block"> 9月30日,军统上海站行动总队长赵理君亲自出马,扮成古董商,和助手谢志磐、李阿大,乘轿车来到唐府。趁唐绍仪正细细鉴赏古董时,李阿大抽出斧头,猛劈唐后脑,将唐绍仪砍倒在地。等仆人发现后,将唐绍仪送到附近的广慈医院,已抢救不及,唐绍仪气绝身亡,享年76岁。</p><p class="ql-block"> 唐绍仪遇刺后,于右任、张继等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指责蒋介石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五千元,并将唐绍仪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p><p class="ql-block"> 赵理君是四川人,也是黄埔军校出身,1943年10月,几声枪响,38岁的暗杀大王赵理君被蒋介石下令处决。</p><p class="ql-block"> 后来,据唐绍仪的女儿唐宝瑢说,唐绍仪之所以留居上海,是因为与居住在香港的母亲感情不和。至于与日本人接触,唐绍仪的确曾收到孔祥熙的信件,要他刺探日本人的和谈条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