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不同下的追逐

觉醒腾飞(不私聊)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在生活中无论大小的事情,只要你真正地理解,那些追逐,那些目标,其实都只是给你自己找麻烦,并不会真的得到任何事情,你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记住,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要在目标和追逐中“做”,在成为自己中“做”,这是有更明显区别的。</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举个例子,更具体的,到底什么是“成为自己”的做,什么是在追逐和目标中做?</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其实生活中你每一个行为,你都可以区分,到底哪个行为是在恐惧和追逐中,还是在成为自己的平静中。</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比如 你抱怨你的工作中钩心斗角和充满矛盾的时候,其实,那是你自己的问题,和工作环境无关,就算你换了一个工作,你也不会真的找到你要的。这就是在分离中的追逐和选择。你因为矛盾和攻击矛盾,或者躲避矛盾,你认为矛盾都是别人和外在造成的,你不管怎么攻击和躲避,都是在恐惧中行动,你肯定不会得到你真正渴望的所谓的更好的工作或者更好的环境。</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用我看到的更具体的例子来给你分析吧。太傻留学有中国最大的高端留学咨询师的团队,这五百多个人的咨询师团队,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人离职。但是,同样的离职的行为,有两种看似差别不大的背后的动力。表面上员工离职是要去找某种不一样的工作方式和环境,或者准备自己创业,有的准备去读研究生或者去考公务员。但是不同的人在做看似相同的事情的时候,却有不一样的思维模式。</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第一种人对自己的工作是充满感激和理解的,即使他们离职也会把所有的客户安排得好好的,最后临走还会给我一封感谢信,我也会告诉这些员工:“如果你们是为了体验自己,体验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我们会一直地支持你的每一个选择”。这些员工其实对现在工作也会有一些不满意或者对新的工作的一些期待,但是,他们思想中的绝大部分是理解和支持的。他们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不管做什么,都会得到最适合他们的结果。</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但是,还有另外一些员工,他们离职的时候,心中充满了抱怨,他们会从这个工作中找到各种各样让他们不满意的事情,收入不够高呀,发展空间不够大呀,不是他们自己学习的本专业呀,管理团队对他有偏见之类的。当然,其实任何一个企业,就算你在Google、IBM、HP这样的国际化的企业,一样都会听到类似的抱怨。这些员工离职的时候一般都会写一封充满了意见和不满的信件,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如意、别的公司这个好、别的行业那样的健全等等。</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对于这些抱怨,“如果你是因为对现在的工作的抱怨、意见和不满,而去寻找所谓的更好或者更满足你幻觉的工作,你只会从一个不满中跳出,而进入一个新的不满,你永远不会在分离的追逐中找到快乐。” 而这些员工不管跳槽多少次,最后的结果你肯定知道。</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其实就好像那些抱怨父母、抱怨家庭、抱怨社会、抱怨世界的人一样,他们只是看到自己,他们也只是抱怨自己。这些人真的在抱怨中解决了任何问题吗?最终的结果只是继续地抱怨而已,而最后受苦的还是他自己,他们是被自己的幻觉所囚禁了。</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注意,这同样的行为,似乎都是在换工作,但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下,最后的结果也是天差地别的。这也是“思维创造现实”的一个很好的例子。</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