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转战陕北与羊马河战役

莫谈MT

<p class="ql-block">  1947年3月19日,时任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的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进占延安,可是没过几天,就在青化砭吃了败仗。青化砭战败两天后,胡宗南没有接受教训,不但不在指挥部坐镇部署,反而从延安赶回西安举行了婚礼。</p><p class="ql-block"> 原来,在胡宗南看来,虽然青化砭之战挨了当头一棒,但是他还在做歼灭共产党的美梦,他还沉醉在攻克延安的所谓胜利的陶醉中。在得到蒋介石批准后,51岁的胡宗南决定用结婚来庆祝自己取得的这一“伟大”战功。此时的胡宗南跟几天前攻克延安时一样,是异常兴奋,他认为从此西北可以平定 。然而刚结完婚1天,他又匆匆地赶回了延安。他继续推行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继续对陕北发动重点进攻,企图实现将人民解放军和中共中央逼迫到黄河以东及以北地区,然后与人民解放军在华北决战到的战略企图。胡宗南部再次在蒋介石指挥下又开始了进攻陕北。</p><p class="ql-block"> 面对国民党军的狂轰滥炸和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地面进攻,为了更有利于其他解放区的作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早就主动放弃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战略征途,目的就是要把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牵制在西北。毛泽东对付胡宗南这一蒋介石的小卒还是很有一套的!他的战略意图与国民党军针锋相对,继续留在陕北转战。</p><p class="ql-block"> 就在胡宗南结婚的当天,毛泽东给时任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政治委员习仲勋发去一封分析战局的电报,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提出放手让国民党军北进的原则。在这封电报末尾,毛泽东还郑重地宣布:“中央决定在陕北不走。” 此时,西北野战兵团和国民党军的兵力对比仍然非常悬殊,凭借近10倍于西北野战兵团兵力的优势,胡宗南一心只想决战,一心寻找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p><p class="ql-block"> 刚结完婚的胡宗南按照计划是要在西安度蜜月的,但是他的蜜月却只过了一天。原来,在他结婚的第二天,他就得到了一份军情报告,报告称在延安东北地区发现了彭德怀部主力。这个消息令胡宗南喜出望外,利令智昏,他早已顾不上所谓的蜜月,即刻动身飞回延安指挥作战。</p><p class="ql-block"> 此时,在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下,西北野战兵团主力隐蔽在延安的正北方向,而胡宗南得到的情报却说西北野战兵团的主力集结在延安的东北地区,两者的信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回到延安后,胡宗南根据在延安东北地区发现彭德怀部主力的情报下达作战命令:以主力由延川、清涧地区先切断黄河各渡口,然后向左包围西北野战兵团于瓦窑堡附近。</p><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一战情变化,毛泽东指示,放手让国民党军北进,这正是“蘑菇”战术实现的关键一着。毛泽东早就审时度势,反复考量,经过深思熟虑,形象地将放弃延安比喻为“甩包袱”,决定率领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诱敌深入,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他要求我军采取“蘑菇”战术,即利用有利的地形与群众条件同国民党军在一个地区周旋,从而使国民党军达到十分疲劳和缺粮的状态,然后寻找时机将国民党军歼灭的战术。按照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西北野战兵团首长不急不躁,理智冷静,持重待机。他们一方面以“磨心”的部队牵着敌人进行武装大游行;一方面分兵一部,以一至两个连为一股,在敌前后左右四面袭扰,疲惫、消耗敌人,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扩大歼灭敌人的战果 。</p><p class="ql-block"> 自青化砭战役后,截止到1947年4月5日,已寻找西北野战兵团主力12天的胡宗南部数万大军,在延安东北地区的千山万壑之间辗转多地,行程达数百公里。其间仅占领了几座空城,不仅没有找到西北野战兵团主力,反而使部队疲惫不堪。胡宗南不得不把两个主力军撤到蟠龙镇进行休整,等两个主力军休整补充完毕后,再准备和西北野战兵团大战。</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习仲勋迅速抓住国民党军南下的战机,在延川永坪地区组织了一次伏击,歼灭国民党军600余人。</p><p class="ql-block"> 4月6日,彭德怀、习仲勋针对敌情变化向毛泽东发去了一份长电,对下一步作战问题提出了上、中、下三个方案。</p><p class="ql-block"> 收到电报后,毛泽东指示彭德怀、习仲勋继续运用“蘑菇”战术消耗国民党军。永坪这场战役,国民党军虽然受挫,但毕竟没有造成大的伤亡,而且西北野战兵团打得很激烈,这就使胡宗南更加坚信,彭德怀部主力部队就在延安东北部的永坪一带。不待飞机侦察,胡宗南便命令在蟠龙休整完毕的两个主力军,也就是刘戡、董钊率领的8个旅和驻瓦窑堡的第135旅一起向延安东北部进击,企图一举包围歼灭西北野战兵团主力。</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个关键时期,一份足以改变战局的情报递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案头。胡宗南作战命令的一部分内容,被西安的中共地下党组织获悉。作战命令中的一条内容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毛泽东敏锐地感到这里有战机,便立即电示彭德怀。</p><p class="ql-block"> 1947年4月11日晚上11点,毛泽东发给彭德怀、习仲勋的作战部署:“本早密息,清涧之二十四旅一个团本日调赴瓦窑堡。该团到瓦后,一三五旅很可能调动,或往安塞,或往蟠龙,望注意侦察,并准备乘该旅移动途中伏歼之。”</p><p class="ql-block"> 接到毛泽东的指令,一直耐心等待战机的彭德怀决定“虎口夺食”。</p><p class="ql-block"> 彭德怀、习仲勋迅速部署第1纵队的两个旅,在蟠龙镇西北阻击国民党由8个旅组成的两个整编军;以第2纵队的两个旅,以及新编第四旅、教导旅,在瓦窑堡以南的羊马河一带设下埋伏。为了不暴露作战意图,彭德怀命令伏击部队故意让出国民党军第135旅可能经过的高地。</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上午,敌主力8个旅再次向我358旅和独1旅的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敌以为这下子找到了我军的主力,于是死抓住不放,定要同我军主力决战。我军也正好投其所好,来了个真打真阻,敌人也攻得十分起劲,根本就没有想到受骗上当。结果被我军一直诱到了蟠龙西北20多公里的凉水湾、三皇峁地区。</p><p class="ql-block"> 4月14日早晨,国民党军第135旅代旅长麦宗禹率领全旅从瓦窑堡出发,沿瓦窑堡至蟠龙镇大道向南前进。</p><p class="ql-block"> 得知战况的胡宗南喜上眉梢,自己果然神机妙算,急令两个整编军紧紧咬住“彭德怀部主力”。</p><p class="ql-block"> 正当我一纵与敌主力8个旅难解难分打到14日上午10点多钟,忽听东北方向传来一阵隆隆的枪炮声。我一纵的指战员们都意识到,敌135旅大概已经进到我军的口袋了。大家高兴地说:敌人执行彭总命令的准确性与我们差不多嘛!</p><p class="ql-block"> 这时二纵司令员王震已经受领了在羊马河地区伏歼敌135旅的任务,早就亲自带领各旅的指挥员到这里来察看地形。王震边看地形边笑着对大家说:“敌人刚在青化砭吃了亏,这回肯定不会再往沟里钻了。可能要分兵两路,走两边最高的山梁。因此,你们出击地点必须向后退三至四道山梁,出击道路一定要具有两个条件:一是便于隐蔽,不能让敌人看到;二是不能让敌人打到,战斗一发起,就能很快地突击到敌人面前,打它个措手不及。”</p><p class="ql-block"> 原来上午9时,敌135旅分两路沿瓦蟠大道两侧高地南下,其旅部及404团在右,405团在左,逐山跃进。</p><p class="ql-block"> 当天上午10点左右,国民党军第135旅进至羊马河以北的冯家石咀附近时,就同西北野战兵团第2纵队担任诱敌任务的小分队遭遇了。我军且战且退,胡军且战且进,逐渐进入我军伏击圈。</p><p class="ql-block"> 但听着稀疏的枪声,麦宗禹并不太在意,继续前进,很快便进入了羊马河附近的伏击圈。待国民党军第135旅全部进入伏击圈后,西北野战兵团共4个旅的伏击部队猛然对第135旅发起攻击。 敌右翼纵队先头进到三郎岔、前滴哨及其附近高地,我新4旅即按预定计划由西向前滴哨猛烈堵击,截住了敌人的前进道路,敌404团随即抢占了前滴哨北侧高地;敌405团抢占了黑柴峁企图顽抗。我2纵当即将敌405团包围,发起猛烈攻击。下午二时左右,我伏击部队的炮弹、手榴弹在敌群中遍地开花。敌135旅溃不成军,到处鼠窜,很快缴枪被俘。 </p><p class="ql-block"> 当西北野战兵团各部队从四面八方冲入国民党军阵地后,第135旅旅部军心大乱,麦宗禹也早已无心应战,弃军而逃。虽然他经过精心乔装打扮成伙夫,但还是被教导旅第1团连长陈忠绪带领战士们俘虏。</p><p class="ql-block"> 下午4点,羊马河战役结束,西北野战兵团总计毙伤、俘虏国民党军4700余人,生俘了国民党第135旅少将代旅长麦宗禹、404上校团长成辉煌、405上校团长陈简,我军仅伤亡479人。得知135旅已被围歼,胡宗南两大整编军也无心恋战了。</p><p class="ql-block"> 羊马河一战,西北野战兵团吃掉了胡宗南10个旅中的一个整旅,首创西北野战兵团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旅的战例。</p><p class="ql-block"> 羊马河战役充分展现了人民解放军英勇顽强、连续作战的精神。这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精神上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让胡宗南真正尝到了毛泽东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蘑菇”战术的滋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