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境内,与元大都同期建成,呈南北走向,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长787米,宽8米。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锣锅巷。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属镶黄旗,称南锣鼓巷。“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改称辉煌街,后恢复原名。</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俯瞰整个街区犹如蜈蚣,又称蜈蚣街。</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景阳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不仅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的元代胡同区,而且其两侧的帽儿胡同、雨儿胡同、蓑衣胡同、东棉花胡同、菊儿胡同均位列 “最值得一去的北京十大胡同”行列,占到“十大”的一半。</p> <p class="ql-block">元大都的城市格局遵循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规制,南锣鼓巷属于“后市”的组成部分。这种胡同分隔四合院的街区结构组成了元大都棋盘式城市建筑的格局。当时这里名为“昭回坊”。</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条南北全长700多米的核心区域主街。</span>南锣鼓巷街区,是一个正方形,其东到交道口南大街,西到地安门外大街,南口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北口位于鼓楼东大街。</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有地铁6、8号线直达。公交车3、4、13、42、60、118、612、观光3线区间路,在南锣鼓巷站下车即可。游览方向,一般从南口入,由北口出。</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有着北京保护最完整的四合院区,位列规划中的25片旧城保护区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炒豆胡同,走</span>过南锣鼓巷牌坊,东侧从南往北数的第一条胡同。明代属昭回坊,始称“炒豆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名称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九条”,并将安宁里并入。“文革”时期一度称为“大跃进路头条”,1979年复称“炒豆胡同”。胡同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北侧,西起南锣鼓巷,东止交道口南大街,全长463米,宽5米。</p> <p class="ql-block">炒豆胡同内73号、75号和77号院为清末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的府邸,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福祥胡同,走过南锣鼓巷牌坊,西侧从南往北数的第一条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福祥寺街,因胡同内有福祥寺而得名。1965年整顿地名,去“寺”字称福祥胡同。“文革”中一度称辉煌街头条。东起南锣鼓巷,西至东不压桥胡同,南邻地安门东大街,北与蓑衣胡同相通。</p> <p class="ql-block">王树常故居,福祥胡同11号。爱国将领王树常故居,现有其后人居住。王树常(1885-1960),字庭五,辽宁沈阳人。幼时奋发读书,考入奉天大学堂。后选派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归国后,他积极维护祖国统一,支持张学良“易帜”。抗日战争期间,赞成共产党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情学生的抗日救亡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他拒绝随国民党南逃而留居北平,并为北平的和平解放积极奔走,做出了贡献。全国解放后任国家水利部参事,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p> <p class="ql-block">晶玺文创</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110-2号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板厂胡同,明代属昭回坊。清代属镶黄旗驻地,乾隆时称“板肠胡同”,宣统时始称“板厂胡同”。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八条”,“文革”中一度称为“大跃进路二条”,1979年复称“板厂胡同”。胡同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有二支巷通炒豆胡同,北邻东棉花胡同。全长457米,宽6米。27号院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0、32和34号院是清末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府邸的一部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潮奶糖大白兔</p> <p class="ql-block">摩登红人,闻见岁月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咂摸烤鸭店,有面有菜有京味。</p> <p class="ql-block">大吉,金榜题名,洞房花烛。</p> <p class="ql-block">蓑衣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裟衣寺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改称“蓑衣胡同”,因此处旧有裟衣寺,“蓑”为“裟”字之讹,故名,裟衣寺具体位置今已无考。“文革”中一度改为“辉煌街二条”,后恢复原名,胡同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北侧,东西走向,呈曲尺形,西端南折。东起南锣鼓巷,南止福祥胡同,北邻雨儿胡同,全长295米,宽3米。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现代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任先生曾在胡同内2号院居住。</p> <p class="ql-block">东棉花胡同,明代属昭回坊,始称“棉花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名称沿用。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交道口南七条”,“文革”时期一度称“大跃进路三条”,后恢复原名,为与西城区的“棉花胡同”区分,故加一“东”字。胡同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邻板厂胡同,北靠北兵马司胡同,全长448米,宽6米。15号院是清末将军凤山的私宅。现胡同内有中央戏剧学院等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p> <p class="ql-block">东棉花胡同39号,曾是段祺瑞政府陆军总长和代理国务总理靳云鹏的宅邸。靳云鹏买下39号院后拆除了部分房屋,改建为几栋西式楼房。1921年靳云鹏受张作霖逼迫辞去国务总理,到天津居住生活。1949年12月,靳云鹏故居被改造成了中央戏剧学院。“中戏”的前身是1938年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p> <p class="ql-block">东棉花胡同15号,曾是清末吉林将军凤山宅邸的一部分。精美的拱门砖雕,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雨儿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雨笼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始称“雨儿胡同”,民国沿称。“文革”中一度改称“辉煌街三条”,后恢复原名。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南邻蓑衣胡同,北靠帽儿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清代八旗值年旗衙门曾位于胡同北侧。北海公园董事会会长董叔平、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故居均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旧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中国拉卜楞民俗文化体验馆,位于雨儿胡同东口。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北京设立的“甘南窗口”,通过临摹、喷绘、雕塑、投影等方式将甘南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还原,展示当地的特色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雨儿胡同口的旅行社门口,花团锦簇,绿植环绕。</p> <p class="ql-block">“一棵树棍”服饰店,南锣鼓巷113-3号。</p> <p class="ql-block">拼途,南锣鼓巷店。</p> <p class="ql-block">丰年陶坊</p> <p class="ql-block">古巷文化,拍照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留影打卡</p> <p class="ql-block">帽儿胡同,明代属靖恭坊。清代属镶黄旗管辖,始称“帽儿胡同”,民国后名称沿用。“文革”期间曾一度称“辉煌街四条”,后恢复原名。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地安门外大街,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全长585米,宽7米。45号院曾是清代步军统领衙门所在地。此外,胡同内还有明代梓潼文昌庙旧址、清代大学士文煜的府邸和花园、宣统皇后婉容的故居以及北洋军阀冯国璋的住宅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冒泡,帽儿一号,冒个泡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兵马司胡同,</span>明代属昭回坊,因负责地面治安的北城兵马司设于此地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驻地。清至民国历称“兵马司胡同”、“北兵马司”,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六条”,“文革”时改称“大跃进路四条”,1981年定名为“北兵马司胡同”。胡同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有支巷通东棉花胡同,北靠秦老胡同,全长446米,宽6米。清东三省总督赵尔巽的官邸、建国初期的交通部和现在的中央戏剧学院均坐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京范儿</p> <p class="ql-block">闲野斋鼻烟壶,始于176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单位。</p> <p class="ql-block">鼻烟壶,指的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在世界上,中国素有“烟壶之乡”的称誉,其中鼻烟壶以其精巧卓绝的制作技术,被称为“集多种工艺之大成于一身的袖珍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中国鼻烟壶,作为精美的工艺品,采用瓷、铜、象牙、玉石、玛瑙、琥珀等材质,运用青花、五彩、雕瓷、套料、巧作、内画等技法,汲取了域内外多种工艺的优点,被雅好者视为珍贵文玩,在海内外皆享有盛誉。</p> <p class="ql-block">闲野斋鼻烟壶,是明代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鼻烟壶,其制作精良、风格独特,可代表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明代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陶瓷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闲野斋鼻烟壶,非遗百匠,东方雅斋。鼻烟壶冰箱贴,20元。</p> <p class="ql-block">皆欢喜,南铜锣巷78号。</p> <p class="ql-block">蓝白商店,逼真的蜡像模特。</p> <p class="ql-block">时光杂货铺,南锣鼓巷70号。</p> <p class="ql-block">回忆里的童年,各种老物件,充满时代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诗书札记-汉字文化馆,南锣鼓巷91号。这里是福建书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驻北京销售处,经营文创批发和零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秦家胡同,</span>明代属昭回坊,称“秦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始称“秦老胡同”,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五条”,“文革”时改称“大跃进路五条”,1979年复名“秦老胡同”。胡同位于地安门东大街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邻北兵马司胡同,北靠前圆恩寺胡同,全长447米,宽6米。今胡同19号院、21号院为北京典型的并排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秦家胡同33号,是一座名为“梦园”的四合院。私人住宅,大门紧闭。</p> <p class="ql-block">秦老胡同35号,绮园花园,又称索家花园,原为晚清内务府总管大臣察哈拉氏明善宅府的花园部分,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非开放单位,谢绝参观。</p> <p class="ql-block">景阳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宣家井”。清代属镶黄旗驻地,称“井儿胡同”,民国后名称沿用。“文革”期间一度改称“辉煌街五条”,1965年整顿地名时考虑与西城区的井儿胡同重名,遂改称“景阳胡同”。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东起南锣鼓巷,西止豆角胡同,南邻帽儿胡同,北通沙井胡同,全长292米,宽5米。现胡同两侧的建筑基本为普通民房,历史痕迹已少有保留。</p> <p class="ql-block">尹三豆汁冰淇淋,南锣鼓巷89号。豆汁不用挑,尹三冰淇淋。五年米其林,四年必吃榜。</p> <p class="ql-block">南锣人家,门口的老槐树穿过牌坊向内生长。这里是老北京传统小吃的汇集地,卤煮、爆肚、炒肝、门钉肉饼、炸酱面、豆汁等等,老北京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捶糖帮,传承之1928年。店里有两位清代服饰的蜡像格格,不停地向游客作揖问好,非常有趣。</p> <p class="ql-block">北京东堂轻奢酒店,南锣鼓巷85号。旁边是寓儿餐酒小馆,在2楼可以喝咖啡☕️看街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圆恩寺胡同,</span>明代属昭回坊,称“圆恩寺胡同”,因此地有元代兴建的圆恩寺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始称“前圆恩寺胡同”,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四条”,“文革”时改称“大跃进路六条”,1979年复名为“前圆恩寺胡同”。胡同位于鼓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邻秦老胡同,北靠后圆恩寺胡同,全长449米,宽6米。胡同内5号院为圆恩寺旧址。</p><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社区服务站</p> <p class="ql-block">万庆当铺旧址,位于锣鼓巷主街与后圆恩寺胡同交叉口处,临南锣鼓巷一侧。万庆当铺是清末民初京城五大当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万庆当铺衰败关闭。2006年整修时,“万庆”二字重现天日。</p> <p class="ql-block">水准点石碑,位于南锣鼓巷与前圆恩寺胡同西口路北墙角,碑高1米,宽0.2米,汉白玉制成,一面镌刻“测北京水平”,另一面镌刻“都市政公所”。石碑是民国时期所立,标注的是老北京内城的最高点,海拔49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井胡同,</span>明代属靖恭坊,称“沙家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至宣统时始称“沙井胡同”,民国后名称沿用。“文革”期间一度改称“辉煌街六条”,后恢复旧称“沙井胡同”。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西端曲折,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南下洼子胡同,南有支巷通景阳胡同,北临黑芝麻胡同,全长294米,宽6米。胡同内15号、17号和19号院是清代光绪年间内务府大臣奎俊的宅邸,15号的前宅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适于心,瓷首饰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这里,遇见你的前世今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转千回的缘分,穿越隔世的等待</span></p><p class="ql-block">如同等待一生托付之人</p><p class="ql-block">都在等待着世间唯一的相遇</p><p class="ql-block">每一件古瓷艺术首饰</p><p class="ql-block">宛如生命的一次次轮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瓷片又做成了瓷首饰</span></p><p class="ql-block">瓷器成为了瓷片</p> <p class="ql-block">古瓷首饰,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北京秘鸭,旁边是洪承畴宅。</p> <p class="ql-block">洪承畴宅,在北京市地安门东大街南锣鼓巷59号,北依黑芝麻胡同。清初虽规定内城只准旗人居住,但也有个别汉官被特许留居。该宅原大门在方砖厂东口路北,气势雄伟,门外有两只铁狮子。现院内房屋大部分改建,惟存北房三间,坐北朝南,前出廊,合瓦清水脊硬山房。据其后人提供的情况,此为其家庙(即洪氏祠堂)。按照洪氏生活的年代推断,此宅应建于明清之际,但现在三间北房是清代中晚期建筑,可能是在原址经过翻建。现为民居,不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后圆恩寺胡同,</span>明代属昭回坊。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始称“后圆恩寺胡同”,因此地有元代兴建的圆恩寺而得名,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三条”,“文革”时改称“大跃进路七条”,1979年复今名。胡同位于鼓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南邻前圆恩寺胡同,北靠菊儿胡同,全长444米,宽6米。胡同7号院曾为蒋介石行辕,13号院为茅盾故居,两院均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京儿艺,后圆恩寺胡同17号。</p> <p class="ql-block">矛盾故居,后圆恩寺胡同13号。</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行辕,位于后圆恩寺胡同7号,原为清光绪年间镇国将军载旉的府邸。载旉是庆亲王奕劻的次子,据传此宅院是他为取悦名妓“小红宝”而建。宅院建成后不久,便被载旉在赌博中输掉。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蒋介石的行辕。蒋介石曾于1945年12月以“抗战领袖”身份赴北平慰问,又在1948年9月来北平应对“辽沈战役”,两次均下塌于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华北局、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曾先后设于此处。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黑芝麻胡同,</span>明代属靖恭坊,称“何纸马胡同”,明代宗教盛行,传说此胡同内有一何姓糊纸马者,开有名为“七巧斋”的作坊,故名,后人谐音“何纸马”为“黑之麻”。清代属镶黄旗驻地,宣统始称“黑芝麻胡同”。“文革”期间一度改称“辉煌街七条”,后恢复原名。胡同位于敦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南下洼子胡同,全长265米,宽5米。胡同内13号院原为清光缆内务府大臣蛮俊的宅邸,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老北京山楂,南锣鼓巷43号。</p> <p class="ql-block">前鼓楼苑胡同,明代属靖恭坊,称“孤老儿院胡同”,因胡同内有一座养济院而得名。清代属镶黄旗驻地,乾隆时称“前鼓楼院”,宣统时改称“前鼓楼苑”,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前鼓楼苑胡同”,“文革”期间一度称“辉煌街八条”,后恢复旧名。</p> <p class="ql-block">前鼓楼苑胡同,位于鼓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南下洼子胡同,南临黑芝麻胡同,北与后鼓楼苑胡同相通,全长261米,宽6米。胡同内7号院、9号院为标准四合院建筑,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菊儿胡同,</span>明代属昭回坊,称“局儿胡同”。清代属镶黄旗驻地,乾隆时称“橘儿胡同”,宣统时始称“菊儿胡同”,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称“交道口南二条”,“文章”时改称“大跃进路八条”,1979年将小菊儿胡同并入,复称“菊儿胡同”。胡同位于鼓楼东大街南侧,呈东西走向,东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锣鼓巷,全长438米,宽6米。胡同内3号、5号院为清代军机大臣、大学士荣禄的府邸,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其余大部分宅院已拆建为楼房四合院。</p> <p class="ql-block">石文化展示区,位于南锣鼓巷与菊儿胡同西口,旧时石碑、石墩、上马石下马石等均在此展出 。</p> <p class="ql-block">荣禄府花园,菊儿胡同5号是清末重臣荣禄(1836-1903)的府邸花园。花园位于荣禄府邸的中间部分,从院落中现存的滚墩石和假山石可以看出,当时花园规模很大。荣禄搬至东厂胡同后,将此处府邸出售,宅院被分割,花园也逐渐遭到拆毁。据菊儿胡同老住户回忆,解放前花园就已无存,仅留有少量石构建。现院内已建成楼房,更难看出旧时痕迹。1986年,作为荣禄府花园遗址的菊儿胡同5号院与相邻的3号院一起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原牛皮艺馆南锣鼓巷店,纯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橘子火了🔥北京风味,手工制作。</p> <p class="ql-block">京城宝藏,南锣打卡地,免费集章,写心愿。</p> <p class="ql-block">新京熹北京涮肉火锅,门口有118路公交车站牌,非常个性。</p> <p class="ql-block">咖啡☕️邮局,门口有中国邮政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一间熊猫-熊猫主题商店</p> <p class="ql-block">中草药香囊,小蜡像伙计和真人伙计动作一致的碾药。</p> <p class="ql-block">鼓楼园商业街,位于鼓楼东大街南侧。</p> <p class="ql-block">姚记炒肝鼓楼店,要想吃炒肝,鼓楼一拐弯。</p> <p class="ql-block">炒肝、卤煮、杏仁豆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