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文徵明《满江红》

朔方樵

<p class="ql-block">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名壁,字徵明,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祖籍衡山。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诗人。</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对他的印象,一直以为是一个明代的书法家。因为我从书店买到过他的字帖。直到后来我看到这首《满江红》词,才知道这人有多么牛:</p><p class="ql-block">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辜、堪恨更堪悲,风波狱。</p><p class="ql-block"> 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在一本杂志的文章中读到引用的这首词,一直萦绕在心,久久难忘。家中有好几个版本的历代诗词集,但都没有收录这首词。好在有互联网,打开手机,一搜就得。</p><p class="ql-block"> 提到《满江红》,多数人都会想到“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首确是好词,慷慨激昂,海峡两岸都选作中学课文,几乎每个华人都能背几句(看到一个说法,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很可能并非岳飞所作,而是后人寄托)。但文征明这这首《满江红》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p> <p class="ql-block">  这首词明白如话,不难理解。“百度百科”有译文,抄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拂去残碑上的杂物,当年敕封岳飞时的文诰依稀可辨。感慨当初是那样的倚重岳飞,而后来又是那么的残酷。难道是功高震主就身当该死,遗憾的是事情已经过去了,空费口舌也于事无补。最无奈且可恨可悲是风波亭冤狱。</p><p class="ql-block"> 难道就不想疆土在逐日散失,难道就不想徽钦二宗被俘而去的奇耻大辱。想的是如果迎回徽钦二宗,赵构的帝位又怎能相属。千百年来再不要说不该南渡错误了,当时就怕收复中原。可笑地是区区一个秦桧能干什么,他只不过是迎合了赵构的心意而已。</p> <p class="ql-block">  虽然许多选本都不选,但我仍然认为这是一首绝妙好词。好就好在,它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南宋一桩千古冤案的真相,直指赵构那猥琐的心灵:“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岳飞如果真的把金国打得受不住了,敌人把那两个正牌皇帝给送回来,我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临时皇帝还有的玩吗?岳飞口口声声要“收拾旧山河”,我却最喜欢这个属于我的“新山河”。所以,最怕恢复中原的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p><p class="ql-block"> 咱国人有个传统的坏习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帝王总是英明神武的,国事坏就坏在奸臣作乱。甚至于现代编个剧本,坏人也是下级,最多是个副职,那个最大的主角总是正义的化身,光彩照人。事实上,如果没有君王的默许甚至怂恿,奸臣哪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文徵明敏锐地看穿了这一点。“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如果赵构是英主,区区一个秦桧,能掀起什么大浪,他那里有本事能谋害了国之栋梁岳元帅!</p><p class="ql-block"> 岳飞被害风波亭,固然是千古奇冤,秦桧以“莫须有”罪名谋害岳飞,留下千古骂名,“人自宋后羞名桧”、“白铁无辜铸佞臣”,很大成份里有替宋高宗赵构背黑锅的成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历史上许多奸臣只不过是“逢其欲”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