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故乡寻根问祖,再续亲情落叶归根

王子泉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代表武城县永清堂王氏家族热烈祝贺莘县宗亲回故乡寻根溯源取得圆满成功!寻根问祖,人之常情,若倦鸟归林,滴水归海。我们家族在六百五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开枝散叶,枝繁叶茂,外迁者众多,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游子回归永清堂王氏大家庭!永清堂王氏家族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热诚地欢迎你们!</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的家族越来越繁荣壮大!南关永远是我们共同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家谱和口口相传的家族信息是我们寻根的重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实践证明:对家族历史、名人以及对始迁祖名讳、世代、出生时间及迁居年代的记载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有助于我们的家谱对接续谱工作。</p><p class="ql-block"> 莘县宗亲提供的信息有两点:老家是武城南关,此信息确凿无疑。他们已在莘县生活二百余年。我们经过走访、研究家谱后断定:所提南关为清朝时期武城南关,不是武城镇南关,而是指武城县老城镇南关;南关有四个王姓,元末明初河北永清迁来一支(即我们这一支,历六百余年),武城县李家户镇石官屯一支(历五代),原汪姓一支,武城县老城镇南屯村迁来一支(历七代)。经排除可以确认莘县宗亲为我宗亲。自二世士嘉祖分南关新宅后,我永清堂王氏宗亲支系繁多,因其他支系宗亲大都在明朝中后期迁居四方,离开南关四百多年。南关仅余七世大岭祖一支,故莘县宗亲是我们南关王氏的一支。</p><p class="ql-block"> 我们南关王氏一支属武城永清堂王氏。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我十三世如水祖立谱,至今一百八十一年,保存了家族的很多重要信息。因家谱缺少对族人出生时间的记载,估计立谱时如水祖大约五六十岁,即一七九零年左右出生。</p><p class="ql-block"> 符合莘县宗亲情况的,唯有家谱记载外出不知所之的十一世敦修祖之孙,十二世励祖之子芳华、英华,其他十三世祖均有后人传承。</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芳华、英华二祖与亲叔伯兄弟如水祖相比,年龄或大些或小些,总之差不太多。并且离开南关时已娶妻,估计已二十岁左右,大约一八一零年前后,如水祖那时还未立谱,至今二百余年了,与莘县家人所说时间基本吻合。</p><p class="ql-block"> 每年大年初二在村南王家坟,我们都会为十一世祖敦修与十二世劭、勷、励四位老祖共同祭奠。</p><p class="ql-block"> 十一世敦修祖之孙,十三世祖共八人。分别是长支十二世劭祖之子文程、文锦,次支十二世勷祖之子如登、如一、如山、如水,三支十二世励祖之子芳华、英华。</p><p class="ql-block"> 现在十三世文程祖一支发展最快者已到二十三世(志勇之孙乐为),历十一代。</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文锦祖一支发展最快者已到二十二世,历十代。</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如登祖一支发展最快者已到二十二世,历十代。</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如一祖之后在南关者已发展到二十二世,已历十代。</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如山祖一支发展最快者已到二十三世,历十一代。</p><p class="ql-block"> 十三世如水祖一支发展最快者已到二十一世,历九代。</p><p class="ql-block"> 莘县宗亲共两支,一支历十代,另一支历九代。</p><p class="ql-block"> 和南关发展是同步的。</p><p class="ql-block"> 故此,南关、莘县宗亲达成共识:莘县宗亲为我南关大岭祖一脉,十三世祖芳华、英华之后。至此,根据莘县宗亲长支老坟茔葬有两代先祖,第一代为十三世芳华祖,依次而推可知:连字辈为永清堂十九世,英字辈为二十世,亚字辈为二十一世。家族二百余年迷团得解,亲人得以认祖归宗,家族进一步繁荣昌盛。实乃家族喜事、盛事也,值得庆贺,值得欣慰! </p><p class="ql-block"> 当天午后,莘县家人们在我们陪同下,踏上南关故址的土地以慰藉多年的思乡之情,到历代先祖茔地祭拜以告慰列祖列宗:游子归来夙愿已了,家人重聚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 我们热烈欢迎族人的回归,祝愿家族繁荣壮大。希望族人牢记士嘉祖“忠厚传家,清白继世”之遗训,多亲多近,互帮互助,砥砺前行,奋发有为,创造出无愧于家族,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四年五月五日莘县宗亲连玉携侄子英斌英奎与武城子泉子磊见面沟通</p> <p class="ql-block">二零二四年年五月十二日莘县宗亲一行三辈十人与南关宗亲在村大队部办公室座谈交流</p> <p class="ql-block">五月十二日两地宗亲合影留念(摄影者英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