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从明朝中期开始,延续到民国初年,历经400余年的沧桑,无数晋、陕、冀的乡民们,因为讨生活、求出路选择了背井离乡,不得不去口外谋生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一首歌谣“山西河曲县,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我的爷爷就出生在土地贫瘠、生存环境恶劣的河曲县的一个小村子里,于是迫于生计爷爷跟随父亲以及大哥另谋出路,告别妻子,成为“走西口”浪潮中的一员,走向一个未知的远方!(三姑告诉我,爷爷开始走西口是1940年左右,当时也只有二十五岁)</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内蒙包头城因晋商而兴,古有云:“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可见晋商对于包头经济发展影响之大。爷爷与他的父亲、大哥来到了包头市的一个小村庄里务农,春去秋回,眨眼就是十年!</p><p class="ql-block"> 不幸降临,爷爷十二年的结发妻子因病去世,离开了爷爷和仅有八个月大的女儿(我的大姑)!料理完后事,安顿好女儿,悲痛的爷爷背起行囊继续走向口外,好在经过十多年艰苦劳作,爷爷口外已经有了百亩良田,起名“杨家地”。 后经人介绍与我的奶奶组成了家庭,生儿育女,算是在这个小村庄扎下根来。几年后,爷爷的父亲看到儿子有了家庭温暖也就放心随大儿子回到河曲老家安度晚年,落叶归根。</p><p class="ql-block"> 当我记事起,爷爷就告诉我,咱们的祖籍在山西,也经常听见爷爷念叨家乡、家乡的人和事儿,那时的我还是懵懵懂懂,如今才明白爷爷是多么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亲人、思念生养他的那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除了大姑,爷爷其他几个孩子都出生在内蒙,二爹、姑姑小的时候爷爷带着回去过一次,而我的爸爸当时还很小,后来又因上学、当兵,一直未曾回去过故乡,所以爸爸特别想回去看看让爷爷一辈子都牵挂的地方,我也对那片土地充满了好奇。</p><p class="ql-block"> 定好时间后,我和老公带着父母、儿子、二姑、三姑出发了,开启我们的寻根之旅……</p> 太原古县城 <p class="ql-block"> 450多公里,驱车6个多少小时,从呼和浩特来到了太原市。</p><p class="ql-block"> 太原古县城内历史建筑遗存众多,自古就有“凤凰城"的美誉,是2500年晋阳古城文脉的延续。而电影《满江红》的爆火,又一次的带火了取景地太原古县城,张艺谋介绍之所以将《满江红》取景的地点确定在这里,是因太原古县城里有着千年深厚的历史底蕴,非常的契合电影中想要表达的“英雄古城”的风格和主题。</p><p class="ql-block"> 儿子流利的背诵了《满江红》,获得免费参观资格。</p><p class="ql-block"> </p> 晋祠 <p class="ql-block">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周柏被誉为“晋祠三绝”。</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80年代初,爸爸在山西当兵时,经常去太原训练,因妈妈多次去太原探亲,所以对此地也颇有感情。</p> <p class="ql-block"> 1983年父母在晋祠留念(那时我还没出生),那时父母才二十几岁,青涩稚嫩的脸庞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p><p class="ql-block"> 看着照片中爸爸身穿军装的样子,仿佛回到了他的青春岁月,感受到了爸爸曾经的热血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 2009年国庆假期,我与父母故地重游,时光荏苒,此时我已是父母当初的年龄,站在父母曾经拍照的位置,置身其中有种时光倒流之感,熟悉的景象与父母记忆重合,各种情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1983~2024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照片从黑白到彩色,从模糊到清晰,记录了变化,也留下了珍贵的回忆,四十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承载了太多的记忆。父母从青丝到白发,也过上了曾经憧憬过的幸福生活,如今不再年轻的容颜写满了岁月静好。我只愿未来的时光对他们温柔以待。</p> <p class="ql-block"> 景区留念</p> 太原植物园 <p class="ql-block"> 太原植物园,观赏各种花花草草,儿子一定要来打卡网红扶梯。</p> 榆次老城 <p class="ql-block"> 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在古城旧址上修筑而来,迄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榆次县衙、榆次城隍庙等历史建筑内巧妙的融合了民间民俗表演,赋予老城灵气与生机,同时也是50余部影视剧的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行程路线,却在这里与四姨一家巧遇。</p> 情怀 <p class="ql-block"> “榆次”爸爸在这里渡过八年的军旅时光,最美的青春年华留在了这里,尽管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地方甚至面貌全非,军队也整编到张家口市,但无论怎样变化,都抹不掉爸爸对这里深深的情感以及对军旅生涯永远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慢慢懂得,就是军队生活让爸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会了如何领导和服从、如何团结和协作;就是军队的历练让爸爸养成了面对困难和挫折保持冷静和坚定;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演习让爸爸拥有了刚毅的性格和健步如飞的体格。宽以待人、有责任心、有担当,爸爸的这些品质一直影响着我,作为女儿我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骄傲自豪。</p> <p class="ql-block"> 爸爸给我讲述他在这里当兵时候的往事,整整八年,走过无数回的古街,曾是他们休闲时光最好的去处,那段美好时光,早已烙印在心里。</p> <p class="ql-block"> 妹妹采访哥哥,故地重游的感受,我想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早已刻在他的心理。</p> 亲人团聚 <p class="ql-block"> 与十多年未见面的大姑一家相聚,姊妹久别重逢,亲情依旧。感觉时间并没有冲淡一切,亲情的纽带始终紧紧相连。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饭,手足之情让人倍感温馨!</p> 我们的故乡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三姑就告诉我,我们的故乡河曲县位于晋、陕、蒙三省区交界之处,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科普后才知道河曲历史悠久,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故里,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之地,河曲民歌、二人台、河灯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素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美誉。</p> 生养爷爷的小村庄 <p class="ql-block"> 弯弯绕绕几经辗转终于到了这个地处黄土高原,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小村庄~爷爷的出生地邓草墕。</p><p class="ql-block"> 崎岖的山路、贫瘠的土地,耳边回荡起了那首忧伤的旋律“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让我仿佛看到了老一辈人走西口时与家人依依不舍的场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真是一把辛酸泪啊!</p> <p class="ql-block"> 一位对爷爷家情况非常熟悉的热心村民带我们找到了爷爷家的确切位置,虽然已经是一片废墟,但是还可以看到老屋的地基,这里曾经住着爷爷的父母、爷爷的大哥一家以及爷爷与第一位妻子。村民告诉我们,这个村里都姓杨,大家都是同一个老祖宗,他曾多次见到过我的爷爷,讲了好多爸爸姑姑们都不知道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个我未曾谋面的故乡,听着他讲述爷爷家族的故事,一切都那样亲切而真实。</p> <p class="ql-block"> 见到了等候我们多时的本家亲戚,是爷爷亲大哥的孙子,已经60多岁了,身体很差(跟我同辈份),也是这里唯一的近亲戚。我们此前从未相见,但是看到我们那一刻这位哥哥特别激动开心,告诉我们他小时候多次见到过三爷爷(我的爷爷)回来探亲,也听过三爷爷讲述口外的生活。他的爷爷非常挂念口外的三弟,经常念叨,说到动情处泪流满面,我想这就是血脉相连吧!</p><p class="ql-block"> 我们离开的时候爸爸给留下了一个红包,哥哥说等收成好了,带着土特产去口外看爹爹、姑姑们。</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踏入这片土地,是一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看着老屋的位置,似乎给我讲诉着家族的过往。在这里,我体会到了根的深远和血脉相连的力量。我们一家人找到了根——那是我们从未见过却一直在心中的祖籍之地。</p><p class="ql-block"> 领略了太原的古迹,感受了历史的厚重;爸爸故地重游,重温了熟悉的味道;见到久未见面的亲人,找寻到了根脉所在。</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寻根之旅圆满成功。</p> <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