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之旅—佛罗伦萨(五)

行万里路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uzhlwz9"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佛罗伦萨 (一)</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vywewao"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佛罗伦萨(二)</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wtdkmgq"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佛罗伦萨(三)</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yublhjh"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佛罗伦萨(四)</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3yy5ngm" target="_blank">意大利之旅—罗马之行(一)</a></p> <p class="ql-block">05/24/2023</p><p class="ql-block">今天是在佛罗伦萨的最后一天。我们打算参观皮蒂宫(Palace Pitti)、波波里(boboli)花园和巴尔迪尼花园。从我们住的地方大概步行十五分钟就来到了皮蒂宫。</p> <p class="ql-block">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上流社会时兴建别墅。1458年,老科西莫·德·美第奇的朋友、佛罗伦萨的商人和银行家卢卡·皮蒂Luca Pitti委托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 (Filippo Brunelleschi)在阿诺河南岸距离老桥不远的波波里山脚下为其设计一座豪宅。为了让这座豪宅成为佛罗伦萨最宏伟的宫殿,他要求设计师把皮蒂宫的窗户做的比美第奇家族的里卡迪宫(Palazzo Medici Riccardi)的大门还大,而且为了在后面建造一个巨大的花园,他买下了从豪宅所在地直通波波里山顶的人行道两边所有的房屋。</p> <p class="ql-block">布鲁内莱斯基是雄伟壮观的圣母百花大教堂穹顶的设计师。因为曾经在罗马研究过万神殿的穹顶设计及古罗马建筑风格,所以他在设计皮蒂宫时并没有遵循当时在佛罗伦萨流行的建筑风格,而是使用罗马式的粗糙石块为外立面的建筑材料,从而让这座宫殿既有一种古拙庄重的气质,同时又展现出磅礴的气势。</p> <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布鲁内莱斯基早已在宫殿开始动工前过世,因此后续的工程是由他的学生卢卡·凡切利(Luca Fancelli)來负责实施的。1464年老科西莫仙逝。八年后的1472年,皮蒂也去逝了,留下的烂尾建筑只有三层楼,而且每层只有七扇窗户。随着老一辈人的去世,皮蒂家族在政治上失势的同时经济上也破产了。最后在1549年,Luca Pitti的后代把沒有完工的建筑物卖給了科西莫一世大公夫人埃莉诺·迪·托莱多Eleonora di Toledo。身患肺病的夫人觉得城里的旧宫狭窄,希望能住到比较清静的河南岸去,所以她用自己娘家带来的私房钱买下了这幢烂尾建筑,并委托与美第奇家族私交很好的建筑艺术家瓦萨里对其进行扩建,使之成为美第奇家族在托斯卡纳新的权力象征。在扩建过程中,瓦萨里为科西莫一世设计了一条从旧宫经过乌菲兹美术馆和老桥一直到皮蒂宫的空中通道——瓦萨里走廊。皮蒂宫前面宽阔的广场是科西莫二世·德·美第奇主政时扩建的。</p> <p class="ql-block">随着美第奇家族的绝世,洛林家族于1737 年继承了美第奇家族的地位,以及这座宫殿和花园。1860 年,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王国的首都后,这座宫殿又成为萨伏伊王朝的财产。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 (Vittorio Emanuele II) 将皮蒂宫 (Pitti Palace) 作为自己的宅邸。尽管如此,宫殿仍然以其第一任主人的名字命名,即佛罗伦萨银行家卢卡·皮蒂Luca Pitti。在这几百年间,宫殿的主人们都委托当时最优秀的艺术家和工匠用最精美的壁画、绘画、雕塑和家俱来装饰宫殿,从而造就了皮蒂宫如今宏伟壮观的外表和令人心醉神迷的内部装饰。</p> <p class="ql-block">☝️19 世纪上半叶完成的子午宫 (Palazzina della Meridiana),位于宫殿的后部,俯瞰花园。</p> <p class="ql-block">如今宏伟的皮蒂宫是佛罗伦萨最大的宫殿,也是一座重要的博物馆建筑群,里面展出的大部分艺术品是美第奇家族几代人在两三百年内收集的绘画、雕塑、珠宝、瓷器、和名贵的家俱。它被划分为五个博物馆:一楼是大公国宝库和俄罗斯圣像博物馆(及帕拉蒂那教堂),二楼是帕拉蒂那画廊和皇家公寓,三楼是现代艺术画廊和服装时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买票进去后,从Palatina Gallery开始参观。这个画廊共有28间展厅,收藏了五百多幅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文艺复兴著名画家波提切利、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的绘画,以及弗兰芒画家鲁本斯等画家的画作。</p><p class="ql-block">☝️最先进入的是美第奇家族时期的白厅White Hall 也叫灰泥厅(Stucco Hall),它被<span style="font-size:18px;">费迪南一世·德·美第奇用以接待重要的访客。后美第奇时代,</span>根据彼得·利奥波德大公的意愿,把它改造成一个富丽奢美的宴会厅。以新古典主义为基调的装饰风格,<span style="font-size:18px;">点缀在天花板上的</span>古色古香的淡粉色和灰绿色灰泥浮雕,以及周围的灰泥浮雕展示出令人陶醉的精致和典雅。在柔和的粉色、绿色和淡赭色的墙壁映衬下,白色的亮度更加突出。从精美的天顶上悬垂下来的枝形水晶灯与来自巴黎的华丽的镜子相映生辉,让整个大厅更显得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画廊中有一幅科西莫三世大公的次子吉安·加斯托内·德·美第奇的巨大肖像,他穿着洛可可风格的大公服饰。右边昏暗的背景中隐现出乔托钟楼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红色穹顶,这既暗示着吉安大公是佛罗伦萨的统治者,又隐含着美第奇家族已经进入了黄昏时分。由于吉安的哥哥费迪南多大公先于科西莫三世去世,所以他于 1723 年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托斯卡纳第七位也是最后一位美第奇大公。</span></p> <p class="ql-block">前厅通到雕像画廊,这里收藏了1795 年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第奇家族在罗马的𡋾墅拿</span>来的十尊古代大理石雕像,它们是红衣主教费迪南多·德·美第奇收藏的一部分,门上还有利奥波德大公和费迪南多三世的半身像。</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神话人物墨丘利的大理石雕塑。墨丘利右脚踏在刚刚被他砍下来的巨人哥利亚的头上,右手携着一把剑。不明白为什么雕塑家彼得罗·弗兰卡维拉 (Pietro Francavilla) 让一个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墨丘利做本该大卫做的事儿。</p><p class="ql-block">☝️右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Baccio Bandinelli的大理石作品——左手高举一串葡萄的酒神。</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熟悉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右边是一个右手举着一串葡萄,身上挎酒囊的色狼。</p> <p class="ql-block">☝️左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德三世、也是第一位被公认为音乐作曲家的哈布斯堡王朝君主的大理石雕像。费迪南德登上王位后,采用了宽松的政策,背离了父王统治下的神圣权利的旧观念,由于诸多原因,他被迫在许多方面放弃哈布斯王朝前任的政治立场,从而开辟了通往新教的漫长道路。</p><p class="ql-block">☝️右图是Baccio Bandinelli为科西莫一世制作的青铜胸像。铜雕的科西莫展示出坚定的、自信的统治者的气质。他身着盔甲,上面两只面对面的狮鹫象征着美第奇家族对佛罗伦萨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Portrait of Lucius Verus大理石胸像。</p><p class="ql-block">Lucius Aurelius Verus 从161年至169年与他那个被领养的兄弟Marcus Aurelius一起担任罗马皇帝,这标志着罗马帝国首次由多位皇帝同时统治,而且这种现象在罗马帝国后期越来越常见。在兄弟俩任皇帝期间发生的最重大的事情莫过于在公元 162 年至 166 年间,Lucius Verus 率军成功打败了帕提亚人。然而在东方,他的军团感染了天花,并将病毒带回罗马,从而引发了安东尼瘟疫,导致数百万罗马人死亡,帝国实力严重削弱。</p><p class="ql-block">☝️中间是一个罗马帝国时代的运动员</p><p class="ql-block">☝️右边是Portrait of Antoninus Pius大理石胸像</p><p class="ql-block">安东尼·皮斯<span style="font-size: 18px;">Antoninus Pius </span>是公元 138 年至 161 年的罗马皇帝。因为他极力避免战争,推行保守的财政政策,提倡储蓄而不是消费,并且修改法律,使其对奴隶不那么苛刻,他统治时期的罗马帝国达到顶盛的巅峰,所以他是罗马五贤帝之一,是其中的第四位皇帝。</p> <p class="ql-block">出了雕塑厅后,我们着重参观主要展厅里的绘画。由于按照最初的规划,画廊里悬挂的画作是作为房间中的装饰物,因此它们没有象其他美术馆那样按照艺术家或作品年代分类展示。同一位画家的作品可能被分散到不同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b>拉斐尔的主要绘画</b></p> <p class="ql-block">据说皮蒂宫里有20多幅拉斐尔的作品,而且其中一个房间里居然有超过12幅拉斐尔的绘画展出。作为文艺复兴盛期的大师,拉斐尔的地位仅次于米开朗基罗和达芬奇,但是作为画家和建筑师的作品,尤其是他的佛罗伦萨画派的杰作对文艺复兴中后期的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非常感人的早期画作。大概是1505年画的。他似乎受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影响,使用了明暗晕染技术,让这幅画看上去有点朦胧柔和,产生一种感伤和精致的美感。圣母玛丽亚略带忧郁神情,圣婴令人怜爱地看着我们。母子头顶上隐现出简单的光环。拉斐尔早期的作品大都是以圣母为主题的画作。他笔下的圣母都显得美丽动人、秀丽端庄。据说他是西方艺术史上画圣母像最多的画家,所以也被称为“圣母画家”。</p> <p class="ql-block">☝️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 John (known as Madonna of the Chair) 圣母子与圣约翰(也称为教皇椅子上的圣母)</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在其人生鼎盛时期创作的最著名的、最生动的圣母形象。当时的拉斐尔被称为“绘画王子”。这幅画展现了圣母子之间的亲密场景,镀金画框上柔和丝滑的波浪型雕刻环绕着位于四个框角的头像,让整体搭配更显优雅高贵、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画的特点是色彩清晰、绚丽,没有多余的细节。圣母玛丽亚坐在椅子上,抬起左腿,将圣婴紧紧地抱在胸前。圣婴把胖乎乎的手臂轻轻地塞进母亲的披肩里。右边的施洗者圣约翰用虔诚的目光凝视着他们,两手合十在祈祷。圣母玛丽亚微笑着将她的头微微倾斜,轻轻地触到耶稣的额头,同时把目光投向前方,由此产生了完美的对应关系。拉斐尔巧妙地运用自然和谐的色彩组合:从米色与淡淡的石榴红交织的头巾,到绿色和红色交织的披肩;从红色的衣袖与黄色的圣子上衣,到湖蓝色的连衣裙。圣母这身服饰充满了异国情调和东方风情。圣母子和谐的拥抱与圆形面板完美契合,仿佛只属于那里。三个人物通过手势联系在一起,通过眼神显现内心深处的忧郁,其中既有耶稣童年时的快乐,也有圣母对耶稣成人后的献身的预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切都达到了最佳的平衡:颜色、构图、和情感。</span>有专家认为这是拉斐尔古典主义的巅峰之作,它的独创性在于以生动的方式将人性与非凡的神结合起来。</p><p class="ql-block">据说拉斐尔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他在一个朋友家的宴会上看到一位怀抱婴儿的年轻母亲,她脸上洋溢着的微笑让拉斐尔感到无比激动,马上从地上捡起一块木炭,在木桶的圆底上打出来画稿。</p> <p class="ql-block">☝️Young Man with an Apple</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于1505年在木板上画的油画。这是一幅半身像,背景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茂盛的树木。画中的年轻人身穿白色衬衫和羊毛背心,外面套着一件16 世纪流行的一种用珍贵的面料制成的红色天鹅绒大衣,上面绣着金色方格,并饰有毛皮边饰。他戴着一顶红帽子,长长的直发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面容和深邃而专注的目光。他纤细的双手放在面前的绿色台面上,右手握着一只金苹果。他可能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乌尔比诺公爵收养的</span>十四岁的弗朗西斯科·玛丽亚·德拉·罗韦雷。公爵因为无法生育自己的孩子,所以指定这个男孩来继承其爵位。构图和谐是拉斐尔画作的一个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的《托马索》</p><p class="ql-block">托马索是拉斐尔的一个主教朋友。1509年拉斐尔为他画了这幅生动有趣的画象。画中的托马索把钢笔沾了墨水,想要写点什么,一时又想不出来要写什么,所以斜著眼睛在思索找灵感。</p> <p class="ql-block">☝️Portrait of Pope Leo X with Cardinals Giulio de’Medici and Luigi de’Rossi</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于1518年在木板上绘制的油画《教皇利奥十世和红衣主教路易吉·德·罗西和朱利奥·德·美第奇》。教皇利奥十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名乔凡尼·德·美第奇,</span>是伟大的洛伦佐·德·美第奇的次子,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美第奇家族中第一个获得教皇职位的成员。</span>画面的中心人物是教皇,其右手边站着的是他的表弟—红衣主教路易吉·德·罗西,左手边是他的堂兄朱利奥·德·美第奇(后来的教皇克雷芒七世)。画中的利奥十世,目光注视着前面,一边拿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镶有金边的</span>放大镜,一边翻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带有插图的</span>圣经。<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圣经旁边是一只雕刻精美的铃铛。这本圣经是他的</span>父亲洛伦佐大帝所拥有的《汉密尔顿圣经》的副本,这是14世纪在那不勒斯专为乔万娜一世女王编辑装订的杰作。拉斐尔让它出现在画中以彰显美第奇家族的荣耀。桌子上的铃铛是权力的象征,因为它被用来召唤仆人。铃铛上有一些美第奇家族特有的元素,如羽毛、钻石和美第奇家族最知名的象征—球。</p><p class="ql-block">这幅画以红色颜料为主,这是教皇的颜色。拉斐尔对红色的色调进行了细微的调整,逼真地展现了各种织物的质感—从桌布和教皇貂皮衬里的披肩和天鹅绒帽子,到红衣主教法衣的波纹丝绸、缎带和柔软明亮的流苏和穗子。艺术史学家乔治·瓦萨里用一页的篇幅描述了拉斐尔的这幅杰出的肖像:“在罗马,他画了一幅尺寸很大的画,画中描绘了教皇利奥、红衣主教朱利奥·德·美第奇和红衣主教路易吉·德·罗西。画中的人物似乎不是画出来的,而是刻出的浮雕:有天鹅绒的绒毛,教皇法衣的锦缎闪闪发光,沙沙作响,衬里的毛皮柔软自然,金子和丝绸的制作工艺如此精湛,以至于它们看起来不像是画出来的,而是真正的金子和丝绸。还有一本彩绘羊皮书,看起来比现实还要真实;还有一只银制的小铃铛,美得难以言表。除此之外,还有教皇椅子上的抛光金球,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亮度之高</span>像镜子一样反射着金光,把从窗户射进来的光线反射到教皇的肩膀以及房间周围的墙壁上。”</p> <p class="ql-block">☝️Woman with a Veil 戴面纱的女子</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Raphael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 1508 年从佛罗伦萨搬到罗马后创作</span>的帆布油画。这幅杰出的画作的名字源于头发上的面纱。画中年轻美貌的女子头戴面纱,喑示她已经结婚。画面深色的背景突出了年轻女子粉嫩的肤色和浅色丝绸衣服的亮度。也许是为了表达忠诚和爱,<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女子将右手按在胸口,而</span>另一只手臂放在胸前是为了突出袖子的华丽布料和精致的褶皱反射出的光。长袍是大师精心创造的画面的中心点,而女子的脸略微向后倾斜,而且部分处于阴影中,尤其是她那深邃而敏锐的黑眼睛似乎在表露其内心的想法。</p><p class="ql-block">女子的衣袍袖子是整幅画的亮点,所有灰色、白色和金色贯穿整幅画以衬托一位华丽、精致、神秘的黑发贵妇,她的皮肤像白雪公主一样白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乔治·瓦萨里在佛罗伦萨的一个商人家中看到过这幅画,他称这幅画描绘的是一家面包店老板的女儿——玛格丽特·卢蒂 (Margherita Luti),又名福尔纳里娜 (La Fornarina)。这幅画背后有一个浪漫的故事:拉斐尔的</span>赞助人阿戈斯蒂诺·基吉 (Agostino Chigi)曾经委托他为自家的𡋾墅画壁画。拉斐尔在为基吉家作壁画的同时与面包师的女儿发生了恋情。拉斐尔对<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尔纳里娜如痴如醉的</span>迷恋吞噬了他的内心。他开始经常翘班去看她,这让赞助人基吉感到非常沮丧,想尽各种办法阻止拉斐尔见到她,甚至把福纳丽娜绑架到一个人所不知的地方。这让痴情的拉斐尔变得更加沮丧,无法工作。这一切也让基吉的宏伟计划陷入停顿。最后,还是基吉屈从于拉斐尔,让美女搬到自家𡋾墅里,这才让拉斐尔心满意足地继续画壁画。</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终身未婚,但是由于长得俊美,脾气又好,深得女人的喜爱,所以他的情史也很丰富。自从认识了面包师的女儿,他就深深地爱上她了,常常与她同床共枕,并在1518年又为她画了一幅肖像画。据瓦萨里的记载,拉斐尔死于1520年4月6日,<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是耶稣受难日也是他三十七岁的生日。他的死来得突然,转瞬即逝,因此也更加令人震惊。</span>死因可能是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尔纳里娜纵欲过度而导致发高烧</span>,但因沒有告诉医生实情而误诊,<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误以放血疗法治疗。</span>15天后,天之骄子就撒手人寰了。</p><p class="ql-block">为了向这位伟大艺术家致敬,他的遗体被陈列在梵蒂冈,他的最后作品《耶稣显圣容》也在他的身旁供奉,教皇利奥十世也亲自向他致敬。</p> <p class="ql-block">☝️Ezekiel’s Vision 以西结的幻象</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在1517-1518年的作品。画面中央是高举双手祝福的圣父,旁边有两位天使托着圣父的双臂。一头鹰、一头牛和一头狮子分别象征着福音传道者约翰、路加和马可。而身穿淡蓝紫色披风的天使代表马太。背景是大片充满活力的、流动着的金色云彩。云彩下面是广阔的陆地和海洋景观。在左下角,一束光线照射出一个人的剪影,这个人被认为是先知以西结。</p> <p class="ql-block">☝️ La gravida 孕妇</p><p class="ql-block">这是拉斐尔于 1505 年至 1506 年之间创作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的一幅木版油画肖像。</span>当时拉斐尔正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居住。这幅肖像描绘了一位怀孕的妇女意识到自己即将成为母亲,把手保护性地放在隆起的腹部,而目光则直视旁观者。在文艺复兴时期,孕妇画并不常见。拉斐尔通过展现准妈妈的脆弱又镇定的神态,表现出对准妈妈特殊处境的极大敏感。</p> <p class="ql-block"><b>其他著名画家的作品</b></p> <p class="ql-block">☝️Madonna with the Child and Scenes from the Life of St Anne 圣母与圣子以及圣安妮生活场景</p><p class="ql-block">Filippo Lippi 菲利波•利皮在1452-1453年间在木板上创作了这幅蛋彩画。这幅画是文艺复兴早期最具原创性的圣洁题材作品之一。前景是圣母玛丽亚端坐在宝座上,圣子坐在她的腿上正从石榴中取出籽,石榴是生育的象征,也是耶稣受难的预兆。圣母子背后的场景描绘了圣母玛利亚的母亲安妮的两段人生经历。右侧是安妮在楼梯上与丈夫会面的情景。左侧是圣母玛丽亚诞生的情景:安妮躺在床上,周围一些女人在照顾她和新生儿,并送来礼物。这是15 世纪富裕阶层女性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利皮利用不同的人物尺寸和不同的空间深度,来表现三个不同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并用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把故事情节串起来。在 15 世纪,圆形画框经常用于在家中悬挂圣画和适合家庭环境的主题画。画中圣母的模特是一个修女,也是利皮的情人。利皮是波提切利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提香的画作:Portrait of a Lady (“La Bella”)一位女士的肖像。</p><p class="ql-block">这幅女性肖像被昵称为“La Bella” ,是“心爱”的代名词。它是提香艺术生涯后期最著名的画作之一。画中年轻美貌的女子穿着一件珍贵、剪裁精美的蓝色锦缎面料连衣裙,上面有精致的金色刺绣,酒红色天鹅绒的斜袖,衬托着上面泡起的白色织物,右手上披着一件皮草,显得优雅而随意。她的五官符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审美标准,如高额头、细长的睫毛、充满活力的目光和黑色的眼睛、白晰的脸颊上涂了一层淡淡的粉红色胭脂,胸部显现出光滑细腻的月白色,蜂蜜色的头发编成打结的辫子,整个人看上去容光焕发。这幅画旨在表达理想中的女性之美,这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宫廷中非常流行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提香的Portrait of Pope Julius II尤里乌斯二世</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提香<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受乌尔比诺的德拉罗韦雷家族的委托复制的</span>拉斐尔的尤利乌斯二世肖像,因为尤里乌斯二世教皇是这个家族的一个祖先。</p> <p class="ql-block">☝️Sleeping Cupid 沉睡的丘比特</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1608 年因为一桩人命案逃亡去马耳他,在那里他受到马耳他骑士团团长的秘书的委托绘制的这幅画。画中沉睡的丘比特、弓弦折断、箭被抛在一边,这意味着放弃世俗的享乐。委托人可能希望用此来提醒自己之前发过的贞洁誓言。</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属于文艺复兴后期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几乎凭一己之力开创了意大利巴洛克风格。他那短暂的人生故事是一部关于才华和动荡暴力的故事,他的行为像魔鬼,画画却像天使。独特的写实风格和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让他的画作很有戏剧性。这幅画看起来就很卡拉瓦乔。</p> <p class="ql-block">☝️荷兰弗兰芒派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两幅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Charles I of England and Henrietta of France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和王后亨利埃塔</p><p class="ql-block">Anthony van Dyck 安东尼·凡·戴克大概在1632年在帆布上为英国国王夫妇绘制的这幅肖像油画。1632 年,安东尼·凡·戴克受邀前往英国,在国王查理一世和亨利埃塔·玛丽亚王后的宫廷工作。在凡·戴克身上,王室夫妇和英国贵族找到了一位其天赋完全符合他们的艺术敏感性以及政治需求和抱负的艺术家。凡·戴克在这幅肖像画中注入了温柔和温暖的表情,充分传达了和平与和谐的理想,这是他们神圣的统治权的基础。查理一世不仅委托凡·戴克为自己画肖像,还作为礼物送给忠诚的朝臣、大使和外国统治者。从那时起,凡·戴克几乎包揽了国王和王后的肖像画创作,他的画作让前任宫廷画家的作品显得过时。在王宫的大画廊尽头,他精心布置了一系列巨幅油画以展示英国君主制的权力和辉煌,并把传统的歌颂皇家的主题画现代化。亨利埃塔·玛丽亚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女儿、国王路易十三的妹妹,她对宫廷时尚和礼节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将欧陆时尚和意大利花园引入了英国。</p> <p class="ql-block">☝️Christ Risen 基督复活</p><p class="ql-block">弗兰德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15 年创作的这幅油画展示了基督在胜利复活的瞬间身体状态,这一姿势与小天使缓慢地从他头上掀起裹尸布的姿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基督左边身穿一袭红裙的女子应该是抹大拉的玛丽亚。画作的寓意似乎是光明战胜黑暗。</p> <p class="ql-block">☝️Virgin and Child in Glory with Six Saints</p><p class="ql-block">圣母子与六位圣徒在荣耀中</p><p class="ql-block">安德烈亚·德尔·萨托于1528年在木板上绘制了这幅油画。画中圣母双手托着小耶酥站在她的右腿上,六个圣徒和两个小孩围绕着高高竖起的圣座,前面的圣徒跪在地上,这样可以让观众的视线越过他们,直接投向后面高坐在圣椅上的圣母子。这原本是祭坛画,其构图是对称的,并呈现金字塔结构。</p><p class="ql-block">安德里亚是一位来自佛罗伦萨的意大利画家,其职业生涯在文艺复兴时期蓬勃发展。他是一位出色的壁画装饰师、祭坛画画家、肖像画家和色彩画家。他画的祭坛画带有抒情性,人物表情来自真实生活的成份多些。有人评论萨托的画虽然有拉斐尔画的艳丽,却缺少他的柔美;有米开朗基罗的气度,但又找不到深沉的力度。</p> <p class="ql-block">☝️Kinderbildnis der Elisabeth de Bourbon 幼童时的波旁王朝伊丽莎白</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Frans Pourbus the Younger 小弗兰斯·普尔布斯为</span>法国的伊丽莎白、西班牙语称波旁的伊莎贝尔(Isabel de Borbón) 画的全身像。伊丽莎白是费利佩四世的首任妻子,从1621年开始到去逝一直是西班牙王后,期间有19年也是葡萄牙王后。她出生于枫丹白露宫,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和第二任妻子玛丽·德·美第奇的大女儿。伊丽莎白以其美丽、智慧和高贵的个性而闻名,深得西班牙人民的喜爱。她酷爱戏剧,甚至亲自参与宫廷戏剧的演出,</p><p class="ql-block">小弗兰斯·普尔布斯是一位弗兰德画家,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宗教和肖像画家家族,很<span style="font-size: 18px;">擅长肖像画。</span>他的大部分作品是皇室肖像,很多都是全身像,并<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描绘服装、珠宝和帷幔而闻名。</span>他也画过一些祭坛画。他画过常驻布鲁塞尔的荷兰西班牙摄政王、曼图亚公爵和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p> <p class="ql-block">☝️Venus combing Cupid’s hair 维纳斯在梳丘比特的头发</p><p class="ql-block">画家乔凡尼·达·圣乔凡尼于1627年受美第奇家族委托创作了这幅油画。画中的爱神维纳斯坐在黑暗中的岩石上,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梳子梳理儿子丘比特浓密的头发,寻找虱子。看来17世纪的画家巳经开始把神话人物世俗化、平民化了。😜</p> <p class="ql-block">☝️Holy Family 神圣家族</p><p class="ql-block">受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人—安娜·玛丽亚·路易莎的委托,意大利最出色的肖像画家、也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第奇家族御用画家</span>尤斯特斯·萨斯特曼斯(Justus Sustermans) 为费迪南多二世大公的妻子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Vittoria della Rovere)与她的儿子科西莫三世·德·美第奇,未来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托斯卡纳大公画了一张“全家福”。画家把费迪南多二世放在左侧阴暗处是有原因的。这对夫妇的婚姻并不幸福。大公夫人从小在修道院中长大,受到</span>一种深厚的宗教教育,成年后其思想受控于牧师,这让她那自由派的丈夫非常恼火。婚后生的前两个儿子要么两天后夭折,要么一出生就夭折了。最终在 1642 年,这对夫妇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叫科西莫·德·美第奇,也是后来的托斯卡纳大公。在母亲的影响下,小科西莫接受了深厚的罗马天主教教育,但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费迪南多二世希望让儿子接受更多的科学方面的教育。</span>大公夫妇之间的争吵主要是因对儿子的教育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不久维多利亚发现丈夫的同性恋行为后,夫妻之间开始冷战。他们之间的争吵在将近二十年后才得到妥善解决。1659 年,他们短暂和解,并于 1660 年生下了他们的最后一个孩子弗朗西斯科。他们根据双方协议分居多年。一位同时代的人评论说:“皮蒂宫已经成为魔鬼的居所,从早上到午夜,只能听到争吵和辱骂的声音”。与世上大多数豪门家族一样,外表的光鲜仍掩不住里面的狗血剧。这幅肖像油画只能在这对夫妻去逝后才能出笼。安娜的本意是想向外界展示美第奇家族是和睦共处的。</p> <p class="ql-block">☝️The death of Raphael 拉斐尔之死</p><p class="ql-block">Rodolfo Morgari于1880年在帆布上绘制这幅油画。他是一位主要创作风俗画和历史画的意大利画家。画中的拉斐尔临死前,其情妇悲伤凄凄地双手握住他的右手,红衣主教坐在旁边做着安慰性的祷祰。</p> <p class="ql-block">☝️Castagnoli Room 以绘制天花板壁画的画家名字命名,房间里陈列着美第奇家族和洛林家族成员的肖像,里面还有一张安装在青铜底座上的缪斯之桌,从这间房的右侧进去就是从科西莫二世开始,直到 1743 年家族最后一位成员安娜·玛丽亚·路易莎,一直是大公爵夫人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的私人公寓房。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位成员—科西莫三世的女儿安娜·玛丽亚·路易莎在这个私人公寓房内去逝。</p> <p class="ql-block">☝️这间房天花板上有一幅阿波罗驾驶战车的壁画。对应着的是地板上用半宝石制作的珍贵的缪斯桌面上图案中心的阿波罗驾驶战车。这种用宝石和半宝石制作桌面很昂贵,是美第奇家族的专属。据说这是这个家族最后一件用半宝石图案作家俱贴面的桌子。从此再没有人这样做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里有一扇窗户可以看到皮蒂宫后面波波里花园全景。</p> <p class="ql-block">☝️The Allegories Room (Sala delle Allegorie) 寓言厅</p><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在 17 世纪是大公爵夫人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的卧室。它是皮蒂宫这一侧翼中唯一保留了 16 世纪天花板装饰、灰泥雕塑和壁画的房间。</p><p class="ql-block">天花板的四个角用大量的灰泥雕刻成的金色植物和小天使雕像装饰,加上五块精美的壁画突显了这个房间的奢华。天顶上的壁画是大公爵夫人雇来的画家绘制的。壁画描绘了寓言人物故事,房间的名称由此而来,这些人物暗示大公爵夫人的名字和道德品质。中间描绘的是名望、力量和胜利(维多利亚),而入口墙上描绘的是谦逊、和平、真理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Young Michelangelo</p><p class="ql-block">这个房间里有一座佛罗伦萨雕塑家乔瓦尼·杜普雷的学生埃米利奥·佐基创作的少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的雕像。少年时的小米正在用凿子和锤子雕刻一个已经勾勒出来的牧神头像。孩子坐在一根古老柱子的残骸上,左侧柱头的相貌几乎看不出来,柱头上点缀着植物。佐基选择牧神的头像是出于瓦萨里的回忆—洛伦佐·美第奇当时正在为圣马可艺术学校寻找年轻的艺术人才,他看到小米开朗基罗正在“用一块大理石塑造一个年老、满脸皱纹的牧神的头像,这个牧神的鼻子受损,嘴巴在笑,露出满嘴牙齿”时,提醒小米人老了怎么还有满口牙齿。😀</p><p class="ql-block">在雕刻少年米开朗基罗时,佐基注重某些生动逼真的细节,这些细节只有近距离观察才能欣赏到:束腰外衣上的装饰图案、皮围裙、鞋子的褶皱,甚至帽子上的线。</p> <p class="ql-block">☝️The Hercules Room 赫拉克勒斯房间</p><p class="ql-block">在美第奇家族时期,这个房间被称为“德国卫兵休息室”,并且是大公爵夫人公寓的一部分。在拿破仑时期,它被用作皇后的贵宾室。拿破仑统治垮台后的1817年洛林·费迪南多三世(Ferdinando III di Lorena)夺回了托斯卡纳的王位,并委托意大利新古典主义宫廷画家Pietro Benvenuti在1817 年至 1829 年间创作了一组雄心勃勃的、以大力神的故事为主题的绘画。这组绘画由四幅大型画框组成,分别描绘了赫拉克勒斯在十字路口、赫拉克勒斯扼杀蛇群、赫拉克勒斯把阿尔刻提斯带回阿德墨托斯、和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的战斗,以及拱顶上描绘赫拉克勒斯与赫柏的婚礼的精彩壁画。这组优雅精致的绘画作品,使这个房间成为 19 世纪佛罗伦萨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地方之一。</p> <p class="ql-block">☝️Hercules at the crossroads 赫拉克勒斯在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画中年轻力壮的赫拉克勒斯正在思索着他未来的道路:美德还是享乐。美德女神在他的左边,身上带有天使般的翅膀,目光投向赫拉克勒斯,手却指向天空。她穿着朴素而庄重,自带<span style="font-size: 18px;">真诚和自然的谦逊气息。紧挨在他左侧的是高大威严的智慧和保护女神雅典娜,在用她的盾牌保护赫拉克勒斯免受丘比特之箭的攻击。</span>享乐女神在赫拉克勒斯的右边,她穿着放荡,双目含情脉脉地望着他,双手则揽住他的腰部,试图引诱英雄。画面右上角有希腊神话中分别代表着妩媚、优雅和美丽的三位女神。<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位于整幅画中心的赫拉克勒斯,右手握着狼牙棒,眼睛低视着享乐女神,并挥动左手向她告别,同时</span>身体侧转向他右边的美德女神。英雄手举着狼牙棒,暗示他已经准备好面对未来路上的任何挑战。他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德和享乐之间</span>没有选择享乐女神提供的“轻松”之路,而是勇敢地选择了美德和简朴之途,这使他获得了神性。</p> <p class="ql-block">☝️在墙壁上有一幅巨大的幼年时赫拉克勒斯的绘画,它描绘了幼小的赫拉克勒斯用手捏死毒蛇的情景。赫拉克勒斯是众神宙斯与人间女子的私生子,因此遭到宙斯的妻子赫拉的嫉恨。当赫拉发现这是个私生子后,就在床上放入两条毒蛇。但是小赫拉克勒斯却伸手抓住缠在他身上的蛇,并把它们活活掐死。</p> <p class="ql-block">☝️Hercules Leading Resuscitated Alcestis to Her Husband Admetus 赫拉克勒斯把重生的阿尔刻提斯带回到她的丈夫阿德墨托斯跟前</p><p class="ql-block">阿尔刻提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公主,也是贤明又虔诚的费拉亚国王阿德墨托斯的表妹和妻子,非常爱她的丈夫。太阳神阿波罗是阿德墨托斯的保护神。当阿波罗得知阿德墨托斯的死期将至时,就去劝说命运三女神延长他的生命,并让她们承诺如果有人愿意代替阿德墨托斯去死,她们不会阻拦。但是没有人自愿替他去死,甚至连他年老的父母也不愿意,只有妻子阿尔刻提斯自愿代替丈夫去死。</p><p class="ql-block">尽管死神对于这种调包操作很不满意,但还是勉强接受了。然而阿尔刻提斯前脚刚死,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后脚就来到阿德墨托斯家做客。当他听说朋友的妻子去世的详情后,就直接去追杀死神,直到死神同意放了阿尔刻提斯后,马上就把她带回凡间,并交到<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德墨托斯的手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幅油画展现了夫妻团圆的动人场面。赫拉克勒斯站在左侧,身上挎着一张狮子皮,右手提着狼牙棒,左手为阿尔刻提斯举着头纱。站居画面中心的是幸福地拥抱在一起的夫妻。</span></p> <p class="ql-block">☝️Battle of Hercules and the Centaurs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的格斗</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格斗是天后赫拉交给他的第四个任务。在前往厄律曼托斯山的途中,赫拉克勒斯拜访了他的朋友半人马福洛斯的洞穴,并说服福洛斯打开一罐酒,这罐酒原本是酒神狄奥尼修斯送给所有半人马们喝的。其他半人马对福洛斯分享礼物给别人感到不满,于是打了起来。</p> <p class="ql-block">☝️Marriage of Hercules and Hebe 赫拉克勒斯与赫柏的婚礼(天顶壁画)</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结过四次婚。第三个妻子得伊阿尼拉因为相信了曾想绑架她、后又被丈夫赫拉克勒斯用毒箭射死的半人马涅索斯临死前的谎言—说他死后的血可以让变心的男人回心转意, 而<span style="font-size: 18px;">将涅索斯的毒血收藏起来。但是她不知道这毒血可以腐蚀一切接触到它的皮肤。</span>当得伊阿尼拉认为赫拉克勒斯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时,就将毒血涂在了一件罩衫上,并委托仆人把这件有毒的罩衫交给了他。当赫拉克勒斯穿上它后,那复仇的血开始吞噬他的皮肤,罩衫紧紧的黏在他的骨头上,让他感到痛不欲生,宁愿选择死去。他叫人把自己抬到山顶上,并让众人堆起木柴,把他放在柴堆上后点火把他烧死。木柴刚被点燃后,天空顿时雷呜电闪,当木柴烧成灰烬时,赫拉克勒斯已从凡人变成了天神。在天上,女神雅典娜把他带到诸神面前。天后赫拉宽恕了他,并让自己那美丽动人的女儿赫柏嫁给他。赫柏是永恒的青春女神。从此他们住在奥林匹斯山上,并生育了很多永生的孩子。</p><p class="ql-block">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画家Pietro Benvenuti绘制的天顶壁画描绘的就是赫拉克勒斯升天后,与赫柏的婚礼场景。</p> <p class="ql-block">☝️拱顶下方的十幅灰泥浮雕用以烘托天顶壁画赫拉克勒斯与赫柏的婚礼</p><p class="ql-block">一尊宝石蓝为底色的巨型漂亮花瓶放在屋子中间。这个花瓶是拿破仑作为送给波旁王朝路易一世的礼物送给皮蒂宫的。1801 年,他任命路易一世为伊特鲁里亚国王。</p> <p class="ql-block">☝️房间里有不少精美的小雕塑,其中有一个拿破仑的小铜像</p> <p class="ql-block">基于赫拉克勒斯传说的绘画非常符合美第奇家族的传统,以歌颂这个家族的丰功伟绩。</p> <p class="ql-block">☝️The Music Room 音乐厅</p><p class="ql-block">音乐厅 (Sala della Musica) 建于十九世纪初,由两间连接大公爵和大公夫人公寓的房间合并而成。音乐厅采用新古典主义装饰,用于音乐娱乐。</p> <p class="ql-block">这个厅经历过几次改造。1813 年的拿破仑经治时期,人们决定把它打造成“皇帝的第一客厅”,装饰着描绘法国天才和拿破仑战役的壁画。1814 年,随着洛林王朝复辟,在天花板上创作了以赞美哈布斯堡王朝的荣耀为主题的壁画。1860 年,萨沃伊家族对壁画又进行了修饰,添加了意大利国旗、蓝色披风和萨沃伊王冠,从而用意大利元素取代了奥地利风格。单色的饰带用浅浮雕形式描绘了 1683 年维也纳从土耳其围困中解放出来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Poccetti's Corridor 波切蒂的走廊</p><p class="ql-block">在 17 世纪,这个房间被称为“变成画廊的凉廊”。也就是说,它是一条通往内部庭院的通道,连接大公爵的私人公寓和大公爵夫人的公寓。19 世纪初走廊被封闭并改建成为新帕拉蒂尼画廊的一部分,科西莫二世统治时期完成了装饰画。走廊的名字取自画家波巴泰利(Bernardino Barbatelli), 并非因为他在装饰方面起的作用, 而是因为是他的学生米开朗基罗·辛加内利 (Michelangelo Cinganelli) 规划,并由其他几位佛罗伦萨画家协助完成的。天花板细分为方形和嵌于建筑中的饰带,符合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的典型品味。画中描绘了寓言人物、信仰、正义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Hylas and the Nymphs 海拉斯和宁芙</p><p class="ql-block">画家Furini弗里尼受富有的佛罗伦萨银行家阿尼奥洛·加利的委托创作了这幅油画。传记作家菲利波·巴尔迪努奇(Filippo Baldinucci,1681-1728)回忆道:“他为阿尼奥洛·加利创作的这幅画太美丽了,太逼真了,画中描绘了年轻的海拉斯(Hylas)和沐浴中的各种姿势的全裸仙女们在一起”</p><p class="ql-block">海拉斯是赫拉克勒斯的年轻侍从,参与远征科尔基斯寻找金羊毛的冒险旅程。然而,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停下来喝泉水时,他被仙女们绑架并消失在水中。画家巧妙地把仙女们性感的身体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舞蹈中有节奏地扭动。其中两个仙女缠绕在年轻的海拉斯脖子上的那一刻,右边的一群仙女则表现出很失望。迷人的夜间环境,在青金石般的天空下,画家创造的灯光效果塑造了柔美的裸体。</p> <p class="ql-block">☝️The Prometheus Room 普罗米修斯室</p><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时期,这个房间是大公爵私人公寓的一部分,大公爵的委员会经常在这里举行会议。</p><p class="ql-block">19 世纪初,在法国统治的短暂时期,这个房间被改造成拿破仑的新公寓,采用当时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房间以天花板上的绘画主题普罗米修斯命名。画中的普罗米修斯在智慧女神密涅瓦的保护下从阿波罗的战车上偷走了神圣的火种。下面的单色饰带讲述了普罗米修斯的故事,而四个角落则描绘了四季。这个房间中收藏了最古老的画作,尤其是十二幅佛罗伦萨传统的圆形画被嵌入新古典主义的方形框架中。</p> <p class="ql-block">☝️天顶壁画中,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战车。</p> <p class="ql-block">☝️The Stove Room 炉灶室</p><p class="ql-block">在大公爵<span style="font-size: 18px;">费迪南多二世 (Ferdinando II de Medici ) </span>的臥室隔壁是炉灶室。它原本是一个开放式凉廊,后来改建成一个炉灶室,实际上是大公爵私人使用的浴室。浴室采用与罗马浴场相同的加热技术,浴室内仍保留着供暖系统的管道。天花板和半月形窗上绘有古代伟大国王和寓言人物的图像。这个房间最令人感慨的是墙壁上象征“人类的四个时代”的装饰绘画: “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这四幅画作基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奥维德的诗歌主题主要是爱情和诱惑、奇迹和神话。他最长的一首诗《变形记》讲述了凡人和神灵如何变形或化为其它生物的故事。《变形记》是几个现代童话故事的来源,包括《美女与野兽》。</p> <p class="ql-block">☝️The Age of Gold 黄金时代</p><p class="ql-block">这幅壁画描绘了奥维德对纯洁、纯真的古典天堂的想象。画中的农民、儿童和动物在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中和谐共存。这是人类第一个时代,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幸福和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个时代,人类不需要劳动,生活富裕且无忧无虑。神灵与人类和谐相处,人类长寿且充满智慧。这幅画让人想起大公费迪南二世·德·美第奇统治时期的和平和幸福。1637 年,他与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的婚姻让他统治下的托斯卡纳更加繁荣。画家描绘了一对年轻夫妇在雄伟的橡树(罗韦雷家族的族徽)和马尔佐科狮子(佛罗伦萨和美第奇家族的象征)下求爱的场景,暗示了这一欢乐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The Age of Silver 白银时代</p><p class="ql-block">白银时代不如黄金时代美好。在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他们不得不开始学习农业和建筑。但他们的寿命相对较短。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类的欲望和贪婪增加。</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大概是奥维德的《牧歌》某个片段的缩影。诗中描绘了希腊一个偏远乡村的景色。诗中有梦幻般的牧羊人、温驯的牧羊女、山羊、绵羊,牧羊神之笛(潘笛),还有(半人半兽的)牧神,以及类似牧神潘(Pán,有人的躯干和头,山羊的腿、角和耳朵)的生物。</p> <p class="ql-block">☝️The Age of bronze 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一位罗马将军正在将战利品分发给在战斗中表现英勇的士兵。前景是一群戴着镣铐的囚犯挤在一堆战利品旁边。根据奥维德的说法,青铜时代的人们可能野蛮好斗,但他们既不残忍也并非不道德。在这个时代,人类的生活充满了战争和争斗,他们必须使用武器来保护自己的领土和家人。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人类的勇气和力量增加。</p> <p class="ql-block">☝️The Age of Iron 铁器时代</p><p class="ql-block">这是最后一个时代,绘画呈现了一个充满暴力的场景:两名罗马士兵亵渎了一座寺庙并杀死了一名牧师,而其他人则毫无悔意地屠杀着男女老少。然而,画家并没有像奥维德那样描绘一个完全腐败、颓废的社会。相反,他更愿意通过展示一些无辜的人成为残忍掠食者的牺牲品来保留人性的一面。在这个时代里,人类生活得痛苦又悲惨,还妄图统治一切,儿童不再信任父母,朋友不再相互信任,主人对待客人不再热情,婚姻中的人们不再相爱,誓言也被他们视为尘埃。善良与公正已经不再被他们当作行为的准则,权力代表了正确,谎言代替了真诚。人类再也没有了羞耻之心,最终神对人类失去了希望,众神永远地抛弃了人类。</p> <p class="ql-block">☝️华丽典雅的天顶装璜</p> <p class="ql-block">☝️房间内的彩色陶瓷地板上的图案是根据朱利奥·帕里吉的漫画制作而成的。中间是胜利女神像。</p> <p class="ql-block">☝️The Iliad Room 伊利亚特厅</p><p class="ql-block">在美第奇家族时期,这间房间被用来玩一种台球游戏。1689 年,科西莫三世将其保留为自己的私人房间,并在其中建造了一个小教堂。1815 年,拿破仑倒台后,斐迪南三世·德·美第奇从流放地归来后,委托画家装饰天花板。天顶画描绘了特洛伊战争之前的事件,情节取自于荷马的《伊利亚特》第十五卷。</p> <p class="ql-block">☝️天顶壁画Council of the Gods 众神议会 </p><p class="ql-block">画中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围绕着宙斯。从上到下,左边是伽倪墨得斯、雅典娜、波塞冬、赫尔墨斯、赫菲斯托斯、阿佛洛狄忒、厄洛斯、三女神、狄俄尼索斯和阿瑞斯。中间是众神殿 (Parques)、得墨忒耳和潘。右边是耐克、赫拉、哈迪斯、阿斯克勒庇俄斯、阿波罗、阿尔忒弥斯、赫拉克勒斯、赫柏 (Juventas)。</p> <p class="ql-block">☝️Charity 慈善</p><p class="ql-block">艺术家洛伦佐·巴托里尼于1820年9月开始创作这座雕塑。用雕塑家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政治雕塑”,意指“教育家”。尤其是把被母亲强迫学习的孩子纳入雕塑群,这意味着让孩子独自学习,让后代接受智力教育。这组雕塑颠覆了传统的慈善艺术表现。同时也暗示洛林时代的父权政治所关注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中间的母亲右手抱着孩子,左手边的孩子手里拿着卷轴,其上的铭文是“母亲的教导旨在完全爱上帝”,艺术家借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强调慈善的福音价值观,所</span>表达的道德高度和严肃性与构图的和谐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皮蒂宫内一些重要的房间都用罗马诸神(天体行星)做名字。</p> <p class="ql-block">☝️The Saturn Room 土星(农神)室</p><p class="ql-block">在美第奇家族时期,这是大公爵接见宾客的第一间私人房间。</p><p class="ql-block">天顶壁画描绘了《英雄的死与神化》(The Hero's Death and Apotheosis)。 它预示着<span style="font-size: 18px;">美第奇家族的顶盛时期结束了—年事已高的</span>美第奇大公在普鲁登斯和勇士的陪伴下,从名望和永恒中获得了他的王冠。壁画上方农神飞翔,赫拉克勒斯升空,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与美第奇大公的一生并无二致。在四个椭圆形中是居鲁士、莱库古、西皮奥内和西拉生活中的片段,这些片段表示随着年龄增长而获得智慧的例子。</p> <p class="ql-block">☝️The Jupiter Room 木星(朱庇特)厅</p><p class="ql-block">朱庇特厅是皮蒂宫所有房间中最宏伟的大厅之一,它是专为Ferdinando II de'Medici设计的王座室。天顶壁画通过描绘朱庇特为年轻王子加冕(Jupiter about to crown the young prince)而呼应了这一主​​题。朱庇特是古罗马神话中的众神,相当于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宙斯。美第奇家族时期,大公爵在这里接见听众。</p><p class="ql-block">房间内有一尊胜利女神雕塑。坐在岩石上的女神左手持一个绕着一个月桂花环的大盾牌,右手拿着一支笔象征性地在盾牌上书写着,一反传统的女神像,此女神没有翅膀。雕塑家通过这件作品向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国王在意大利统一时所做的努力致敬。</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描绘的是朱庇特为年轻的君主加冕。这个房间的装饰是所有行星房间中最完美的。天花板上的壁画非常明亮,透明如空灵,一些女子和微笑的小天使陪伴着众神之王。</p> <p class="ql-block">☝️The Mars Room 火星(战神马尔斯)厅</p><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时期,宫廷大臣在火星室将贵族们介绍给大公爵。</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的壁画描绘了英雄在海上的胜利与和平的寓言(The Hero's Victory at Sea and Allegory of Peace)。</p><p class="ql-block">画面展现了年轻的王子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夺取胜利的海战和陆战场景。带有美第奇家族族徽的盾牌的左上方是大公爵的王冠。头戴月桂冠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带领着一群囚犯,并转身从卡斯托和波鲁克斯那里接收“胜利之剑”。壁画的另一边是年轻王子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神马尔斯的帮助下,在</span>战舰上与敌人英勇作战并取得辉煌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壁画四边的装饰板中间有一个半月拱,拱内有一个带羽毛的头盔,每个半月拱两侧各有一个小天使。天花板的四个角落各有两个囚犯坐卧在两侧。</p> <p class="ql-block">☝️The Apollo Room 阿波罗厅</p><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时期,这里是贵族们等待与大公爵的会面的候见厅。</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上的装饰描绘了费迪南二世在名望的引导下来谨见太阳神阿波罗​​的场景。阿波罗在这里被描绘成太阳,他指向左面的赫拉克勒斯,后者手持一个带有黄道十二宫符号的天球,以此向未来的君主表明政府责任的重担和接受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在中央壁画周围、灰泥椭圆形和拱顶中有阿波罗和缪斯神话中的情节。在每面墙中央的四个矩形面板中有古代君主的画像,他们不但是致力于学习的古代统治者,也是对诗歌和文化尊重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The portrait of Dwarf Morgante</p><p class="ql-block">阿波罗厅中间展示两幅美第奇家族御用画家Bronzino创作的侏儒摩根特的肖像画。</p><p class="ql-block">侏儒摩根特是科西莫一世·德·美第奇宫廷中五个小丑中最著名的一个,这个传奇人物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大部分人生。他在科西莫一世统治期间因敏锐、诙谐的口才而闻名并受人喜爱。他的性格复杂但很迷人,有时甚至喜欢打官司。根据艺术史家瓦萨里写的《Bronzino 传》:“Bronzino为科西莫公爵绘制了一幅侏儒摩根特的全身像,肖像画中侏儒全身裸体,从两个角度描绘了捕鸟过程中的两个瞬间:一侧是正面,另一侧是背面,它们展现了侏儒怪异可怕的外表”。 正面那幅把侏儒描绘成一个“捕鸟人”,即捕鸟者,他在狩猎之前,用一个圈套抓住一只猫头鹰,把它作为诱饵捕捉空中飞翔的松鸦。两只燕尾蝶遮住了他的私处。背面那幅展现他急于转向观众,自豪地展示他的猎物。</p> <p class="ql-block">☝️The Venus Room 维纳斯厅</p><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时期,这个房间是公众等候觐见大公爵的地方,也是这一套以行星命名的房间中的第一间。</p> <p class="ql-block">☝️壁画描绘了年轻的王子被智慧女神密涅瓦从维纳斯的怀抱中拿走,并交给美第奇家族的圣人—赫拉克勒斯。八个半月形装饰代表了古典时代的典范人物,颂扬了杰出男士在美女面前的彬彬有礼的端正举止。</p><p class="ql-block">四枚灰泥浮雕上刻有美第奇家族最杰出的成员。</p> <p class="ql-block">☝️The Ulysses Room 尤利希斯厅</p><p class="ql-block">美第奇家族时期,这里是大公爵的卧室。在十九世纪初拿破仑统治期间,也是拿破仑皇帝私人公寓的房间之一。1815 年,费迪南三世·德·美第奇从流放地归来后,他委托画家以尤利西斯回到伊萨卡为主题绘制天顶壁画。尤利西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是《荷马史诗》中的主人公,也是伊萨卡岛的国王,他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历经十年才回到家乡伊萨卡。四个角落用象征忠诚、力量、赫拉克勒斯和阿波罗的雕带装饰用以暗示着一位真正的君主的回归。</p> <p class="ql-block">☝️The Green Room 绿厅</p><p class="ql-block">此厅的名字源于墙壁、窗帘和一些家具表面都是用华丽的、带有暗花簇的绿色锦缎丝绸装饰。绿厅因为曾经是费迪南多·德·美第奇公寓的前厅,所以也称为“卫兵室”。</p><p class="ql-block">镶嵌在天花板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灰色、绿色和金色的单色壁画是为科西莫三世创作的,它</span>描绘了佛罗伦萨与锡耶钠之间的和平寓言。古香古色的精致家俱和墙壁上镶嵌在精雕细琢的画框中的绘画营造出<span style="font-size:18px;">华丽的巴洛克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图1是位于墙壁中央的小木桌,其顶部镶嵌着半宝石装饰图案</p><p class="ql-block">图2 是用乌木和半宝石制作的橱柜,它属于大公爵夫人维多利亚·德拉·罗韦雷。其精致程度表明了17世纪佛罗伦萨的制造业达到了极高的水准。</p> <p class="ql-block">☝️Pia de' Tolomei and Nello della Pietra </p><p class="ql-block">皮亚·德·托洛梅和内洛·德拉·皮埃特拉</p><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的灵感来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创作的歌剧《皮娅》。 雕塑家按照当时流行的戏剧风格设计雕塑:多疑的丈夫被嫉妒所笼罩,冷漠地接受妻子的爱意,同时已经在心里计划报复:“随后仆人收拾了桌子 ,然后,关上门走开。像往常一样,她用白皙的手臂搂住他的脖子;然后,他的手温柔地拥抱她,希望她也温柔地回应他,但徒劳无功;她握住他的手就像她的手是一具死尸一样”。</p><p class="ql-block">底座上雕刻有但丁的两句著名诗句“你还记得我是皮亚吗?”“锡耶纳造就了我,马雷玛毁了我”。雕塑家受利奥波尔多二世大公的委托选择这两句但丁的名言是因为皮娅·德·托洛梅的不幸故事在但丁神曲《炼狱》中的几节诗句中有所概括:她的丈夫内洛不公正地怀疑她通奸,将她锁在马雷玛的城堡中,然后她在那里死于疟疾。</p> <p class="ql-block">☝️绿厅中有两幅油画令人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图01 The Tooth-Drawer in a Tavern 酒馆里的拔牙器</p><p class="ql-block">卡拉瓦乔Caravaggio于1608年左右创作这幅油画。画中描绘了一个牙医生正在给一个年轻男子拔牙,周围有几个下等酒客在围观看热闹。画面光影交错,阴暗的色调增添了紧张和痛苦的气氛,年轻男子的表情和姿势显示出他的惊恐和不安,而牙医则表示出专业的冷酷。据说卡拉瓦乔因为人命案在身逃亡到马耳他时,曾在那里的医院工作,目睹过拔牙过程。那时的牙医被视为低等行医者,而且拔牙过程往往是非常危险和痛苦的。</p><p class="ql-block">图02 法国著名宫𨑳画家Charles-André van Loo于1747年为法国皇后玛丽·莱什琴斯卡画了这幅具有洛可可风格的肖像画。皇后位于中心,优美的乡村风景作为背景。柔和的色调以及皇后谦逊高贵的气质给人一种精致和优雅的感觉。1999年9月初我们参观巴黎的凡尔赛宫时,看到过这幅画。还记得当时旁边一个台湾女导游介绍这幅画时说:“这是一个值得可怜的皇后。这幅画把她的头画得很小,而下面的裙摆又夸张的大…”。</p><p class="ql-block">玛丽·莱什琴斯卡是一位波兰公主,她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位 历时42 年零 9 个月,是法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王后</span>。玛丽·莱什琴斯卡王后曾被国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冷落,但是后者仍与她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蓬帕杜夫人意识到,尊重玛丽可以减轻路易十五的愧疚感,让他与孩子们建立起牢固的关系。王后经常说:“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情妇,那她比任何情妇都好。” 玛丽一生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因为善良和谦逊而深受法国人民的爱戴。她还把许多波兰习俗引入凡尔赛宫。</p> <p class="ql-block">☝️The Reliquary Chapel 圣物礼拜堂</p><p class="ql-block">在美第奇时期,圣物礼拜堂是大公爵夫人公寓的一部分,保存在礼拜堂里珍贵的圣物供大公爵家族成员私人使用。这个礼拜堂一直是整个皮蒂宫里最重要的礼拜堂,它是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和美第奇家族最后几位大公虔诚的象征。天顶壁画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和抹大拉的玛丽亚的生活故事。墙壁上装圣物的匣子的外表由佛罗伦萨几个著名画家的绘画装饰:《天使报喜》、《抹大拉的圣母升天》、《阿西西的圣弗朗西斯》、《圣科西莫和达米亚诺》和《基督受洗》。祭坛上的画作是已丢失的原版《圣母与圣子》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Napoleon's Bathroom 拿破仑的卫生间</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摄政期间,其妹妹—托斯卡纳大公夫人埃莉萨·巴乔基选择住在皮蒂宫,并雄心勃勃地计划对宫殿进行许多“改进”。她聘请宫廷建筑师为卫生间铺设美丽的大理石地板,还准备了锅炉和热水管道,以确保大理石浴缸中有热水,浴缸是请意大利雕塑家洛伦佐·巴托里尼制作的。</p><p class="ql-block">墙壁上装饰着带有园艺图案、奖杯和乐器的灰泥雕饰,天花板装饰Ganymedes和女酒神Bacchantes在一起的场景。Ganymedes是一位英俊的特洛伊王子,他被宙斯化身为鹰带到了天堂,并被任命为众神的酒政。月牙形浅浮雕描绘了维纳斯和卡西奥佩娅的胜利场景,而壁龛内的大理石雕像则描绘了加拉蒂亚、多里、忒提丝和阿芙罗狄蒂。</p> <p class="ql-block">☝️The Palatine chapel 巴拉丁礼拜堂</p><p class="ql-block">在美第奇家族时期,皮蒂宫的所有房间都设有供私人使用的小礼拜堂。洛林家族掌权后,迫切需要建一个比一楼的遗物礼拜堂更大的新礼拜堂。</p><p class="ql-block">祭坛上装饰着珍贵的家具:圣体龛上方放置着银质圣体匣,带有圣母、抹大拉的玛利亚和圣芝诺雕像的银质十字架,以及放置在祭坛台阶上的十二尊银质雕像,与银质烛台交替摆放。 1793 年,圣体匣被镀金和镀银的木质华盖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左墙上是壁画《基督进入耶路撒冷》,右墙上是《耶稣受难》的壁画。</p><p class="ql-block">图01Crucifixion on Calvary 加略山上的十字架</p><p class="ql-block">耶稣受难的大幅壁画用对比画法展示出男性世界的残酷与旁边虔诚的女性所表现出来的痛苦和震惊,前者体现在那些努力在山坡上竖起十字架的男人身上,后者以柔和和空灵的形式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悲伤。它与对面《基督进入耶路撒冷》的壁画相呼应。</p><p class="ql-block">图02 Entry of Christ into Jerusalem 基督进入耶路撒冷</p><p class="ql-block">根据路加福音所述,公元三十年逾越节之前的那个星期日,犹太历正月初十,耶稣基督率领众门徒来到耶路撒冷。按照耶稣的吩咐,门徒在城外橄榄山附近的一个村子里借了一头驴,让耶稣骑着进城。根据古代犹太先知的预言,弥赛亚就是骑着驴进入耶路撒冷的。“弥赛亚”在希伯来文中指被上帝选中成为君主或祭司的人,后来引申为被上帝派来解救世人的救世主。耶稣大概是要让人们看到,他就是来拯救他们的弥赛亚。</p><p class="ql-block">这个壁画描绘的就是这个场景:耶稣基督骑在驴上直到耶路撒冷城门。热情的使徒们正在喜迎他的到来,有的使徒虔诚到把自己衣服铺在地上迎接基督。</p> <p class="ql-block"><b>The Gallery of Modern Art 现代艺术画廊</b></p><p class="ql-block">现代艺术画廊位于皮蒂宫二楼,画廊收藏了从18 世纪末到20 世纪初这几十年出现的优秀绘<span style="font-size:18px;">画和雕塑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span>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品以及众多重要的马基亚伊奥利画派画作。</p> <p class="ql-block">☝️图01是文豪维克多·雨果的雕塑。</p><p class="ql-block">文豪坐在椅子里,左手捊着胡须似乎在思考什么。是在为巴黎女工芳汀的命运担忧,还是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是“由一只懵懂的野兽,走向一个高尚圣人的史诗。” ?观者无从得知。</p> <p class="ql-block">☝️几个儿童雕塑栩栩如生,生动活泼地刻画出儿童的天真可爱。</p> <p class="ql-block">☝️宽敞的房间里摆满了描绘历史主题的巨幅画作</p><p class="ql-block"><b>图01 Crop of "Ecce Homo" by Antonio Cisari 安东尼奥·西萨里 (Antonio Cisari) 的《瞧!这个人》</b></p><p class="ql-block">中世纪无数的圣母像已不复存在;这里看到的是圣经中的一个场景,本丢彼拉多在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将他介绍给一群敌对的人群(用拉丁语说“看这个人”)。</p><p class="ql-block"><b>图02 Entry of Charles VIII into Florence 查理八世进入佛罗伦萨</b></p><p class="ql-block">这幅巨幅油画由哈布斯堡-洛林托斯卡纳大公利奥波德二世委托朱塞佩·贝佐利创作,创作于 1827 年至 1829 年间,它描绘了佛罗伦萨历史上的一幕:1494 年 11 月 17 日,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征服那不勒斯王国后,以统治者的身份进入佛罗伦萨。当时统治该城的洛伦佐·美第奇之子皮耶罗·德·美第奇由于孤立无援而且缺乏盟友,没有派军队阻止入侵,这激起了佛罗伦萨人民的不满,最终迫使他流亡。</p><p class="ql-block">在画面中央,国王骑着马胜利地前进,旗手向他鞠躬致意。右侧前景中,一群佛罗伦萨重要人物,包括马基雅维利、皮尔·卡波尼和萨沃纳罗拉,正在策划为这座城市复仇;左侧,忧心忡忡的市民正在观看这一场景。鲜花和石头子散落在国王走过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这幅画确立了贝佐利作为托斯卡纳浪漫主义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其绘画语言受到十六世纪威尼斯绘画明亮色彩的启发,以及十七世纪绘画特有的生动情感表达。</p><p class="ql-block"><b>图03 Discovering the Corpse of Jacopo de' Pazzi发现雅各布·德·帕齐的尸体</b></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了1478 年帕齐家族发动的反美第奇家族阴谋的一段情节:一群激动的人群发现了谋划者之一雅各布的尸体。背景是城墙,城墙后面是佛罗伦萨的绿色山丘。</p><p class="ql-block"><b>图04画的是位于罗马的胜利之后圣母堂 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的祭坛上方贝尔尼尼的杰作《圣女大德兰的神魂超拔》</b>。雕像描绘圣女大德兰在她的自传中描述的一幕,在她神魂超拔的时刻,一位天使用一支金色的箭刺穿了她的心,导致她同时陷入巨大的喜悦和痛苦之中。流动的长袍和扭曲的姿态更加充满激情,圣女微笑着陷入恍惚状态。我们在随后的罗马之行中参观了这座教堂。</p> <p class="ql-block">☝️👇画廊里有许多贵妇美女的画像,她们是如此美丽动人。</p><p class="ql-block"><b>图01是耳熟能详的奥地利茜茜公主</b></p><p class="ql-block"><b>图02是油画Singing a ditty唱一首小曲</b></p><p class="ql-block">这是皮蒂宫现代艺术馆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夏日午后,三位年轻女子在乡间小屋里欣赏钢琴音乐。房间里的风景被巧妙地绘制出来,几乎达到了照片的精确度,从一扇窗户向外望去是一片耕地和远处的山丘构成的乡村美景,也是一幅画中画,柔和的自然光从窗户中透进来,照亮了室内和室外。均匀的光线展示出服装和家居陈设的细节,从华丽的花卉图案窗帘到几何图案的地毯,甚至可以辨认乐谱上的音符。透过这幅油画,可以感受到那时有文化的中产阶级如何消遣艺术及家庭之间的亲密关系。这幅画流露出的微妙而宁静的忧郁与当时意大利的首都佛罗伦萨正在经历深刻而痛苦的变革有关。</p> <p class="ql-block">现代艺术画廊里有许多反映当时人们的现实生活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图01 The morning of 27 April 1859 </p><p class="ql-block">1859 年 4 月 27 日上午</p><p class="ql-block">画家恩里科·范法尼在这幅油画中捕捉到了佛罗伦萨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哈布斯堡-洛林家族被和平驱逐出佛罗伦萨,并建立了一个临时的独立政府,揭开佛罗伦萨自愿并入意大利王国的序幕。未来的佛罗伦萨律师吉多·诺比利(Guido Nobili)当时年仅八岁,他在日记中描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日子所发生的事件——被称为“天鹅绒革命”,因为它是在没有使用暴力的情况下完成的。他的珍贵描述告诉后人洛林的利奥波德二世与家人乘坐马车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维也纳。当天佛罗伦萨成立一个临时政府,意大利三色旗立即被采用:“条纹将是垂直的……绿色在柱子上,白色在中间,红色在外侧。”这幅画作展示了佣兵凉廊内的欢腾时刻:一些人正在庆祝大公的离去,另一些人则在升起意大利国旗。一些人相互拥抱或将帽子抛向空中,另外一些人只是在旁观。</p> <p class="ql-block">☝️图02 Sand Diggers on the Mugnone 穆尼奥内河上的挖沙者</p><p class="ql-block">油画中两名挖沙工正准备沿着 Mugnone 河岸开始他们的日常工作。水晶般的光芒将石头表面勾勒出清晰的阴影;背景中隐约可见几座位于色彩缤纷的树木和灌木丛后的小屋。</p> <p class="ql-block">在皮蒂宫里,室内艺术装璜是绝无死角的。每一面墙上都被珍贵的艺术绘画覆盖得满满的。令人炫目的华丽的巴洛克天花板,不仅彰显这座宫殿历代主人的高贵身份。更是展现了曾经的佛罗伦萨统治者—美第奇家族的无上荣耀和高雅的艺术鉴赏力。</p> <p class="ql-block">☝️从皮蒂宫里向外眺望,佛罗伦萨市仿佛触手可及。</p><p class="ql-block">宫殿后面是美丽迷人的波波里花园(Boboli Gardens), 它不仅仅是一座花园,也不仅仅是佛罗伦萨的“绿肺”,它也是佛罗伦萨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之一,园内有百年老橡树、雕塑、喷泉、错综复杂的绿荫小径。波波里花园是以雕塑装饰的文艺复兴式花园,是许多欧洲皇家花园(尤其是凡尔赛宫)的灵感来源。</p> <p class="ql-block">☝️图01是宫殿后面山丘旁边的半圆形剧场。这地方是从山坡上挖出石头用于建造宫殿后留下的洼地,其形状非常适合建一个露天剧场。当年的美第奇家族经常在这里举行盛大的音乐派对,其场面相当壮观。能够被邀请参加欣赏宫廷乐师的演奏、品尝御用厨师烹饪的美味佳肴是当时有身份人的一种荣耀。周围的树篱和常绿草地边上有基于罗马神话的雕像,剧场看台的最上层排列的壁龛里也有不同的雕像。剧场中间竖立的埃及方尖碑和它前面的罗马石盆都是从罗马的美第奇别墅搬来的。整个场景让人想起古罗马竞技场。</p><p class="ql-block">图02 是手持三叉戟的海神尼普顿喷泉</p> <p class="ql-block">☝️这些来自美国的女大学生玩得高兴,其中一个女生说她不想回美国了,想elope 留在佛罗伦萨😀</p> <p class="ql-block">沿着绿荫小径漫步到达山顶,在这里可以远眺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和乔托钟楼,整个佛罗伦萨的风景尽收眼底。如痴如醉的风景让语言显得苍白乏味,照片和录像是最好的表现形式。</p> <p class="ql-block">☝️在通向山顶的双楼梯亭的前面有一座詹博洛尼亚创作的大型雕塑《丰收女神》,女神左手握着一把镀金的麦穗,右手捧着丰饶篮。雕塑的原型是弗朗西斯科一世的妻子、奥地利的乔凡娜。</p> <p class="ql-block">☝️右上图是Monkey fountain 猴子喷泉</p><p class="ql-block">水池中央是一个白色大理石制成的喷泉。底座上有雕塑家卡米洛·马里亚尼创作的三只青铜猴子。猴子象征着自由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关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双楼梯向上,我们来到</span>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皮斯托莱托 (Michelangelo Pistoletto)于 1529 年建造的由骑士城墙围成的骑士花园,顿觉眼前十分开阔:五彩缤纷的草地、各种盛开的鲜花、玫瑰花攀缘着墙壁,花园旁边是皮蒂宫的瓷器博物馆。花园底下有一个名为“鳟鱼水库”的大型储水区,为整个花园供水的管道就从这里引出。</p> <p class="ql-block">☝️站在波波里山顶上的骑士花园里,天空骤变,开始下雨。雨中的托斯卡纳像一幅朦胧的山水画卷更加迷人。它仿佛是梦中的仙境,那样的宁静,那样的完美。隐藏在山丘茂密的植被中优雅的私人庄园以及那些错落有致的古宅仍旧保留着中世纪的风韵,诉说着几百年来的风雨岁月。这古朴、典雅、又谧静的景色仿佛时光倒流让人陶醉其间,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2013年6月,波波里花园和其他13座美第奇家族的花园及别墅被列入到了世界遗产名录中。</p> <p class="ql-block"><b>Giardino Bardini 巴尔迪尼花园</b></p><p class="ql-block">我们买了皮蒂宫和波波里花园的门票,这样可以免费参观巴尔迪尼花园。</p><p class="ql-block">巴尔迪尼花园是一座意大利文艺复兴式花园,它位于中世纪城墙下一片约四公顷的林地,里面的菜园和果园向游人展现出非常迷人的、无与伦比的田园风光。因其位于相当陡峭的斜坡上,所以这里也是俯瞰佛罗伦萨美景的绝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Giardino Bardini 经历了佛罗伦萨和园艺七个世纪的历史。在 16 世纪和 17 世纪,它是佛罗伦萨巴洛克风格的花园,有石窟、雕像、喷泉、花园和圣栎树林。 19 世纪,它见证了向维多利亚花园的转变过程。1913 年“古董商王子”斯特凡诺·巴尔迪尼 (Stefano Bardini) 买下这处地产的,并为之增添了不少装饰元素,包括巴洛克雕像、花园家具、喷泉、长椅和石雕花瓶,这些装饰物从古代和中世纪跨越到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这座花园结合了三个不同时代和风格的区域:意大利花园,英国花园和农业公园。</p> <p class="ql-block">公园的中心有一个建于 17 世纪的长长的台阶。台阶的一侧是建于 19 世纪的英式花园,内有来自英国的花草树木,另一侧是农业公园,内有果园和紫藤凉亭。</p> <p class="ql-block">今天完成最后一个参观项目后,我们几乎精疲力尽。女儿几天前预定了佛罗伦萨城东外一家餐馆的座位。之前,我们一直被女儿告之餐馆不远,就在市区内。可是出了巴尔迪尼公园后,我们穿街走巷,女儿一路在说快到了,可是我们穿过了整个市区,走了快半个小时后,腿都快走转了筋,才找到这家餐馆。😓</p> <p class="ql-block">👇餐馆的全称是RISTORANTE PERSEUS & STEAK FLORENTINE 珀尔修斯餐厅及佛罗伦萨牛排</p><p class="ql-block">一进前厅,扑面而来的是托斯卡纳乡村风格的浪漫装饰和玻璃冷藏柜里整齐摆放的大块T骨牛排,这情景让我们惊叹不已。据说Ristorante Perseus是佛罗伦萨人品尝佛罗伦萨牛排的首选餐馆。</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餐馆,坐在哪里都可以欣赏主人别具匠心、独特的室内装饰艺术。我们先点了一份有名的开胃菜—鞑靼牛排,外加小鱼和沙拉。服务员端来一盘非常新鲜的鞑靼牛排(有点象生的碎牛肉),浇上橄榄油,撒上各种调料拌匀。昨天晚餐看到那对来自美国的新婚夫妇大快朵颐地享受T骨牛排的样子,我们今晚也点了一份T骨牛排作为主菜。服务员把烤好的T骨牛排放在案板上端来,放在一张小桌子上,当着客人的面切好后,摆放到餐桌上。吃一口牛排,呡上一口红酒,真是一种享受。佛罗伦萨的烤牛排从来不是全熟的。珀尔修斯这家餐馆以拒绝用除了半熟以外的任何方式烹饪牛排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佛罗伦萨牛排是来自托斯卡纳地区著名的契安尼娜牛身上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等腰肉牛排</span>。这种牛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牛,而且也是最大的,其中有一头重达 3,840 磅的契安尼娜牛公牛一直保持着世界纪录。这种白色雄壮的牛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 55 年,并且在托斯卡纳等地区大量繁殖。这些地区以种植最优质的水果和蔬菜而闻名,并出产世界上最著名的葡萄酒。</p> <p class="ql-block">☝️服务员忙里偷闲看球赛😀</p> <p class="ql-block">酒足饭饱后,返回市区。在佛罗伦萨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们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一路尽情地欣赏这个不夜城欢快热闹的气氛,仿佛要把这里美好的一切都印在脑海中带走。</p> <p class="ql-block">乔托钟楼和百花大教堂在夜幕下依然那么恢弘耀眼,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路边各种琳瑯满目的冰淇淋巧克力店及其他特色小店</p> <p class="ql-block">☝️图01和图02是夜幕下的领主广场和旧宫</p><p class="ql-block">图02、图03、图04是佛罗伦萨圣弥额尔教堂。围绕着它的外立面有14个壁龛,里面安放着15世纪的杰出的人物雕像。</p> <p class="ql-block">行至老桥时,老远就听见前面人声鼎沸,欢歌笑语。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美国来的女大学生在和着意大利街头艺人的伴奏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今晚裴冷翠的老桥上唱起了意大利歌曲“Tu vuò fà l’americano” (你想成为美国人),美国大学生为这座城市的夜生活增添了青春活力。也许美国佬在世界上招不少人的讨厌,但是,美国人那种热情奔放、自由洒脱、随心随意的性格,则让更多的人赞叹和羡慕。</p><p class="ql-block">1956 年,卡罗索内与尼古拉·萨莱诺合作创作了这首歌。这首歌融合了摇摆乐和爵士乐,成为他最著名的歌曲之一。歌词讲述了一个意大利人过着当代美国生活方式,喝威士忌和苏打水,跳摇滚舞,打棒球,抽骆驼牌香烟,但仍然依靠父母挣钱养活的故事。这首歌被认为是对二战后初期的意大利被美国化的讽刺,当时意大利南部还是一个传统的农村社会。</p> <p class="ql-block">歌词大意:</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美国的</p><p class="ql-block">你知道谁对你做这样的事吗?</p><p class="ql-block">想要时尚生活,</p><p class="ql-block">但如果你喝“威士忌加苏打水”</p><p class="ql-block">你几乎感觉不到“而且它令人不安”</p><p class="ql-block">你真是棒极了</p><p class="ql-block">你玩拜斯波尔</p><p class="ql-block">但这是卡梅尔</p><p class="ql-block">谁把它们给你</p><p class="ql-block">妈妈的钱包</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美国的</p><p class="ql-block">但是,是的,他出生在意大利</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做的</p><p class="ql-block">好吧,那不勒斯</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像你一样,你会明白你爱谁</p><p class="ql-block">是的,你会说美语吗?</p><p class="ql-block">当你在月光下做爱时</p><p class="ql-block">你怎么来说“我爱你”?</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美国的</p><p class="ql-block">你知道谁对你做这样的事吗?</p><p class="ql-block">你想要时尚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但如果你喝“威士忌加苏打水”</p><p class="ql-block">你几乎感觉不到“而且它令人不安”</p><p class="ql-block">你真是棒极了</p><p class="ql-block">你玩拜斯波尔</p><p class="ql-block">但这是卡梅尔</p><p class="ql-block">谁把它们给你</p><p class="ql-block">妈妈的钱包</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美国的</p><p class="ql-block">但是,是的,他出生在意大利</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做的</p><p class="ql-block">好吧,那不勒斯</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美国的,美国的</p><p class="ql-block">但是,是的,他出生在意大利</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没什么可做的</p><p class="ql-block">好吧,那不勒斯</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p class="ql-block">你想成为美国人</p> <p class="ql-block">夜幕笼罩下的阿诺河面灯光熠熠,散发着文艺复兴绵绵不断的悠悠灵气,它那古典、优雅、斯文的美令人怦然心动,难以忘怀。过去几天我们沿着点亮人类文明夜空的文艺复兴时代巨星走过的桥去欣赏他们的宝贵的艺术遗产,今天晚上我们在尽情地享受了徐志摩笔下的“翡冷翠的一夜”之后,带着对佛罗伦萨的永生难忘的美好记忆沿着老桥走回去。再见了,令人流连忘返的佛罗伦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