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审美

香巴丁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境界,审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人生境界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冯友兰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冯友兰举例说,二人同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种地质构造。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些历史遗迹。因此,同样一座山,对这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事物虽同样是一个事物,但它对于每人的意义,则可有不同。所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境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境界是一种导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境界对于他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的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境界指引着一个人的各种社会行为的选择,包括他的爱好和审美。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国古人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的外在的言谈笑貌、举止态度,以至于表现为他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胸襟”、“气象”、“格局”,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冯友兰说,他在北大当学生时,第一次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蔡元培,一进去,就感觉到蔡先生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而且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这说明,一个人的“气象”,别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层面。我们平常说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送往迎来、婚丧嫁娶等等“俗务”。</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人生的这个俗务的层面常常显得有些乏味。但是这是人生一个不可缺少的层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第二个层面,是工作的层面,事业的层面。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须有一份工作,有一个职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用一种积极的说法就是人的一辈子应该做一番事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所以工作的层面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也就是事业的层面,这是人生的一个核心的层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第三个层面是境界和审美的层面。前两个层面是功利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超功利的层面。人的一生当然要做一番事业,但是人生还应该有点诗意。人生不等于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除了事业之外,人生还应该有境界和审美这个层面。审美活动尽管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但它是人生所必需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从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审美的层面当然也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这里有健康和病态的区分,有高雅和恶俗的区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如果他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他的艺术作品,一定会体现他的人格,体现他的人生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中国美学从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诗品、书品、画品出于人品。所以中国古人极其重视艺术家的人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这里我们可以举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嵇康。嵇康有四句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这四句诗历来被认为是至美的艺术境界,也是至美的人生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世说新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当时人说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又说“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又说“龙章凤姿,天质自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山涛说:“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这是嵇康的风姿之美。嵇康更有审美的才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  他善书,韦续《墨薮》说:“嵇康书,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时翔,群乌乍散。”这是多么美的境界!嵇康书法的这种境界,正是嵇康本人的孤松独立、玉山将崩的风姿、风神的体现。嵇康更善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嵇康弹琴,和他的生命追求融为一体。景元四年(263年)他被司马炎杀害,时年40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据记载,嵇康临刑东市,神气不变,顾视日影,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长叹说:“《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把音乐融入生命,把生命融入音乐,生命和音乐合二为一,升华为崇高的人格境界和审美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强调,一个人,包括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