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我们想您

长姐享受慢生活

<p class="ql-block">未曾提笔泪满流,无限思念涌心头。</p><p class="ql-block">母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年了,二十年每每想起,母亲的音容笑貌,举足抬手,一言一行都会再现,都说时间可以治愈一切,想起母亲瞬间会鼻酸泪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 读书可以改变命</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生在一个农村的中等家庭,她的父亲是个教书先生,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结婚时娘家陪了很多金银首饰,外婆一家日子过得充实而幸福。</p><p class="ql-block">可是,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旧社会,日子会有很多的变数,在一次日本鬼子扫荡中,母亲的父亲被日本人枪杀,理由就是他身穿长袍,头戴礼帽,不是普通老百姓。</p><p class="ql-block">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脚穿三寸金莲的外婆艰难的带着三儿一女,从此挑起了养儿育女的重担,那一年母亲还不到一岁,外婆还很年青。</p><p class="ql-block">外婆为了孩子们,为了生存,每年秋季会托儿带女,去给她哥哥家帮忙,到了秋收结束,从哥哥家带回一些粮食,这就是一家人冬季的救命粮。</p><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母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因为没有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上学。</p><p class="ql-block">外婆是真的不易,年少成寡。解放前大儿子被抓壮丁,因为想着帮助家里,历经千辛万苦偷偷的跑回,为了杜绝二次被抓,硬生生将自己的左手食指砍断。</p><p class="ql-block">屋漏偏遇连阴雨,越是贫穷越有事找上门,母亲的二个哥哥因病无钱医治也死,外婆接连不断的遭受打击,地主家生活富裕的小姐,从天堂到地狱,用她的三寸金莲艰难的走过每一步。</p><p class="ql-block">生在这样家庭的女孩子,想要上学,真的比登天还难。</p><p class="ql-block">母亲在每一个开学季中失望,又在每一个要开学季中等待。</p><p class="ql-block">外婆从小的教育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况且生活困难艰辛,她的大儿子都没有上学,母亲想上学就是痴心妄想。</p><p class="ql-block">又到一年开学季,母亲又一次恳求外婆,并保证不耽误家中的事务,也不用家中给交学费,只求让她去上学。</p><p class="ql-block">母亲坚持感动了她的婶娘,就劝外婆让母亲去上学,并承诺帮母亲交学费,母亲的大哥也帮着求情,说家里的活他可以多干点。</p><p class="ql-block">母亲终于能上学了,母亲上学付出比别人多倍的努力,放学后要割猪草,还要割草晒干卖了换取学费,她是班里年龄最大的学生,总是有人会取笑她。</p><p class="ql-block">用母亲的话说: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只想着好好读书。</p><p class="ql-block">母亲成功了,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毕业后母亲成了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 :点点滴滴都是爱</span></p><p class="ql-block">母亲没有被生活打败,要强、上进是她的个性,帮助他人是她骨子里就有的爱心。</p><p class="ql-block">她工作后,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亲和母亲在同一个大队,不同的是父亲在部队接受学习,当提干的父亲也要谈婚论嫁时,母亲的堂哥就做媒,把堂妹介绍给了父亲。</p><p class="ql-block">我的堂舅是真有眼光,把俩个性格不同的人聚到一起,成就了一段好姻缘。</p><p class="ql-block">母亲和父亲一辈子相互包容体贴,从没吵架红过脸,她们没有甜言蜜语,爱在无言中,在三餐四季里。</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个传统的女人,一切以父亲和孩子为中心,从我记事起,家里最好的一盘菜,都是为父亲做的,父亲会说:你们也吃啊,但是我们五个人从不动筷子,只要父亲吃完饭,五双筷子齐刷刷的伸进盘中。</p><p class="ql-block">母亲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这一点都不会减少母亲对我们的爱。</p><p class="ql-block">我是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我们基本上是三天一小吵,一周一大吵,半月有单挑,一月有群殴。</p><p class="ql-block">母亲白天要上班,晚上要给一家老小(外婆跟着我们过)缝缝补补,走针引线纳鞋底,干家务,一天劳累下来对我们就失去了耐心。</p><p class="ql-block">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打,打这就是母亲教育我们方式。</p><p class="ql-block">打也有几种,问题清楚的,就单独打,问题不清楚的就一起打,边打还边问:你服不服?</p><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都不懂服不服是啥意思,直接回答:不服。</p><p class="ql-block">结果是又挨了两鞋底。</p><p class="ql-block">记忆深刻的有两次,一次是母亲的手表被弄坏了,这个表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也是父亲送母亲唯一的物品。</p><p class="ql-block">母亲先是和言细语的一个一个单独的问,没人承认。接着把五个人喊到一起,她坐在椅子上,我们面对着母亲从大到小的站着,母亲手拿鸡毛掸,大声的说:你们谁把手表弄坏了?现在说出来还没事了!</p><p class="ql-block">我们五个人畏畏缩缩,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喘,用眼睛的余光左右飘一下,没人吭声。</p><p class="ql-block">接着母亲一声:跪下。</p><p class="ql-block">我们由站着立刻跪下。</p><p class="ql-block">二分钟后,房间内就是一片哭声。坚强的只流泪,不出声;想让邻居阿姨来救场的就把哭声提高很多,鬼哭狼嚎盘;当然也有求饶的,边哭边说:妈,你打轻点,真的不是我。</p><p class="ql-block">另一次是我和我弟争夺一把伞,那时只有油布伞和油纸伞,油布伞普遍,油纸伞少。我先拿了油纸伞,因为纸伞漂亮,可是我弟也要油纸伞,母亲发话:你是姐姐要学会让着弟弟,我很不情愿的用力将伞猛地塞到弟弟手里,当弟弟要接伞时,只听“哗”的一声,伞被撕开一条长口。</p><p class="ql-block">母亲的脸立刻变的难看吓人,因此我不但被狠狠的揍了一顿,还罚不能去上学。</p><p class="ql-block">母亲打和惩罚我们,从来不会当父亲的面责罚,这也是母亲独特的做法,既管教了孩子,又让父亲省心,更不会因为管孩子影响夫妻感情,弄得家里鸡飞狗跳。</p><p class="ql-block">当年被打时恨母亲是咬牙切齿,现在回忆起来是对母亲满满的爱。</p><p class="ql-block">母亲虽然文化成度不高,在教育我们做人方面经常唠叨老人常说:“宁让人欠你,你莫欠别人”“吃亏就是福”“谁人背后无人说”“远离是非之地,莫往人多处聚”等等。</p><p class="ql-block">如果小伙伴之间吵架打架,告状上门,不管对错,母亲都是批评或打自家孩子。</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 公平对待孩子</span></p><p class="ql-block">公平对待孩子是母亲的智慧,这点不是每个做父母都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培养我们爱劳动,能吃苦的精神,大到放假去做小工,小到家中涮锅洗碗扫地。</p><p class="ql-block">我老大上初中放假,父母会走后门找地方去做小工,把我们几个人的学费挣回来,这时家里的活就由弟妹分工去做。</p><p class="ql-block">到了开学季,家里的活就由我们五人分工进行,每个人都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会因为你最小,就什么事情都不做。</p><p class="ql-block">也不会因为你是男孩,有优越感就不做事情。</p><p class="ql-block">在食物分配上,对待每个孩子,尽量做到公平。</p><p class="ql-block">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点心、水果之数都是奢侈品,放在背橱或抽屉里,外加一把锁锁上,母亲也是一碗水尽量端平,每人一份,如果多给小弟弟一点,也会说:我的一份给他了,不会动别人的面包。</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男女平等、大小无欺的家庭里,没有因为父母亲的偏心,造成姊妹之间不团结有怨气。</p><p class="ql-block">我们成家后,夫妻间出现不和,闹点情绪,母亲总是批评自己的孩子,並语重心长的说:要看到对方的长处,不要揪着小辫子不放,人无完人,谁能不犯错?对待儿媳妇、女婿比对自己的孩子要好。</p><p class="ql-block">相亲相爱互帮互助,是一种家风传承,更是家人之间爱的的纽带。</p><p class="ql-block">母亲的遗书更是智慧的体现,父亲走的早,那年小弟弟还没成家,母亲在悲痛之中,挑起了整个家庭重担。</p><p class="ql-block">在父亲走后的三个月内,母亲悲喜交加的操办了小弟弟的婚礼,至今我都忘不了,母亲那时的笑有多难,分明是嘴角上扬,可是眼睛里面有着失落和克忍。</p><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日子,母亲从来没有开心过,在母亲去逝时,要放大一张照片,我们才发现母亲每一张带笑的照片,笑中都带着一丝丝的苦。</p><p class="ql-block">母亲的遗书写于去逝前的一年,她没有给我们留下过多的财产,但是把所有问题说的明明白白,她的做法让父亲的战友们很佩服。</p><p class="ql-block">父亲走后的十年中,母亲就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就是我们的依靠,谁家有困难都是母亲挺身而出,生活上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在住房拆迁时,母亲整夜苦思冥想、竭尽心力、想着各种办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我们改善居住条件。</p><p class="ql-block">拆迁后,为了让两个弟弟能顺利拿到满意的房子,母亲耗尽心血想出了一个最佳方案。</p><p class="ql-block">老房子原拆原建可拿三套,两个弟弟和母亲是原拆。</p><p class="ql-block">那年妹妹买了新房,我住在84年建筑的老房子。</p><p class="ql-block">母亲就想了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案,我和母亲共同买一套,母亲和我一起生活。</p><p class="ql-block">我出资的钱,母亲就分给了两个弟弟作为装修费用。</p><p class="ql-block">十年后母亲的遗书中写到:我和王侠共同买的房子有我四十平方,当年老四老五买房时,给老四二万元,给老五三万元。(多给老五是因为他结婚时父亲不在了,他又是最小的)</p><p class="ql-block">四十平方房子,给战军10平方,给王艳10平方,给王侠10平方,余下的10平方,以后我生老病死就在王侠家,这10平方就给王侠(王侠是老大,从小到大帮了家里很多)。</p><p class="ql-block">另外:王侠负责在我走后的半年内,给战军和王艳每人一万五千元。</p><p class="ql-block">母亲为了儿女,含辛茹苦,吃苦耐劳,耗尽了心血。</p><p class="ql-block">每每想起我总是被母亲的爱感动,被她的公平对待我们而感动,被她为人处事不怕吃亏而感动,同时也非常感谢自己能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有这样开明有爱的父母亲。</p><p class="ql-block">母亲的好,母亲的爱是写不完的,对母亲的记忆也不会因为时间久而冲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我们想您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