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里话母亲

仕路清平(王仕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是母亲节,也是感恩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从小时候起与母亲相处的一些难以忘怀的事情。现以美篇形式展示给美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的名字,在俺老家称呼娘,全国统称妈妈。我母亲出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目不识丁,是个老实巴交、本本分分的农村妇女。她是位慈祥善良,亲情味特别浓,爱家、爱父亲、爱子女的好母亲。特别对我这个次子疼爱有佳,母亲虽然离开我们已十四年了,母亲的身影始终在我的脑海和梦中出现。我非常思念母亲,特别是清明节、母亲节和母亲的忌日,更加想念她老人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5岁记事起,就清楚记得母亲身体很虚弱,有严重的肺结核(当年叫痨病),体格瘦小,体质也不好。我姥爷思想比较开放,没有受传统封建习俗观念影响,坚持不让给我母亲裹脚。所以母亲身体轻巧,一直到80多岁走路挺快。我母亲还非常注重亲情,特别喜欢走亲戚、串门子。我姥爷姥姥就生她和小姨两个,没有兄弟,就有三个叔伯兄弟,也就当我亲舅舅来往着。母亲的姥姥家是在离我家近20里的日照县碑郭细北方向一个叫曹家营的小山村。我老家想当年只有三间草房,姥爷和舅姥爷经常分别到我家住上一段时间,这就是亲情。我虽然当时才只有六、七岁,但是对两位老人家印象深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母亲先后生育了近十个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全国人民生活都非常困难,我的兄弟姐妹大多夭折,只剩下我们姐三个,我的妈妈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非常不容易,非常艰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8年12月下旬我参军入伍的时候,母亲送我到村北口,我回头望去看见她用衣襟擦着幸福和恋恋不舍的泪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2年9月初,我入伍后第一次探家,才56岁的母亲,四年未见似乎她老人家苍老了许多,我当时眼睛酸酸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6年在老家全家合影留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正因为我母亲的亲戚较少,小时候母亲带我去姥姥和舅姥爷家走亲戚,大多是春节后初四、五从家里出来,都要在亲戚家住个十天半月的,亲戚们都特别喜欢让我母亲在他们家住,刚过年家家有吃的,逐家招待。大人们一起拉呱、聊家长里短,我则与小朋友们一起下雪天堆雪人、打雪仗,好天玩其它当年我们自编自制的游戏和玩具,特别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跟母亲走亲戚印象最深刻的有两次,我也就7岁左右的时候。一次是去姥姥家,虽然只有五里地的路程,在中间得歇两三次。那时候植被差,风沙大,总要在避风处歇一会。风小了再继续前进。为了防止我被大风吹了感冒,她把自己的褂子脱下来给我裹上,这就是母爱。再一次就是去我舅姥爷家,那时候过年前后下大雪比较多也非常大(所以后来我们家院大们春联经常是: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飘飘兆丰年),羊肠小道被大雪覆盖根本不知道路怎么走,路两边的大沟被大雪填平了。妈妈一路给我热热小手和脸蛋,我紧紧拽着妈妈的衣服,母亲就根据积血不太厚的田埂和沟边的迹象试探着前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去,就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母亲用心地、温柔地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已耄耋之年的母亲仍然红光满面</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08年8月作者拍于哥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母亲曾经过两次生死考验:都是我还在部队期间。一次是1992年冬季肺痨发作,在村卫生室连续打了两个月青霉素不见效果,全家人愁眉苦脸,束手无策。我当是组织准备大检查,得知后心急火燎。国家出品刚刚投入使用的新药:头孢(别名:先锋5号),我托驻保的解放军二五二医院的朋友搞到了70瓶,请了三天假火速赶回家送救命药,并告诉村医如何使用,我在家观察了一天,注射了新型药物后,母亲有明显好转后我就立即返了回部队。通过两个多月不间断治疗,母亲完全康复了,身体也硬朗了,所有人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第二次母亲得了重感冒,我爱人听说后在临沂放下工作、撇下孩子就赶赴我老家给母亲送药,由于治疗及时,很快痊愈。母亲福大命大,两次都与死神擦肩而过。老母亲因多年的病根于2010年7月8日(农历5月27日)14时零6分因病去世,享年85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特别近些年来,亲情、感情越来越淡化甚至消失。虽然父母都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他们分别几年内以87岁高龄离开了这个世界。总感觉父母在家就在,像我们已经年到花甲或步入古稀之年,还是希望老人家能够活到90多岁,甚至100岁以上。做儿女的天天在父母身边,听听唠叨,闻闻气味。那怕是天天端茶倒水,送饭喂饭,照顾侍候,也是一种幸福。但是这个机会再也没有了,有些事对母亲的歉疚和愧疚只能是永远的缺憾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每年只能在春节、清明节、七月十五、八月十五、麦时和老人家的忌日时到到父母的坟前祭拜,以尽儿子的感恩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现在的年轻人也包括教育他们的孩子,一定要知道知恩、感恩,对健在的老人侍候好、照顾好,免得留下遗憾。我认为对老年人最好的孝顺就是对他们用脑、用心,用情,把照顾老人当义务和责任,让老人家快快乐乐度晚年。</span></p> <p class="ql-block"><b>图片:仕路清平(部分网络)</b></p><p class="ql-block"><b>文字:仕路清平(王仕平)</b></p><p class="ql-block"><b>歌曲:《怀念母亲》</b></p><p class="ql-block"><b>歌唱:网络歌手</b></p><p class="ql-block"><b>编辑:仕路清平(王仕平)</b></p><p class="ql-block"><b>美号:153337379</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