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后勤部长“洗冤”记

强者(老兵)

<p class="ql-block">昵称:强者(老兵)</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9017078</p><p class="ql-block">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本人由原66军军事检察院检察员,调配到66军纪委办公室任干事。为了记录下这一变化,特意在军机关办公楼前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军纪委配备专职委员二人。副师职专职委员张文泽,1947年入伍,曾任198师副政委;副师职专职委员李宗武,1951年入伍,曾任197师副政委。</p><p class="ql-block">军纪委下设办公室,主任由副师职专职委员李宗武兼任。1984年3月,军保卫处处长郑恒科调配到纪委办公室任主任,李宗武不再兼任。</p><p class="ql-block">纪委办公室干事是:王洪胜,1969年入伍,河北省故城县人;杨文芳,1970年入伍,河北省安次县人。</p><p class="ql-block">1982年11月,由于杨文芳调配到197师任职,我被调配到纪委办公室任职。</p><p class="ql-block">1983年夏季,由于王洪胜调配到军干部处任副处长,调198师组织科干事杨忠俊到纪委办公室任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是1983年夏季,北京军区纪委办公室二位副师职干事曹丁、齐嘉林来66军检查指导工作时,与纪委办公室人员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左起:强光田(本人)、齐嘉林、张文泽、曹丁、李宗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3年“五一”前夕,军纪委收到一封署名“王英”的举报信。信中反映:她和某师后勤部长的女儿(化名小张)是高中同学,而且二人非常要好,经常到小张同学家里写作业。有时,还帮助小张照料因地震砸成下肢瘫痪的母亲。一天,后勤部长乘小张到军人服务社购买物品之机,将自己强行奸污。希望军纪委明查、严惩。</p><p class="ql-block">经查验举报信邮戳,系从唐山市发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张委员将此举报信向军副政委、纪委书记作了汇报,决定亲自带人进行调查。</p><p class="ql-block">鉴于被举报人是正团职干部,被举报的内容又涉及法律、党纪和个人隐私,不宜公开调查,只能秘密进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日,张委员便带领我赴唐山该师进行调查核实。上午到达该师后,仅将举报信内容向该师副政委、纪委书记一人作了简要通报。并从其处了解到:该师后勤部长的爱人,确实在“7.28”大地震中被砸成下肢瘫痪;其女儿正在上高中三年级。经我们三人认真分析研究,决定从查找举报人“王英”入手,揭开事情原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午,张委员和我持军纪委《介绍信》,到唐山市公安局户籍管理处,查找该市“16~20岁”叫王英的女青年。那时的户籍管理还比较“原始”,全靠户籍卡片来管理。要从几十万人口中查找到我们要找的人,需要一定的时间。</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我们又来到户籍管理处。经过他们全处干警加班加点奋战,找到符合条件的“王英”女青年230余人,但无法区分她们的职业。如果想弄清她们的职业,只能再到属地派出所进一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一步该如何开展调查?我们带着这个问号回到了该师招待所。</p><p class="ql-block">午饭后,我用随身携带的“三件宝”(放大镜、手电筒、直尺),对举报信原件进行了反复查看,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举报信是一张32开方格纸,是从学生用的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上还留有隐隐约约的压痕。内容大意是“参观宽城烈士陵园……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XXX”。直觉告诉我,举报人很可能与宽城县有关?</p><p class="ql-block">于是,我立即把这个新发现向张委员做了汇报。他指示我明天到宽城县跑一趟 ,查一下这个线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天上午,经过2个多小时的车程,我来到宽城县第一小学。找到校长办公室,校长热情接待了我。在与校长交谈中得知,宽城县是革命老区,建有“烈士陵园”。每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要组织高年级(四、五)学生到烈士陵园凭吊革命先烈。</p><p class="ql-block">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创办于1917年,起初为私塾。学校前身为“公益初级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校名为“宽城小学”。1982年,改称“第一小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后,校长又把四年级班主任叫来,让我们继续深入交谈。我开门见山,问四年级学生XXX家里或亲友是否有当兵的军人?班主任回答说,XXX同学的哥哥原来在唐山部队汽车连当兵,今年初复员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听到这里,我心中的“假设”得到了印证,写举报信的人,可能就是XXX同学的哥哥。</p><p class="ql-block">为了慎重起见,我谢过校长和班主任后,立即返回唐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回到唐山该师招待所后,将宽城一行的收获向张委员做了汇报,并谈了下一步工作打算,张委员非常认可。</p><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上午,我又来到该师汽车连驻地,找连长和指导员了解XXX哥哥的情况。他们向我介绍:XXX哥哥叫小李(化名),今年初复员回原籍宽城县了。老兵复员时,他想在部队继续干二年,转完志愿兵再走,回去好安排工作。我们根据上级关于“超期服役二年,必须全部复员”的指示,确定他复员。他又找到在本连蹲点的师工作组组长~后勤部长,想“破例”继续留队未果。所以,他对后勤部长非常不满,并乘夜深人静,把连队一辆汽车尾灯打碎。我们发现后,对他进行了严肃批评,并给予“严重警告”纪律处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调查至此,举报信的“真伪”以及“举报人”的真实身份基本水落石出。</p><p class="ql-block">但是,为了把此案办成“铁案”,还需要找小李进行核实。于是,我又二赴宽城县。</p><p class="ql-block">第五天,在宽城县人民检察院法纪检察科,与检察官一起对小李进行了问询。小李很快承认“举报信”是他所为,出发点就是对后勤部长不满,所以写了此信,还专程到唐山市邮局发出。</p><p class="ql-block">我们对小李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和法律政策宣讲,使他认识到“诬告”是一种犯罪行为。小李痛哭流涕,一再表示自己利令智昏,误入歧途,希望部队和检察机关宽大处理。</p><p class="ql-block">鉴于小李的认罪态度和案件“管辖”问题,我只好将此案移交给了宽城县检察院法纪检查科处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到部队招待所后,我将情况向张委员做了详细汇报。经分析研究,一致认为:此案已经水落石出,调查工作可以结束。</p><p class="ql-block">于是,该师党委连夜召开常委会,由张委员向常委会“一班人”通报了此案调查结果。后勤部长听后,感动得连忙起立,向张委员敬礼致谢!并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军纪委张委员带队查清此事,我一辈子都要背着这个“污点”。纪委不仅惩罚“坏人”,而且还保护“好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五天的调查取证,终于查清了“举报信”反映的问题。不仅为后勤部长洗刷了冤屈,保护了军队领导干部,而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军队纪委的崇高威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