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

熊记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小的时候,热爱玩耍,比如跳方、滚珠、掏鸟窝,……,其中扳四角也是所热爱的玩耍方式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热爱?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只要有两个人就可以玩,而且玩的过程中要论输赢,所以能收获成就感,当然输了也会让人不开心,但是这种运动的输赢不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就像俗话说的“棋输了,人和棋还在”。二是我小时候,物资紧缺,用于叠四角的纸张不充足,能以少的四角赢回别人的四角,那可是一件美的很的事情,心里会想,我虽然四角不多,但是我能耐大,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四角,就是这种信念,所以要通过实践掌握更好地赢的方式。有了信念,就有了驱动力,再加上“不可告人”的方法,扳起四角来,那就可以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简单纯朴的信念,略带一点功利的想法,常常可以激发出人无穷的动力。但是小孩子的这种行为与赌博那就是大相径庭的事情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候,学校的操场是泥土的,总是扫得特别干净,再加上没有零食可吃,纸张缺乏,校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垃圾。那时候,我们玩的游戏是分阶段的,扳四角大约是在春节和秋季,气温合适,适宜于这种运动。下课铃声一响,我们男孩子丢下笔砚,挤出教室,约几个同学就开始玩起来了。游戏以“石头剪子布”决定顺序,输的一方把四角放在地上,赢的一方拿自己的四角抡起胳臂,按照自己选择的方位,用合适的力道,把手中的四角甩出,应声而落,如果对方的四角翻转过来,那翻过来的四角就是你的了。对方若还想玩,必须再拿出一个,这次对方优先。若是不能翻过来,那就轮到对方来翻你的了。如此轮番。</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个年代,找到一张牛皮纸(厚实一点的包装纸),那是如获至宝啊——用那纸能叠出来一个真正所向披靡的“老皮匠”四角呢!叠“四角”其实很简单:拿两张长方形纸,都从中间对折,然后交叉放置;从下面的的那张纸开始折角,折出来的角再朝中间位置对折,再顺序折出其他三个,把最后一个角插入其他三个角产生的缝隙中,就成了。再放在地上,用脚踩几下,如同熨烫衣服一样,做得平平整整,那被别人翻过的可能性就会减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时候摔四角,由于用力过猛时间又长,会弄得胳膊酸痛,而且经常“挂彩”:手拿四角摔下去的时候,不小心会碰到地上——若只是跟地面擦了一下,倒还罢了,只起个黑泡;若是硬生生实打实地戳到地上,指头会顿时失去知觉,好一会才能缓过来,等缓过劲儿来就会钻心地疼。不过一般情况下,只要有本钱,也就是没有输得精光,轻伤绝对是不下火线的,非要大战到底,不能让对方小瞧了自己。</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想那淳朴的场景,就觉得美得不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期流行一种游戏,就是扳烟卡。外甥女的孩子看到小朋友玩,就非要,于是“翻箱倒柜”给她找香烟盒,然后和爱人给她做烟卡。边做边聊起我们的小时候,就觉得现在的孩子游戏方式单一,而且创造性不够,少了一些童趣。我们那时候,很多游戏的工具都是自制的,既培养了动手能力,还增添了游戏的趣味性。我们那时候,玩的游戏很多都没有空间的限制,说要玩,准备停当,就能开始,很随性。我们那时候,还有很多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烟卡做完了,还给孩子叠了一个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四角和三角,写上“爷爷制造”,就等小孙女床后游戏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