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母亲节》点评

人和

<p class="ql-block"> 七律.母亲节</p><p class="ql-block">母爱如春润万芳,慈恩似海浩无疆。</p><p class="ql-block">萱堂白发添新岁,子女深情念旧光。</p><p class="ql-block">佳节于今歌不尽,典仪自古礼先扬。</p><p class="ql-block">天伦共聚同欢笑,老少安康福寿长。</p><p class="ql-block"> 诗作者:张平楠 书法家:王嘉彬</p> <p class="ql-block">  对《七律·母亲节》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张平楠教授的《七律·母亲节》是一首深情而华美的诗作,以母亲节为主题,展现了母爱的伟大与深沉。</p><p class="ql-block"> 诗开篇即以“母爱如春润万芳”起兴,用春天的温暖和滋润来比喻母爱的无私与广泛,生动地描绘出母爱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接下来,“慈恩似海浩无疆”一句,更是将母爱的深厚与博大推向了极致,以海的浩渺无边来喻指母恩的深不可测。</p><p class="ql-block"> 在诗的颔联,“萱堂白发添新岁,子女深情念旧光”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萱堂”这一古代对母亲的雅称,与“白发”相对,既突出了母亲的衰老,又暗示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关爱与牵挂。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母亲养育之恩的铭记与感激。</p><p class="ql-block"> 诗的颈联“佳节于今歌不尽,典仪自古礼先扬”中,诗人以节日为线索,表达了母亲节这一特殊日子里,人们对母爱的歌颂与赞美是无穷无尽的。同时,诗人又提到“典仪自古礼先扬”,强调了对母亲的尊敬与感恩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尾联“天伦共聚同欢笑,老少安康福寿长”则是对全诗情感的升华,表达了母亲与子女共享天伦之乐,家庭和睦、老少安康的美好愿景。这不仅是对母亲节的祝愿,更是对和谐家庭、幸福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华美,意象丰富,用典恰当,是一首优秀的母亲节诗作。</p><p class="ql-block"> 对王嘉彬先生书法作品的点评</p><p class="ql-block"> 王嘉彬先生以书法形式呈现张平楠教授的《七律·母亲节》,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书法功底,更是对诗歌内容的精彩诠释。</p><p class="ql-block"> 在书写过程中,王嘉彬先生显然深受米芾书法艺术的影响。米芾的书法以豪放不羁、笔力遒劲著称,王嘉彬先生在学习其书法艺术时,既保留了米芾书法的精髓,又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在书写这首诗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笔墨的浓淡、干湿、快慢等变化,将诗歌的情感与意境通过书法这一艺术形式完美地呈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在字形结构上,王嘉彬先生的作品结构严谨、笔画流畅、气韵生动。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在纸面上跳跃、舞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同时,他又通过字与字之间的呼应、穿插、避让等手法,使整幅作品在视觉上呈现出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总之,王嘉彬先生以精湛的书法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张平楠教授的《七律·母亲节》演绎得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既具艺术价值又富含文化内涵的书法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