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票与滴滴

欧阳南山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童年时代,处在贫穷与饥饿的年代,父母为一家数口生存竭尽全力,还是很难维持一家人基本生存。</p><p class="ql-block"> 这种情况体现在懵懵懂懂孩子身上,也知道一个铜板掰成两瓣花。</p><p class="ql-block"> 看一场电影八分钱、买一支冰棍两分钱、坐一次公交车三分或五分钱……不论什么消费,再怎么手心捏出汗水,该花的还是必须花!但有一种消费可以耍点小聪明逃避。比方说,公交车,想方设法逃票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之一。</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公交车上,售票员是标配。站在门口,一个一个上车,很难有漏网之鱼。但仗着个头矮小,偶尔也有趁人多拥挤的时候,在售票员眼皮底下蒙混过关。</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售票员可谓兢兢业业,绝不马虎,大多数情况售完票,还要从前到后一个一个依次查验车票,逃票难度颇大!就算蒙混过关上了车,被售票员查出无票乘车,还是十分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于是,孩子们时常把用过的车票悄悄积攒起来,万不得已时拿出对付售票员查验车票,还是有侥幸过关的机会。当然,难度也有。比如,不同线路、不同车程、不同车辆的票面是有颜色区别的,售票员仅凭车票颜色是否吻合,便可轻而易举判断孩子们手中的车票是否过期,此外,一般用过的车票都被撕去一角,这也是孩子们逃票头痛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总之,在那个物质生活极端匮乏的年代,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对于公交车逃票基本没有羞耻感,往往一次成功的逃票反倒被看作以小搏大的斗智斗勇,颇为自豪。</p><p class="ql-block"> 现在回过头来看,纵有一千个理由,逃票总是有违公德,属于被批评被处罚之列。如果人人都以贫穷为由,破坏基本的法纪和道德,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取的!</p><p class="ql-block"> 时至今日,无论是经济状况的极大改善,还是道德意识的加强,人们都羞于逃票之类行为,都会在各种各样买卖行为中付款消费,绝不会偷偷摸摸以蒙混过关逃票为荣。</p><p class="ql-block"> 眼下,笔者最有感触和体会颇深的是,滴滴打车的启示。</p><p class="ql-block"> 滴滴打车不仅体现在乘车出行快捷方面,让人感叹的还在于对付款消费的约束机制上的滴水不漏!</p><p class="ql-block"> 乘客到站下车,自觉付款确认。滴滴司机也不会唠唠叨叨提醒顾客及时付款。如果有顾客出现类似上述情况,以为滴滴司机没有提示便溜之大吉,那是绝对行不通的!因为交易平台出现顾客赖账耍滑头,就意味着顾客失信,被平台记录在案,下一次想再打滴滴车,已经被列入黑名单。有了如此强制性的约束机制,再怎么无赖耍滑头,都不可能以身试法,以自己的诚信丧失为代价,获取一次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p><p class="ql-block"> 推而广之,对于各种大大小小如缕不绝的贪官污吏,我们的刚性约束机制是不是出了问题?要不然,怎么会一年比一年的贪官数量多、贪官贪污数目一年比一年大、贪官级别一年比一年高?</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类似滴滴打车的付款约束机制,贪官还能够像现在前赴后继、一茬又一茬?</p><p class="ql-block"> 换一个角度看,与其夸耀挖出许多贪污大老虎,还不如让人们看到一年比一年贪官数量逐年减少、级别降低、金额减少。</p><p class="ql-block"> 放在几十年前看孩子们因为贫穷而逃票,虽然道德上不可取,但总还让人怜悯几分。不是有一部印度电影《流浪者》说出一句扎心的话:贫穷是犯罪的根源。</p><p class="ql-block"> 而现在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贪官,他们贪得无厌,总不是被基本生活困难被逼的无奈之举吧?恰恰相反,他们不但高高在上、获利颇丰,正当的还有灰色的收入远远高于普通老百姓,他们为什么还是饕餮大嘴,不愿收手?</p><p class="ql-block"> 说穿了,还是缺乏一套完整有效的类似滴滴打车的刚性约束机制,使得贪官的成本极低,获利回报极大。</p><p class="ql-block"> 由几十年前孩子们的懵懵懂懂和贫穷发生逃票,联想目前滴滴打车乘客自觉主动支付的硬性机制,再想到当下贪官多如牛毛,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所思考、有所启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