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篁岭游记

<p class="ql-block">2024.3.30去婺源篁岭游玩。</p> <p class="ql-block">婺源位于江西北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是徽州古建筑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原属安徽古徽州,被蒋介石划给江西;1947年婺源人闹回皖运动,又回归安徽;1949年,婺源和江西一起解放,为方便管理又划归江西。从此,成了江西婺源。</p> <p class="ql-block">香港著名的摄影家陈复礼,曾在婺源拍摄了一组作品,并获得了国际摄影大赛金奖。他赞叹婺源的景色太美,是“中国最美的乡村”。因此,婺源就以“中国最美乡村”这块金字招牌对外展示。</p> <p class="ql-block">婺源篁岭建村于明朝中叶,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清朝父子宰相曹文植的故里,所以全村皆姓曹。到篁岭,一看古村,二看晒秋,三看满山梯田油菜花和千年古树林。</p> <p class="ql-block">婺篁岭被誉为“挂在山崖上”的古村,数百栋徽派民居在落差百米的坡面错落排布,梯田叠翠铺绿,村庄聚气巢云,被称为“梯云人家”。</p> <p class="ql-block">挂在山崖上的篁岭古村“地无三尺平”。每当日出山头,晨曦映照,整个山间房屋晒架上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绘就出美丽的“晒秋”农俗景观。春晒茶叶、夏晒山蕨、秋晒果蔬、冬晒乡俗,一年四季延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晒秋”是篁岭古村500年来延续至今的晒谷物特色民俗景象。它反映了以篁岭为代表的山居民众原生态的晒物农俗,是劳动人民对丰收喜庆和未来生活所赋予的质朴美好的期待,并逐渐沉积为一种民俗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2014年“篁岭晒秋”被评为“最美中国符号”;2017年篁岭被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为“最美外景拍摄地”;2023年篁岭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p> <p class="ql-block">用玉米、红豆“书写”的“春暖花开的中国”的晒秋图景,也是篁岭人用心创造的别具一格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马头墙长这样。</p> <p class="ql-block">马头墙也叫防火墙,形似马头,全是白墙黛瓦,一般呈半圆形或半月形,寓意着“太阳升起、马儿出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贵气。马头墙上的马头,雕刻得非常精美,大部分上面还用墨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每一面马头墙都是一幅精美的墨画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进村道路,干净整洁,鲜花盛开。朵朵鲜花似在代表篁岭人欢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山间小径,樱花含苞欲放,绿树山岚,被美景紧紧吸引的我的闺蜜,既拍美景又自拍。</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篁岭,油菜花已退场,那层层绿田,是已结荚的油菜。</p><p class="ql-block">同行的山东、东北的驴友遗憾地说:我们专门是来看油菜花的。二期油菜花正开,但是不在我们的行程线路里。我宽慰她们说:汉中的油菜花正开呢,也很美。青海的七月份才开,也很壮观。可以安排一下程的旅行。她们听了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篁岭的水街,流水自山顶倾泻而下,水声哗哗,水汽氤氲,似有天街小雨的感觉。水街,既有水,又有街。街顺山势自上而下修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板阶梯路,</span>泉水在街中心流淌,两边店铺林立,横跨泉水建了好几处走廊风雨桥,桥上有休息的凳子,游人可以小憩纳凉,也可以坐观街景,倾听泉水叮咚,这里吃喝玩乐游购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篁岭古建筑木雕精美。</p> <p class="ql-block">篁岭古宅的木雕非常精美,内容有人物故事花卉摆件,寓意平安喜乐健康财富耕读文武仕宦。每幅雕刻形象生动,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我流连于门、楣、窗、廊柱的木雕画面,欣赏它的精美,品味它的寓意,深深感叹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生存的智慧以及生活的情趣。</p> <p class="ql-block">游人之所以对篁岭心心念念,篁岭对现今快节奏生活的人们来说是一方心灵的休憩地。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草有鸟叫,有农田有古宅有街有家的味道,还有宁静与祥和。一年四季丰收不断,一年四季色彩纷呈,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令你陶醉。你在这里,看到了父辈的身影,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寻找到了自己的根。生活就是这么简单:把平常日子过好就是幸福就是美好。</p> <p class="ql-block">图/凤</p><p class="ql-block">文/凤</p><p class="ql-block"> 2024.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