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第一泉畔第一亭

杰子

<p class="ql-block">槛泉亭是趵突泉边的一座古亭台。建于何时,郡志无载;怎样的建构,亦无图可查。废圮已久,故址无存,时至今日,连它的名字都很少有人知道了。但是,此亭曾为济南风物的张扬和传播作出过重要贡献,在济南城市文化发展的历程中值得书上一笔,实在不应让它沉潜在古代典籍的海洋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12年的趵突泉,北宋年间修建的“槛泉亭”早已倾圮,后在原址建观澜亭。</span></p> 槛泉亭修建于北宋时期 <p class="ql-block">查阅宋代诗文,可知槛泉亭的修建应追溯到北宋时期,它是趵突泉边建造的第一座亭台,还可以了解到趵突泉一带的自然景象。当时,趵突泉周边是一片开阔地,泉池众多,沟渠纵横,一派江南风光。长期住在城圈子里的人,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这一带犹如一大郊园,郊游、踏青、赏泉,其乐无穷,为当时官民公共游览之地。当时趵突泉附近只有一处古建筑娥英祠,已非常破败,再就是堆积着一些搭建房舍备用的砖瓦木料之类。这一切在当时的诗文中都有具体记载。</p><p class="ql-block">《题刘诏寺丞槛泉亭》一诗,是写槛泉亭的最早诗篇,且具有史料价值。此诗作者赵抃,字阅道,宋仁宗景祐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殿中侍御史。由此诗可知,槛泉亭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已存在,此亭建在趵突泉附近,为历城人刘诏所有。刘诏时任寺丞之职,其生平不详。诗人登临游赏是应亭的主人之邀请。此诗开篇即解说泉名的由来。“槛泉”一词取自古代儒家经典《诗经·大雅·瞻卬》。趵突泉是泺水的源头,当时潭水面积很大,“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用“觱沸槛泉”来概括趵突泉喷涌的声势真是既恰切又传神。</p> 苏辙、曾巩流连题咏 <p class="ql-block">时任齐州掌书记(知州从官)的苏辙就经常和友人登临,酬答唱和,写有《槛泉亭和孔教授武仲韵》:“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明月夜,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p><p class="ql-block">苏辙在齐州居官三年,对济南及附近名胜古迹无不流连题咏。这首诗描绘出了当年趵突泉一带的自然景观,再现了充满生活情趣的田野风光。值得注意的是诗末尾一句“孤亭每到一依然”,从中可看出泉边只有一亭,别无其二。</p><p class="ql-block">宋神宗熙宁四年,蜚声文坛的文学家曾巩出任齐州知州。在两年的任期内,他把济南的湖、山、泉风景资源大力开发出来,修建了北水门、北渚亭、鹊山亭、百花台、百花堤、百花桥等景点,使济南成为具有山光水色的园林城市。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他对趵突泉景区作出的三大贡献:一,在泉畔建起了历山、泺源二堂以为“使者之馆”,客舍犹今之机关招待所,这无异于给趵突泉建了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其意义不可忽视。二,他为趵突泉正了名。此前,泉的名称不一,有称“温泉”,有称“瀑流泉”,民间俗称“噗嘟泉”,曾巩依“噗嘟泉”之称写为“趵突泉”求其文雅,得到社会的认可,趵突泉之称沿用至今。</p> 苏轼挥毫“一枝枯起苍烟” <p class="ql-block">和大明湖的历下亭因大诗人杜甫赋诗而名扬天下一样,趵突泉畔的槛泉亭也因一个人而名震一时。这个人便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大名人苏轼。宋神宗熙宁十年正月,苏轼途经济南之际,苏辙已离开济南回京师,不过苏轼受到新任知州李常的热情款待。二人都是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而离开京师的,志同道合,十分相得,诗文赠答,一同寻幽探胜,畅游济南湖山美景,苏轼十分愉快地住下来。居济月余,其中就有在槛泉亭赏梅之雅事。离开济南多年后,苏轼在《与几宣义》的书札里这样写道:“每思槛泉之游,宛在目前。”</p><p class="ql-block">槛泉亭当时已成为诗人、文士赏泉、觞咏之佳所。苏轼、李常、几宣义等同访刘诏,热情好客的刘诏喜出望外,奉为上宾,热情款待,良辰美景,宾朋相聚甚欢。此时此刻苏轼心花怒放。所以,当刘诏请求墨宝时,苏轼慨然应允,当众挥毫,题字作画。据《济南金石志》载:“熙宁十年,东坡先生过济南,写枯木一枝于槛泉亭之壁。”此处语焉不详,易造成误读。有人认为是苏轼在槛泉亭的粉壁上写了“枯木一枝”四个字,其实不然。写,这里是作画的意思。实际上,苏轼既画了画(枯木一枝),又写了字(槛泉亭)。清代乾隆年间诗人王初桐在他的《济南竹枝词》里写了这件事。他把苏轼在槛泉亭赏梅、作画和杜甫在历下亭饮宴、赋诗等量齐观,视为文坛佳话。原作全文抄如下:“东藩皂盖已飘零,尚有髯翁屐齒径。枯木至今磨灭尽,更无从问槛泉亭。”  </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年间平原人董芸仿明诗人王象春《齐音》(又题《济南百咏》)体例写了部专咏济南风物的《广齐音》(又题《济南杂咏》),由于诗人对济南的人文古迹进行了考察和研究,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诗集中有一首题为《槛泉亭》的诗即为典型一例。在诗前的笺注中,对苏轼的这件珍贵文物遭破坏的经过乃至消失的事实作了翔实的记述,其中云“醉墨淋漓洒槛泉,一枝枯木起苍烟。远尘庵上空怀古,小劫匆匆五百年”。</p><p class="ql-block">千余年的时光悄然逝去,槛泉亭几经变故,早已废圮无存,但“一枝枯木起苍烟”的逸事至今仍然发人深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5px;">(摘自济南古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