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城

许伯华

<p class="ql-block"><b>  镇远古城,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乘火车进入镇远站,远远就能看到山顶“名城镇远”四个金色大字,十分醒目。</b></p> <p class="ql-block"><b>  镇远,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宋宝佑六年(1258年)赐名“镇远”,寓意“威镇远方”。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镇远先后设县、州、府、道,直至上世纪50年代末,这里还是自治州的首府,现为镇远县政府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镇远,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湘楚中原西通云南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水陆重镇。是一座“因军而起,因商而兴”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名城,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1986年12月,国务院确定镇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b></p> <p class="ql-block"><b>  镇远火车站距古城中心2公里多一点的路程,过了这座“新大桥”,就是“滇楚锁钥”的牌坊,古城的主大街到了。众多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古码头、古城垣、古巷道和古泉井等文物古迹,遍布镇远古城区。</b></p> <p class="ql-block"><b>  远处青山横亘,脚下青石板路已被磨得光亮,街道两旁明清风格建筑尽显古朴,与其他古城镇相似,都是出售土特产和民族特色商品的商店和充满当地美食小吃的饭店。</b></p> <p class="ql-block"><b>  古建筑古民居是古城古镇的坐标。镇远古城的七条古巷很有特色,依山就势,爬坡上坎,拐弯抹角,基本保持了原貌。我没有走遍全部,只是领略了其中两条古巷的古朴幽深,“歪门”与“邪道”。</b></p><p class="ql-block"><b> 据说,镇远民居的街巷与建筑的独特之处是“歪门邪道”,古巷层次错落,房门对后巷,后巷朝近山。狭窄的幽巷中却藏着深宅大院,高大的风火墙包围,不太富丽的门额上白底黑字写有“封唐召泽”、“瑞洁衔环”等充满传统文化内涵的楣联,昭显着家族渊源或文化,却又无一例外地大门斜开,据说是为避一避入世的锋芒。</b></p> <p class="ql-block"><b>  古城古建古巷,政府“衙门”也是古朴无华,必须点个赞!</b></p> <p class="ql-block"><b>  镇远古城水陆重镇,每条古巷都连通着对应的古码头。古城四周被群山环绕。舞阳河以"S"形穿越城市,宛如一条绿色的丝绸把古城一分为二,北岸叫旧府城,南岸称旧卫城。独特秀美的绿水青山,造就了这座边城重镇,各类建筑沿山依水排列,朴素中见珍奇,淡雅中现神韵。</b></p> <p class="ql-block"><b>  有毓秀的山,有灵性的水,自然就有链接山水、沟通往来的桥梁。“祝圣桥”,镇远古城的标志性古桥,原名“舞溪桥”。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 ,因种种原因时建时停,又被山洪数次冲毁,直至雍正元年(1723)才修建完成,一座桥修了250年,实在令人惊奇。因此,祝圣桥的桥墩是明朝的,而桥身是清代的,完全的青石建筑。据说是为了向康熙皇帝祝寿,舞溪桥变成了祝圣桥。桥梁处处显出斑驳古老,默默诉说着岁月的沧桑。</b></p> <p class="ql-block"><b>  祝圣桥,曾是黔滇学子进京赶考的必经之路。清光绪四年(1878年)镇远知府倡捐,建“魁星阁”于祝圣桥上,希望能够魁星点斗,高中状元,故老百姓又称其为“状元楼”,该楼为三层重檐八角攒尖顶结构。20世纪30至70年代,祝圣桥成了湘黔公路必经之桥,“魁星阁”拆除。现在的楼阁为近年复建。在交通发达的今天,祝圣桥已卸去了车辆通行的功能,而与桥端的“青龙洞”合影成了亮眼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青龙洞,儒、释、道三家组成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中禅院、万寿宫、香炉岩等36栋单体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在舞阳河边的中河山悬崖峭壁间展开飘凌之势。远观之,就像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又似一组美轮美奂的浮雕群。被誉为“西南悬空寺”。200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青龙洞古建筑群确定为“世界贴崖古建筑园林”,名副其实。</b></p> <p class="ql-block"><b>  行走于青龙洞景区内,真可谓别有洞天,背靠青山,面临绿水,依洞傍崖,贴壁临空,既有佛教禅院、道教道观,也有儒家书院,乃至纪念文天祥的“文公祠”和画栋雕梁的大戏台。各教建筑合谐协调,在这小小的山崖上,三教毗邻而居几百年,古城的包容性展现无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人类的智慧技巧也在这里相得益彰,令人叹为观止。</b></p> <p class="ql-block"><b>  建筑群连崖壁通溶洞,有些低矮狭窄的门洞,这个提示令人玩味无穷,摄之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青龙洞楼阁,观赏远山苍茫与舞阳河之古城,美不胜收。</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青龙洞我们去了“铁溪”,所谓的舞阳河十大景区之一,位于祝圣桥北面,有公交车到达景区门口。去铁溪只因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有三回描写了镇远,其中写到了“铁溪”的苗民风俗和自然风光。</b></p> <p class="ql-block"><b>  铁溪景区,真正的原生态,沿着溪流,紧挨山崖小道,上坡下坡单程走了4公里,见到一潭清澈的碧水,即为景区的主要景点——“龙潭”。虽然沿途山峦叠翠,山间鸟语花香,但称为“云贵高原小九寨”,有点言过其实。当然,如作休闲漫步,游山玩水,倒是一座天然大氧吧。</b></p> <p class="ql-block"><b>  为观镇远古城全貌,待到夕阳西下,登上古城最高处——石屏山顶。登高远望,舞阳河穿越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远处山峰林立,古城处于群山之中,建筑错落有致。舞阳河,镇远古城的灵魂,一汪翠绿细浪逶迤荡漾,在青峰屋舍间漪畅流淌,俯视似同一幅天然水墨画。曾经的船帆汇聚、百舸争流的昔日繁华,如今仅留存夕阳余晖下一抹淡淡的光华,走过的岁月,波澜不惊。</b></p> <p class="ql-block"><b>  石屏山顶还有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2)的镇远府城垣遗存,人称苗疆长城。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  远望古城那边的崇山峻岭,满目苍翠,舞阳河山涧静流,现在看,青山绿水一派壮美景色;可是在200年前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清代名臣林则徐赴滇过镇远,看到的是山势险要,写下一首《镇远道中》诗,开篇曰:</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b></p><p class="ql-block"><b> 斗转星移,世纪更迭。远望湘黔铁路穿城而过,高山不再阻隔,镇远不再遥远,美丽的山川河流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古城装点得如诗如画,已然是黔东和贵州一颗光亮夺目的旅游明珠,吸引着八方游人的脚步。</b></p> <p class="ql-block"><b>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古城披上了一层绚丽的彩衣,夜晚的游客比白天还多,人们漫步古城,享受美好时光……。</b></p><p class="ql-block"><b> 再见了,西南古城镇远!一天时间很短,昔日的滇黔要塞,还是给了我一场惊艳,从此心中有了贵州镇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