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愿望终实现——记山西全境游

寒塘梅影

<h3>  十年前的某天,我和几个原七团的知青战友在公交车上相约去山西来个全境游。但没多久,有人因病仙逝了,有人去外地了,有人忙带孙……竟再也约不起来了。</h3> <p class="ql-block">  所幸今年四月,妹夫的侄儿休年假。妹夫便牵头将我们两大家族10个人串联起来,组成了一个小型赴山西旅游团……于是乎,我“十年磨一剑”,愿望终于实现了!</p> <h3>  (下图: 加上摄影师刚好十人—— 4月14日摄于太原阎锡山故居。)</h3> <h3>  我们的10人团4月14号一大早赶往飞机场,从南昌到太原两个多小时就到了。当地导游和司机在太原机场接我们到市内,安排好住宿,交代了相关事项就让我们自由活动。 <br>  我们先去参观山西博物院。据说这里有十大镇馆之宝,我们也没数;只是这里毕竟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老家,感觉晋文化元素较多。</h3> <h3>  接着来到晋商博物院,这里民国时是阎锡山的督军府和居住地。门柱上镌刻着孙中山题的对联: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h3> <h3>  里面很大很气派,这倒是符合山西一霸阎老西的身份;现在改为博物院,里面文物自然不少。</h3> <h3>  晚上逛太原柳巷,好热闹,好繁华,跟白天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白天的太原显得有点落寞和冷清。</h3>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4月15号)离开我们住的漳禾酒店,等电梯时居然发现“机器人”也在等电梯!更神奇的是它还不跟人凑热闹,自己独自乘坐另一部没有人的电梯(下图左)。</p> <h3>  踏上旅途,前往大同;此时收到保险公司发来的生日贺卡(上右图),很难得这个生日居然在大同度过!遂发愿㊗️天下大同,㊗️我的亲友们都健康、平安、快乐!🙏🏻🎂🙂❤️</h3> <h3>  (路过服务区)</h3> <p class="ql-block">  途中见一山隘上书写着大大的“雁门”二字,于是有那反应快的便问导游:“我们怎么不去雁门关?” </p><p class="ql-block"> ······ 经过一番交涉,我们如愿以偿,直赴雁门关。</p> <h3>  好冷啊!山西六天,雁门关最冷: 风又急又猛且寒到骨子里去。</h3> <h3>  雁门关,据说最早建于公元前960年(我们现在见到的是明代的),号称“中华第一关”,“半部华夏史”。</h3> <h3>  唐代诗人王昌龄谓函谷关“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有三千年历史的雁门关则可谓是“先秦明月今时关”了。我们面前这雁门关,历经五百多年仍巍然屹立——好在孟姜女时代没有这让人哭不倒的坚固的长城。</h3> <p class="ql-block">  长城的两边是原来的关内和关外,当然现在已经同为华夏大地了。我们擂一擂战鼓,去“关外”逛逛,心里祈祷着: 愿“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情景永远不再出现!🙏🏻🙏🏻🙏🏻</p> <h3>  午饭后前往位于大同的云冈石窟。</h3> <h3>  云冈石窟始建于南北朝时的北魏,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其余三个为:洛阳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h3> <h3>  总体感觉云冈石窟无论是规模、气势都不及洛阳龙门石窟那么令人震撼,大概后者得益于不但始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且又有后代不断地扩建吧?!</h3> <p class="ql-block">  孝文帝拓跋宏挺孝顺的: 祖母文明冯太后在世时,云冈石窟的佛雕多按祖孙二人形象塑造;冯太后去世后,他为自己可怜的父亲献文帝塑了一尊大佛像;而下图这尊位置最突出的露天大佛像,则是以他的祖父文成帝为原型塑造的。 </p><p class="ql-block"> 文成帝拓拔濬(浚),云冈石窟就是他在位时始建的。他平定内乱,休养生息,改革官制,恢复佛教。总之,是个有所作为的皇帝。</p> <h3>  下图: 雄伟壮观的大同古城墙(修建于明朝洪武五年,距今已经632年啦!)</h3>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4月16号)去了北岳恒山的悬空寺、五台山。想起了小时候流行的一个牛逼哄哄的口号“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值得骄傲的是: 迄今为止,我的足迹已经“踏遍”三山五岳啦!</p> <p class="ql-block">  三山: 黄山、庐山、雁荡山。(有三种说法,吾取其一。) </p><p class="ql-block"> 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p> <h3>  注意悬空寺下大石头上“壮观”二字是诗仙李白所写。</h3> <h3>  然后前往号称“佛国”的五台山,并在五台山吃了最贵的午餐——旅行社推荐的“一盏明灯”全素斋,比如那饭,六块钱一小碗,连二两都没有。</h3> <h3>  旅行社安排在五台山参拜五座寺庙,但我们多属老弱病残,只去了殊像寺和镇海寺。打个卡,表示我们来过就是了。</h3> <h3>  之所以选择去镇海寺看看,是因为那是鲁智深逼上梁山之前出家的地方。鲁智深是水泊梁山108将中真正算得上“好汉”的人,所以我们想去参拜一下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但很显然,“此寺庙非彼寺庙”!</h3> <h3>  当晚住在忻州,第二天(4月17号)一早赶往晋祠。我们虽然是自己组团,但因为景点多,行程紧,所以也没法像我们希望的那样“睡到自然醒”。</h3> <h3>  中国旅游特色:到哪个景区都要人为设置障碍,迫使你必须坐景区的观光车。</h3> <h3>  只要是读过初中的人,没有不知道梁衡《晋祠》的,因为那是初中教材。今天有缘身临其境,大家纷纷赞叹,认为晋祠的确不是浪得虚名。</h3> <h3>  下图右: 导游说这尊雕像历史最悠久,是真正的北宋年间的。</h3> <h3>  下图这座桥好像是会仙桥,据说每年4月14日各路神仙相会于此。晚来了几天,神仙散了,我们“会”于此。</h3> <h3>  晋祠有众多的亭台楼阁等建筑,牌楼影壁、石碑雕塑各具特色。</h3> <h3>  下图 “晋阳第一泉”上面的“难老”二字,很有内涵,意味深长,我们极为欣赏。</h3> <h3>  上图是不是觉得很眼熟?原来它就是六小龄童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变的土地庙。😃😃😃</h3> <h3>  晋祠有皇家园林的气派,除了上面介绍的各类建筑,它拥有好些千年古树也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上图这株树就有3000年的树龄呢!</h3> <h3>  当天的第二站是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因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国内外,后来还有个电视连续剧(陈建斌、蒋勤勤主演的)就叫《乔家大院》。</h3> <h3>  下图:《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现场</h3> <h3>  如今是新词辈出的时代,我们这趟出游就学到了好几个新词,比如过去的“春游”、“秋游”,现在叫“研学”了。我们到乔家大院,就碰到了大批“研学”的队伍,照相也只能见缝插针地抢拍。</h3> <p class="ql-block">  从乔家大院出来,导游催说要抓紧了,还得赶往大槐树呢! </p><p class="ql-block"> 说起大槐树,对历史不熟的人是没有感觉的;但若说起它的所在地山西洪洞县,年龄稍大的人就没有几个不知道的:京剧《玉堂春》中的选段“苏三起解”,那可是文革前的“样板戏”,没有几个人不会哼上几句的,由此还衍生出了一个名句: 洪洞县里无好人。</p> <p class="ql-block">  “苏三起解”只是个故事,而“大槐树移民”才是历史事实。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解决许多地区因战乱造成的人口大量流失问题,决定从没有受到多大战乱祸害、人口密集的山西临汾等地移民100万,到洪洞大槐树集中办理手续,分东西南北四条线路迁往人口稀疏地区。时间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将近半个世纪。所以,现在全国各地说不定都有当年大槐树移民的后代呢! </p><p class="ql-block"> 下图: 当年的大槐树已经枯萎,但旁边的二代、三代大槐树长势仍旺。</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此,所以多年来不断有人到大槐树来“寻根”。我们一行十人中不知道有没有大槐树移民的后代,但我们还是饶有兴致地在“根”的影壁前合影——我知道我肯定不是: 我的祖先早在九百多年前就因为避北宋的靖康之难迁到南昌来了。</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了“大槐树移民”,才有了“五百年前是一家”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寻根祭祖的地方(下左右图),也是当年大槐树移民出发的地方,更是传说中苏三起解的地方(下图2)。妹夫当即现场演唱了一段“苏三起解”(视频)。</p> <h3>  我们口语中把“上厕所”叫做“解手”,据说就是由此而来: 因为移民是强制性的,为了防止有人逃跑,所以把人用绳子串起来。路上若有人要大小便,便向押解的人要求解开手上绳索,“解手”这个词便应运而生了。</h3> <h3>  晚上住在临汾,临汾文旅的口号是“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只有来到临汾是回家!”😃 也许他们的根据就是“大槐树移民”吧,因为“五百年前是一家”呀!</h3> <h3>(大槐树移民浮雕)</h3> <h3>  4月18号,这已经是第五天了。我们一大早奔黄河壶口瀑布而去,这是本趟旅行中最有看点也最盼望的—— 虽然这一路上的景点都很精彩!</h3> <h3>  从坑坑洼洼的河床向壶口瀑布走去时,我们很是失望,抬头仰望,不见任何“飞流直下”呀?!导游笑着安慰我们:“不用抬头的!再走近一点就行了。” </h3> <h3>  走近了才知道,壶口瀑布跟我们以往看的瀑布都不同,它不是从高山上飞流直下,而是从宽阔的河床上汹涌而来,到了我们前方形似壶口的低洼处,巨大的落差让河水“挤兑着”倾泻而下,伴随着阵阵雷鸣般的咆哮声,激起巨大的浪花,腾起霭霭雾气。</h3> <h3>  太震撼了!大家纷纷拿起手机或相机抓拍,口里还不住地念叨着自己能想起的吟颂黄河的诗句。</h3>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p> <p class="ql-block">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 <p class="ql-block">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p> <p class="ql-block">  妹妹是个浪漫主义作家,回来后专门就黄河壶口瀑布发表了一大通激情澎湃、柔情万丈的感想,甚至发出了“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呐喊。对此我笑应:</p><p class="ql-block">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小民竞不夭!</p> <p class="ql-block">  中央电视台报导壶口瀑布的视频。壮观啊!飞流急下,清瀑与彩虹同框……</p> <h3>  黄河已经不“黄”了,变成了“清凌凌”的黄河水了。</h3> <h3>  瀑布旁有好些供游客合影的小毛驴。这位毛驴的主人一身典型的北方农民打扮,一见我们拿起手机准备拍照,立刻顺势而自然地摆了个pose。呵,这“群众演员”的演技丝毫不逊于王宝强啊!</h3> <p class="ql-block">“张老三,我问你,你的家乡在哪里?”</p><p class="ql-block">“我的家,在山西,过河还有三百里。”</p><p class="ql-block">“我问你,在家里, 种田还是做生意?”</p><p class="ql-block">“拿锄头,耕田地,种的高粱和小米。” </p><p class="ql-block"> —— 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五章“河边对口曲”(光未然词,冼星海曲)</p> <h3>  思绪还沉浸在非凡壮美的黄河壶口瀑布中呢,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了另一个“巍巍乎壮哉”的境地——王家大院。</h3> <h3>  王家大院的规模远胜于声名远播的乔家大院,有学者感叹曰:“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座城!”</h3> <h3>王家大院部分</h3> <p class="ql-block">  号称“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可不是仅仅以“大”著名,步入院中,仿佛走进一座具有汉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五座古堡各有特色,各类雕刻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  从王家大院出来,已是夕阳西下;赶到最后一个景点平遥古城时,已经夜幕降临了。 </p><p class="ql-block"> 导游把我们安排到名叫“光绪行宫”的民宿把行李放下。哈,今晚我们要感受一下北方人睡大炕的滋味了。</p> <p class="ql-block">  晚饭还来不及吃,导游直接将我们带到了一家又像是照相馆又像是化妆室的店内“旅拍”。 </p><p class="ql-block"> 对于“旅拍”这个新词不甚了了的我们,饿着肚子任店内人任意摆布,弄了半天才明白这是我们可以享受的一项服务: 稍微“捯饬”一下,立马穿越到古代,美美地做个“南柯梦”。</p> <p class="ql-block">  呵呵,福气坨坨!</p> <p class="ql-block">  “姐妹情深自有缘,相依相伴赋诗篇。”</p> <p class="ql-block">  看了这组照片,朋友们纷纷发表感言,有的说像老太君,有的说像皇太后,有的说是贾母再世……😃😃😃</p> <h3>  做个发财💰梦,忘了饥肠辘辘。</h3> <h3>  附庸风雅😃🙊: 琴棋书画样样拍,其实一样也不通。</h3> <h3>  折腾到晚上十点多,拍照完毕,一边寻找填肚子的地方,一边夜游平遥古城。</h3>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4.19)一早,除了我和老伴两个不爱起早的人,其他人都去逛平遥古城了。 </p><p class="ql-block"> 我不去还有个原因,感觉这平遥古城太苍凉了,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令人向往。心想等会儿看看家人们拍的视频录像,出发时沿途看看,再拍张照片做个纪念就行了。</p> <h3>白天的平遥古城</h3> <p class="ql-block">  到了太原机场,泡一包方便面当午饭。过去坐飞机,最享受的就是美丽的空姐不断奉上的各样美食,哪怕不是就餐时间,哪怕只坐个把小时。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飞机上居然不提供任何食品了?!</p> <h3>  登机啦!</h3> <p class="ql-block">  起飞了🛫 太原再见👋🏻山西再见👋🏻👋🏻!!! </p><p class="ql-block"> 六天的十人游转瞬结束(14号—19号),虽不能说是十全十美,却堪称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想起来必须加个“尾巴”:</p><p class="ql-block"> 下飞机后,坐机场大巴到青山路转公交时,我们做了件好事:让一个“无主”的箱子物归原主!</p><p class="ql-block"> 这其中有很多曲折:比如有人担心好心反而被恶告(毕竟这种事情不少,而我国没有“做好事保护法”),比如为此我们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比如箱子的主人毫无谢意地扬长而去······</p><p class="ql-block"> 但,坚持到最后的我和妹妹还是如释重负,非常开心!</p> <p class="ql-block">  今天(5月27号)收到了平遥文旅社寄来的旅拍—— 两个八寸的摆台。很满意!😁😁👌🏻👌🏻(相框上的“皱纹”是包装的塑料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