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8港珠澳、深圳8日游之二

沈勤

<p class="ql-block">D3早8:30前往祖庙</p> <p class="ql-block">佛山祖庙又名“北帝庙”或“灵应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祖庙路21号。它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约公元1078-1085年),经历代重修和扩建后成为一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厚地方特色的古建筑群。整个庙宇占地约为3500平方米至1.86万平方米不等,由万福台、灵应牌坊、锦香池、钟鼓楼、三门、前殿、正殿、庆真楼等建筑组成,这些建筑物大多采用木石材料构建而成,并装饰有精美的砖雕、灰雕以及陶塑瓦脊等元素。此外,在明清两代还进行了多次重大修缮工作,特别是在明洪武五年(1372年)进行重建之后逐渐形成现今所见的规模与格局;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又作全面修葺。如今它已经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整个广东省内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并被誉为"东方民间艺术之宫"、"岭南建筑艺术之宫"。同时这里也是当地民间信仰中心及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庙会舞狮表演等重要场所。作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体验传统文化魅力。</p> <p class="ql-block">邂易</p><p class="ql-block">又称解豸( xie zhi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勇猛无畏的独角神兽,知晓人言通识人性,能辨是非曲直、善恶忠奸;其形类麒麟,常怒目圆睁,额上常长有一角。掰豸是中国传统司法追求公正的象征,传说上古帝皇尧曾饲有懈豸,以助治狱辨罪。此铜铸解豸仿制于20世纪90年代,其原型源自北京故宫钦安殿外天一门前的清代铜鎏金掰豸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嵌木座大铜镜和劏仔石</p><p class="ql-block">嵌木座大铜镜:明嘉靖十九年。此镜为铜质铸制,直径133厘米,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铜镜。此镜本为圆形,因嵌于方形木架中,呈八角形,似八卦图案;质地纯净,面光滑,背铸文"嘉靖庚子年孟夏吉旦立",镜架正面四周木框均有楷书刻文:上部"天鉴在兹"、下部"光绪己亥值事重刻"、左侧"镜行喜认开光并屡年光明"、右侧"此镜始于嘉靖庚子修于乾隆己卯"。根据铭文可知,此镜由佛山制镜行出资制作,最早制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两次重修。</p><p class="ql-block">灵应祠拜石(俗称"劏仔石"):明代景泰年间。</p><p class="ql-block">此石板通长220厘米,通宽87厘米,铺设于祖庙前殿的南北中轴线上,通体平滑黑亮,间有白纹。此石是自明景泰年间祖庙被救封为"灵应祠"后,时人设以专供地方官员在春秋谕祭时跪拜北帝所用,故称为"拜石"。</p><p class="ql-block">此外,佛山人对拜石还有"劏仔石"之俗称,此源于一段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相传明朝末年,佛山有一贫苦少年,与母黄氏相依为命。有一天,相邻恶霸丢了鹅,抓来少年询问;少年患有口吃,忙应答说当天只吃了"螺"。因本地方言中"螺"和"鹅"的发音相似,恶霸便诬其偷吃。无助的黄氏妇人只好与众人来到祖庙,为求自证清白,将儿子横放石板上剖腹验视,众人皆见少年肠中只有螺肉。所幸北帝显灵,让少年还阳,母子团聚,恶霸也得到了惩罚。遂此,石板被人称为"劏仔石"。</p> <p class="ql-block">"狮子滚绣球"贴金双面镂空木雕座屏:清末。</p><p class="ql-block">此座屏为樟木雕制,长291厘米,宽106厘米,厚11厘米。屏风主体画面由三块樟木板合拼,双面镂空雕而成,中心圆形开光内雕狮子滚绣球图案,开光外上部雕饰孔雀开屏,两侧以"加官进爵"人物图案寄寓主题,开光下方则雕饰对弈人物等;座屏的下部横帐接绦环板,开12圆孔并雕以花草装饰,再安八字形的披水牙子,浮雕变形回纹;两侧座脚墩子作高台形状,前后接四片镂雕吉祥云纹花卉站牙。</p><p class="ql-block">座屏的主体画面、绦环板和装饰牙板均加以贴金装饰,装饰手法相互呼应,整体效果豪华富丽。作为佛山传统木雕艺术风格的典型作品,此座屏造型恢弘大气,刻画线条流畅、粗犷有力,展现了浓郁的佛山木雕艺术特色。</p> <p class="ql-block">叶问堂:一代咏春宗师叶问(1893-1972年)德高望重,享誉全球。他学艺成师于佛山,叶问率先改良了咏春拳的教授方式,开创咏春叶问宗支。叶问培养了李小龙、张卓庆、徐尚田等大批优秀武术家,并把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咏春叶问宗支也成为发展得最好的咏春拳术。佛山市于2002年设立叶问堂,以纪念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先生,弘扬佛山武术精粹。</p> <p class="ql-block">为纪念著名武术家黄飞鸿,佛山市于2001年在祖庙北侧建成开放黄飞鸿纪念馆。纪念馆主要展出黄飞鸿武术生涯的资料,以及影视资料,解读闻名中外半个多世纪的"佛山黄飞鸿"品牌。纪念馆依托黄飞鸿后人的精湛武术和狮艺,推出了与展馆配套的黄飞鸿武术及狮艺表演,进一步传播佛山功夫文化。</p> <p class="ql-block">午餐点</p> <p class="ql-block">牌坊正面中间的拱洞上书“顺峰山公园”五个大字,北面则写着“顺峰揽胜”四个字。字幅两旁贴有门神,门神两侧则为龙门花板,三个门洞上的花板都是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有三狮戏球、九龙戏珠、八仙八宝、松鹤延年以及形态各异的花鸟,牌坊上的花板无论大小都有雕饰,弧形门洞的两端都以青石鳌鱼头作为点缀,古朴之中又显出祥和高贵。梁昆浩说,将中国古代龙凤图纹用于牌坊中的雕饰一般少见,顺峰山牌坊中有如此多的龙凤雕刻,也属创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牌坊四个基座上除了支撑牌楼的四根水泥柱外,正反两边各有两根直径达1.1米,长12米,每条重25吨的龙柱。据介绍,这16条龙柱均是将原有的石头打成空心,里面放置钢管,石材表面则刻绘出三条舞动的龙,所有的龙柱都是倒挂着用螺丝栓紧,拱门两侧在离地面5米的高度各悬挂两条,因其巧夺天工,格外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0508团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六国大封相》木雕介绍</p><p class="ql-block">本木雕以精挑并合的艺术手法,将家喻户晓的古老传统粤剧 《六国大封相》戏剧场面与顺峰山公园群众性文化活动揉合一起、 构成一幅粤韵飘香、琼花焕彩的大型民俗风情画卷,使来自世界各地 的游客,一进顺德粤剧大观园便感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始建于明代的岭南园林建筑。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珠江三角洲水乡特色于一体,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为国家4A 景区,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清晖园与佛山梁园、广州番禺馀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也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p><p class="ql-block">清晖园的历史:该园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邸,入清以后,黄家中落。乾隆年间,为进士龙应时购得。后经龙氏一门五代精心营建,格局始臻定型。抗日战争期间,家人避居海外,庭园日趋残破。1959年后,在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关注下,修复扩建,成为集旅游服务于一体的岭南园林。清晖园的特点:1、岭南园林占地面积小,故又称“岭南庭园”。园林不仅是游览观光场所,更是生活场所,宅邸与园林融为一体,厅堂、居室、亭榭,阁楼布局紧凑,空间联系巧妙,形成园中园,景中景的特色。此园因布局的紧凑,游览其中会有目不暇接之感。有时正在想象当年发生在此处的情景之时,脚步不知不觉中已经迈进下一处景观了。2、清晖园地处炎热的岭南,故有鲜明的岭南水乡特色。水景荷塘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又不同,或狭长或宽阔;古树多,树龄百年有余之古树有龙眼、水松、银杏等,一年四季葱茏满目,自得园中清凉。3、亭榭楼阁均是青砖灰瓦,尽显岭南庭园雅致古朴风格。4、园内花窗形式多种多样,最最特色的要数镶嵌的彩绘玻璃,这些玻璃大多是清代从欧洲进口的。这是古典园林罕见的装饰风格。5、古今名人题写之楹联匾额比比皆是,为园中之景起到画龙点睛之妙。</p> <p class="ql-block">船厅:为清晖园中最特别的主体建筑。船厅也称旱船、舫、不系舟,是中国园林模仿画舫的特色建筑。清晖园的船厅纯为旱船,为双层砖木建筑,相传是模仿昔日珠江紫洞艇建成。</p><p class="ql-block">船厅别称小姐楼,专为昔日园中未出阁千金小姐所居。</p> <p class="ql-block">惜阴书屋和真砚斋:此两处是供公子和小姐们读书的场所。</p><p class="ql-block">这样的读书学习环境在当时可谓凤毛麟角。龙氏族人深感读书索理的重要,设家塾、订族规、训子弟,朝夕攻读。清晖园龙家创一门6进士12举人佳绩,走出翰林、太常寺卿等,可谓簪缨世家。</p> <p class="ql-block">碧溪草堂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其装饰极富南国水乡特色,圆形门洞由木雕镂空而成,古建筑叫"圆光罩";两侧屏门有九十六个结体互异之篆文"寿"字,名《百寿图》;窗下阴纹砖雕《轻烟挹露图》,传为龙廷槐子龙元任亲手雕制。一九五九年以后,此堂曾作为特别客房,接待过薄一波、赵紫阳、郭沫若、何香凝、蔡廷锴等中央领导人及知名人士。</p><p class="ql-block">百寿图:碧溪草堂的两扇门下方各刻有四十八个寿字,字字形态不同,称为百寿图。小伙伴们好奇了,两个四十八不是九十六吗,怎么会称为“百寿图”?原来这是当时工匠在设计时的一个疏漏,但这位能言巧语的工匠竟说服了园主,得到了双倍的工钱。长寿即藏寿,藏了四个寿;九就是久,六就是禄,九十六就是福禄长久之意;左右各四十八个寿合起来成两个大寿,主人身藏一个寿,工匠刻“寿”,不能把“寿”用尽,身上也藏一个寿,总合就是一幅完整的《百寿图》。</p> <p class="ql-block">一勺亭由清朝时期保存至今。一勺的意思小中见大,一滴水涵括天地万物。与用黄石和本地龙江石头堆叠出五百罗汉群石的池畔融为一体,其间遍种各类植物,将悠远意与闲散野趣共冶一炉,与庄严宏大的状元堂形成张弛有度的文武格局。</p> <p class="ql-block">张镇孙,黄士俊、朱可贞、梁耀枢,顺德大地上产生的四位文、武状元彷如文武曲星灼灼其华、熠熠生辉,映照出顺德在科举时代的斐然成就和文化底蕴。将原有的红藻书屋辟为状元堂可谓思接千载,可让人在散发出浓浓书卷味的天地中涉足顺德的文化之旅。正门上端"状元堂"三个大字,出自清末杭州书法家梁同书。</p> <p class="ql-block">沐英涧包括"玲珑榭"、"临别池馆"等景点。涧周分布象征"春、夏、秋、冬"之山石,石间栽种各种奇异佳木。桥下水复抱,庭前绿生凉,饶具南国水乡情趣。如在此品茗赏花,临池观景,别有一番"四面来风,八面临水"的雅兴。</p> <p class="ql-block">清代彩绘蚀花金片玻璃</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套仿清代乾隆年间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分别被命名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涧濂泉"、"波罗浴日""珠江夜月"、 金山古寺"、"景泰僧归""石门返照"。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通过左面窗门上镌着绿、红、黄、蓝的套色雕刻玻璃,可以看到窗外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八表来香亭又称玲珑榭。其置身在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是一座颇具特色的八角形建筑。其立面皆窗,大部分镶以透明的无色玻璃,整体通透,名符其实,八面玲珑。无数的窗格中,有八块红片玻璃是清晖园珍藏的清代文物而尤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古旧门口</p><p class="ql-block">清晖园中保留最古老的旧门口,旧门的方位在园区西南方位,匾额上"清晖园"三字乃江苏籍书法家李兆洛之手迹,门后面原是成片的龙氏宗族起居之所。清晖园经历龙氏几代的修葺扩建和漫长的风风雨雨,惟独此门不改昔日的古朴典雅风格。</p> <p class="ql-block">狮山:为岭南园林掇山杰作。掇山,是用自然山石掇叠成假山的工艺过程。只见猛狮回头,两只小狮环绕,掩映在绿树之中。</p> <p class="ql-block">花◇亭,原名"风台",为远眺城南风山,后毁于飓风,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重建,改台为亭,易名"花◇”(,音纳,幽静之意)。亭中有李文田题写的"风台"二字。亭柱上悬挂楹联:"萝月弹琴松风握塵,蕉窗读书竹径谈诗"。</p> <p class="ql-block">顺德大良镇华盖路建于民国初期,全长635米,是大良唯一一条商业步行街,是一条有岭南特色的商业步行街。</p><p class="ql-block">华盖路毗邻岭南名园清晖园。游人在参观完清晖园后可以漫步到步行街购物。</p><p class="ql-block">华盖路步行街街道两旁为明末清初骑楼特色的岭南西洋建筑,主色调为粉黄、粉绿、粉蓝。彩色的骑楼,老字号的民信双皮奶店。步行街上有免费的观光车,供游人乘坐。</p><p class="ql-block">该步行街全程两公里,街内设有国际名牌连锁店数百家,主要经营服饰,兼有百货、小吃,是逛街购物的好地方。但华盖路不论本身商铺还是小食店的人流量都远逊于广州上下九或北京路。</p> <p class="ql-block">晚餐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