濛濛细雨中追思一一走进柳侯祠

长亭短亭

<p class="ql-block">濛濛细雨中走进柳侯祠:柳侯祠,位于柳州市柳侯公园内的西侧,是历代柳州百姓为纪念、缅怀唐代著明的政治家、思想家、一代文豪柳宗元而建造的祠堂。柳侯祠从唐代建成至今,历朝都对其进行过修葺或重建。现在的柳侯祠是1909年在明代原址上恢复建造的。余秋雨曾有一篇散文《柳侯祠》颇有影响。柳宗元,字子厚(773一819),河东人(今山西省永济),世称“柳河东”,因贬官柳州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 唐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先后做过校书郎、蓝田县尉、监察御史、礼部员外、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官职。 中唐时期与韩愈共同发起古文运动。古文即古典散文是与骈体文相对的一种散文文体。韩柳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其特点是质朴自由,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认识。柳宗元被后人列入“唐宋八大家”中。 永贞元年(805年)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运动经历180天后失败,同年被贬任永州司马(今湖南省永州)。 元和十年(815年)召回长安,不久朝廷又贬其为柳州刺史,柳宗元任柳州刺史近4年。819年在刺史任上病亡,享年47岁。820年7月灵柩被运回首都长安万年县柳氏宗族墓安葬,822年柳州人在罗池畔建罗池庙、衣冠冢以示对柳宗元的怀念与纪念。柳宗元一生留下600余篇诗文,在永州及柳州任上兴办学堂、开凿水井、开垦荒协、鼓励生产、释放奴婢等举措,深得百姓拥护。柳侯祠里设有柳宗元生平事迹展,前殿塑有柳宗元雕像,后殿有衣冠冢,回廊有宋代以来文人纪念柳宗元的碑刻45方及宋代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在游柳侯祠时留下的183首诗词、楹联介绍,其中包括郭沫若题诗、杨成武题词、江泽民到柳侯祠留下的题字等。最著名的是“荔子碑”。“荔子碑”雕刻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书体,叙述的是韩愈《柳州罗池庙碑》中供祭祀柳宗元吟唱的《迎颂享神诗》,因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故有“三绝碑”之称。历史上许多名家到过柳侯祠,如苏东坡、苏辙、黄庭坚、曾巩、解缙等人。柳侯祠东侧有纪念与柳宗元同称为唐二贤的政治家、柳州司户参军事刘蕡的贤良祠。柳侯祠除主殿外还设有柑香亭、罗池、讲堂、山长住房、斋房、回廊、院门等附属建筑。今天柳州市仍有文惠桥、文惠路、文惠小学等命名,以示柳州百姓对柳宗元惠化长传的纪念。柳宗元在柳州任职四年,从事社会改革,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清明节柳州人纪念柳宗元的风俗已持续1200年。柳宗元在柳州写下100余首诗文。王安石评价柳宗元“豪杰可畏者”,毛泽东讲“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封建论》为柳宗元的一篇政论文,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孔孟之道衰微,柳宗元与韩愈发起古文运动,倡导儒学,欲恢复儒家思想学说。毛泽东熟读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文革”后期在全国组织“评法批儒”活动,强调要学马列、做革命先锋,批孔孟之道。写信给郭沫若等人要读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切莫开历史倒车。曾赋诗一首“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中唐文坛领袖韩愈给柳宗元撰写的墓志铭中讲“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炼,像无际的海水那样博大精深,老年纵情山水…。”柳宗元在柳州写的一首诗《种柳戏题》,“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最著名的是《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记得明朝一位先贤讲过这样一句话:“古代士子烧成灰都能认出‘功名利禄’四个字”,现代史学家钱穆先生也曾言“古代文人对于出仕做官如同宗教一种痴迷”,这也许就是中国文人的悲哀吧!历朝文化人士不断前往柳侯祠凭吊,是对士子文化人格魅力的敬仰和崇拜?还是为其偏颇的思想、坎坷不平的人生而惋惜?我们不得而知,您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