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不了俗

掏粪倌

来石浦一年了。<br> 村里溪边这块空地,是村中心,是村老年“公园”。 来石浦时,这里没亭,亭是旧年下半年建的。墙脚的石头石板,是老人的凳。 这块空地,少墩大槐树、古樟树。村里有两墩古樟,树脚修了马路,便前人栽树,后人没法乘凉了。 与所有乡村一样,村里的年轻人,都去了城里讨生活。<br> 上了年纪的人,电视都不相的了。日里只一日三餐那点事,夜里勉强迷迷糊糊三两钟头。剩余时间,便是日里耗,夜里熬。<br> 俺也是这么耗着、熬着过。<br> 无人做伴,无事可做的老人,大都来村中心做伴。或唠嗑,或闲坐,或打盹。尤其是微尼,老人们来这耗困前几小时。到点了,才陆陆续续各自归处里,去床上躺着,在黑咕隆咚里想儿女。想着,想着,才迷糊那三两小时,或许便又醒来,眼睛光弹弹的等天光。 俺也想去村中心的墙脚的石头上坐坐,与老哥老姐们唠唠嗑,打打盹。<br> 俺之前走村,在偏远山村遇到孤寡老人,俺会与老人唠唠嗑。<br> 石浦是水港边,是码头,是大村坊,听说村里有近百位老人。在村中心,他们是一个群体。<br> 有的人,人来疯,邋遢熟。人多的场合,激情洋溢,谈笑风生。<br> 俺恰好相反,怯生,怯闹。人多的场合,俺便成了哑口无言的局外人。局外人,便难以入局。入不了局,在那干坐着,便尴尬,便手脚无措,便坐不牢。<br> 为入老人们的局,夏日,俺曾买了老大的西瓜,拿着菜刀菜板去村中心与老人们分享。冬日,买了花生、瓜子、糕点,想与老人们嗑嗑瓜子唠唠嗑。<br> 然而,枉然。俺的秉性决定了俺入不了局。<br> 所以,来石浦一年了,还未“入乡随俗”。还是独自的漫步,独自的河边呆坐。<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