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断舍离(附图均来自网络)

老孙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第一次听到《断舍离》,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这三个字含义近似,为什么合在一起,这不成了多余的意义了吗?后来才知道这个是网络新词汇,在年青人中还很时髦流行的呢。据说这个是从日本人那里开始的,心里就有点不受用了,日本人的网络词怎么就会在中国流行起来了呢?不可思议。后来上网查,才知道它的出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断舍离”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该书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 : 断等于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等于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等于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断舍离》的原文是:“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郁执念,当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断舍离”是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以上所述之“断舍离”,我认为它们只是物质上的东西断了,舍去,离开。其实我认为“断舍离”完全可以从精神层面来理解,庄子老子都有这方面的论述,而近代的弘一法师继承了这方面的精神,结合佛法和庄老,有许多的精神层面的论述,可以值得我们思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我从人的一生中不停的“断舍离”来分析一下人生的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弘一法师曾有过这样的感慨:“死亡不过小事一桩,然而了悟生死才是人生的大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此我想到所谓的《断舍离》不应该只存在于物质层面,而应该存在于人的一生之中,特别是精神层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的一生其实是不断地进行着《断、舍、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婴儿出生,就等于从母体中离开而呱呱落地,这个“离”不是什么不幸之事,而是人生的第一步,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值得大大庆贺的喜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又如婴儿诞生后吃母乳(或代奶品)满周岁左右之后,必须断奶而吃些婴幼儿食品,这个“断”也是一件庆贺之事,说明人生开始了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是幼儿期,要学会从爬行到走路,慢慢的离开父母的怀抱,但仍然需父母的全方位照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幼儿长大到三岁左右,必须进幼儿园学习了,在这里要学习人生的最基本的本领,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如自己用餐,自己洗手洗脸,学习幼儿知识,学会写字,画画,说话,唱歌,睡觉,与老师小朋友和睦相处,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当然,过了三年,六岁了,就会离开幼儿园,离开幼儿园老师同学。这种“离”当然也是一种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然后就是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自然会进行多次的“断、舍、离”,比如离开不同科目的老师,初中毕业时离开老师和同班同学,特别是离开比较要好的伙伴,这样“离”是很难以忘怀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样,高中阶段毕业时,也会同初中时期一样,会离开老师和同学,可能还会离开人生的第一次初恋!这种“离”甚至是终生难忘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高中毕业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有的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有的高考落榜而走进社会,正式进入青年时期,同样也会与不同的人相识又相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学毕业又是一番断、舍、离!学习专业课程的舍,青春校园的离,朋友的离开甚至于因某些原因的断交……,这些也是人生必然的经过,只有不断的进行“断、舍、离”,人们才会成长成熟,才能适应所处的社会及所处的不同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踏入社会后,才有机会品尝人生的不同滋味,恋爱,婚姻,生子,……成熟了又成功了,或者是落陌了,都是人生的“断、舍、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年后,可能婚姻变故而断、舍、离!也可能父母年老病痛而致失去父母或亲人,这时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断、舍、离”才是人生最痛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此可见,“断舍离”在人生中是不停地变换着进行的,有的是欢乐幸福,有的是痛苦悲伤!各种不同的音乐在傍随着人的一生,欢快的舞曲,舒缓的小夜曲,幸福的圆舞曲,悲伤的思乡曲,痛哭的守灵曲……,陪伴着“断舍离”的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生而死是一个自然过程,敢于直面死的人不多,无论活多大总想着养生,多活几年。老百姓的话“好死不如歹活",但死是必然的,绕不过去的。庄子对生死有他独到的看法。庄子非不痛也,是他悟彻了生死的轮回。他认为人的生命因为气聚,死亡则气散,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生死的过程跟四时运行一样。他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陪葬的美玉,以星辰为珍珠,天地万物为我送行,葬物还不齐备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庄子悠然而去,是否他又变成了梦中的蝶?在花丛中翩然翻飞?他的死很有诗意,他不畏惧死,也没随便活,一生潇潇洒洒,如南冥之鲲鹏,击水三千里,振翅九万里,翱翔于天地之间,为后世留下了老庄思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庄子曰“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已有君为愈乎已,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吻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的生死和白天黑夜一样,是自然现象,不可避免。生和死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死亡回归与尘土,回归与大地,滋润土地和植被,给植被以养分,让其茁壮生长,构成食物链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大道轮回,万物生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死而不亡者寿”是老子提倡的生死观 。死,没什么可怕,这是自然规律,每个生命都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但由于人的意识中有“自我”意识的存在,所以就担心“自我"消失,因此惧怕起了死亡。其实,花年年谢,又年年开,昭示着一年一年的轮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而人每天也在经历死亡和重生,比如人体内的细胞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彻底更新一次,不同细胞的新陈代谢时间以及更新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像血小板一般七到十天左右更新一次;神经细胞则几乎每天都在更新;经过七年的时间,人体中的所有细胞都会完成更新,进入下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每过一个七年,从物质角度上来讲,我们就死亡一次 ,因为身体里已经没有一个是自己以前的细胞了,这就是一个全新的、不同的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以,人这一生中一直在进行着生死轮回,只是人的自我意识没有变而已。人来自自然,最终也要回归自然。虽说是人生一世,草木一春,生如朝露,去似微尘。但我们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其实都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或者说是很难得的机缘,那就是不停地“断舍离”则莫知其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余生可贵,当断则断,当舍则舍,当离则离,永远不要在犹豫中蹉跎岁月,断舍离,才是后半生最顶级的活法。</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