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量感”是小学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建立量感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测量问题,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也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感受“圆”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和创造能力,和安小学选青校区五年级数学组教师结合《圆》单元内容,积极探讨作业设计方案,开展了以数学乐“圆”,”量”出精彩的主题实践特色作业活动。<br><br></h3> <h3> 一、寻找生活中的“圆”<br> 自然界中处处有圆,生活中的圆也处处可见,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同学们带着发现的眼睛,先从“找”圆环节开始探究,生活中的一些圆形物品真是太多了,来看看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物品吧!</h3> <h3> 二、展现“圆”的美<br> 在认识圆之后,同学们对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设计,一个个新颖别致的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产生了,快来看看这些作品吧!</h3> <h3> 三、探究“圆”的奥秘<br> 圆的大小由直径或半径决定,那圆的周长就和直径有关系,圆的直径大,周长也大,那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赶快来动手操作吧!<br> 1.探究圆周长公式<br>实际上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它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读pài)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h3> <h3> 2.探究圆面积公式<br> 圆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是圆的面积。同学们根据以前推导面积公式的经验,尝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h3> <h3> 四、思维导图,建构“圆”的体系<br> 圆的概念、公式多且易混淆,但知识点之间紧密联系。为了把零碎的知识点可视化,同学们通过绘制数学小报和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单元知识,从中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梳理与概括能力。我们从一张张精彩的小报中能看到孩子们善于归纳,敢于创新,也看到孩子们表达简洁,思维跳动。大家看,经过学生们的精心设计,一张张小报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无不闪耀着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无限潜能。<br></h3> <h3> 五、“圆”的实践应用<br> 在对圆的不断深入学习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与圆的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其中关于学校操场跑道周长的问题最感兴趣。因此,五年级的同学们开始对学校操场展开了测量计算活动。</h3> <h3> 通过“测量学校操场跑道的周长”活动,同学们学会了计算操场的面积和每条跑道的周长,但是在实际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如何读软尺上的数、有的物品不好做标记、尺子不直数据就不准……但在团队的合作下,这些问题一个个都解决了。在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亲身体验,在动手操作中感受量感,培养量感。<br> 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本次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极大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研读课标、深挖教材、设计多样化实践活动,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