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未通读《论语》时,就以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教给人们应该保持的学习的态度,也常常拿这句话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多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当抄写到《公冶长第五》十五篇时,文中写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才明白这两句原来是孔子对孔文子的评价。</p><p class="ql-block"> 孔文子是卫国的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聪明好学而又谦虚。那么子贡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呢?</p><p class="ql-block">《左传》中关于孔文子的原文如下“冬,卫大(同太)叔疾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妹妹)嬖(随嫁)。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置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子贡认为孔文子做为一个臣子,攻打国君,还将女儿嫁去又夺回,都是不符合礼的行为,死后被授予"文"这一谥号大为不解,去问孔子,孔子对他说,孔文子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谥他"文"的称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