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 梦之远方(二)—云南行游记

大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神而奇山与石</p><p class="ql-block"> 云南自然不只是有水,更少不了山。在我的意识中,四季如春的云南,山一定是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但人的固有印象总是不准确,只有到了云南才知道,云南地域很大,各地之间的气候差异明显,四季如春只是昆明玉溪等温带气候地区,而此去的滇西北则属于寒带气候地区,却是长冬无夏。从大理到泸沽湖的路上,看到的都是苍凉的荒山,已经春暖花开的时节,本就植被稀疏的山坡上,却是苍黄的枯草和裸露的山石,是另一个黄土高坡景象。所以凭空的想当然以为总是不正确的。云南有许多名山,此次游玩的途中有昆明的西山、石林、大理的苍山、丽江的玉龙雪山、香格里拉的梅里雪山。但由于时间关系,昆明的西山、大理的苍山都只是在山脚下瞭望一番,没有攀登,只去了石林和玉龙雪山。玉龙雪山的神秘、石林的奇观与之前看的名山还是有很大的不同,让我眼界大开领略到了另一番神而奇。</p> <p class="ql-block">  到了昆明,石林是一定要去的,因为少年时看的那部拍摄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但直至十五年后的1979年、才公开放映的电影《阿诗玛》。那是根据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民间叙事长诗改编的,却深深地烙下了那个时代的印记。故事中一定有代表剥削阶级的心肠歹毒、欺压百姓的财主老爷,一定有出身贫寒的、善良美丽的姑娘和勤劳勇敢的小伙,他们团结一心,毫无畏惧地与财主斗争,最终胜利的一定是代表劳苦大众的姑娘小伙。就是这样的作品仍然被列为大毒草,被禁映达十多年之久。影片的故事是波澜起伏曲折的,画面是美丽动人的,歌曲旋律是悠扬舒展的,但从现在的艺术审美来看,人物的刻画过于脸谱化、简单化,以阶级定性人性的丑美损害了艺术的独立性,我想影片与原民间叙事诗一定有很大的出入。</p> <p class="ql-block">  石林有大石林和小石林之分,那可是地质奇观。进入景区,你首先看到的是长湖风景区。宽阔的水面对岸是一排排挺立的石峰和叠嶂的层峦,石峰倒映在如镜的水面之上,构就了一幅上下对称的唯美山水画,让人叹为观止。再往前走,便是真正的石林了,这时你看到的整片山区是由数不清的、耸立的石柱而组成的林海,名为“石林”恰如其分。石林以前叫“圭山”,1931年,号称云南王的龙云视察圭山,觉得圭山名字并不准确,便提笔写下“石林”二字,从此“石林”名传天下。2亿万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石林处于海底之下。随着地壳运动,石块开始逐渐露出地面。后又经过亿万年的风吹日晒与地质运动,最终形成这神奇的石柱和石峰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  当你身临其境,无不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那奇形各状的石柱、石墙、石峰,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你可以充分地展现你的想象力,构思创造你的艺术作品。进入大石林之中,宛如走进一座迷宫,曲径幽幽,峰回路转,似乎前方无路,却有一缝隙出现,你或侧身而过,或低首钻进,发现的是另一番天地,另一个境界。有时你似乎走了很远,却发现转又回到原点。站在石林的最高之处,放眼望去,整个石林就在你的脚下,错综复杂地站立在你的面前,就像一队队等待检阅的士兵,巍然壮观。进入石林的谷底,你抬头仰望天空,各种磊叠的石块再次让你惊奇,那石块像是码上去的,有的就悬在两柱之间,像是随时都会坠落。谷底的剑湖,幽静而惬意,她镶嵌在石林之中,给刚硬的石林带来柔和之美,给喧嚣的世界开辟一处安静之地。据说她永不枯涸,给庞大的石林群提供生命之源。</p> <p class="ql-block">  小石林景区便是阿诗玛石像所在地,游完大石林乘坐景区的电动游览车到达小石林。小石林不像大石林那么气势宏大,她以秀美而著称。小石林前面有一个水池,站在池子边望着小石林,那石柱的也是姿态各异。有说像唐僧师徒,就看你的想像力了。通过一座曲桥可以前去观赏,便可以看到侧身立在水边的阿诗玛的石柱,她望着远方,似乎还在期盼着她的阿黑哥早日归来。石林的的奇观不只是石林,还有石缝中顽强生长的树木和野草,看到这些几乎没有泥土的地方生长出来的植物,你总会被感动,总觉得生命的神奇和强大。它们为灰色的石林带来了生命的绿色,也为石林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使石林更加生动和谐。</p> <p class="ql-block">  因时间和身体的原因,没有登上大理的苍山。但一到达大理,便可以感受到苍山的雄劲。大理就在苍山脚下,民居就依着苍山的山坡而建,没有高楼大厦的视线阻隔,那一片片的灰瓦白墙,让人眼前一亮,在别处从来没见过如此生动的景象。苍山横亘在大理的西侧,它高耸入云,海拔4000多米,南北长达近50公里。它就是一道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大理的安宁。站在大理城门的城楼上,正好可以远眺苍山,你依稀可以看到山顶的白雪与那飘浮的洁白云彩相连,不时从云层中射出的阳光,与那洁净如涤的湛蓝天空相映成辉,让你能切实感受到苍山的苍劲雄浑。走在大理古城之内,每条街道、每个小巷你都能望到苍山,苍山流下的水通过一条小溪流过大理古城的每栋房屋,苍山真是无所不在,苍山就是大理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丽江,玉龙雪山就伴随在你身旁,你驱车而行时、你慢步古城街道时,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被雪覆盖的玉龙雪山。一提起“雪山”这个词,你心中不由得心生神意。“雪”永远与纯洁、宁静和清净等联想在一起。混迹尘世多年,灵魂之中无可避免地积压了许多的尘埃。疲乏厌倦之时,内心深处总会向往那么一块净土、那么一方圣洁之地,能去除那些凡俗的杂念和污垢,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详、让自己的精神得以涤荡。因此,虽然必须花上超过双倍的价格,也要购买只有加入旅行社的团、才能购买到的玉龙雪山索道票。</p> <p class="ql-block">  凌晨四点多起床,本想看到日照金山的奇异景观,原以为观看日照金山是在玉龙山顶,哪知道只是在山脚下的甘海子草甸景区。知道日照金山景观要碰运气,是可遇不可求的,但还是赶了个大早,浓密的云层,将早起的太阳阻隔在九天之外,我们只能看到玉龙雪山的轮廓。玉龙雪山的索道是分时间段而上的,我们这些散团,自然被排在了后面,直至下午三点,才轮到坐上玉龙雪山的索道。终于上了雪山,一天不愉快的情绪瞬间消失了。走出索道厅,便是银色的世界,面前的界碑明确地告诉我,这里是海拔4508米,做好了高原反应的准备,但感觉并不明显。这个季节,在江南已是穿短袖的初夏时节,而在这雪山之颠,却要穿上厚厚的冬服。</p> <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块纯净之地,一方神奇之所。据说,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银色的山岩。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宛若一条“巨龙”腾越飞舞,故称为“玉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总会有丰富的神话传说,玉龙雪山这样的神秘圣洁之地,产生神话故事更不为奇了。纳西族民间流传着: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是一对孪生兄弟,与魔头大战,弟弟哈巴的头被魔头砍了,变成无头的哈巴雪山,玉龙哥哥为了防止恶魔再次侵扰,日夜高举着十三把宝剑,变成了十三座雪峰。我没有数是不是十三座雪峰,但确实被连绵不断的雪峰迷住了。近年来江南少雪,即使有雪也很快就化了,而这里的雪长年不化,永远给世人一个洁净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望着向山顶延伸的木阶梯,我不满足于只到索道之处,要向上攀登,尽自己的努力到达木阶梯的顶端。多年前的攀山经验告诉我,只要你下定决心,似乎就能克服可能的困难,这时就不想自己的心脏可能有问题,自己的膝盖半月板曾动过手术,抛弃一切杂念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无限风光在险峰”,你到达新的高度就能看到另一番不同的风景。还好阶梯没有想象的那么陡,路程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长,体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差,高原反应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用了不太长的时间,我到达了木阶梯的顶端。界碑告诉我,这是4680米的海拔高度,这是游客能够到达的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  有人在排队照相,我没凑那个热闹,只在旁边让人帮我拍了两张留作记念,我要好好地、静静地看着雪山的顶峰。耳边虽然是人群的吵杂声,但内心是安静的。这茫茫洁白的雪的世界,如此纯净。那屹立灰黑的山峰,如此雄伟。这黑白组成的单调世界,又是如此的丰富。用无声的语言,颂扬着远古的神话,描绘着无瑕的童话,叙说着神奇的诗话。这时,你似乎靠近了天庭,似乎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回过头来,雪山之下天开地阔,广袤的世界在你面前展开,楼宇、田地、山峦、森林都就得渺小了,你的胸怀变大了。指望登一次雪山涤荡自己的心灵是可笑的,但登一次雪山肯定会让你感慨万千,终生不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梦之地古城镇</p><p class="ql-block"> 云南行最重要的景观一定是古城、古镇,近来被炒得火热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等等古城古镇自然是游客首先的目标。并不喜欢凑热闹的我,也总想到古城镇去寻找安静之地,追忆古人逝去的生活。因此也游过不少的古城、古镇、古村、古街。虽然也有惊喜之时,但失落的时候居多,你找到的不是安静,而是人声鼎沸的喧嚣。你看到的也不是原始的古镇,而是商业化包装的景点。没办法,新世纪以来,旅游已成为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号称是无烟产业,商业开发已无法避免。只是如何在商业开发和古迹文化的保护方面保持平衡,可能是世界性问题。然而只要是听说有古镇古村,还是不能免俗,还是想去一堵为好。</p> <p class="ql-block">  首先去的是昆明的官渡古镇,这是又一个让我失望的景点。来到古镇,宽阔的街道,整齐的房屋,规则的排水系统、明显新建的仿古门窗,这一切都告诉我,这是一个新建仿古的城镇。咨询路边的保安,这是原来的官渡古镇吗?保安如实地说,这里是官渡古镇,但你看到的这部分是新建的,后面有古塔和寺庙是以前的。我们按照保安的指引,向正街的北面走去,街的尽头发现了真正的古迹—金刚塔。这座塔与以前在内地寺院的塔看到风格截然不同,它与我们在影视中看到的东南亚国家的佛塔有相似之处。它由中间的主塔、四角的四个小塔组成五塔形式,代表五方佛。看了介绍才知道,这塔与藏传佛教有很深的渊源。金刚塔原是妙湛寺的一部分,2001年在塔的西侧重修了妙湛寺,使塔和寺较好地统一起来。塔的后面是杂乱无章民居建筑,可以看出是古镇真实现状,但是现代建筑居多,没有古镇的韵味。官渡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既是佛教传播的圣地,又是商贾云集的集镇,还是南召王国和大理王国王公贵族游览滇池理想的驻足之所,因此被称之为官渡。然而一切都消失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之中,只留下少量的古迹遗址,已经看不到原有的历史风貌了。</p> <p class="ql-block">  大理,曾经是南召、大理王国的都城,在五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是云南的政治中心。公元8至12世纪,大理与吴哥、曼谷是不同时期东南亚地区的大古都。很多人因为武侠小说和电视剧《天龙八部》,从段王爷和段誉那时知道了大理,段氏家族也确实曾经大理王国的统治者,段王爷和段誉肯定是金庸先生虚构的人物。过往的辉煌早已烟消云散,王国的宫殿也只剩下残垣断壁。现在的大理古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立大理府时建的新城,南城门是1982年重建的,五华楼是1998年再建的。</p> <p class="ql-block">  从红龙井城门走进大理,一条由石块拦围的幽静小溪由西向东横贯整个小城,小溪的水就是从城西的苍山流下来的,特别的清澈。由于我们去的早,游客稀少,城里的人都没有出动,古城的商店也未开门营业,整座古城显得特别安静。沿着小溪漫步前行,听着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穿越时光隧道,置身于另一个时空。古城的建筑和风情与江南一带的明显不同,处处透露着古朴神韵。整座古城的街道都是青石条铺就而成,干净整洁而又显露出古城的历史厚重。古城并不大,东西向约一公里,南北长约二公里,但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城楼、寺院、书院、历史遗迹、庙宇、民居建筑群让你目不暇接。南城门是最高的城楼,虽然于1982年重建,但庄重厚实,将古城曾经的威严展示得恰到好处,让你感觉不到它是新修的建筑。站在城楼之上,整座古城尽收眼底,千百年的风云变幻就在你的眼前重现。</p> <p class="ql-block">  一说到丽江,总有人会想到浪漫、安宁和漫生活。这座虽然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古城,曾是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府邸(“木”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赐的汉姓),但由于处于边远偏僻之地,交通不畅,所以外人一直知之甚少。在不通飞机,不通铁路、没有高速公路的时代,丽江是闭塞的,也一定是贫困的、落后的。那时的丽江肯定是安静的,与世无争的,保持着自己原始朴实的漫生活,但那时的丽江是藏在深山无人知的,就象一块璞玉,一切美好都深藏于大山众多不显眼的石块之中。直至1997年丽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才让渐渐被世人知晓。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本世纪初旅游经济的兴起,也随着外部资本的进入,交通畅通了。1995年丽江三义机场建成,2009年大丽铁路开通,2013年大丽高速公路通车,丽江才揭开神秘的面纱,敞开胸怀,尽情绽放,迎接四方来客。现在丽江已经是人声鼎沸、人织如流、熙熙攘攘,很难有一块安静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最大的特征是没有城墙,这是我见过的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传说是木氏土司认为修筑城墙,将“木”围起来就变成“困”。但也有说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不修城墙是为了方便集市交易。我更愿意相信后面一种说法,那才是统治者开放包容的表现。如果没有足够的安全防护,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困”字而放弃城防的建设。丽江是纳西族的聚居地,这里少数民族风情浓厚,木氏土司将汉族和藏族的建筑风格融汇在一起,形成别具一格浓郁的纳西族特色。特别木府的建筑更是气势辉煌。清雍正皇帝“改土归流”,废除了元代以来的土司制度,以为朝廷派驻的流官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木氏土司走向了衰败,木府也自然无法久存。现在丽江的木府是1998年重建的,风格与原貌一定有不少的出入。对重建的古迹,总觉得似是而非,但中国的古建筑因战乱、因自然灾害、因砖木结构本身的特性,很难保存永久,所以即使重建的不是真正的古迹,你也只能接受。</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有别于汉族地区的古镇,街道小巷是没有规则的,不像大多数古城那样东南西北,横平竖直,而是以四方街为中心,沿着水流的方向布局街巷,向周边发散,因此溪流上的桥就成了丽江古城的又一大特色。曲折交错的街巷,让你仿佛进入一座迷宫,初进古城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街道布置特别有情调,从西南角入口进入古城,沿路的小街挂满纸伞,特别雅致。古城街道两则全部是经营的商店,这些经营的商户来自全国各地,经营的商品有本地的特产,也有咖啡、茶室、艺术品、工艺品等现代消费的场所。餐饮店更是无所不在,有本地菜谱,也其他菜系,甚至西餐日料,各种花样应有尽有。整个古城就是一个商品大市场。丽江还是有些闹中取静的地方,那就是小巷深处的民宿,一方小院便是一方小天地,将闹市隔离在外,你可以在里面安静地享受自己的漫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丽江古城最美的时候还是夜晚,满城妖艳的灯光将古城映照得特别灿烂,用绚丽多姿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最热闹的还是四方街的广场,一入夜,纳西族人围着篝火,跳起了民族舞蹈。游客们也加入其中跟着起舞,不管你会不会跳,只要随着音乐节拍,调动你所有的情绪,忘乎所以地自由地摇摆就是了。四肢不协调的我,在这种场合只能是一个旁观的看客。我发现有一个高高的穿着白色T恤的小伙子,舞姿特别的舒展优美,举手投足是那么的流畅专业。我想他一定是少数民族,甚至可能是藏族,开始他还随着纳西族舞蹈队动作跳着,后来,他专注于自己,忘情地跳起了藏族舞蹈,后面的人全部跟着他的动作、节奏起舞,他成了全场领舞者,我欣赏他的舞姿,都看得入迷了。</p> <p class="ql-block">  离丽江古城约7公里的地方,有座束河古镇,其建筑风格与丽江相似,是个迷你型的丽江。但她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三眼井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纳西族先民创造了逐水而居,一水三用,不争不抢的生存文化,体现了纳西民族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理念。这里的游客比丽江少多了,因此更安宁、闲适、恬静。和丽江一样,束河也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是纳西民族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束河古镇也有四方街。四方街成为茶马古道上重要集镇共有的特色,取“四通八达”之意。这里是人们商贸交易、旅途安歇、节日集会、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至今仍保持着浓浓的古老气息。</p> <p class="ql-block">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县,2001年正式被批准更名为“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她是作者虚构的喜马拉雅山下藏区的一个理想而神秘的世外桃源,藏语意为“心中的日月”。黄山市、张家界、九寨沟都是以风景名胜更改的城市名字,但改名最成功的一定是香格里拉,从此世人寻觅多年的人间仙境便真实出现在大地上。</p> <p class="ql-block">  位于香格里拉市中心的独克宗古城是中国保存得最好、最大的藏民聚居区。“独克宗”,藏语的意思,“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和“月光城”。独克宗古城历来为滇、川、藏茶马互市之通衢,境内矿业兴旺,四方商贾云集。独克宗完好地保持了藏族民居的特色,同时融入了汉、白、纳西等民族的建筑元素,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艺术风格。古城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使用木材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屋檐下的柱子和板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现了藏族建筑的传统风格。相对于丽江来说,独克宗的人流要少些,因此显得安静许多,那么的吵杂和喧嚣。这里也有一个四方街,到了傍晚一样有歌舞表演,游客一样可以藏族舞者一起尽情地跳舞,这里的组织更加有序。除了四方街,独克宗的月光广场是又一处热闹活跃的地方。华灯初上,月光广场开始热闹起来,藏族,僳族,纳西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舞者,纷纷登场,在各自的区域里表演。同时还有流行歌手在唱着现代歌曲,吸引着游人的驻足,真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p> <p class="ql-block">  进入独克宗古城,你会感受到安详,到处都显示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古城中心的龟山上,耸立着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它由纯铜铸就,外面镀铬真金,高达21米,重达60吨,需要众人全力才能转动,每天都有不少的游客和信徒来转动祈福。龟山的正中是大佛寺,寺内不仅供奉着释迦牟尼的神像,同时在大寺的入口处还供奉着老子、孔子,将佛、道、儒三教同时供奉,体现了中国教派之间的开放和包容精神,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对立、排斥和冲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离独克宗古城约4公里的“噶丹·松赞林寺”,被誉为“小布达拉宫”。该寺依山而建,外形犹如一座古堡,气势恢宏,集藏族造型艺术之大成,有“藏族艺术博物馆”之称。最高层有三座大殿,正殿中供奉着达赖,右殿供奉着班赞,左殿供奉着释迦牟尼。从上而下还有很多排神殿,分别供奉一些活佛菩萨。由于不懂藏传佛教,因此记不清哪些活佛和菩萨的名字。我并不是一个宗教信徒,然而走进大殿,那庄重肃穆的气氛,那飘逸舒缓的音乐旋律,总会让你肃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  总排斥一些走马观花式的游览,打卡式的观光。然而,短短的几天时间内,观看如此多的景点,仍然是只能是打卡式的旅游,一切都只是掠光浮影,无法完全消化所致之处的全部内涵,因此游记也一定是粗糙浅薄。然而还是想将自己的游历过程中看到的、想到的、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且算是一篇游记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中部分图片为网络下载,致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