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皇帝”

丹麦童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国古代的一个“蟋蟀皇帝”你未必知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真相大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8-12-10 13:4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南宋有个大奸臣叫贾似道,他除了不学无术、祸国殃民之外,还痴迷于“斗蟋蟀”,后人戏称他为“蟋蟀宰相”。可你知道吗?我国还有一个皇帝也是酷爱此道,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老百姓称之为“蟋蟀皇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是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幼年时,他就非常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他被祖父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洪熙元年(1425年),朱瞻基即位,一干就是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朱瞻基做皇帝期间,总体上还是有些作为的,史学家们称:“功绩堪比文、景”。但朱瞻基最大的毛病就是酷爱“斗蟋蟀”,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即位之后,他曾经下诏书、派专人让各地采办上等的蟋蟀来京供其玩乐,其昏庸可见一斑。问题是这位皇帝是个玩蟋蟀的高手,蟋蟀的需求量不但大,而且品质还要求的高,不是那么容易蒙混得了的。而地方官员为了取悦皇帝,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要老百姓全员出动,抓捕品质上等的蟋蟀,这无疑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和生活上的负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明朝苏州人吕毖(1611年——1664年)撰写的《明朝小史》,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原文是: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故事的大意是:因为宣宗派人到江南要蟋蟀,以至于上等的蟋蟀价格上升到几十两银子一只。枫桥地区一粮长受上司的委托购买蟋蟀时,发现了一只特别好的蟋蟀,就用自己所骑的骏马来换。他的妻子以为骏马换来的蟋蟀一定不同寻常,就偷偷地打开罐子看,结果蟋蟀跳出来,被旁边的一只鸡给吃了。粮长的妻子非常害怕,就上了吊。粮长回家看到妻子死了,很难过,也上了吊。这个故事与我们上学时读过的蒲松龄所写的《促织》大同小异,都是小故事揭示大主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除此之外,朱瞻基还有一些不德的表现,比如,他好房中术,曾向太医院一位太医索要这方面的书。这位太医比较正直,告诉他:我是看病的,先辈(指太医院)传下来的也都是些医书,没有那类的书。这让朱瞻基极为不满,于是就派人把这位太医偷偷的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不让外人知道。太医的家人感到蹊跷,就托人打听。得知真相之后,太医的家人也不敢声张,只能苦苦的等。那位太医被关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屈服,直到朱瞻基死后才被放了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至于朱瞻基“斗蟋蟀”的战绩如何,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战绩再好也于治理国政无关。宣德十年(1435年) ,朱瞻基在短期患病后意外地死去,终年38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