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一块布,天下我最富!” 这就是中东生动地写照。<br> 其实对阿拉伯人来说,今天的富贵是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大约从公元前 4000 年开始,这个世界最大的半岛就陷入持续的干燥荒芜。六千年来,人们一直在孤绝的大漠里艰难游牧,虽然香料贸易曾促进了局部繁荣,但这千里赤地,星火难以燎原。这样的苦日子一直熬到 20 世纪初都没怎么变,那时一个酋长的全部财富,一只骆驼就能拖走;巴林岛上的居民,还在靠捕鱼、采集珍珠辛劳为生;就算到了 1932 年,沙特立国,大部分岁入还要靠朝觐税支撑。<br> 穷山恶水,蛮荒之地大多不太平。虽然历史上这里诞生过横跨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但半岛上大多数时期战乱频仍。波斯人来过,蒙古人征服过,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过,葡萄牙人、法国人、英国人都染指过;同时,在阿拉伯内部,部落间的战斗、教派间的纷争,也此起彼伏、绵绵不绝。越是资源匮乏,争夺就越惨烈,据说沙特阿拉伯建国,“太祖”依本·沙特就是靠“每天吃一张饼、一把椰枣,喝一皮囊水,睡三小时”的艰苦卓绝拿下江山。<br> 这半岛数千年来就一个“穷”,但 20 世纪初,大梦开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从天而降。1908 年,在伊朗临近伊拉克的沙漠里打出了中东第一口油井,此后半个世纪里,在伊拉克、巴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先后钻探出品位极高的众多油气田,中东一跃成为石油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二的“流金之地”,阿拉伯人被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头等奖砸了个正着。<br> 这世上不乏富贵之地,但阿拉伯的暴富不需要努力也没有过程:两眼一闭就直接入梦,两眼一睁就成了现实,眨眼间就穿越几个世纪。他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是苦尽甘来,是真主的恩赐,但外人一旦走入这千秋大梦,不免觉得光怪陆离不可思议:纸醉金迷的都市外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密不透光的黑袍下是从头到脚一身名牌;百万级千万级超级跑车可能只是代步工具,而骑马架鹰、养虎驯豹才是真爱。他们可以砸下 2290 亿美金把一个小村打造成全国第二大城市,可以豪掷 450 亿美金办一场足球世界杯给你看;而你前脚刚迈出世界上最大的三座清真寺,后脚却已踏上全球最大的机场…… 2024 年 4 月 7 日至 2024 年 4 月 23 日,我等一行18人去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四国经历了梦幻之旅。 卡塔尔国(阿拉伯语:دولة قطر,英语:The State of Qatar),简称卡塔尔,首都多哈,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地势低平,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11521平方千米,海岸线长563千米,无明确的省级行政区划,以一些主要城市为中心,全国分为9个地区。截至2023年10月,卡塔尔总人口为309万, 属于阿拉伯民族,伊斯兰教为卡塔尔国教,本国居民大多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在当地也使用广泛。 <br> 公元7世纪时,卡塔尔是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517~1776年间,先后受葡萄牙、荷兰和英国统治。1846年,萨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1872年,并入奥斯曼帝国版图。1882年,英国入侵,并宣布该地区为英国的“保护地”。1970年,颁布的第一部临时宪法规定卡塔尔为独立的君主制主权国家,伊斯兰教为国教。1971年9月3日,卡塔尔正式宣布独立。 <br> 卡塔尔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28:11。左侧为白色,右侧为酱紫色,两色连接处为锯齿状。是一面由白栗两色组成的旗帜,两色之间成锯齿状(共九个白齿)。1971年7月9日启用。白色代表和平,栗色代表历史上战争。九个锯齿代表在1916年与英国签署的保护协约(卡塔尔是该区签署该种协约的第九个国家)。<br> 卡塔尔经济支柱产业是石油天然气及与之相关的石化产业,是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国,油气出口收入丰厚。推行经济多元化战略,经济增长前景稳定,营商环境日益完善,拥有现代化的道路、地铁、机场、港口和通讯等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市场化程度较高。卡塔尔是联合国、伊斯兰合作组织、阿拉伯国家联盟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和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区域组织的成员国,世界天然气出口国论坛成员及论坛总部所在地,2022年卡塔尔GDP为2379.9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18万美元。<br>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近年来,卡塔尔政府大力投资开发天然气,将其作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同时,卡塔尔还推出了“2030国家愿景”规划,核心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多元化,卢塞尔新城只是这个目标当中的一环,未来至少还有一个港口,三条铁路和全新公路网的计划等待落实。竞争力、国民生活水平高的国家。<br> 卢塞尔新城是卡塔尔历史上首个城市可持续发展项目,未来将被天然气管道、智能电网、智能计量和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等覆盖,还将拥有全球最大的供冷系统。卡塔尔为了建造如此豪华且具有科技感的城市,把去年国内GDP的1.28倍都掏了出来。 卡塔尔的计划是,希望在未来产业转型过程中,能在卢塞尔新城解决一系列关于人口、消费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其开发过程走的也不是土地财政模式,而是先由掌控此处80%房产的迪亚尔公司进行投资,把城市建好后再从外面找居民入住。 大楼上活泼可爱的卡通动物是世界杯的吉祥物——沙鼠!<br> 卡塔尔为了举办世界杯,总共投入了2290亿美元。在这座位于多哈以北十几公里处的沙漠城市中,光是为比赛准备的顶配球场,卡塔尔就盖了8座,耗资100个亿。为了让游客们住得舒服,他们还修建了100多家豪华酒店。<br> 另外城内除了最基本的设施外,交通方面投入同样巨大。他们花160亿美元建了哈马德国际机场,迎接坐飞机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花150亿美元填了个人工岛,招待那些坐轮船来的客人。而在城市内部,还有一条花费360亿美元建造的,全长76公里的地铁。(据导游介绍,这条地铁修好试运行了5年还没有结束。)<br> 卡塔尔以举国之力举办世界杯,不光是为了发展体育行业,其背后的目的还是为了发展本国经济,提升其国际知名度,在软实力方面迎头赶上!为了吸引更多外来人口入驻,卡塔尔官方想出的对策是效仿多哈亚运会的举办经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通过体育展示自身形象,让更多人注意到这里。在此之前,2015年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以及去年的F1卡塔尔大奖赛都将举办地选在此处,足见官方的心思。 卢塞尔体育场又名卢赛尔体育场 (Lusail Stadium)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北约15千米的卢塞尔新城,东临波斯湾,西邻豪尔公路,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主体育场。<div> 卢塞尔体育场球场外观以椰枣碗和珐琅灯笼为设计灵感,整体呈马鞍型。远观整个体育场像是沙漠中的一只金碗。 主要功能空间包括比赛球场、球员房间、记者区、卫生间、观众区、VIP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域。 是世界上同类型索网体系中跨度最大、悬挑距离最大的索网屋面单体建筑,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设计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能容纳92400名观众。</div> 从场地选址、绿色目标、到安保空间设施、球场内草皮设计、各类功能房设计、可拆卸临时设施等必须要满足国际足联严格的技术标准。<br> “中国队”却是有备而来——建设者们加强统筹规划,仔细研究标准规范,优化项目设计,逐项对标赛事灯光、 电力供应、及通信系统、 天然草皮等标准进行研究与调整,尽量降低交通、灯光、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br> 作为世界上最节能环保的体育场之一,与传统的体育场建设项目相比,建设卢塞尔球场节约了40%的淡水。聚四氟乙烯材料构成的屋面膜结构在保护球场免受风沙侵袭的同时,为球场草皮的生长提供足够的光线。树立了绿色建筑的典范。<br> 数字化技术助力场馆建设,在电脑里造一个世界杯主场馆的“孪生兄弟”。建设者通过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索网及幕墙安装等环节运用计算机模拟施工现场,预判各种碰撞和困难及时调整工法,保障顺利施工;他们还将BIM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优化体育场选址和布局,为世界杯赛事宣传提供数字化基础。<br> 中国建设者还带动许多国内资源为世界杯顶级体育场馆的设计施工提供了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中国产品和中国技术。为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呈现完美的中国制造,带动产业链“走出去”。依托地标项目的超人气影响力,为中国品牌成功进入当地市场创造了契机。<br> 在中国铁建国际集团的统筹主导下,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110家大型分包企业, 历时2118天,创造了“传奇”。而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中外建设者克服海外疫情、高温高湿、工艺复杂、交叉施工等难题,换来了它的完美呈现。 974球场又名拉斯阿布阿邦体育场,这个球场位于卡塔尔的首都多哈,靠近多哈港,是2022年世界杯的比赛场馆之一。它可以容纳44950名观众,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可拆解和可再利用的球场。它最大的特点是由974个集装箱组成,这个数字也是卡塔尔的国际电话区号。所以此球场也被命名为了974球场。<br>球场采用的是模块拼接式设计,每一个模块上都带有了可移动的看台、座椅、卫生间等设施,好似变形金刚和乐高积木。值得一提的是,组成这座球场的974个集装箱,是由我们的中国海运提供的,而球场的所有防火门也都是正宗的“重庆产”。<br> 974球场在本届世界杯巴西与韩国的1/8决赛结束之后,拆除工作已经陆续开始。按照计划,球场内的座椅以及占建筑体积70%的974个集装箱,将会援助给有需要的国家,这一废物再利用做法也与承办方提出的“碳中和”世界杯理念相契合。但为栽培974球场这一夏夜昙花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极其昂贵的。 皇宫街对面的倒计时广场。 因此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只是加快卢塞尔新城建设速度的契机,以及官方为其打的另一个广告。显而易见,这个广告非常成功,且卢塞尔新城也已焕然一新。目前这里商场、医院、餐厅、咖啡厅和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成为卡塔尔当下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卡塔尔国宝鲸鲨金属模型被悬挂在四座大楼中间。 他们花巨资请来了世界最顶级的建筑设计师,设计的光怪陆离建筑令人震撼不已! 宣礼塔夜景 滨海大道(Corniche)是多哈市区主要大道之一,长约8公里,是交通干线和市民休闲、健身主要场所,政府机构和现代化建筑沿海滨大道面海而建。它的路灯杆的设计灵感于椰枣树的树叶。 这是沿海的另一条大道。 埃米尔大皇宫及皇家清真寺 大皇宫对面的马厩与鹰隼市场 卡塔尔人爱鹰隼可以说是出了名的,上至王室,下至平民。在文化上,它们代表着勇气、决心和自由。手里端只眼神机敏伶俐的鹰隼,就像中国大爷遛鸟一般轻松。在鹰隼市场里,卡塔尔人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爱的鹰隼,拥有一只鹰隼在卡塔尔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一只鹰隼的价格也从3000里亚尔(约合5830人民币)起跳,上不封顶。除了鹰隼商店外,还有一家非常专业的鹰隼医院。 由世界著名建筑家让·努维尔(Jean Nouvel)设计的卡塔尔国家博物馆是卡塔尔建国的历史见证,浓缩了卡塔尔文化的精华。<br> 卡塔尔国为波斯湾西岸阿拉伯半岛上的君主立宪制酋长国,绝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br> 公元前第4千纪,已有人类在这里定居,长期以捕鱼和采集珍珠为生。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卡塔尔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版图。1515年葡萄牙人侵入波斯湾,几年后占领卡塔尔。至16世纪中叶,卡塔尔被并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18世纪初,阿勒萨尼家族从阿拉伯半岛的亚比林绿洲迁到卡塔尔,于19世纪中叶建立了卡塔尔酋长国。这个家族的统治一直延续至今。<br> 我们主要参观了中层与底层,中层为科教电影放映厅,介绍阿拉伯半岛和卡塔尔的地质形成史。底层为地下展厅,陈列着与中世纪的伊斯兰文化艺术、科学、近代游牧生活以及现代史、地质学与石油等有关的图片和文物。 这是由数以万计的小珍珠及丝线制作的地毯。 卡塔尔国家博物馆,其外形灵感于沙漠中神奇的凝固和结晶现象(沙漠玫瑰)。 贝聿铭先生设计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br>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万5平方,简洁的白色石灰石,以几何式的方式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古朴且自然。博物馆内收集并保存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术品,它们来自三大洲,横跨了7世纪到19世纪的时间长河。<br> 为了表现伊斯兰建筑的本质,贝聿铭先生在中东考察了好几个月,研读穆罕默德的理论,亲自到埃及,突尼斯等地采风。由于担心这个博物馆会被周围环境所淹没,他请求卡塔尔的王储为其建立一个独立的岛。博物馆内部还有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在其盛大的开馆仪式上,还请来了中国著名音乐家马友友表演。<br>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背面的广场由喷泉和观景台组成。 沿着海边走,一边五彩缤纷的房子是租给外来打工者居住的。这里本地人很少,一般都很有钱。他们雇佣来自东南亚一带,如越南、印度、阿富汗,巴基斯坦、菲利宾等国的劳工从事低端的工作,并为其提供住宿。 游轮的游客中心 他们修建的海鲜市场都是如此的华丽美妙!里面海鲜却并不贵。 卡塔拉文化村是卡塔尔最大的文化聚集地,坐落于珍珠港金色沙滩,规模很大。国家艺术协会、阿拉伯剧院联盟、音乐学院、爱乐乐团以及半岛电视台的咖啡厅都在这里,还有两座风格截然不同的清真寺。卡塔尔文化村内的特色文化建筑活灵活现地展现了这里蓬勃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卡塔尔蓝色清真寺</div> 进入清真寺,女性在门口要穿黑袍、戴黑纱遮挡头部和身体。而且男女分开进入,在不同的地方祈祷。主要区别在于,男方在下层,可以看到整个清真寺的穹顶,与安拉完全接触;女士的通常在上面一层,她的视野只能看到清真寺的一半。<br> 我们女子借用了寺内的黑衣袍,寺内女管理员热心地帮我们带上黑头巾后我等进入参观卡塔尔清真寺。 卡塔拉文化村里鸽子塔。卡塔尔的鸽子塔是Doha Tower的原型。古代卡塔尔人把鸽子养在这样的塔里面是为了方便收集鸽子粪便,用来当燃料。 由于此时这里还是假期,几乎看不见游客。 卡塔拉文化村还是各类艺术组织的驻地。最有名的就是多哈电影学院每年11月在这里举办的阿佳尔青年电影节。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露天大剧场</h3> 在露天大剧场一展歌喉,站在中心可以听见声音的回响。 这个建筑灵感于鹰隼的头罩 这座像方盒子的建筑是儿童乐园,灵感来源于礼物盒。 苏博德-古普塔(Subodh Gupta)的《甘地的三只猴子》( Gandhi’s Three Monkeys)位于卡塔拉文化村的中心位置,有三个穿着军装的头型雕塑:一个戴着防毒面具,一个戴着士兵的头盔,第三个戴着恐怖分子的头罩。每件作品都是由烹饪工具、用过的水桶、传统的印度饭盒和玻璃碗制成。三只猴子在一起,让人想起甘地关于三只猴子的比喻,即 "不看恶、不听恶、不说恶"。 卡塔尔最大的清真寺是伊玛目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清真寺,也被称为国家清真寺。这座清真寺建成时间不长,规模很大。因为休息,今天不开放,我们只好在外面转转。 作为亚洲第一富的国家,卡塔尔的大学教育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投资。为了让本地青年不出国门也能接受到世界最好的教育,卡塔尔先后将美国西北大学、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乔治城等大学引进本地办设分校,毕业生由各大学授予与主校区完全相同的学位与文凭。 这个像飞船的建筑是大学的清真寺,后面高高翘起的尾翼是宣礼塔。整体设计现代而抽象。整个清真寺的大厅穹顶是流线型的,它的灯光效果就像一个繁星点点的宇宙,很有艺术感。 卡塔尔大学的清真寺内部大厅 大学内还设有有轨电车,方便教职员工与学生使用。 大学体育场也是世界杯的赛场之一。 两天的时间,我们只能是走马观花,但也已是眼花缭乱了。头顶泼天的富贵,脚踩黑金滚滚的这些富豪们并不傻,他们有忧患意识,筹划谋略发展道路,砸重金,一步一个脚印开创建设着,力图为后代留下千年不衰的未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卡塔尔有感》 林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头顶蓝天脚踩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摩天楼异白云擎。</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创榛辟莽意高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挹秀采真良苦心。</div> 卡塔尔对中国游客免签证!这里的人对中国人很友好,也很安全!卡塔尔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