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珍贵照片集(二十三)

福全

<p class="ql-block">伟人一家的合影,照片拍摄于1919年春,地点湖南长沙荣湾镇照相馆。左起:毛泽覃,毛泽民,母亲文七妹,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毛主席1929年留下的唯一照片,80年后才被发现,当地的博物馆都想要。左起:朱良才,谭政,毛泽东,陈毅。</p><p class="ql-block">据朱良才的儿子朱新春,女儿朱小秋介绍,这张照片是父亲从龙岩寄回老家湖南汝城的。当时,老家人怕被民团搜到,就把它裱在中堂壁板上,2009年翻修老屋时才偶然发现。</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生拍过很多照片,如果要评选其中最经典的一张照片,那一定就是下面这张。</p><p class="ql-block">在这张照片上,毛主席头戴八角帽,剑眉微皱,神态儒雅,这是毛主席一生当中最经典的照片,也是所有照片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张。</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36年10月,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红军领导,居住在延安市保安县(现在改名为志丹县)。那时候因为红军主力分布在延安境内,延安也被人称为苏区。</p><p class="ql-block">这张最精彩的照片,是斯诺即将离开延安的时候拍摄的。</p><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的一生中拍过了无数照片,但若要评选其中最为经典的一张,无疑要数1936年10月拍摄的那张毛泽东的照片。在这张照片上,毛泽东头戴八角帽,剑眉微皱,神态儒雅,展现出了他非凡的气质和领袖风范。这张照片不仅成为毛泽东一生中最经典的瞬间,也是所有照片中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背景是红军主力分布在延安境内,延安也因此被称为苏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红军领导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拍摄的。当时,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来到延安,深入了解了红军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在即将离开延安的时候,他请求为毛泽东拍摄一张照片作为纪念。毛泽东欣然同意,并在镜头前展现出了他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这是当时红军的标志之一。他的剑眉微皱,目光深邃,仿佛能够洞察一切。他的神态儒雅而坚毅,透露出一种非凡的气质和领袖风范。这张照片不仅捕捉到了毛泽东的外貌特征,更展现出了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人们纷纷称赞毛泽东的英明领导和非凡魅力,同时也对红军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表示敬意。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之一,被后人传颂不衰。</p><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不禁会被毛泽东的领袖风范所震撼。他那种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仅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这张照片不仅是一张照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和传承。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习毛泽东等伟人的精神品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家吃饭的照片,三个孩子坐一条板凳,真够艰苦的。</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延安时期,那时候毛主席日子过得也很苦,和当地的老百姓几乎没啥两样。</p><p class="ql-block">看照片,没有光鲜的衣服,没有可口的饭菜,没有精致的家具,没有高高的墙头。三个孩子坐一条长板凳,说不艰苦,那是假的。</p><p class="ql-block">其实,毛主席这辈子一直秉承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从不讲究吃穿,也不讲究用度,心里头只有国家和人民。</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37年陕北延安,毛主席双手叉腰,面色沉静,一股凛然正气之色。张国焘双手背后,略带微笑,斜看前方,给人一种难以琢磨之色。</p><p class="ql-block">张国焘,1897年11月26日出生,江西萍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始人之一,1920年加入北京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共产党员(后被开除党籍)。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1979年12月3日,82岁的张国焘冻死于一家养老院。</p> <p class="ql-block">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参加白求恩悼念会,不久,亲自撰写并发表了《纪念白求恩》一文。</p> <p class="ql-block">1942年的延安,寒风凛冽,雪花纷飞。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毛主席与李富春并肩而立的身影。照片中,毛主席的双手深藏在袖管里,抵御着严寒的侵袭;而李富春则身披一件军大衣,显得朴素而坚毅。</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延安不仅是革命的圣地,更是艰苦朴素的象征。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与广大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他的衣食住行,几乎与老百姓没有什么区别。在这张照片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毛主席的俭朴作风。他外套里面的衬衣,扣子都是不同颜色拼凑起来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物资匮乏的艰难环境。</p><p class="ql-block">然而,毛主席并没有因为环境的艰苦而退缩。相反,他更加坚定了革命的信念,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他深知,只有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他始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p><p class="ql-block">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的俭朴作风不仅仅体现在衣着上。他的饮食也非常简单,常常与战士们一起吃着粗粮和野菜。他的住所更是一间简陋的窑洞,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然而,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他的工作和生活。相反,他更加专注于革命事业,为中国的未来奋斗着。</p><p class="ql-block">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也深深影响了周围的人。李富春作为毛主席的战友和同志,也同样保持着这种作风。在照片中,他虽然身披军大衣,但看起来依然非常朴素。他深知,只有保持这种作风,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辈子都保持着俭朴的作风。即便是在后来有条件改善生活待遇的情况下,他也依然故我。这种精神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如今,当我们看到这张照片时,不禁会想起那个艰苦而伟大的时代。毛主席和李富春的朴素留影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更传承了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1943年秋,在延安枣园,毛主席抱着3岁的女儿李讷留下这张温馨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8日,赫尔利,张治中前往延安,迎接毛泽东主席搭乘专机赴重庆谈判。</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蒋介石举办酒宴招待毛主席与周恩来,但无论蒋介石等人如何向毛主席敬酒,毛主席都是很有礼貌地举杯,象征性地把酒杯送到唇边,然后全部由周恩来代饮。一直陪伴在主席左右的周总理,在觥筹交错之间喝下一杯又一杯,但脸色丝毫不变。</p><p class="ql-block">李少石当时是周总理的秘书,他看见这番情形很是心疼。宴会散去之后,他轻声地问道:“您为什么一杯酒都不让主席喝呢?”周总理只是淡淡地回答道:“我害怕有人在酒里做手脚,而且主席不胜酒力,一杯下去就面红耳赤,在那样的场合喝酒不合适。”</p> <p class="ql-block">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在酒会上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1946年,毛泽东和长子毛岸英、次女李讷在延安合影。</p><p class="ql-block">李讷1940年出生于延安,是毛泽东和江青的女儿。毛泽东在47岁时喜得幼女,格外疼爱,留在身边抚养。她是毛家唯一在父母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但毛泽东也一再告诫她,不要自以为是,不要搞特殊。</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为北京市育英学校的题词“好好学习 好好学习”,就是1952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应李讷请求写的。1959年,李讷考上北京大学历史系。</p> <p class="ql-block">46年,毛主席和毛岸英的合影,看主席的眼神,藏着一种“骄傲”。</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摄于1946年,拍摄地点是陕北延安。照片左起,毛主席,毛岸英。</p><p class="ql-block">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由杨开慧所生。自从1927年8月毛主席离家去组织秋收起义后,他们父子俩已经有19年没有见面了。</p><p class="ql-block">1946年,24岁的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国内,终于再一次和父亲团聚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毛岸英,穿着一身深色西服,打着一条红色的领带。他头发浓密、乌黑、油亮,向后梳着奔头,微微卷曲。他脸型消瘦,还很有型,一笑俩酒窝。</p><p class="ql-block">毛岸英的这身装扮,在那时候的延安,应该是非常时尚且显眼的。这也难怪,他刚回到国内,穿的还是在苏联时的旧衣服。</p><p class="ql-block">平心而论,毛岸英是一个非常帅气的小伙子。岸英本人,要比这张照片上的他帅多了。这张照片应该是抓拍,岸英根本来不及摆任何造型。</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毛主席,穿着一身灰色的旧中山装。他的发际线,已经走高了。此时的主席,已经53岁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的脸型也没有以前那么瘦了,但他的脸色依旧黝黑。他下巴上的那颗黑痣,更加明显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嘴上的胡须还是比较显眼的,这一点比较罕见。</p><p class="ql-block">注意看毛主席的表情,开口而笑,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p><p class="ql-block">注意看毛主席的眼睛,看向他的右方。毛主席的这种表现,再次证明我的猜测,这张照片一定是抓拍的。</p><p class="ql-block">抓拍的照片,虽然未必能把人物的最佳形象展示给观者,但能把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定格在这一瞬间。</p><p class="ql-block">照片中,毛主席和毛岸英之间的那种父子情,展现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注意看毛主席的眼神,充满了喜悦。细看之下,能看出他的眼神中藏着一种骄傲。骄傲什么?骄傲自己有一个一表人才的大儿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看到儿子,所表现出的那种喜悦和骄傲之情,我相信,任何做了父母的人都能感觉得到。</p><p class="ql-block">虽然毛主席喜欢自己的大儿子毛岸英,可一点也不惯着他。岸英来到延安没两天,毛主席就让他去上“劳动大学”了。什么“劳动大学”?这里的“劳动大学”就是让毛岸英下地里头干活,学种庄稼。</p><p class="ql-block">岸英不仅干过农活,还搞过土改,还在机械厂干过。可以这样说,岸英回到国内后,几乎没享受过一天的清福。</p><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毛主席等领导人决定出兵朝鲜,毛岸英第一个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彭总报了名。一个多月后,岸英壮烈牺牲在了朝鲜战场。</p><p class="ql-block">再看这张照片,毛主席是多么喜欢岸英啊!然而,他还是把岸英送上了朝鲜战场。还记得毛主席说的那句话:“我毛泽东的儿子上战场,还让谁的儿子上战场呢?”</p> <p class="ql-block">左起:刘思齐,毛岸英,李讷,毛主席,(北京香山1949年)</p> <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共和国领袖在一起的风采,令人无限怀念</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等四大领袖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检阅部队并缅怀牺牲的人民英雄。照片记录了领袖们的风采和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他们是共和国的领袖,他们是共和国的功勋,他们是共和国的缔造者。</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举世瞩目的新中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主席宣告新中国成立,并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四大领袖在天安门城楼检阅台上留下了这三张珍贵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照片一:毛主席与他人交谈时展露胜利的笑颜,毛主席身后的陈毅元帅,也是很开心的样子。</p><p class="ql-block">照片二:毛主席和周总理检阅部队的瞬间,毛主席顺着周总理所指的方向看去,好像是发现了天安门广场上引人注目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照片三:天安门城楼检阅台,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依次站立,注目天安门广场上行进的方阵。</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新中国成立,共和国领袖带领东方巨人重新站立于世界东方。</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注定是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一天: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副主席和刘少奇副主席等四大领袖联袂出席开国大典,与新中国功勋和缔造者们、首都各界一百多万群众一同检阅新生力量,一起缅怀在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共同缅怀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致敬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p><p class="ql-block">在新中国成立74周年之际,我们一起缅怀以伟大领袖毛主席为首的第一代功勋人员,一起致敬为新中国成立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们,领袖们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左起:毛泽东,李讷,毛主席夫人,毛远新(毛泽民儿子)</p> <p class="ql-block">父爱如山!毛主席陪两位女儿研究照相机,十分珍贵的影像</p> <p class="ql-block">多么温馨的照片,李敏学着给毛主席照相,李讷看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叉腰站在那里,显得很有耐心,他在等待着李敏给自己拍照。</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虽说日理万机,空闲的时间不多,但是他一有机会,便会和自己的两个女儿呆在一起。</p><p class="ql-block">主席是伟人,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在孩子们面前,他像全天下普通的父亲一样,不急不躁,慈爱有加。</p><p class="ql-block">这是多么温馨的一幅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人间的真爱。</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虽然已经离开我们48年了,但每当看到、听到他的音容笑貌,还是会忍不住想念他。</p> <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16日,毛主席来到四川郫县红光社看了油菜的长势后,若有所思,然后问道:“油菜荚可不可以长这么长?”</p> <p class="ql-block">温馨的画面,珍贵的镜头。这是1961年第七期民族画报的封面,上面的封面人物是毛主席在田间地头同农民亲切交谈的珍贵镜头和罕见画面。民族画报创刊于1955年,由周总理亲笔题写刊名。当时与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并称为全国三大画报。</p> <p class="ql-block">气场太强大了!即使戴着口罩,人们也能立马认出高大伟岸的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毛主席和身边的女孩,一张罕见合影,后来她成了副国级!</p><p class="ql-block">1951 年,毛主席与全国“工业劳动模范”郝建秀在天安门城楼留影。</p><p class="ql-block">郝建秀来自山东青岛,家境贫困,童年在日军铁蹄下度过。15 岁时,她到青岛国棉六厂工作。她心灵手巧,善于总结,摸索出高效工作方法,被推广并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她也因此荣获“全国劳模”称号。</p><p class="ql-block">后来,她不断进步,担任过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如今,她已 88 岁,祝愿她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其非凡的成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谱写出令人赞叹的传奇。郝建秀,这位曾经的棉纺织女工,后来成为副国级领袖的杰出女性,便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1951年,天安门城楼上,一位年轻的女孩与毛主席并肩而立,留下了一张罕见的合影。这位女孩便是郝建秀,来自山东青岛的她,家境贫困,童年时期更是在日军的铁蹄下艰难度日。然而,生活的磨难并没有让她屈服,反而让她更加坚强。</p><p class="ql-block">15岁那年,郝建秀来到了青岛国棉六厂工作,开始了她的纺织生涯。她心灵手巧,善于观察总结,很快便在车间里脱颖而出。她摸索出一套高效的工作方法,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还带动了整个车间的生产进度。这套方法后来被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郝建秀也因此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的称号。</p><p class="ql-block">荣誉并没有让郝建秀沾沾自喜,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她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德。她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她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与同事们团结协作,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流逝,郝建秀不断进步,她的才华和品质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她先后担任过纺织工业部副部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重要职务,为我国的纺织工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她的领导下,我国的纺织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p><p class="ql-block">如今,郝建秀已经88岁高龄了,但她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坚定的信念。她时常回忆起那段与毛主席并肩而立的岁月,感叹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她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更加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郝建秀的人生传奇,是无数普通劳动者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缩影。她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1953年,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年代。在这一年的某个日子里,中国的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人一同前往了中山陵,向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表达敬意。而一张留影,将那一刻的庄重与随意,永恒地定格在了历史的长河中。</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画面,充满了朴素与真实。有带帽子的,有摘下帽子拿在手中的,他们或站或坐,姿态各异,毫无矫揉造作之感。主席手里还拿着香烟,仿佛刚刚与身边的同志们谈笑风生。这样的场景,与我们日常所见的老百姓并无二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p><p class="ql-block">背后的土砖墙,破旧不堪,却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它见证了中国的沧桑与变迁,也见证了主席和中央领导人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辛勤努力。正是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光明。</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留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记录了领袖们与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们的穿着、照相姿态的随意性,以及背景取舍的随机性,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朴实无华和亲民作风。</p><p class="ql-block">正是这样的朴素光辉形象,深深地留在了人民的心中。他们不仅仅是国家的领导人,更是人民的贴心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什么是真正的领导风范。</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当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不禁感慨万千。那些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付出过汗水和心血的领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他们的精神和信念,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亲切地接见劳动模范,劳模精神历久弥新,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p> <p class="ql-block">革命友谊!毛主席这张照片,拍的太好了:无不流露出毛主席和爱将许世友上将的深厚友谊。</p> <p class="ql-block">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休息室(1956年摄)</p> <p class="ql-block">1957年,4月14日,毛主席接见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成立大会的代表,毛主席与香港电影界优秀代表,香港国语片十大明星第一名的夏梦握手。2016年10月28日,夏梦逝世,享年83岁。</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毛主席视察拖拉机厂的珍贵照片。1958年7月20日,我国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从这里开出厂门。</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长沙接见华国锋、唐生智、程潜、周世钊、李淑一,留下这张珍贵合影,拍摄于1959年6月27日。</p> <p class="ql-block">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成为永恒的记忆。1958年4月的广州,就见证了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承载着时光的记忆,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激情的年代。</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了三位伟大人物的身影:毛泽东主席、陶铸同志以及曾志女士。他们站在广州的某个标志性建筑前,笑容可掬,亲密无间。这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合影,更是中国革命历史的一部分,是团结与奋斗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三位领导人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共同肩负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的合影,不仅仅是对彼此的尊重和认可,更是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表现。他们深知,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引领国家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p><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所呈现出的场景,充满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三位领导人的着装简朴而庄重,他们的目光中透露着坚毅和智慧。在他们的身后,是繁华的城市和忙碌的人群,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真实而生动。这样的场景,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时代。</p><p class="ql-block">这张老照片不仅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回忆,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和特色,而这张照片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通过这张照片,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氛围,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和风貌。</p><p class="ql-block">同时,这张老照片也提醒我们要珍视当下。虽然我们无法回到过去,但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我们要铭记那些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辈们,传承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展望未来,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务实的行动,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我们要继续发扬团结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历史、珍视当下、展望未来,共同书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韶山那片孕育了伟大领袖的土地上,有一对被众人誉为“金童玉女”的情侣,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跨越时空的传奇,与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1959年,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年份。在韶山学校的校园里,两位少年——蒋含宇和彭淑清,以少先队员的身份,有幸为来访的毛主席献上鲜花。那个瞬间,他们不仅用鲜花表达了敬意,更用纯真的心灵与伟人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岁月流转,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友谊也愈发深厚。他们一同考入大学,一同追逐着梦想。在青春的岁月里,他们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共同成长。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考入北京,到毛主席身边去。</p><p class="ql-block">终于,他们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心仪的大学,并开始了各自的人生旅程。然而,距离并没有让他们疏远,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加深厚。在大学的校园里,他们相知相守,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毕业后,他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地方工作。虽然相隔千里,但他们的心却始终紧紧相连。他们通过书信和电话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p><p class="ql-block">终于,在1971年,他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的婚礼简单而温馨,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有两颗紧紧相依的心。那张与毛主席的合影,成为了他们婚礼上最珍贵的礼物,见证了他们不平凡的爱情。</p><p class="ql-block">婚后的生活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共同面对。他们为了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他们的信念始终如一:“不给毛主席丢脸”。</p><p class="ql-block">如今,他们已经步入晚年,但他们的精神依然矍铄,他们的爱情依然如初。他们的儿子和女儿都成为了社会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家庭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回首过去,他们感慨万分。他们庆幸自己能够站在伟人的身边,与伟人共同度过那段难忘的时光。他们感谢那张泛黄的照片,因为它让他们找到了彼此,找到了爱情,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p><p class="ql-block">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让人在感动中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信仰,他们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什么是执着和坚韧。</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已经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和信仰。但蒋含宇和彭淑清的故事却提醒我们,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浪漫,更是责任和坚守;信仰不仅仅是口号和标语,更是行动和实践。</p><p class="ql-block">让我们铭记这对“金童玉女”的故事,让他们的爱情和信仰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指引。让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郑州:麦田的守望者,人民的守护者</p><p class="ql-block">1960年5月11日,毛主席在河南郑州视察期间来到郑州东郊燕庄大队的麦田,并与地方干部、农民亲切交谈,了解麦田长势和往年收成,仿佛一农田老农,画面十分温馨。</p><p class="ql-block">画面一:毛主席在麦田边上询问麦田情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视察郑州燕庄麦田</p><p class="ql-block">画面二:毛主席亲自蹚麦田认真查看麦子长势情况</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蹚麦田查看麦子长势</p><p class="ql-block">画面三:毛主席在麦田里让村干部汇报麦子的实际收成</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村干部亲切交谈</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农民出身,是人民的领袖和贴心人,心系老百姓的疾苦,始终牵挂着老百姓是否能吃饱、穿好。所以,毛主席每次下基层视察工作,总要第一时间到农田查看庄稼的长势、了解庄稼的收成,掌握农田的第一手资料,他就能根据经验判断出老百姓的口粮是否有保证,也只有老百姓能吃饱饭、穿好衣,他心里才会舒心。</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麦田的守望者,更是人民的守护者,致敬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老照片,1961年10月24日,毛主席亲自到西郊机场迎接周总理的镜头,六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但这张照片却依然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毛主席与何香凝先生亲切握手的珍贵照片。196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现场,83岁的何香凝老先生,庄严而自信地走向主席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饱含尊敬之情立刻起身迎接她。毛主席还亲切地与何香凝老先生握手。</p> <p class="ql-block">早年,毛主席与未来儿媳邵华的珍贵合影,当时邵华扎着马尾辫,十分清秀!</p><p class="ql-block">有一张毛主席与青年时期邵华的罕见合影。照片里的邵华青涩无比,扎着两个马尾辫,那双眼眸清澈又明亮。邵华作为毛主席的儿媳,在毛主席的激励下,37岁的毛岸青和22 岁的邵华喜结连理。结婚后的邵华,全心全意地照顾行动不便的丈夫,在她32岁时迎来了他们的儿子。那时毛主席已77岁高龄,得知喜讯后高兴得热泪盈眶,并对邵华说道:“你是我们毛家的大功臣啊!”这简短的话语饱含着毛主席对邵华的认可与感激。</p><p class="ql-block">邵华用她的爱与付出,支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她的坚韧与奉献也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让后人看到了她的不凡与伟大。</p> <p class="ql-block">1963年,刘思齐(左一)和她的再婚丈夫杨茂之(左二)约了邵华(右一)、岸青(右二)两口,还有她的小妹妹张少林(右三)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26日,毛主席70岁寿辰。</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拉着侄女毛远志的手,走进摄影室,主席面带微笑地站在中间,他的左边是李敏和孔令华,李敏搂着毛远志的小女儿曹立亚,右边是毛远志和丈夫曹全夫,王海蓉站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毛主席与全国各民族妇女代表的珍贵照片。1963年,毛泽东等同志接见全国妇联第三届第三次执委会议代表。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妇女也是半边天。致敬奋斗新征程的女性力量!</p> <p class="ql-block">1964年6月16日,在北京军区某部侦察连的军事训练汇报表演后,贺龙兴致勃勃地边走边向毛主席汇报演出情况,毛主席认认真真地听着,还不时用手比划着。</p> <p class="ql-block">1964年,年轻的张玉凤在列车旁与毛主席合影。照片中的张玉凤当时20岁,是毛主席专列的列车员,1970年被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做了机要秘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毛主席和理发师周福明合影留念的珍贵照片。从1959年至1976年的17年时间里,从杭州到北京,1800多次理发,毛主席和周福明之间早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建国初,毛主席坐在专列的一张珍贵留影,面容和蔼,镜头十分自然。</p><p class="ql-block">在一张老照片里,呈现出温馨而珍贵的一幕。那是毛主席外出视察工作时,于专列上被定格的画面。画面中,毛主席深邃的目光仿佛能穿透时光,让人感受到他正在思索着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福祉。这般镜头,如此画面,没有丝毫做作,显得无比亲切自然,好似能让我们与伟人近距离接触。</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它不仅仅是一个瞬间的记录,更是永恒的记忆,让我们看到了毛主席为国家和人民殚精竭虑的身影,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当下,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p> <p class="ql-block">这是毛主席难得一见的戴眼镜照片,拍摄于1958年12月1日,地点是中南海。看坐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中间的人是谁?他就是郑律成,朝鲜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延安颂》的曲作者。</p> <p class="ql-block">1976年,得知毛主席逝世,陈永贵说了一番话,凡农民,无不感同身受。</p><p class="ql-block">陈永贵哭着说道:除了毛主席,还有谁会把农民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捧到那样高的地位?</p><p class="ql-block">陈永贵是农民出身,最后官拜副总理。在历史上,这种事情应该是绝无仅有的吧。</p><p class="ql-block">陈老的这番话,相信农民和曾经是农民的人,都应该感同身受吧。不仅是农民,在毛主席时代,工人的地位也很高。</p> <p class="ql-block">全国劳动模范龙冬花同志,先后13次被毛主席接见,她从不居功自傲,依然保持朴素生活。</p> <p class="ql-block">1963年,罗荣桓元帅遗体告别仪式上一张罕见的照片。</p><p class="ql-block">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元帅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61岁。12月19日,毛主席参加罗荣桓遗体告别仪式,镜头记录了毛主席此时望着罗元帅的遗体,神情肃穆的表情。几天后,悲痛中的毛主席写下了下面这首诗:</p><p class="ql-block">《七律·吊罗荣桓同志》</p><p class="ql-block">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p><p class="ql-block">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p><p class="ql-block">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p><p class="ql-block">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p><p class="ql-block">15年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首次刊登发表这首诗。</p> <p class="ql-block">难忘的瞬间,珍贵的回忆。1964年12月23日,毛主席观看大型芭蕾舞《天鹅湖》后,亲切地与苏联演员们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伟人毛主席与两场芭蕾舞表演:艺术的对话</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他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巨星,他学贯中西,他熟读历史经书,爱好游泳,所作诗篇更是大气势磅礴,又是无师自通的军事奇才,指挥打仗犹如静心雕刻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位钟爱跳舞,爱好戏剧,也看芭蕾舞的艺术爱好者,他是中国人民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人民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在北京接触到了京剧,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在心底深深地埋下了追求艺术的种子。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虽偏爱京剧,但对豫剧、越剧、晋剧等中华传统剧种有了新的了解,曾观看过京剧《霸王别姬》、豫剧《朝阳沟》、晋剧《打金枝》等经典剧目,也留下了众多美谈。新中国建立后,中外交流日益见长,作为文化交流的一部分和桥头堡,艺术表演更是结下了累累硕果。</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观看芭蕾舞天鹅湖后与表演者们合</p><p class="ql-block">1957年10月,苏联新西伯利亚国立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演出芭蕾舞经典剧目《天鹅湖》,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令所有剧团成员没想到的是,她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日理万机的毛主席于29日前往观看。</p><p class="ql-block">毛主席在表演结束后接见了全体芭蕾舞演员,盛赞他们的表演处处透露着艺术之美,毛主席也欣然接受了舞团赠送的纪念章。</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欣喜接受纪念章的这一幕被摄像师抓拍下来,并成为他的经典照片之一。</p><p class="ql-block">无独有偶,毛主席还曾在北京观看了素有“古巴芭蕾教母”之称的阿丽西亚·阿隆索表演的芭蕾舞《吉赛尔》。</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与芭蕾舞教母阿隆索合影</p><p class="ql-block">1964年10月,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团长阿丽西亚·阿隆索率队在北京首都剧场表演芭蕾舞《吉赛尔》,毛主席闻之而欣然前往观看,毛主席在看完表演后接见了“吉赛尔”扮演者阿丽西亚·阿隆索并与舞团演员合影。</p><p class="ql-block">阿丽西亚·阿隆索是著名的芭蕾舞艺术家,是享誉全球的顶级芭蕾舞大师,而毛主席这一次接见成为终生难忘的珍贵记忆,也因此深深爱上中国和中国文化。</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艺术无国界,是世界上人人都能“看”得懂的通用“语言”。</p><p class="ql-block">舞蹈、戏剧等艺术表达形式是艺术家对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一种理解、一种诠释,也是艺术爱好者人生追求的一种体现。</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正是广泛爱好百家剧种和舞蹈,并身体力行,将艺术融于生活,融于工作,将艺术的美好体现在军事指挥、战略构想以及诗词歌赋上,在四渡赤水、抗美援朝等战争上体现了高超的斗争艺术,更是在《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浪淘沙·北戴河》等经典诗词中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一张罕见的老照片,毛主席重返井冈山前夕,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内心百感交集。</p> <p class="ql-block">1966年,北京,共和国的缔造者,走上天安门城楼的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从没见过的一张照片,60年代,毛主席在周总理,林帅陪同下于人民大会堂接见外宾结束后,趁短暂休息时间在一起拍摄的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60年代后期,领导人观看表演,陈聂元帅与其他人穿着不同,为什么</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的十年,是新中国最难忘的时期之一,人人高唱红歌,全国上下统一的红色,统一的步调,其中不乏有很多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照片,我们一起回顾下。</p><p class="ql-block">正文</p><p class="ql-block">60年代后期,毛主席、周总理、林总、李云鹤、陈毅元帅、聂荣臻元帅、徐向前元帅等大人物一起观看节目。</p><p class="ql-block">上色后的照片</p><p class="ql-block">他们几乎清一色的65式军装,统一的服装,无不说明当时统一的思想和统一的步调。照片应该是观众进场落座时刻,节目尚未开始,一起来看一下领导们的神情:</p><p class="ql-block">1、前排左二的毛主席:坐姿霸气,目视前方舞台,面含微笑,手掌举而未落,似乎是卷袖筒;</p><p class="ql-block">2、前排左一的李云鹤:双目炯炯有神,喜笑颜开,端坐于藤椅之上,有一种迫不及待想要观看节目的感觉;</p><p class="ql-block">3、前排右一的周总理:淡然地向前看,有种风淡云轻的意味;</p><p class="ql-block">4、照片左三的林总:头侧向右方周总理的方向,左手在挠耳朵,由于照片未能记录林总正脸,无法看出他当时的心情;照片的第二排是共和国的多位元帅,二排右一站着的是徐向前元帅,像是核对座位的样子,二排右二是陈毅元帅,二排右三是刚落座的聂荣臻元帅,由于照片角度和清晰度有限,暂时无法看清二排和其他排的人员是谁。</p><p class="ql-block">原始照片</p><p class="ql-block">然而,照片中却有两处亮点:</p><p class="ql-block">1、毛主席上身为白色衬衫,裤子为65式军装,是全场唯一最亮眼的存在;</p><p class="ql-block">2、陈毅元帅和聂荣臻元帅上身为浅色衣服,似乎也是白色衬衫,他们的着装并非是刻意而为之,可能是因为当时工作岗位所需吧,比如陈毅元帅是外长,有可能随时都要出席对外的一些正式场合,只能着装正式些。</p><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记录了特殊年代的珍贵瞬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当时的氛围:有点压抑,而也有点活泼、有点云淡风轻。历史老照片不仅记录了当时的名场面,也传递了更多画中人的精神面貌和历史处境,是解读历史的珍贵物品。</p> <p class="ql-block">1966年,北京天安门的国庆典礼上,毛主席为美国黑人领袖签名</p><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为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姆斯签名。罗伯特·威廉姆斯是美国著名作家和黑人领袖,因主张黑人维护自身权益被美国通缉,后逃往古巴。他写信给毛主席并获得邀请参加国庆活动,毛主席在红色书籍上签名成为永恒的瞬间。罗伯特·威廉姆斯在中国居住2年多后返回美国并撤销罪名,于1996年去世。</p><p class="ql-block">1966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为美国黑人罗伯特·威廉姆斯签名。</p><p class="ql-block">一、罗伯特·威廉姆斯是谁?</p><p class="ql-block">罗伯特·威廉姆斯是美国著名的作家、黑人领袖,著作的《黑人与枪支》影响很大。</p><p class="ql-block">二、罗伯特·威廉姆斯是怎么来到中国的?</p><p class="ql-block">罗伯特·威廉姆斯在美国主张黑人应维护自身权益,但其主张的方式不同于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方式,被美国方面通缉后于1961年被迫逃亡至古巴,出于对毛主席的敬仰,于1966年9月底到达中国。</p><p class="ql-block">三、罗伯特·威廉姆斯是怎么登上天安门城楼的?</p><p class="ql-block">罗伯特·威廉姆斯在了解毛主席个人及其思想后,写了两份信给毛主席并希望获得毛主席对美国黑人的支持。此后,1966年10月1日获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新中国成立17周年的国庆活动。</p><p class="ql-block">这一天,毛主席接到那本英文版的红色书籍后,拿起一支笔,大笔一挥,高兴地在罗伯特·威廉姆斯的书上签名。摄影师看到这一幕,出于职业敏感度,迅速按下快门,将“领袖毛主席为美国黑人领袖罗伯特·威廉姆斯签名”定格成为永恒。</p><p class="ql-block">此后,罗伯特·威廉姆斯在中国居住2年多后回到美国,其罪名得到撤销并安然长住在美国,于1996年去世。</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领袖,同时在全球工人界、黑人的世界拥有广泛而巨大的影响力,毫无疑问,毛主席是世界上第一位全球领袖,致敬伟大领袖毛主席。</p> <p class="ql-block">1967年12月3日,海军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前,毛主席与林彪单独接见战斗英雄麦贤德。</p> <p class="ql-block">1968年5月,毛主席与李天佑将军亲切握手。</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毛主席在农村视察的珍贵留影,牵着主席的女子你知道是谁吗?</p><p class="ql-block">在一张罕见老照片里,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毛主席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前往农村进行调研。其中,搀扶毛主席的正是他的护士长吴旭君。而在毛主席的身后,站着生活秘书兼机要秘书张玉凤。吴旭君的旁边,则是毛主席的贴身护士孟锦云,她多年来始终如一地照顾着毛主席的身体。</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定格了那个瞬间,展现出这些工作人员与毛主席之间紧密的联系。他们围绕在毛主席身边,各自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无论是吴旭君、张玉凤还是孟锦云,都以自己的方式默默奉献着,为毛主席的工作和生活提供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他们的存在也成为了毛主席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晚年,毛主席与吴旭君的一张珍贵合影,二人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p><p class="ql-block">有一张毛主席与吴旭君的珍贵合影。吴旭君于1932年出生在福建德化,1949年从上海国防医学院护理科毕业后,在上海军医大学担任内科护士长。1953年,她调到毛主席身边,自此开始专门负责毛主席的健康,这一工作就是整整21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吴旭君始终兢兢业业,把照顾毛主席的工作做得极为出色,从未有任何差错。她不仅只是主席的护士长,还承担了部分秘书工作。</p><p class="ql-block">在这21年中,她与毛主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两人虽不是亲人,却有着胜似亲人的情谊。他们之间的这种特殊情感和紧密联系,体现着彼此的信任与关怀。吴旭君用她的专业和用心,为毛主席的生活和健康默默奉献,成为了毛主席身边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p> <p class="ql-block">晚年,毛主席与吴护士长的一张珍贵合影,主席正大步流星走来!</p><p class="ql-block">在晚年时期,毛主席与护士长吴旭君留下了一张罕见的合影。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虽已步入晚年,但依然步伐坚定有力,仿佛每一步都带着过往岁月的沉淀和威严,那股不怒自威的气势透过画面传递出来。那坚定的神态和身姿,让人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所承载的伟大与庄重。</p><p class="ql-block">从这张合影中,我们仿佛能看到毛主席一路走来的坚毅与从容,也能感受到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情感。这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合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它铭记着毛主席在那段特殊时期的身影与风采,让后人得以领略到伟人的独特魅力和不朽精神。</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毛主席身穿军装的一张罕见照片,主席正在鼓掌,红光满面!</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特殊的60年代,有一张令人难忘的珍贵照片。照片中毛主席面带微笑,红领巾在他胸前鲜艳夺目。他的脸庞散发着红润的光彩,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精神焕发。毛主席亲切和蔼的形象跃然纸上,仿佛能感受到他对孩子们的关爱与期望。</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仅是一个画面,它更像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它见证了那个时期毛主席与人民之间紧密的联系,也展现了他对祖国未来花朵的关怀与鼓舞。那满面的红光,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伟人的魅力与力量,也让我们对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怀念。</p> <p class="ql-block">高大伟岸!毛主席这张照片,拍的太好了</p><p class="ql-block">摄像师的拍摄角度太赞了,处处彰显毛主席的高大伟岸</p> <p class="ql-block">稳如泰山!毛主席这张照片,气场太强大了</p> <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刚上台,中苏关系开局良好。后来,与毛主席终闹翻。1960年,赫鲁晓夫授意,不仅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而且还催还贷款,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极大损失,加重了当时我国的经济困难。历史上“三年困难”时期,就是在1959年—1961年,其中,最困难的一年就是1960年。</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毛主席与赫鲁晓夫握手的珍贵合影,当时俩人的关系还算不错!</p><p class="ql-block">在1958年,有一张毛主席在机场迎接赫鲁晓夫的珍贵留影。这是赫鲁晓夫的第二次中国之行,而首次则是在1954年。在照片中,毛主席的身影高大伟岸,浩然正气扑面而来。他以坚定的姿态站立,仿佛代表着中国的力量与尊严。毛主席的领袖风范,让人不禁心生敬意。此次会面,见证着中苏两国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历史的瞬间,更让我们得以领略毛主席的非凡气度,它如同一个窗口,带我们回到那个具有深远影响的时期,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p> <p class="ql-block">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会见前来访华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会晤结束,临行前毛泽东和颜悦色的送给了田中一套《楚辞集注》。</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毛主席的骨气,接见美国总统,即便已经80岁,腰板依旧挺得直。</p><p class="ql-block">晚年的毛主席,身体多病,腿脚不便,背部也有些佝偻。然而,每当他接见外国人时,他的腰板总是尽量挺直。</p><p class="ql-block">看照片中的尼克松,他和毛主席握手,弯腰低头。他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人家自身的修养,另一方面是被毛主席的魅力深深折服。</p><p class="ql-block">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毛主席从未屈服。面对美帝国主义,毛主席从未低头。面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毛主席从未妥协。</p><p class="ql-block">这是什么?这就是他老人家的骨气。独立自主,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中国之所以有现在的独立自主,完全是毛主席那个时代打出来的、奋斗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为毛主席守灵的亲侄子毛远新。</p><p class="ql-block">毛远新是革命烈士毛泽民的儿子,出生于1941年,11岁时,来到毛主席身边生活。虽然是叔侄,毛主席和毛远新却情同父子,现在伯伯去世了,站在伯伯遗体前的毛远新,悲痛万分,泪如雨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