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灵性的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舞曳清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游学,古今有之,只是重视的程度不同罢了,游学的经历造就了大教育家孔子,时下当然不是孔子那个时代,也不可能那样去游学,但是它可以作为一种手段,一种方式来开展,让孩子们游中学,学中游。不过这似乎也是一种奢望,能组织游学的指挥者肯定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敬者,可诸多现象是为了不出安全意外而取消了诸多活动,扼杀了孩子拓宽视野的机会,多数时间也只能关在象牙塔內,接受传道者的谆谆教导。结果多数是变得目光呆滞而不以为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所以,我个人认为,我们要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宗旨,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尽量让莘莘学子参与游学之类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点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孩子们玩中学,学中玩,愉悦中学到知识。做有灵性的教育,让孩子心中有梦,眼中有光,那才是真正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今的教学,安全第一,这没有什么不妥,只是现实生活中把这一问题太扩大化了,校里校外都搞成人老师的责任,老师也因此而战战兢兢,对于涉及安全的教育否只能纸上谈兵,敢逆风而行的人是凤毛麟角,没什么意外那是皆大欢喜,如若又丁点儿问题,那老师将会是吃不了兜着走,而且作为最弱势最底层的老师也自然而然地成了问责对象,不要说有不妥之处,就算是全然在理。为了息事宁人,在权者也会拿老师是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如是背景下,老师也只能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之就有些许的老师干脆躺平,做好教书的本分也就算是对得起良心了。加之,部分人看不到老师的努力,不分析班级学子的基础,背景,一味的强调老师的无上功能而以分数论英雄,以此评价老师的教学能力,水平的高低,导致了部分老师垂头丧气而顺应潮流干脆躺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不可取甚至是不对,但从老师角度而言也无可厚非。我们总强调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谁又考虑过从教师的角度激发兴趣呢?如若教师充满激情,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那做灵性的教育不就指日可待了吗?我们的孩子心中不就有梦,眼中有光了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舞曳清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教师交流园地教育大讨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