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里的至美瞬间 美篇号:16711030

飘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月荏苒,转瞬我已是乌发飘霜的古稀老人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退休后来到天津市河北区军休所,老战友们人至黄昏,心如朝阳,因为军休所是我们的家,是送阳光的地方。让我们在人生的秋冬季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军休所还为我们搭建了各种展示夕阳里多彩生活的平台,使我们活得有质量,有尊严,有快乐,有健康,有作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一次演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2009年,天津市河北区军休所为结婚五十年的老干部举办金婚庆典,市河北区有线电视台现场直播。在电视台导演和区领导选审节目那天,我由于过度紧张,在演唱歌曲《妻子》时,,而记忆全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那天伴奏音乐响起,观众凝神静听,我却大脑一片空白,傻傻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这时,不知谁在台口轻声提示:“这些年的不容易,我怎能告诉你……”,哎呀!就这词儿。我慌乱的内心顿时平静下来,整首歌曲一下子全部记起。原来是时任军休所副所长的陈明武同志,正关切的站在台口,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我真是既感激又惊奇。感激的是我平日比较爱面子,怕丢丑,此时的提示真像雪中送炭,把我从尴尬窘迫中解脱出来。惊奇的是陈所长不像有文艺细胞的人,可他竟然熟悉《妻子》这首歌。如果他对分管的工作不是十分认真、负责、细心、周到的话,他不可能在那时出现在台口,完整无误的道出歌词。陈所长的支持和工作态度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下决心演唱好这首歌曲。打那以后,我每天都在家边听原唱边练习,还向有演唱经验的老师请教。在金婚庆典文艺晚会上,我饱含深挚的感情,放开柔美的歌喉,以较完美的演唱,深深打动了观众。看见金婚老人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我也感到无比快乐。这一美好场景,象一帧图画永远镶嵌在我的记忆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一句叮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河北区军休所,有句话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对待老干部工作一定要细心负责,要把老同志当成家里的长辈。这句质朴形象的比喻,听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它是一句叮咛,亲切的叫人铭记。它也是军休所党委对全体工作人员提出的工作标准和行为准则,它彰显了河北区军休所建所五十年来几代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4月军休所组织老干部去河南洛阳观赏牡丹。我和老伴报名前往。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军休所的旅游。一路上,我们不仅看到了景点上的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同时,我还真真切切感受到军休所对老同志的人文关怀,体察到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旅途中,每到一处景点,工作人员都会让大家先排队,再清点人数。参观完上车后还要再清点一遍,直到确认无人丢下才离开。一路上,无论是横穿马路,还是脚下路面不平,耳畔时时可以听到“跟上,过马路了”、“注意脚下”、“上台阶了”等这些及时而必要的提醒,让我们的旅途快乐又安全。队伍中,不乏耄耋之年和古稀之年的老人。我看见一位八十多岁的老首长,手臂摔伤打着绷带,很是为他担心,结果一路走下来,不仅他平安快乐,而且全团三十几人,行程七天,零次差错,零人伤害。这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老同志们视所如家如亲人,为什么大家都无比热爱信任军休所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年春寒,一片片的牡丹花田里,只见葱葱郁郁的枝叶间,蓓蕾初绽。只有少量争先怒放的花朵,鲜艳欲滴。我惊喜至极,忙着让先生拍照,象个孩子一样拍了一张又一张,流连忘返。不知何时?队伍前行了,我们赶快收起相机,追赶队伍。突然我发觉不远处,有位军休所的工作人员正在等我们,担心我们掉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低垂,倦鸟归林。游玩了一天的老同志们回到房间休息。军休所的工作人员却在汇总一天的情况,筹划明天的行程,考量注意的细节。晚八点半钟,军休所刘文元书记,带着随队医生和工作人员,来到各个房间查房,看望年事较高的老同志,询问大家的身体状况,了解明日是否有特殊的需求。那一晚我浮想联翩,仿佛回到童年,内心充满被人呵护照顾的踏实和温暖。联想到社会上一些遭人遗弃和歧视的老人,我觉得作为一名军休老人真是幸运和幸福,内心充满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军休所的感激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朝阳升起,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来到洛阳白马寺,看见园内一条像玉带般清澈的小河,岸边的柳丝迎风摇曳,一座汉白玉石桥飞临河面。老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有人加快脚步冲到前面,要抢先拍下这幅美丽景观。“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循声望去,一位军休所的工作人员,边搀扶着上桥的老人,边不厌其烦的喊着。我注意到他是一个脸上稚气未脱,身材单薄,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的大男孩,在晨光里用他年轻的声音,叮咛着爷爷奶奶们,小心走路,注意安全。那时,我的眼眶潮湿,真的被深深感动了,我用相机快速拍下这个瞬间,用心永远记住了那句饱含拳拳爱意的叮咛:“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这幅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孝和的人文美景,长远定格在我的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昏是美丽的。当我在家中窗口,眺望天际即将消失的一抹晚霞,暮霭四合,远处亮起熹微的几颗星星,白天的喧嚣、嘈杂、熙攘,渐渐退隐,在那沁人的安谧中,这些至美的瞬间,正在寂寂的黄昏中,象潮水般无声的涌来。使我难忘,令人感动。</span></p> 图片来自战友 感谢您的关注 制作飘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