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登崂顶(下)

陈萌琦

<p class="ql-block">  上篇说到时间已经是13点了,大家又累又饿走不动了。 </p><p class="ql-block"> 我提议在一处弯道宽敞的地方吃饭。大家三五成群的席地而坐吃喝起来。</p> <p class="ql-block">  几个自行车爱好者推着车子上来。</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位停下来与我们攀谈,他们一共30多人(其中有2位是女性),从五四广场出发目的地也是崂顶。我算了一下距离单程也要50多公里,由于军用公路不让进,他们也是从寨上村与我们走一样的路上来的,不同的是我们手里拿登山杖,而他们要扛着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  小品:《登山者》</p> <p class="ql-block">  从左边数起,第4位是真人。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酒足饭饱之后,看看远山我下令继续前进。因为路还远着哪。</p> <p class="ql-block">  背包是减轻了不少重量,但都换到胃里了。总重量虽然没减少但大脑开始缺氧。我调侃的说:我提议现在睡午觉大家都会响应。大家哈哈一笑继续赶路。</p> <p class="ql-block">  骄阳似火走在水泥路上的感觉远不如走在山上的绿荫下。</p> <p class="ql-block">  路边的怪石犹如神仙摆放的积木。</p> <p class="ql-block">  远望前方山上到处都是怪石嶙峋,这就是崂山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爽心居然骑上自行车过把瘾。</p> <p class="ql-block">  老婆也骑上车潇洒走一回。</p> <p class="ql-block">  望着她的背影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是从市里一路骑上来的呢?</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下适合拍电影,演员马上出场。</p> <p class="ql-block">  但见这位车手扛着自行车爬上去,让我给他拍照。</p> <p class="ql-block">  看他高高举起自行车的样子,使我想起以前的一位朋友。海大毕业时,几个同学相约从青岛骑车去鸭绿江,半路上同伴们打了退堂鼓,他只身一人骑到鸭绿江。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他高高举起了自行车,奋力的扔下江去。围观的人群目瞪口呆生怕下一步他要投江自尽,只见他掏出火车票向众人示意,我要回青岛了。</p> <p class="ql-block">  下面又要拍哪一段?我赶紧凑过去看热闹。</p> <p class="ql-block">  原来是车手们要拍自行车广告,让爽心当模特。</p> <p class="ql-block">  我快步跑过去抓拍了一张。</p> <p class="ql-block">  不知谁的眼尖指着远处的一块岩石说上面有字(下图右上角那块石头)。</p> <p class="ql-block">  我用长焦镜头拉过来隐隐约约看到是个福字。</p> <p class="ql-block">  14点28分军用公路走到头了,面前是五峰仙馆。要买票才能进去,我们当然不进去。</p> <p class="ql-block">  军事禁区用中韩两种文字刻在铜牌上,我们不敢贸然进去。</p> <p class="ql-block">  怎么办?这里离崂顶还有一段距离,就在眼前。就此返回还真不死心。看到一些游客从旁边的观光小路上来我们打听到可以从观光路线迂回到崂顶。</p> <p class="ql-block">  给大家鼓鼓气,崂顶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也要上去。太乙泉的点哪去了?</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楼梯很长很陡,走这种路最累。</p> <p class="ql-block">  向游客打听到崂顶还要多久?回答是1.5小时。大家计算时间来回又要3小时,时间来不及了。我问大家:是现在坚持3小时合算还是下次花6小时再来合算?好在大家心里都很有数。什么也不说了继续前进。</p> <p class="ql-block">  巨峰游览区示意图。我们是从图中左上角切入,现在位置是在右上角。</p> <p class="ql-block">  坎门介绍:“坎”是《易经》八卦之一,代表家中第二个儿子,在六气中它属阳,在自然界它代表水,在方位上它居正北方向。有“坎为险陷”之意。</p> <p class="ql-block">  到此一游留念。</p> <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用长焦看福字。</p> <p class="ql-block">  在观景台留念,画面中间就是刻有福字的巨石。</p> <p class="ql-block">  观光道的仿木扶梯。</p> <p class="ql-block">  大步流星的走在前面,给后面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p> <p class="ql-block">  远眺福字山。</p> <p class="ql-block">  仿木栈道倚山而建。</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太乙泉。俗话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潺潺溪流从石缝里流出,下面人工修建一八卦形水池。一张八卦图镶在水里。一条塑料软管利用虹吸作用将山泉水引下来供游人免费饮用。当然也有好心人花钱买旁边做生意老哥的饮料。用老哥自己的话说:你们对多花一元钱没什么感觉,但是我挣的就是这一元钱。</p> <p class="ql-block">  喝足了清凉的山泉水,大家情不自禁的洗漱梳妆起来。不能怪大家,因为此时所有的人都快成咸鱼了,浑身都是汗水。</p> <p class="ql-block">  要是游人稀少,估计有人就要在此洗澡了。</p> <p class="ql-block">  我招呼大家快走,率先向丹炉峰走去。</p> <p class="ql-block">  这块巨石上刻的是《道德经》下篇,无心仔细看,继续向前。</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道德经》上篇。</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处石刻壁画,像是丘处机与仙鹤。</p> <p class="ql-block">  长在石头上的苔藓类植物。</p> <p class="ql-block">  因为崂顶是军事禁区,游人不许上去。所以下图的丹炉峰就是大家公认的崂顶。</p> <p class="ql-block">  从丹炉峰下来在铁丝网圈起的军事禁区有一个小门半掩着,我们悄悄的溜进去。白雪率先登上“仰天池”。</p> <p class="ql-block">  队员们陆续攀上去。</p> <p class="ql-block">  旁边就是军事禁区崂顶。</p> <p class="ql-block">  大家兴奋的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  好不容易上来了,不愿意被拍照的我也情不自禁的来一张留念。</p> <p class="ql-block">  叶子。</p> <p class="ql-block">  208老崔。</p> <p class="ql-block">  回首向下望去,转了半个山头我们回去的路就在眼前,我们可以从军事禁区了穿过去,可以节省一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  用长焦镜头拍摄丹炉峰脚下的一块巨石顶端,一个自然形成圆形水池。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脚下的仰天池更是深不可测,我试着用登山杖探测池底,结果是无底。白雪大姐。</p> <p class="ql-block">  草木芳华大姐。</p> <p class="ql-block">  老婆因为质量比较大,所以敢坐在悬崖边上照相。换成别人一阵轻风就可以飘回青岛了。</p> <p class="ql-block">  给她们逐个拍照。</p> <p class="ql-block">  下山时叶子对着路边的高山杜鹃讲着什么?</p> <p class="ql-block">  有句歌词这样写道:女人的心思你不要猜,猜来猜去还是不明白。</p> <p class="ql-block">  走小路穿过军事禁区。</p> <p class="ql-block">  镇定的走出军营。估计不让游人进入,但没写着不让游人出去。</p> <p class="ql-block">  17勇士在禁区外合影,说来惭愧,只有5个爷们。看来这个社会真是阴盛阳衰了。</p> <p class="ql-block">  6个老兵来个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我们选择走军用公路,一是不会迷路,二是给队员们一种安慰。路边的怪石。</p> <p class="ql-block">  路边不知名的野花(微距拍摄)。</p> <p class="ql-block">  白雪姊妹三个不愧是运动员出身,中间的老大58岁了,年轻时是长跑运动员,在整个行程中就没见她累过。老二白雪53岁,年轻时是短跑运动员,从背后看那轻盈的体态就像30岁一样,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老三也是短跑田径运动员,一路上说说唱唱像个孩子,还一路采着鲜花,也是奔五的人了。看来运动与不运动就是不一样。同样是爬山,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p> <p class="ql-block">  路边看到一个废弃的装置,曾似相识。好像是一处气象观测站点。</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07年12月5日路过此地时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返程走10公里的军用公路在我们脚下用2万步被丈量了一遍(每步平均0.5米),沿着来时的路我们回到寨上村停车点。大家一一告别踏上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 历时8小时今天走的路应该接近25公里了,这也是强度最大的一次活动。虽然大都是新队员,在路上有过多次动摇但最终我们都战胜了自己,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最大的困难就是要战胜自己。我们做到了,我们都是好样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