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街巷访古记(5)——城隍庙、艺圃

李瑛

<p class="ql-block">从去年桃花坞访古后,一直没有时间出门走走。今天女儿回学院办事,中午不回家吃饭,正好可以继续我的city work。</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是苏州城隍庙。</p><p class="ql-block">苏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一座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道观,规模宏大,现存一共有四进,分别是山门、仪门、城隍殿、太岁殿。</p><p class="ql-block">进山门,两边分别是观音殿和财神殿。过仪门,两边的殿宇供奉的是长洲城隍和吴县城隍,还有一些别的神祇,我也认不清。</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主殿里供奉的是苏州城隍——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p><p class="ql-block">城隍殿是苏州唯一现存完好的明代宫殿建筑——工字殿,前殿供奉的是城隍以及他的属官、侍从,中间的连廊供奉着月老,后殿是娘娘殿,供奉的是城隍老爷的夫人。这些神像都是眉目慈祥、雍容华贵,身上衣衫彩绣辉煌。</p><p class="ql-block">出于对神灵的敬畏之心,除了城隍老爷外,其他的神像都没有拍照。有兴趣的亲可以亲自去瞻仰。</p> <p class="ql-block">城隍殿前面有两棵高大的银杏树,看看上面的古木标签,一棵是140年,一棵是120年。很奇怪两棵树怎么会不同龄,是后来移栽的么?</p><p class="ql-block">每棵银杏树前都有一座石牌坊,应该是新建的,分别镌刻着“平安”“福寿”等吉祥话。</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在最后一进,供奉的是斗母元君。传说这位是神仙中地位最高的宝妈,她生了9个儿子,分别是2位帝君(勾陈帝君和紫微帝君)和北斗七星。</p><p class="ql-block">太岁殿前有座石桥,叫戏蟾桥,是“刘海戏金蟾”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在工字殿的后墙,发现了一块石碑——苏州“三横四直”图,这块碑是清代嘉庆年间所立,碑上清晰显现了以“三横四直”七条贯穿全城的干流为主的河道分布体系,还标出城垣及重要桥梁、寺观、衙署的位置,较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清代中叶苏州河道纵横、桥梁密布的水城风貌。以后有时间可以去走走这“三横四直”,领略苏州水城风貌。</p> <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姑苏城图”和“平江图”,看上面的字迹,估计是复制品。姑苏城图上,环城河上只有6座城门(盘门,葑门,娄门,齐门,阊门,胥门,居然没有相门🐷🐷🐷)苏州老话中的“六城门兜兜蛮起劲”看来是以此为依据的。</p> <p class="ql-block">曾在哪本书上看到过,苏州城隍不止一位,除了春申君,凡在苏州任过职并能造福一方的官员,苏州的老百姓都把他奉为城隍,希望他们能长长久久地护佑苏州的百姓。因此,进了城隍庙我就四处寻找,最后在《三横四直图碑》边上,找到了苏州历代城隍的石刻画像。只是这些画像刻得也太粗糙了些,有的简直是面目不清。而且这些石碑都在城隍殿的后墙跟,是不是对他们不够尊敬啊🙈</p> <p class="ql-block">城隍庙一年到头有很多场法事,每个项目倒是明码标价,当时想:宗教也都商业化了。后来在山门边看到了一张慈善资金使用公示表,哦,这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吧。</p> <p class="ql-block">从城隍庙出来,步行前往艺圃。来到东百花巷,只见家家户户门前花儿争艳,真是应了“春回桃花坞,花开百花巷”这句话了。</p> <p class="ql-block">路过汤家巷,恰是饭点了。在小红书上找美食推荐,都说念师傅的砂锅馄饨好吃,就去尝尝吧。</p><p class="ql-block">端上桌,食材很丰富,有油面筋,小青菜,鹌鹑蛋,榨菜丝。尝一口汤,太咸了,只吃出了榨菜味,没有鲜味。倒掉一半汤,加了白开水,这才能上口。总觉得还不如县前街小区门口聚福兴的馄饨好吃。</p> <p class="ql-block">艺圃,是一座藏在闹市中的绝美园林,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的后代曾经是这座园林的主人。它位于金门阊门之间的文衙弄,幽深曲折,属于小众的园林。在艺圃门口,我听到一位阿姨说:“我还算是苏州人了,这里也是第一次来,真是难找的!”</p> <p class="ql-block">四月份是艺圃蔷薇花盛开的时候,进门就看到蔷薇爬满了花架,形成一道蔷薇花廊,红色的小花点缀其间,如满天的星星。穿着汉服的姑娘从花廊下经过,这景象让人恍惚,仿佛穿越了一般。</p> <p class="ql-block">乳鱼亭。亭子的藻井和檐桁上都有夔龙花纹彩绘,在江南园林中是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旸谷书堂。是园主人讲学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世纶堂,是艺圃的前厅。名字是第二任园主人文震孟所起。文震孟是文徵明的曾孙,曾官居大学士。明代称父子或祖孙相继任职中书省为“世掌丝纶”。“世纶堂”体现了文氏家宅特色。</p> <p class="ql-block">东莱草堂。这是艺圃的正厅。第三任主人姜采是山东莱阳人,他把正厅起名为“东莱”,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思嗜轩。姜采喜欢吃红枣,在园中种植了几棵枣树。他的儿子为了纪念父亲,在枣树边建轩,并起名“思嗜”。</p><p class="ql-block">我意外发现东莱草堂和思嗜轩的中堂对联竟然一模一样。回家查了一下苏州园林匾额楹联一书,思嗜轩原来的对联是“朦胧池畔讶堆雪,淡泊风前有异香”。</p> <p class="ql-block">博雅堂,是园主人会友赏景,纵论诗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古时大户人家的佣人不能登堂入室,平时进出就走这种窄窄的备弄。备弄连接第一进到最后一进,“庭院深深深几许”,从这幽深的备弄中也能感受。</p> <p class="ql-block">东莱草堂前有两棵高大茂密的白玉兰树,炎热的夏天能给草堂送来清凉的绿荫。</p> <p class="ql-block">香草居。是园主人的子女读书的地方。以“香草”喻君子。窗外是满墙的薜荔藤萝,倒也跟室名相配。</p> <p class="ql-block">响月廊。一路游赏过来,我最喜欢的景点是这处“响月廊”。廊中一副对联“踏月寻诗临碧沼,披裘入画步琼山”,仿佛展现出这样的情景:月色溶溶的夏夜,园主人漫步池边,看天上明月与水中明月交相辉映,闻池中荷花香气袭人,不由诗兴大发。冬日里,雪花把园林打扮成琼山玉树,一片银白,登上这晶莹澄澈的世界,仿佛在画中游。</p> <p class="ql-block">艺圃不大,但是非常精致。它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9个私家园林之一。园子以池水为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池水、石径、小桥、假山相结合,</span>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沿着水池一路走来,每个角度都是一幅美丽的画,真是一步一景,人在画中游,难怪电影《红楼梦》也要在这里取景拍摄呢。</p> <p class="ql-block">这处就是《红楼梦》中小红与贾芸相遇的拍摄处。</p> <p class="ql-block">艺圃,这座充满灵气的园林,不仅是一座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艺术的殿堂。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品味、感受那份古老而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漫步在艺圃,你会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舒适。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繁忙,只有大自然的馈赠和历史的沉淀。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愉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