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古镇:历史文化的璀璨瑰宝。

大明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始建年份存在两种说法:</p><p class="ql-block">一种是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另一种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p><p class="ql-block">这两种说法分别对应了古镇的早期历史和后来的一些建筑。</p><p class="ql-block">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 年):这是南浔古镇最早的建镇时间,标志着古镇的初始建立。</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一年(1885年):这一时间点与古镇中某些特定建筑的建造或完善有关,如百间楼的建造和荷花池的初始建设,这些建筑是后来添加到古镇中的。</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的始建年份可以追溯到1252年,但古镇在其后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建设和改造,特别是1885年左右的一些重要建筑建设,为古镇增添了更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下高速:</p><p class="ql-block">驶出南浔收费站,前往南浔古镇。</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规定:</p><p class="ql-block">只进南浔古镇的游客都免门票。</p><p class="ql-block">游览名人故居的,65岁的才可半票。</p><p class="ql-block">而我们这帮子人中:</p><p class="ql-block">有小于65岁的人,故此,就要购买门票了。</p> <p class="ql-block">到湖州旅游:</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是必须要去的。</p><p class="ql-block">因为南浔古镇不仅是国家AAAAA级的江南名镇,也是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拥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它最早是由南林与浔溪两个村子组合而成,这也是南浔之名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它位于太湖南岸,是浙江接轨上海的东大门,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因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p> <p class="ql-block">早在四五千年前:</p><p class="ql-block">南浔的先民就在此生息。</p><p class="ql-block">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折右”。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古镇繁华时期,辑里湖丝声名鹅起,为皇家御用贡品,蜚声京都,远销海外。</p> <p class="ql-block">在南浔有一句俗话</p><p class="ql-block">叫做:“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金黄狗”。说是就是南浔当地的丝帮,他们用动物体形的大小来对丝商的富裕程度进行分级:</p><p class="ql-block">一千万两以上家产的被称为“象”;</p><p class="ql-block">五百万两家产以上的家产被称为“牛”;</p><p class="ql-block">一百万两家产以上的被称为“狗”。</p><p class="ql-block">一百万以下的叫什么来着?</p><p class="ql-block">大家自猜吧…。</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游是2017年。</p><p class="ql-block">那次来没舍得坐游船游览。</p><p class="ql-block">这次来游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一是陪伴着姊妹游南浔古镇;</p><p class="ql-block">二是包了一条船游览南浔古镇的。故此,也圆了乘船游览南浔古镇的梦。</p> <p class="ql-block">游南浔:</p><p class="ql-block">沉醉人的不仅仅是眼前所见的河街、建筑、石拱桥、青石路,更重要是每处景点、每件物品之后的历史故事,而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围绕着人的。</p> <p class="ql-block">30年代南浔民谣云:</p><p class="ql-block">“刘家的银子,张家的才子,庞家的面子,顾家的房子”。</p><p class="ql-block">故此,在南浔古镇你的慢的逛、慢慢的欣赏这四象中的: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四大家族。</p><p class="ql-block">他们每个人:</p><p class="ql-block">每个家族都极富传奇色彩,既体现了南浔人致富经商、勇立时代潮头的杰出才能,也体现了他们致富后重文崇教、热心公益的敦厚品德。</p> <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内的主要河流包括:</p><p class="ql-block">浔溪:南浔古镇因河而得名,这条河最初被称为浔溪,是古镇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荻塘河:这是一条横贯东西的河流,与浔溪一起在南浔镇区形成一个十字形水系。</p><p class="ql-block">四条主要河流:构成十字骨架,包括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这些河流沿岸分布着街道和民居,形成了独特的“水市”景观。</p><p class="ql-block">此外,南浔古镇也是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南浔段)的一部分,这条古老的运河对南浔的历史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在南浔“四象”中排列第二名。</p><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湖州市南浔镇。</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系张静江祖父张颂贤,又名竹斋,南浔“四象”之二,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所建。</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p><p class="ql-block">(1877年9月19日—1950年9月3日),别名:张人杰,张跷脚,字静江,晚年又号卧禅,浙江乌程(今浙江南浔)人。中国近代政治家,与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p><p class="ql-block">张静江:</p><p class="ql-block">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早年因病成跛足,人称“张跷脚”。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其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p><p class="ql-block">在召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张静江为主席团成员,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在孙中山逝世后召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p><p class="ql-block">蒋介石在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推举张静江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p><p class="ql-block">其中这五个女儿中,大女儿张蕊英,嫁给了同窗瞿濂甫,并生活在一起;二女儿张芷英,嫁给了英国留学生周君梅,两人过着恩爱的生活;三女儿芸英是知名的钢琴家,嫁给了陈寿荫;四女儿荔英是画家,嫁给了当时的外交家陈友仁;小女儿茜英,嫁给了华侨林可胜。</p><p class="ql-block">张静江的另外五个女儿与两个儿子中,儿子张乃昌主要学习地质学,获得多个奖项。</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居:</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99至1905年,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平方米。建筑以明清传统建筑为主,具有欧式建筑风格,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宅。</p><p class="ql-block">张石铭:</p><p class="ql-block">是国民党元老张静江的堂兄,张均衡是张石铭的堂父,他们家族在南浔有着广泛的产业。</p> <p class="ql-block">张石铭旧宅历史:</p><p class="ql-block">原有的院落亦毁于抗日战争,张氏旧宅建成后,张石铭在此只住了几年。在辛亥革命时期,张名铭就带着家眷移居上海公共租界中区那摩西路162号余号,只有母亲桂太夫人在南浔居住。直到1922 年去世,此后这里基本处于关闭。</p><p class="ql-block">1925年八月,张均衡在上海曾遭匪徒绑票,达十余天后家人按绑匪要求送巨款才得获救,但肩上留下枪伤。此后张均衡精神一直郁闷,罹患心脏病与中风,于1927年底去世,享年56岁。</p> <p class="ql-block">梅履中故居:</p><p class="ql-block">位于南东街71号。</p><p class="ql-block">梅履中(?-1921),南浔“八牛”之一梅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实业家、南浔商会首任会长,重视辑里丝经改良,梅恒裕丝经行所产丝经曾屡次获得国际大奖。此宅为梅氏承五堂,建于清末。</p><p class="ql-block">其弟,梅履正(?-1948):曾创办南浔最早丝厂“梅恒裕丝厂”,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梅履中旧宅:</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绪元年。</p><p class="ql-block">屋主为南浔“八牛”题一梅鸿吉之后人,丝商梅履中。现存一进门厅及一处内外八字门楼。第一进楼厅,面阔五间,轩廊雕刻精美。第二进仅存砖雕门楼,为内外八字,砖雕精美,外侧书“藩屏辅弼”四字,内侧书“光明昌盛”四字,刻有“福寿图”、“百鸟朝风”、“鲤鱼跃龙门”等图案。建国初期此处曾作为南浔镇镇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在南浔“四象”中排列第三名。</p><p class="ql-block">庞云鏳(1833~1889),字芸皋,原籍浙江绍兴,父为师爷。庞云鏳也为丝业行学徒出身,故通晓蚕丝经营之道,发家后,开设了“庞怡泰行”,在经营中,结识了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店老板,人称“红顶商一人”的胡雪岩,继而开始做药业。太平天国爆发后,左宗棠委托胡雪岩购买洋枪洋炮,庞云鏳也开始涉足军火买卖,从此发家。他通过李鸿章,使儿子庞元济在光绪十七年(1891),得慈禧太后旨恩赏举人,特赏庞云鏳一品封典,候补四品京堂,恩赠荣禄大夫,光禄大夫之称,故被誉为"四象"中"庞家的面子"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该园是庞云鏳之子:</p><p class="ql-block">庞元济始建于光绪25年(1899)。后来,庞元济在宜园入口东侧建光禄庞大公祠,有门相连,使宜园成为族人祭祀之后的游憩场所。当时,宜园主人并不常住南浔,对镇上人是开放的,大家可以花四分钱(收入用于慈善),入园喝茶聊天游览。</p> <p class="ql-block">有了实业资金的支持;</p><p class="ql-block">收藏起书画来也没有后顾之忧,庞莱臣在南浔宜园建立了“虚斋”,专门藏画。他的家人说庞莱臣会在那里看书看画,常常一个下午都不出来。郑孝胥先生对庞莱臣赞誉说,“虚斋主人收藏甲于东南”。</p> <p class="ql-block">在南浔“四象”中排列第四名。</p><p class="ql-block">顾福昌:</p><p class="ql-block">(1796一1868),字成之,号春池,是南浔“四象”的第四名,国学生,因排行第六,创业后,被称为顾六公公。</p> <p class="ql-block">顾福昌:</p><p class="ql-block">早年的家境也属清贫,弃学从商,起初摆个布摊。后至南浔邻镇江苏震泽开小布店为生,兼营蚕丝后发家,与洋人往来后,遂成为上海早期的丝通事,经理洋务。并开设顾丰盛丝号,属南浔丝商中发迹最早的一家。 顾福昌经营蚕丝致富后,又经营了当时上海滩上的外洋轮船码头——金利源码头,并成了怡和洋行买办和怡和打包公司经理,还大做房地产生意,被誉为四象中“顾家的房子”之美称。</p> <p class="ql-block">顾福昌有三个儿子:</p><p class="ql-block">长子顾寿松,字容斋;次子顾寿藏,字子嘉;三子顾寿明,字颂三。都是有名的古物、金石、书画收藏家。顾氏三兄弟继承父业,经营蚕丝,以顾寿藏最有声望,曾任上海丝业公所董事长,有名的爱国教育家顾乾麟先生就是顾福昌的曾孙。</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p><p class="ql-block">始建于1885年,完工于1924年。也就是说建于晚清,成于民国,历时四十载,工程不可谓不大,里面主要由义庄、园林和家庙三个部分组成。</p> <p class="ql-block">在南浔“四象”中排列首位。</p><p class="ql-block">刘镛:</p><p class="ql-block">名介康,字冠军、贯经,是南浔“四象”之首。他从小辍学经商,但对读书有着强烈的渴望,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明理明志,只有崇廉才能清心正身。他以诚信、忠厚的品质一跃成为千万富翁,家产堪比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他热衷于社会公益,设立了诸多“扶贫基金”,对自己却相当节俭。</p> <p class="ql-block">静香诗窟的外面:</p><p class="ql-block">是整个小莲庄的中心——荷塘,约有十亩左右,荷塘的周边亭台楼阁,有多处赏荷观花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静香诗窟造型是一个寿字,建筑非常讲究,有很多人物、花鸟雕塑,并且各有各的喻意,比如这只蝙蝠,蝠与福同音,上面有滚滚波涛 ,依渝帆的理解,这里估计有福如东海之喻意。而向下倒着的蝠,估计又有福到了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建筑的的屋顶是歇山顶的,上面屋檐四角飞翘,每个角都有两个朝向相反的雕塑,分别是八位神仙,比如这位就是倒骑毛驴的张果老,据说是主人刘墉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p> <p class="ql-block">2017年第一次来小莲庄时:</p><p class="ql-block">听解说介绍说有三宝,一宝是碑刻长廊、二是御赐牌坊、三是九龙金匾。</p><p class="ql-block">小莲庄的御赐牌坊一共有两座:</p><p class="ql-block">一座是,乐善好施积善牌坊,也就是所谓的功德牌坊了,说是光绪三年的时候,安徽、四川等地遭遇洪水灾害,刘家花了三十万银两去赈灾,奏报朝廷之后,光绪皇帝下圣旨建了此牌坊,上面还可以看到圣旨两字。</p><p class="ql-block">第二座牌坊是,一个贞节牌坊,因为刘墉的大儿子二十九岁就去世了,而他的夫人刘邱氏(一品夫人)克守妇道,守节不嫁,故在此建造了这座贞节牌坊。</p> <p class="ql-block">刘家作为南浔四象之首:</p><p class="ql-block">不仅生意做得大,朝廷也有当官的,其中刘墉是二品官员,他的祖父与父亲是三品官,而他的大儿子刘安澜却是一品工部郎中(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p> <p class="ql-block">刘氏家庙:</p><p class="ql-block">是小莲庄的主要建筑群,始建于1888年,于1897年落成,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家庙坐北朝南,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p><p class="ql-block">正厅明间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一块,以示刘家的荣耀,这也是小莲庄三宝的第三宝。</p> <p class="ql-block">小莲庄宅子内。</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p class="ql-block">此楼创始人为刘镛之孙:刘承干。</p><p class="ql-block">历时20年,费银30万两所造。</p> <p class="ql-block">嘉业藏书楼:</p><p class="ql-block">为回廊式两层楼房。</p><p class="ql-block">中间的大天井如同一个大球场,四边由7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藏书60万卷。</p><p class="ql-block">刘承干,还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外,刻书200多余种。</p> <p class="ql-block">游南浔古镇有感:</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这帮子人,坐着一条古色古香的船在水上行驶时,小船晃晃悠悠地前行着,两岸的古迹众多,每一座建筑都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聆听着船夫讲的:每座独具江南风情的明清古建筑一个个故事…。让我们这帮子人读懂了:石桥粉墙乌瓦,小桥流水人家;中西合璧佳景、才子佳人等等的内涵。</p><p class="ql-block">南浔古镇自古以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仅宋、明、清三朝统计:有进士41名,京官56名,洲县官57名,近、现代在全球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p><p class="ql-block">此次游南浔古镇:我们这帮子人感叹:到此一游,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这帮子人:</p><p class="ql-block">今晚在泰州下榻的酒店。</p>